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建筑艺术楼设计回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 慧 Yan Hui 沈晓安 Shen Xiaoan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1)07-0078-03
摘 要 退让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心态,是建筑 师平静思考的前提;退让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手 法,应用于设计的诸多层面。该文结合长沙理工 大学建筑艺术楼的设计分析,阐述了退让之于建 筑设计的重要性:退让更有利于创造流动的空间 和跃动的形态,并为空间和思维的延伸提供更大 的可能。 关键词 校园 空间 退让 运动 延伸
图12 一层平面 80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7/2011
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邮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师
310027 Xy.ice@163.com 2011 04 06
建筑实践 Architectural Practice
退让•流动•延伸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艺术楼设计回顾 Concession·Flow·Extension:
The Design Review of The Building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partment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 Concess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tate of mind which is the premise for the architect to think calmly; concession can also be understood as a tactic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the desig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analysis about the building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partment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ssion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create the flowing space and vibrant form, and provides greater possibilities for the extension of space and thought. Key words Campus,Space,Concession,Flow, Extension
期待的延伸,是建筑理念之于使用者的延
伸,是现在的使用者之于将来的使用者的
延伸,是建造之于思考的延伸,是思考之
于思考的延伸。
■
(注:工程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 察设计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英]罗杰·斯克鲁顿. 建筑美学.刘先觉译.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英]布莱恩·劳森. 空间的语言. 杨青娟,韩 效,卢芳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2 空间图底
倾斜的建筑布局在基地东侧“退让”成 了一个三面围合、一面向校园干道逐渐扩大 的楔形广场,其空间形状与东侧会堂的实体 形状有着模糊的相似性,实现了图底互动的 空间效应,保证了在异质的实体形态中凸显 出均质的校园空间形态,从而将建筑艺术楼 更有机地嵌入校园整体环境中(图4)。
2.3 入口空间
强这种流动特征的表达,就是加强了建筑个ຫໍສະໝຸດ Baidu
性的塑造。
强烈的虚实对比制造一种粗线条的整体
流动感(图7),而“虚”“实”各自又有 图1 校园肌理与区位分析图
变化。实墙面通过开窗大小和分格的变化突 出了有节奏的动感特征。带型水平通窗的立 面中,外层的金属百叶分层错落的布置在规
图2 总平面图 图3 从校园主环路看建筑 图4 东侧楔形广场景观 图5 主入口
律的有无之间寻求一种趣味的变化;而百叶 映射于玻璃窗的倒影和投射于上的阴影交织
图6 从校园中心湖对岸看建筑 图7 南立面图
2
在一起,更加突出灵动的活力(图8)。
而对这种流动特征的表达却并非漫无边
际,是框架内的突破,是统一中的变化,是
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平衡的动态。
4 功能空间的延伸与拓展
建筑艺术楼功能包括设计艺术学院和建
建筑临水一线退让了足够的空间,这是
对校园的中心景观最充分的利用。“退让”
的水岸空间不但没有使建筑体量拥簇,反而
使其有坐拥湖景的感觉。建筑空间组织结合
设计艺术专业的特点,在这一临近建筑的场
地布置适当的室外展示空间,而大部分仍保
留原有的水岸绿化空间形态(图6)。
既非围和、也非集中,实体退让、空间
延伸——最终让人体验到的是空间与实体统
刻怀有退让之心,尤其是设计之始,而且建
筑师也要时刻抱有进取之志,尤其是设计之
末、建造之末和更久之后,这是对下一次创
作历程的激励,也是对本次设计的尽可能多
的总结。
建筑的最终成果是在诸多限制因素下
形成的,包含校方、业主、主管部门等诸
多意志在里面,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
为那些留有遗憾的空间是由于业主的要求
连,这样的平面布局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源
共享,使各个院系相对独立的空间得到延伸
和拓展。同时这样的布局也使得几个不同标
高的屋顶平台集中于建筑中部,这使得室内
7
外空间的渗透效率大为提高,也让从室内空
4 6 07/2011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79
图8 建筑东南局部 图11 标高-3.800处平面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艺术楼是学校教学 区三期建设工程的核心工程,位于云塘校 区主环路内教学区中部,北临校园中心湖 体景观,南临文科综合楼,东面与会堂隔 路相望。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4m2,其中 设计艺术学院14523m2,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6323m2,共用门厅、阶梯教室和展厅 2941m2(图1~2)。
图9 从校园南部主入口广场看建筑西南立面 图10 展厅室内场景
间到屋顶平台和室外展场,再到建筑外围的 庭院空间,进而到整个校园的这一空间系统 更加完整而丰富(图11~12)。
结语
项目竣工后反思贯彻设计过程的诸多限
制,发现这些限制其实就是设计的一部分,
也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正是这些限制激发
设计在退让中寻求突破的动力。建筑师要时
一的整体在与校园环境对话,与校园中的师
生对话。
1
3 立面肌理与建筑形态的运动特征
建筑形态的生成源于实体的退让和空间
的延伸,建筑立面肌理的表述也应遵循这样
的语境规则,也应是完全出于与环境对话关
系的建构上。而在实体和空间的交织变化中
自然而然鼓荡着一种流动的特征。这种流动
的特征应该从建筑形体延伸到立面肌理,加
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位
于西南侧,为一幢5层的板楼(另外有部分
3
架空层为自行车库);设计艺术学院位于
东侧,由两幢在西侧相连的5层板楼组成。
两个学院之间位于基地中部的是共用的展
厅和阶梯教室。位于一层的展厅由南侧主
入口经门厅上1.5m台阶可直接进入。而抬
高的1.5m不仅使下一层的阶梯教室层高增
而导致的妥协产物,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
绝对客观的,也没有纯粹正确或错误的客
观标准[1]。毕竟,空间实际上是其自身行为
举止的外在延伸,建筑不应该单单是建筑
师创造力的纪念品,它应该也是使用者创
造力的施展平台[2],而这正是作为建筑艺术
楼所需要的。建成投入使用一年后的回访
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而这可能是最值得
很好地融合于校园环境中,而这些都是基于 “退让”的概念。
2.1 形态处理
建筑群体北侧和西侧的体量在总图关系 上与基地东北侧的会堂和广场的的形态相呼 应,均与正南北方向成一角度。正是这一 角度的存在实现了形体“退让”和空间“延 伸”的基础,从而构建了既有特色又融于校 园大环境的形态骨架:首先它使得位于校园 主环路两侧的两组建筑体量(建筑艺术楼和 会堂)融为一个整体,削弱了偏于校园一边 的建筑群的边缘化倾向,并使其有了对校园 中心主入口广场的明确指向性;另外位于基 地北侧的湖体是校园的中心景观,而倾斜的 角度正是延长了面向水体的建筑界面,南北 错动的体量与水岸之间的空间也为富于变化 的景观设计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图3)。
建筑南侧以主入口位置为中心的斜向处 理形成了正对主入口的倒“V”行空间,这 又是一处“退让”的处理。这一处理兼顾了 东南侧校园主入口广场和西南侧校园主环路 的景观视线要求,同时对于主入口空间的场 所感塑造有很大帮助(图5)。
78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7/2011
2.4 水岸空间
加,也自然地划定了展厅和门厅的界限(图
9~10)。
设计利用基地东高西低的现状特征,建
5
筑西半部分由±0.000标高下沉3.8m——部
分为架空自行车库,部分为阶梯教室、摄
像棚等。这样的处理使得建筑与地势更加契
合,更好地延展于环境之中。
高大空间和功能上的共用空间相对集中
于建筑中部,不同功能区通过展厅和展廊相
1 设计之初的退让心态
由于项目预算比较紧张(单位造价约 1500元/m2),基地地形比较复杂,建筑外 立面的材料也已经由校方选定,且校方对该 工程的外观形象期待很高、对功能的要求又 精确到几乎每间房间的尺寸,因此设计受到 很大的限制,这诸多限制因素决定了设计必 须怀有“退让”之心,方能冷静思考、细致 分析,在诸多限制中有所突破。
作为竣工后的回顾,这种“退让”之心 在当时不免有无奈之嫌,但在接下来的设计 过程中这种心态逐渐成为自觉。因为退让的 其实不是那些看不见的“线”,而是真实 的环境和切身的体验。而“退让”的目的 也不仅止于“退让”,“退”是为了有所 “进”:“退”出空间,融“进”环境。
2 总体布局中的退让与延伸
校方的意志反映在总体规划上可以看 出,他们期待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以匹配于 建 筑 的 位 置 和 使 用 单 位 —— 设 计 艺 术 学 院 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尊重校方的要 求,尊重校园总体脉络,但也希望在此基础 上创造更为丰富的空间形态、优美的环境景 观和生动的建筑形象的同时,还是能让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1)07-0078-03
摘 要 退让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心态,是建筑 师平静思考的前提;退让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手 法,应用于设计的诸多层面。该文结合长沙理工 大学建筑艺术楼的设计分析,阐述了退让之于建 筑设计的重要性:退让更有利于创造流动的空间 和跃动的形态,并为空间和思维的延伸提供更大 的可能。 关键词 校园 空间 退让 运动 延伸
图12 一层平面 80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7/2011
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邮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师
310027 Xy.ice@163.com 2011 04 06
建筑实践 Architectural Practice
退让•流动•延伸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艺术楼设计回顾 Concession·Flow·Extension:
The Design Review of The Building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partment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 Concess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tate of mind which is the premise for the architect to think calmly; concession can also be understood as a tactic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the desig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analysis about the building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partment i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ssion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create the flowing space and vibrant form, and provides greater possibilities for the extension of space and thought. Key words Campus,Space,Concession,Flow, Extension
期待的延伸,是建筑理念之于使用者的延
伸,是现在的使用者之于将来的使用者的
延伸,是建造之于思考的延伸,是思考之
于思考的延伸。
■
(注:工程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 察设计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英]罗杰·斯克鲁顿. 建筑美学.刘先觉译.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英]布莱恩·劳森. 空间的语言. 杨青娟,韩 效,卢芳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2 空间图底
倾斜的建筑布局在基地东侧“退让”成 了一个三面围合、一面向校园干道逐渐扩大 的楔形广场,其空间形状与东侧会堂的实体 形状有着模糊的相似性,实现了图底互动的 空间效应,保证了在异质的实体形态中凸显 出均质的校园空间形态,从而将建筑艺术楼 更有机地嵌入校园整体环境中(图4)。
2.3 入口空间
强这种流动特征的表达,就是加强了建筑个ຫໍສະໝຸດ Baidu
性的塑造。
强烈的虚实对比制造一种粗线条的整体
流动感(图7),而“虚”“实”各自又有 图1 校园肌理与区位分析图
变化。实墙面通过开窗大小和分格的变化突 出了有节奏的动感特征。带型水平通窗的立 面中,外层的金属百叶分层错落的布置在规
图2 总平面图 图3 从校园主环路看建筑 图4 东侧楔形广场景观 图5 主入口
律的有无之间寻求一种趣味的变化;而百叶 映射于玻璃窗的倒影和投射于上的阴影交织
图6 从校园中心湖对岸看建筑 图7 南立面图
2
在一起,更加突出灵动的活力(图8)。
而对这种流动特征的表达却并非漫无边
际,是框架内的突破,是统一中的变化,是
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平衡的动态。
4 功能空间的延伸与拓展
建筑艺术楼功能包括设计艺术学院和建
建筑临水一线退让了足够的空间,这是
对校园的中心景观最充分的利用。“退让”
的水岸空间不但没有使建筑体量拥簇,反而
使其有坐拥湖景的感觉。建筑空间组织结合
设计艺术专业的特点,在这一临近建筑的场
地布置适当的室外展示空间,而大部分仍保
留原有的水岸绿化空间形态(图6)。
既非围和、也非集中,实体退让、空间
延伸——最终让人体验到的是空间与实体统
刻怀有退让之心,尤其是设计之始,而且建
筑师也要时刻抱有进取之志,尤其是设计之
末、建造之末和更久之后,这是对下一次创
作历程的激励,也是对本次设计的尽可能多
的总结。
建筑的最终成果是在诸多限制因素下
形成的,包含校方、业主、主管部门等诸
多意志在里面,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
为那些留有遗憾的空间是由于业主的要求
连,这样的平面布局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源
共享,使各个院系相对独立的空间得到延伸
和拓展。同时这样的布局也使得几个不同标
高的屋顶平台集中于建筑中部,这使得室内
7
外空间的渗透效率大为提高,也让从室内空
4 6 07/2011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79
图8 建筑东南局部 图11 标高-3.800处平面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艺术楼是学校教学 区三期建设工程的核心工程,位于云塘校 区主环路内教学区中部,北临校园中心湖 体景观,南临文科综合楼,东面与会堂隔 路相望。项目总建筑面积25004m2,其中 设计艺术学院14523m2,建筑与城市规划 学院6323m2,共用门厅、阶梯教室和展厅 2941m2(图1~2)。
图9 从校园南部主入口广场看建筑西南立面 图10 展厅室内场景
间到屋顶平台和室外展场,再到建筑外围的 庭院空间,进而到整个校园的这一空间系统 更加完整而丰富(图11~12)。
结语
项目竣工后反思贯彻设计过程的诸多限
制,发现这些限制其实就是设计的一部分,
也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正是这些限制激发
设计在退让中寻求突破的动力。建筑师要时
一的整体在与校园环境对话,与校园中的师
生对话。
1
3 立面肌理与建筑形态的运动特征
建筑形态的生成源于实体的退让和空间
的延伸,建筑立面肌理的表述也应遵循这样
的语境规则,也应是完全出于与环境对话关
系的建构上。而在实体和空间的交织变化中
自然而然鼓荡着一种流动的特征。这种流动
的特征应该从建筑形体延伸到立面肌理,加
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位
于西南侧,为一幢5层的板楼(另外有部分
3
架空层为自行车库);设计艺术学院位于
东侧,由两幢在西侧相连的5层板楼组成。
两个学院之间位于基地中部的是共用的展
厅和阶梯教室。位于一层的展厅由南侧主
入口经门厅上1.5m台阶可直接进入。而抬
高的1.5m不仅使下一层的阶梯教室层高增
而导致的妥协产物,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
绝对客观的,也没有纯粹正确或错误的客
观标准[1]。毕竟,空间实际上是其自身行为
举止的外在延伸,建筑不应该单单是建筑
师创造力的纪念品,它应该也是使用者创
造力的施展平台[2],而这正是作为建筑艺术
楼所需要的。建成投入使用一年后的回访
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而这可能是最值得
很好地融合于校园环境中,而这些都是基于 “退让”的概念。
2.1 形态处理
建筑群体北侧和西侧的体量在总图关系 上与基地东北侧的会堂和广场的的形态相呼 应,均与正南北方向成一角度。正是这一 角度的存在实现了形体“退让”和空间“延 伸”的基础,从而构建了既有特色又融于校 园大环境的形态骨架:首先它使得位于校园 主环路两侧的两组建筑体量(建筑艺术楼和 会堂)融为一个整体,削弱了偏于校园一边 的建筑群的边缘化倾向,并使其有了对校园 中心主入口广场的明确指向性;另外位于基 地北侧的湖体是校园的中心景观,而倾斜的 角度正是延长了面向水体的建筑界面,南北 错动的体量与水岸之间的空间也为富于变化 的景观设计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图3)。
建筑南侧以主入口位置为中心的斜向处 理形成了正对主入口的倒“V”行空间,这 又是一处“退让”的处理。这一处理兼顾了 东南侧校园主入口广场和西南侧校园主环路 的景观视线要求,同时对于主入口空间的场 所感塑造有很大帮助(图5)。
78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7/2011
2.4 水岸空间
加,也自然地划定了展厅和门厅的界限(图
9~10)。
设计利用基地东高西低的现状特征,建
5
筑西半部分由±0.000标高下沉3.8m——部
分为架空自行车库,部分为阶梯教室、摄
像棚等。这样的处理使得建筑与地势更加契
合,更好地延展于环境之中。
高大空间和功能上的共用空间相对集中
于建筑中部,不同功能区通过展厅和展廊相
1 设计之初的退让心态
由于项目预算比较紧张(单位造价约 1500元/m2),基地地形比较复杂,建筑外 立面的材料也已经由校方选定,且校方对该 工程的外观形象期待很高、对功能的要求又 精确到几乎每间房间的尺寸,因此设计受到 很大的限制,这诸多限制因素决定了设计必 须怀有“退让”之心,方能冷静思考、细致 分析,在诸多限制中有所突破。
作为竣工后的回顾,这种“退让”之心 在当时不免有无奈之嫌,但在接下来的设计 过程中这种心态逐渐成为自觉。因为退让的 其实不是那些看不见的“线”,而是真实 的环境和切身的体验。而“退让”的目的 也不仅止于“退让”,“退”是为了有所 “进”:“退”出空间,融“进”环境。
2 总体布局中的退让与延伸
校方的意志反映在总体规划上可以看 出,他们期待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以匹配于 建 筑 的 位 置 和 使 用 单 位 —— 设 计 艺 术 学 院 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尊重校方的要 求,尊重校园总体脉络,但也希望在此基础 上创造更为丰富的空间形态、优美的环境景 观和生动的建筑形象的同时,还是能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