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六章体育科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一、体育科学体系概述
(一)体育科学体系的概念 体育科学体系是指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和各学科之
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意义
①明确各学科间的性质及各学科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 于开辟新的研究来自百度文库域,促进新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进一步 完善体育科学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规律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是 揭示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 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体育,是研究人(包括体育锻炼 参加者、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等)在 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具体地说,主要 包括以下 4个方面:
第六章 体育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目录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体育科学的概念
要正确把握体育科学的概念,首先要了解科学的 含义。我国《辞海》对科学的诠释是:“运用范畴、 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五方面
体育保健学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体育运 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机能水平,为科学合 理地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 医务监督和保健指导;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的 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研究常见运 动性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伤病后的体 育康复手段及方法,促进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心健康和提高 运动能力。
第三方面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时机体的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运动时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运动时物质代谢、能量
代谢的特点和规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四方面
运动医学是运用医学的技术和知识,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 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 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研 究运动者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解决 运动性疾病的防治、疲劳的消除、运动与环境、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自我监督和体育竞赛的兴奋剂等问题;研究运动损伤 的发生规律、机理、防治措施和伤后的康复训练等问题;研 究合理利用食物以满足人体需要,以提高运动能力;研究运 用各种体育手段防治伤病,特别是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相联系、互相补充,综合的趋势占重要地位,学科的分化 实际上已经是系统综合化趋势的一种表现。 (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的完善 (三)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体育实践服务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经历了由学 科理论建设和分科研究为主转向重视为体育实践服务的过 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要探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体育,是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 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 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 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 从宏观层面讲,以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为对 象,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从中观层面讲,以体育内部的 组织、结构和制度等为对象,研究体育内部各要素的运行机制; 从微观层面讲,以体育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研究体育与 个人的互动规律。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按学科性质分类
按学科性质分类,即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学科派生来 源来确定类别。
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体系是由体育社会学学科、基础学科 和运动学学科三大部类组成。
基础学科是指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体育领域里的运 用。
体育社会学学科主要是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学科; 运动学学科主要是以人体运动这一现象为其研究对象; 体育哲学是三大部类共同的指导学科; 体育情报学是体育科学三大部类共同需要的辅助工具学科。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四 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一) 起步、探索阶段 (1950—1966)
(二) 停滞阶段 (1966-1976)
(三) 恢复与发展
阶段
• 创办体育院校和体育科技报 刊
• 创立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 • 召开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 • 建立体育科研队伍 • 第一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
体育科学的基本使命是揭示体育的特征和规律,探 索新原理、新思想等,解决认识问题,它着重回答“是 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 体育科学的概念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 一种文化活动
是研究的客体(对象)
体育科学则是 研究和揭示这种现象 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 “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科研机 构被撤,队伍解 散,体育科研工 作停止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体 育科学事业发展
• 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 会成立
• 1996 年体育社会科学被 列为国家统一规划管理的 一级学科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依据医学、生物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 理去解释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和体育锻 炼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体育科学发展 的侧重点。
三 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体育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 在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过程互
体育科学体系结构是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体育科学分类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并符合体育科学的内 在逻辑。
体育科学分类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意义,这是因为, 体育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其分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 化。同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所描述的体 系结构就有差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一方面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 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例如,在运动中是否在自信心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哪些 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等。
第二方面
研究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学规律。 例如,人们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 不同人的运动学习效果应采取哪些不同的方法等。
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学科已初见端倪,并且出版了一些专著
二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 动了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
• 进一步成熟
法国学者里塞 1921 年出版的《运动社 会学》和美国学者罗德1937 年出版的 《体育社会学》被认为是体育社会学学 科的开拓者
根据“科学”的含义,可以给体育科学下一个定 义: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 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 体育科学的概念
在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 动词汇》中把体育科学定义为:“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 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 论——它确定那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 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
是研究主体的认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体育和体育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为人体的科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 17—18 世纪
• 19 世纪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人们主要从教育的角度去认识体育。 这一时期的研究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 中的地位,初步形成了体育的组织、手 段和教材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关于体育科学三维视角的点评
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视角突破了传统体育科学 中的“一维线性思维模式”,代之以“三维系统思维模 式”,这种全新的体育科学思维模式,把体育科学研究提 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将人类的体育放进了“生物、心理与 社会”这个“三维空间”中对其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系 统、动态的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 综合作用来考察。
②建立体育科学的整体概念,把握体育科学在现代科学 体系中的地位,制定我国体育科学的长远规划,统筹安排 科研的选题计划和研究方向;
③确定培养人才的方向,促进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学科”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学校教学科目的简称,如 语文、数学等。二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 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 史学、教育学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二方面
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生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在体育运动影 响下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如肌肉活动、心肺功能、能量 供应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 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 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 练及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一方面
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这类研究包括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体育社会问题 的调查研究。
第二方面
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这类研究包括对整个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对 社会精神文明与生活方式中体育价值的阐述、对体育与其他社 会现象(经济、政治、宗教、教育、文化、人口等)之间关系 的说明以及对现代体育运动特点的探讨。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三方面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不同体育形态。 在大众体育领域,着重研究影响和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 各种社会因素;研究参加大众体育的群体;研究体育群体形成、 发展和解体的过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体育关系;研究体育群 体与其他集团的关系等。 在竞技体育领域,社会学有较大的施展空间。这些研究包括 对竞技体育社会背景的阐述;对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社 会体制,特别是对运动员、运动队活动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 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的说明等。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主要研究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 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形态结构、各种生理功能、 人体机体内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的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为揭 示体育特点和体育对人类特有的存在价值提供了生物学依 据。主要包括以下 5个方面:
第一方面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 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研究运动员的特殊形态结构及体育 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三方面
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 例如,长期锻炼身体和一次性的身体活动对人的焦虑或抑 郁情绪有多大程度的减缓作用等。
第四方面
研究运动竞赛的心理状态问题。 例如,怎样使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保持最佳唤醒水平,如 何克服运动员赛前的过度焦虑,如何评定运动员赛前的心理 负荷,怎样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自信心等。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一、体育科学体系概述
(一)体育科学体系的概念 体育科学体系是指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和各学科之
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意义
①明确各学科间的性质及各学科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 于开辟新的研究来自百度文库域,促进新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进一步 完善体育科学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规律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是 揭示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 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体育,是研究人(包括体育锻炼 参加者、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等)在 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具体地说,主要 包括以下 4个方面:
第六章 体育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目录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一节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体育科学的概念
要正确把握体育科学的概念,首先要了解科学的 含义。我国《辞海》对科学的诠释是:“运用范畴、 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五方面
体育保健学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体育运 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机能水平,为科学合 理地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 医务监督和保健指导;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的 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研究常见运 动性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伤病后的体 育康复手段及方法,促进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心健康和提高 运动能力。
第三方面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时机体的变化规律,
主要包括运动时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运动时物质代谢、能量
代谢的特点和规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四方面
运动医学是运用医学的技术和知识,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 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 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研 究运动者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解决 运动性疾病的防治、疲劳的消除、运动与环境、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自我监督和体育竞赛的兴奋剂等问题;研究运动损伤 的发生规律、机理、防治措施和伤后的康复训练等问题;研 究合理利用食物以满足人体需要,以提高运动能力;研究运 用各种体育手段防治伤病,特别是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相联系、互相补充,综合的趋势占重要地位,学科的分化 实际上已经是系统综合化趋势的一种表现。 (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体育科学自身的完善 (三)体育科学研究密切联系实际并为体育实践服务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经历了由学 科理论建设和分科研究为主转向重视为体育实践服务的过 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社会学要探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体育,是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 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 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 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 从宏观层面讲,以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间的相互关系为对 象,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从中观层面讲,以体育内部的 组织、结构和制度等为对象,研究体育内部各要素的运行机制; 从微观层面讲,以体育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研究体育与 个人的互动规律。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按学科性质分类
按学科性质分类,即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学科派生来 源来确定类别。
有学者认为,体育科学体系是由体育社会学学科、基础学科 和运动学学科三大部类组成。
基础学科是指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体育领域里的运 用。
体育社会学学科主要是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学科; 运动学学科主要是以人体运动这一现象为其研究对象; 体育哲学是三大部类共同的指导学科; 体育情报学是体育科学三大部类共同需要的辅助工具学科。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四 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一) 起步、探索阶段 (1950—1966)
(二) 停滞阶段 (1966-1976)
(三) 恢复与发展
阶段
• 创办体育院校和体育科技报 刊
• 创立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 • 召开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 • 建立体育科研队伍 • 第一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
体育科学的基本使命是揭示体育的特征和规律,探 索新原理、新思想等,解决认识问题,它着重回答“是 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 体育科学的概念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 一种文化活动
是研究的客体(对象)
体育科学则是 研究和揭示这种现象 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 “文化大革命” 的冲击,科研机 构被撤,队伍解 散,体育科研工 作停止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体 育科学事业发展
• 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 会成立
• 1996 年体育社会科学被 列为国家统一规划管理的 一级学科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依据医学、生物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 理去解释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和体育锻 炼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体育科学发展 的侧重点。
三 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体育科学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 在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过程互
体育科学体系结构是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体育科学分类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并符合体育科学的内 在逻辑。
体育科学分类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意义,这是因为, 体育科学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其分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 化。同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所描述的体 系结构就有差异。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一方面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 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例如,在运动中是否在自信心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哪些 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等。
第二方面
研究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学规律。 例如,人们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 不同人的运动学习效果应采取哪些不同的方法等。
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学科已初见端倪,并且出版了一些专著
二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 动了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
• 进一步成熟
法国学者里塞 1921 年出版的《运动社 会学》和美国学者罗德1937 年出版的 《体育社会学》被认为是体育社会学学 科的开拓者
根据“科学”的含义,可以给体育科学下一个定 义: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 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一 体育科学的概念
在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 动词汇》中把体育科学定义为:“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 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 论——它确定那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 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
是研究主体的认识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体育和体育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为人体的科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 17—18 世纪
• 19 世纪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人们主要从教育的角度去认识体育。 这一时期的研究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 中的地位,初步形成了体育的组织、手 段和教材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关于体育科学三维视角的点评
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视角突破了传统体育科学 中的“一维线性思维模式”,代之以“三维系统思维模 式”,这种全新的体育科学思维模式,把体育科学研究提 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将人类的体育放进了“生物、心理与 社会”这个“三维空间”中对其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系 统、动态的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 综合作用来考察。
②建立体育科学的整体概念,把握体育科学在现代科学 体系中的地位,制定我国体育科学的长远规划,统筹安排 科研的选题计划和研究方向;
③确定培养人才的方向,促进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二、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学科”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学校教学科目的简称,如 语文、数学等。二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 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 史学、教育学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二方面
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生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在体育运动影 响下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如肌肉活动、心肺功能、能量 供应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 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 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 练及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一方面
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这类研究包括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体育社会问题 的调查研究。
第二方面
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这类研究包括对整个体育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对 社会精神文明与生活方式中体育价值的阐述、对体育与其他社 会现象(经济、政治、宗教、教育、文化、人口等)之间关系 的说明以及对现代体育运动特点的探讨。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三方面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不同体育形态。 在大众体育领域,着重研究影响和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 各种社会因素;研究参加大众体育的群体;研究体育群体形成、 发展和解体的过程;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体育关系;研究体育群 体与其他集团的关系等。 在竞技体育领域,社会学有较大的施展空间。这些研究包括 对竞技体育社会背景的阐述;对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社 会体制,特别是对运动员、运动队活动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 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的说明等。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主要研究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 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形态结构、各种生理功能、 人体机体内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的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为揭 示体育特点和体育对人类特有的存在价值提供了生物学依 据。主要包括以下 5个方面:
第一方面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 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研究运动员的特殊形态结构及体育 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三方面
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 例如,长期锻炼身体和一次性的身体活动对人的焦虑或抑 郁情绪有多大程度的减缓作用等。
第四方面
研究运动竞赛的心理状态问题。 例如,怎样使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保持最佳唤醒水平,如 何克服运动员赛前的过度焦虑,如何评定运动员赛前的心理 负荷,怎样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自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