常见违规行为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活动中常见违规违纪行为及

成因分析

邻水县鼎屏镇初级中学刘艳萍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阶段既是生理、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阶段是最容易违规违纪的时期,学生违规违纪行为近年来明显增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学习风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初中生违规违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较复杂,既受社会、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条件的制约,也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有关,学生违规违纪行为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违规违纪行为产生的根源,外因是违规违纪行为产生的条件。关键词:初中生违规违纪成因

一、违规违纪的概念

违规违纪概念中的“规”是指国家教育部制定,于2004年9月1日正式修订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它主要是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交往过程中所应当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纪”是指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纪律(即校规校纪或班级公约)等,泛指学校结合实际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其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本文中的中学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指中学生超越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违反了校规校纪,而又达不到违法处罚程度以上的行为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主要问题行为有以下类型:①品行性问题行为:主要由自私、遇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怕苦,追求享受,学习上生活上怕苦、怕累,追求吃、穿、玩,爱说谎;厌学,不想学习,逃避学习,以至逃学;退缩,胆小怕事,孤独,不参加集体活动。②违纪行为:主要有攻击、无事生非,经常骂人、打人,对

他人构成威胁;作弊,用各种方式进行考试作弊;早恋;与异性同学传字条、信件,甚至约会;出入"三室一厅",沉湎于不适合初中生娱乐的场所。③违法行为:主要是偷窃和赌博。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人得到了适宜的治疗。由此可见,学生问题行为的及时矫正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二、初中生违规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不可随意选择的特点。家庭是影响个体发展的第一个也是最长久的生态环境,家庭不能很好地履行其对孩子所负的职责,是引起初中生违规违纪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与青少年违规违纪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经过长期从事中学政教工作发现,家庭结构、家长素质、家庭教养方式等与初中生违规违纪行为有较大的关系。

1、家庭结构

(1)缺损型家庭结构.

缺损型家庭结构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亡故,或者是父母离异,这种类型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家庭不完整,客观上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英国心理学家波尔德调查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家庭后发现:58%的品德不良的少年来自缺损的家庭(双亲离婚或死亡).父母离婚,从感情不和到感情破裂而放弃婚姻的整个过程,往往就是对孩子思想感情刺伤的过程,使子女心灵遭受巨大的创伤,降低了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因此,这类家庭中,子女往往被冷落而缺少应有的关心和教育,或者孩子被父母一方作为爱的目标而接受超常规的关爱,从而会失去必要的控制和管束。加上外界不良因素

的影响,极易走上违规违纪道路。

(2)松散型家庭结构。

这种类型的家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指因工作需要等原因而使夫妻异地分居,不能很好地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指外出务工(农民工),夫妻二人忙于外地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交给隔辈老人照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长期无法关注,对孩子在校情况了解很少,又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子女容易在不良诱因下产生违规违纪行为,而且孩子轻微的违规违纪行为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酿成大错。

2、家长素质

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如何,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的道德人格,家长本身的素质、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学生的行为有直接影响。

(1)家长的思想观

一些家长政治觉悟低,思想品质差,事事处处从自己利益出发,经常对社会现实流露出不满,牢骚满腹,受家长的这种反社会情绪的感染,久而久之,子女就会产生对社会、对现实、对权威、对各种行为规范的不信任甚至对立,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他们不象一些成年人那样善于迂回和隐瞒,而容易把这种情绪外化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可见,家长的反社会情绪对青少年违规违纪行为有很大影响.通过访谈了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发现有近50%的中学生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重点中学的比例还要更高,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尤其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认为学习好是实的,关系到升学与前途,而品质好是虚的,抓不抓都无所谓,甚至认为越是诚实的孩子越容易吃大亏,越是老实的孩子,越容易受人欺负。所以,做父母的重智轻德,对孩子的品德

塑造漠不关心,把捞取实惠作为个人的价值准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这对孩于价值观的偏离有很大影响。

(2)家长的文化素养

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父母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行为的培养;而文化程度低的家庭父母则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未成年人的学习行为不甚关注。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天然的特殊关系,父母的不良行为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他们好奇,善于模仿,如父母生活不检点或有其他不良行为,很容易受到直接影响而产生违规违纪行为。

3、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有:自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纵型。初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自主和独立意识逐渐形成。在此阶段,如果父母能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采取自主型的教养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孩子,会让子女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父母采取打压这种专制型的粗暴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其错误行为可能起到纠正作用,而对于成长中的多数孩子,无疑会伤害自尊,造成逆反心理。同时,经常受到父母“棍棒”教育的孩子也会有意无意地把“棍棒模式”转嫁到同学身上,发生打架斗殴等违规违纪行为:有的孩子为了逃避父母打骂,就容易撒谎欺骗,或者离家出走。相反,父母若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过分宠爱,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对他人、对社会的基本责任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也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放纵型对于孩子的成长更为不利,父母对孩子的错误做法不予管教,一味放纵,使孩子自我控制力及社会适应力均差,容易染上不良习惯,甚至违规违纪而走上歧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