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31(06): 653-658.
【声明: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医脉通,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
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
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
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2 儿童肺功能工作的开展
1991年欧洲呼吸协会/美国胸科协会(ERS/ATS)婴幼儿肺功能协作组成立,1996年发表标志性的"INFANT RESPIRATORY FUNCTION TESTING"一书[5]。2009年5月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在苏州成立,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1次全国儿童肺功能学术会议。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肺功能学术会议" ,同时成立了中国肺功能联盟[6]。2014年肺功能
协作组纳入中华医学会儿科呼吸学组。目前全国共有60个协作单位,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并聘有顾问和秘书。2015年12月"中国儿童肺功能网站"正式启动。
3 相关的代表性文章和书籍
2002年,万莉雅等[7]发表的"3~14岁天津地区脉冲振荡正常值的测定"是中国最早涉及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技术的大样本量正常预计值的文献;2006年,张皓等[8]的"1 002例4岁以下儿童潮气呼吸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样本量的关于潮气呼吸肺功能正常预计值的文献;2005年刘传合等[9]发表"脉冲振荡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标准的确定" ,探索了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在气道可逆性领域的应用;2006年王俊平等[10]发表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在0~6岁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是国内最早报道用潮气呼吸方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
文章,这2篇论文引领了在不同领域对气道可逆性的探索工作。2013年,由Nguyen等[11]撰写的"New reference equations to improve interpretation of infant lung function"是目前国际上2岁以下婴幼儿关于体积描述、潮气、阻断等的最新预计值文章,但不足之处是其样本量仅153例;2014年,由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在临床儿科杂志上发表的"儿童肺功能检测及评估专家共识" [12]是中国第一篇儿童肺功能的相关专家共识,全面阐述了儿童肺功能的各项检测方法及原理、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等,但由于篇幅所限,更多的只是架构,内容不够丰满。
2004年由朱蕾主编的《肺功能测试技术及临床应用》
[4
]中张皓撰写的"婴幼儿肺功能检测"章节是国内第一部肺
功能权威著作中出现较为完整的儿童肺功能章节;2005年由沈晓明主编,桂永浩副主编的《临床儿科学》中张皓撰写的"儿童肺功能测定"章节是国内第一部儿内科著作
中出现完整的儿童肺功能章节[13];2007年张善通、陈长根、贾兵主编的《小儿胸心外科学》中张皓撰写的"儿童肺功能测定及其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作用"部分是国内第一部儿外科著作中出现完整的儿童肺功能章节[14]。
4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简介
4.1适于大年龄儿童的肺功能检测方式
主要包括肺通气功能(又称肺量计法)、脉冲振荡、体描仪、弥散功能、负压通气(NEP)、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
通气肺功能检测是通过患者自主呼吸,按照技术员的指挥进行用力吸气、呼气以检测呼出气流量的方法[15],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气道有无阻塞、限制[16]。
脉冲振荡是肺功能检测中唯一使用外加信号源的检测方式,小儿平静呼吸即可,可测定气道阻力及阻力具体
的部位,并可间接获得呼吸系统顺应性。检测最小可到2岁,一般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
体描仪检测即受试者置身于密闭的体积描记箱,在潮式吸气末阻断气流,受试者做浅快呼吸(或平静呼吸),使口腔压力与肺泡压达到平衡,分别测定体积描记箱的箱内压、口腔压力、呼吸流量,并计算出功能残气量和Raw。
弥散功能检测是指检测某种气体通过肺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达血液内、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来判断肺部气体交换能力的一种方法。目前较多使用的是以一氧化碳为弥散气体的一口气呼吸法。
负压通气技术是在机器上(接近咬口处)设置一开口,连接负压泵,在患者潮气呼气时施加一个负压(-3~-5 cmH2O,1 cmH2O=0.098 kPa),帮助呼气时气体的全部呼出,用于检测有无呼气流量受限。其模仿肺通气功能检测技术,应用于自身无法用力呼气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