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贰
第二节:痛字在《内经》各章节中的分布
《灵枢经》81篇,36篇载有“痛”字,其中见1次者7
篇,即:九针十二原、四时气、师传、病传、背腧、玉版、 痈疽;2次者6:癫狂病、五窿津液别、上膈、邪客、官能、 九针论;3次者3:官针、阴阳二十五人、刺节真邪;4次者
1 1:禁服;5次者4:终始、寒热病、卫气、论疾诊尺; 6次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内经》时期有关疼痛与经络的关系较为 密切,并往往作为病机对待,总而言之:疼痛 之产生系各种原因导致“经络凝涩,结而不通” 《阴阳二十五人》,或表述为经脉中“气不通” 《举痛论》,若“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 1 可按”《举痛论》,倘若仅仅是“荣卫之行涩, 经络时疏”《痹论篇》并不产生疼痛,表现为 “不仁”而已。 虽然疼痛的产生与经络不通密切相关,但 纵观《内经》全文,并没有发现成体系的有关 疼痛的经络辩证,值得注意。
症状并见之“寒热”4见,寒热病、六元正纪大 论各2;“身热”4见,玉机真藏论、热论、厥
论、六元正纪大论各1;还有“热气”3见于举
痛论等。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与风邪密切相关的条文中,有风字12见, 其风字在《素问》有4篇:脉要精微论1、玉机 真藏论2、腹中论1、痹论1、奇病论1、骨空论2, 《灵枢经》有3篇:寿腰刚柔1、经脉2、周痹1。 并且以“风寒”概念最为常用,计4见,寿腰刚 柔、经脉、玉机真藏论各1,另“风寒湿”1见; 还有“风根”一说。仅有湿字 4见,且往往与他 1 气相兼。 在饮食劳倦中,《内经》认为:“多食甘, 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五脏生成 篇》。 另外详细论述了疟疾致痛。 由上可知,在《内经》中,常见慢性痛之 病因主要由二:一为外感之寒邪;二为过食甜 食。
叁
单字概念研究
叁
第三节:单 字 概 念 研 究
单字痛,其意义主要有①因疾病或创伤 而感觉苦楚;②悲伤,苦恼;③恨;④尽情, 1 彻底。在《内经》中,痛字单独用作概念共 表达了23种不同的意义,总计使用频次323 次。意义的类型及各类型在文本中的使用次 数等情况表示如下。
叁
第三节:单 字 概 念 研 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肆
多字概念研究
肆
第四节:多 字 概 念 研 究
概 讨念 论
分与 类统 计
1
痛 之 解 剖 部 位 分 类 痛 之 病 程 发 展 分 类
痛 与 脑 的 关 系
痛 与 经 络 的 关 系
痛 与 心 的 关 系
痛 之 性 质
痛 之 病 因
忍 ( 耐 ) 痛
肆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1
表3显示,统计过程中,当 痛字组成双字或多字概念时,为 便于分析其基本含义,可能归属 不同的分类,造成一个概念被统 计2次或以上,这便造成计数差
痛 与 经 络 的 关 系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内经》正文中,与痛密切相关的心字即有135见。其 中心痛64,另有单字心痛6;心胁痛6,心痹1,心腹痛3, 心病5,胃脘当心而痛4,心下痛3,心疝1,心咳1,心热 2。以上106字主要指心的疾病及其症状,尤其是心痛。 而心腧1,心藏11等12见,心字主要指解剖结构之心脏。 烦心17,心烦5,心悲1,心乱1,心悬1,心中不便1。 以上26见表明由于疼痛导致的心理不适,表现为焦虑、 1 恐惧、颓废、无助等。在《内经》时代的医家也有上述详 细描述,只不过当时把这种心理不适赋予心脏而已。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见于《至真要大论篇》, 表明:在《内经》时期,系统论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都与 心藏相关联,在这一有关疼痛的假说中,尽管缺失了局部 与心藏间的联系途径,但仍然出现了有关疼痛假说的思想 启蒙。这种联系途径,是经络吗?抑或是血脉?
1
异,特注明于后。
肆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1
1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内经》对痛的观察已经非常详尽,仅就疼痛的部 位而言,已经观察到了头面五官痛计73、心胸痛71、胁 痛25、腹痛35、项背腰脊痛73、四肢痛15次;另外还有 皮肤痛11、肌肉痛9、骨痛11、肢节痛4次出现。可见当 时社会的疼痛流行病学与当代基本相同,并且当时的医
痛 与 心 的 关 系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内经》有关痛的性质有如下描述:切痛、 肿痛、气痛、刺痛、痛厥、痛寒、热痛、纽痛、 暴痛、赤痛、慉痛、胀痛、掣痛、横积痛、酸 痛、痛涩、坚痛、满痛、否痛、绞痛等20种。 真可谓详细之至。
1
痛 之 性 质
如《内经》有关缺盆一词共见44次,《素 问》见9,《灵枢经》见35。其中有关缺盆部痛 的条文,即有“缺盆中痛、肿痛、纽痛,缺盆
1 学家已经对疼痛作了较为详尽的部位分类,不但有躯体
痛 之 解 剖 部 位 分 类
痛、内脏痛的区分,而且对躯体痛还有浅表和深部躯体 痛的不同类型,更难能可贵的是尚有牵扯痛的详细描述。
有关牵扯痛,尚有专有用字“引”,其意为“招致、
牵挽”,如:“心痛引背,背与心相控而痛,两胁下痛 引少腹,腰背相引而痛,腹痛引阴股,心痛引喉”等。
疼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与热邪密切相关的条文中,即有热字37见, 其寒字在《素问》有8篇:玉机真藏论2、热论2、 疟论1、举痛论4、痹论1、厥论3、皮部论1、六 元正纪大论7,《灵枢经》有5篇:寒热病2、热 病10、周痹2、师传1、上膈1。并且以“热病”
1
痛 之 病 因
概念最为常用,计9见,另有寒热病1见; 寒热
痛 之 病 程 发 展 分 类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痛 与 脑 的 关 系
有关痛与脑的关系,在《内经》时期,未 见系统论述机体各部位产生的疼痛与脑之间的 密切关联,说明当时的医家并没有认识到疼痛 引起的痛觉是脑的功能之一。这源于时代的局 限性,并不出人意外。 1 只就头面部的局部疼痛与脑的关联性略作 论述,见于《奇病论篇》:“当有所犯大寒, 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 亦痛,病名曰厥逆”;并有“脑痛”一词,见 于《热病》;另有“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 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 两筋间,入脑乃别”,见于《寒热病》
1
叁
第三节:单 字 概 念 研 究
表2显示,按照意义的使用域,23类可归纳为 二:一是痛字的基本涵义,“因疾病或创伤而感 觉苦楚”,也就是对伤害性损伤的一种知觉,该 用法共计322次,占单字痛字总数的99.08%,这 充分说明《内经》一书的确为医学专业书籍;二 是因疼痛扩展而来的一般意义,“悲伤,苦恼” 只有3次。
1
为单字概念;另一种是与另外一个或多
个字组合形成诸如“痛痹”、“厥心 痛”、“腹痛”等词组,本文称之为多 字概念。
壹
1
第一节:研究方法
2
3
研究工具及运用 1 以“痛”字为查找内容,共查得《内经》正 文“痛”字684个,其中《素问》394个, 《灵枢》290个,然后摘录全部条文。 为了能够穷尽统计研究对象的出现次数, 我们按照单字、双字、多字用法3个层次展 开分词工作,完成后整理分词得到的结果并 按单字概念、多字概念分别统计数据。
运用word文档的查找功能,检索文件,
壹
1
第一节:研究方法
2
3
样本的建立 《内经》版本很多,我们选 取了近年整理出版的《黄帝内经 1 素问》和《灵枢经》,并依照自 然章节制作电子文本,作为本项 研究的样本文件。
贰
第二节: 痛字在《内经》各章节中的分布
贰
第二节:痛字在《内经》各章节中的分布
《素问》81篇,41篇记载“痛”字,其中见1次者7篇, 即:阴阳别论、诊要经终论、三部九侯论、宝命全形论、四时 刺逆从论、示从容论、方盛衰论;2次者3:病能论、刺要论、 皮部论;3次者4:阴阳应象大论、通评虚实论、疟论、风论; 4次者2:热论、气穴论;5次者6:五脏生成、脉要精微论、咳 1 论、腹中论、长刺节论、调经论;6次者3:平人气象论、厥论、 奇病论;9次者1:本病论;10次者2:痹论、五常政大论;11 次者3:玉机真藏论、刺疟论、脉解;12次者2:藏气法时论、 骨空论;16次者1:刺热论;17次者1:标本病传论;19次者1: 缪刺论;24次者1:六元正纪大论;28次者1:刺腰痛论;30 次者1:气交变大论;33次者1:举痛论;60次者1:至真要大 论。
《内经》论“痛”
研 究 方 法
痛字在《内经》各章节中的分布 单 字 概 念 研 究
多 字 概 念 研 究
结
论
壹 第一节:研究方法
1 2
3
研究对象 样本的建立 研究工具及运用
壹
1
第一节:研究方法
2 3
研究对象
痛字在《内经》中的使用可以分为 两种情况,一种为单字用法,如“刺诸 痛者,其脉皆实”,本文把这种用法称
骨上切之坚痛,痛上引缺盆”等不同的疼痛性
质,分别见于《骨空论篇》、《经脉》、《经 筋》篇。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有关痛之病因,《内经》认为在外感六淫中,与寒、
热、风、湿有关,其中寒邪最为密切。与寒邪密切相关的
条文中,即包括痛字53见、有寒字54见,其寒字在《素 问》有11篇:脉要精微论1、玉机真藏论1、热论3、疟论 3、举痛论14、痹论5、奇病论1、皮部论1、骨空论2、缪 刺论1、六元正纪大论8,《灵枢经》有10篇:邪气藏府 病形1、寿腰刚柔2、经脉2、寒热病2、热病1、周痹2、
1
痛 之 病 因
师传1、胀论1、五窿津液别1、百病始生1。并且以“寒
气”概念最为常用,计14见;更有程度的差异,如“大
寒”,奇病论篇1见;频率的不同,如“重感于寒”,邪 气藏府病形、胀论各1见。还有诸邪相兼致病,如风寒3 见于寿腰刚柔、经脉、玉机真藏论各1见,风寒湿、周痹 1见,寒湿、六元正纪大论1见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针灸推拿科
杜广中 医师
以经为径求真知
中医
医学
内经
《内经》论痛
针刺镇痛及其机制的研究,推动了针灸国际 化以及现代化、科学化的进程,同时促进了我国 疼痛医学的飞速进步,这是传统中医学在当代仍 然能够引领现代科学发展的为数不多的显著进步 之一,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必 将有利于中医学其他分支发挥其思想库的科学基 因作用,也有利于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基于此, 本文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 《内经》中的“痛”字进行检索、统计,以定量 方式研究了痛字在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 达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考其“引”字见《灵枢经》55字、《素问》76字。
肆
2
第四节:多字 概 念 研 究
《内经》时代对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痛之病程有较为详细 论述,尤其是对急性疼痛而言,出现“急痛、暴痛、卒痛、 疾痛”等概念。 其中“暴痛”9见,《素问》8见,即通评虚实论1、缪刺 论1、气交变大论2、六元正纪大论2、至真要大论2,《灵枢 经》1见,即热病1;且暴痛常常与心、胁、腹的疾病有关, 有“黄疸暴痛、卒疝暴痛、胸胁暴痛、心胁暴痛、心疝暴痛” 1 等,总与足厥阴有关;何谓暴痛,也就是急骤、猛烈的疼痛。 “急痛”于《灵枢经》2见,即经脉1:“是主脾所生病 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 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热病1:“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其急痛,即急性疼痛。 “卒痛”即突然疼痛,强调疼痛发生的突然性,毫无征兆。 有9见,即《素问》刺热论1、举痛论6、缪刺论2。如“热争 则卒心痛”《刺热论篇》、“卒然痛死不知人”《举痛论篇》 等。 “疾痛”一词,计1见于《长刺节论篇》:“刺家不诊,
者3:寿夭刚柔、胀论、论痛;8次者3:邪气藏府病形、五
邪、五色;10次者1:百病始生;11次者1:本藏;12次者2: 周痹、论勇;13次者1:热病;18次者1:杂病;35次者1: 经筋;41次者1:厥病;44次者1:经脉。
贰
第二节:痛字在《内经》各章节中的分布
由表1可看出,《内经》中痛字共现684次,其中《素问》394次, 《灵枢经》290次,其频次比较:《素问》较《灵枢经》明显偏多104次, 1 表明《素问》较之《灵枢经》更多论述疼痛学内容,其中《至真要大论 篇》见60次,占《内经》总频次的8.77%,《素问》15.23%,为《内经》 最高篇章,说明该篇是系统论述“痛”概念的最重要篇章;《灵枢经》 之《经脉》、《厥病》见44、41次,以及三篇有关疼痛的专门篇章《素 问》之《刺腰痛论》、《举痛论》和《灵枢经》之《论痛》计67次,共 见152次,占《内经》22.22%。说明这六篇也是系统论述“痛”概念的 重要篇章,值得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