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害怕
儿童最常见的害怕是“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俗称
的“认生”。婴儿一般到了5、6个月左右时会出现认生现象,这 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父母是否在场;第二,环境的熟悉性;第三,陌生人的特点;第四, 陌生人与婴儿的交流方式;第五,抚养者的多少;第六,婴儿与母亲的亲密 程度;第七,婴儿接受刺激的多少。
动从事自己并不愿意但社会赞许行为的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2岁开始发展 自我控制:适度
二、儿童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儿童情绪的产生


(二)儿童情绪的发展 1、微笑
微笑和哭泣是婴儿最初表达情绪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传递信 息的重要方式。 心理学家鲍尔贝等人将婴儿的微笑划分为三个阶段:
道德行为往往能直观的反映儿童道德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2岁左右开始发展 性别差异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的行为 1岁左右 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关系性攻击 性别差异
四、儿童交往发展的特点
(一)依恋的产生及其发展
依恋是指婴儿对熟悉的人(父母或照顾者)所建立的


2、哭泣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常见方式之一,不同的哭泣可能表达不同
的意义。可能是因为饥饿、寒冷、疼痛等,也可能是因为某些疾 病导致的身体不适。 愤怒的哭泣和痛苦的哭泣。1个月以后的婴儿,会出现一种低频、 无节奏的“假哭”现象,因而这时的哭泣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 行为。
沃尔夫将婴儿的哭泣分为三种模式:基本的(或称饥饿的)哭泣、
1、表情识别的发展 :识别(6个月以后)——社会
参照(1岁)——共情(安抚同伴) 2、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 (6-11岁) 3、情绪归因的发展 (3岁开始发展,青少年时期成 熟)
(四)情绪调节的发展
情绪调节是指对情绪的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
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 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调节手段:简单策略:回避或趋近——复杂策 略调节(自言自语/转换目标等)——内部调 节 10岁,情绪控制趋于成熟
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商——
情绪管理训练(2岁 开始)
三、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
(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
执行意义的认识。 行为结果——动机/意图
(二)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就是对于是非或善恶行为的感受,以及激发道德
教育。 3. 多与儿童讨论行为背后的意图,促使儿童对 行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4. 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交往,从游戏中发展他律 道德。
四、促进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1. 多在儿童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儿童学会如何表达
自己的情绪。 2. 多与儿童谈论情绪,促使儿童更好的理解情绪。 3. 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
社会关系上)的认知,主要回答“我是谁?” “我为 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 否对自己满意”等问题。而自尊则是自我体验中最为 重要的方面。
长发生变化)
自我体验则是儿童自我的情感成分。主要解决“我是
学前儿童:社会接受,能力 学龄儿童:学业自尊,身体自尊,社会自尊 (权重随年龄增
自我控制是指儿童控制满足自己愿望的行为冲动,主

二、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父母应给予婴儿温暖、亲切、耐心和一致的
照顾,保证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提供多种的实践机会,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 3. 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 过反抗期。 4. 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控能力。
三、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
1. 训练儿童预料行为的结果。 2. 设置情景,在情景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情感的


第一阶段:自发性微笑(0—5周。婴儿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微笑, 是自发的笑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这个阶段的婴儿对陌生人 和熟悉人会不加选择的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这时候的婴儿会对熟悉 的人开心的笑,但对陌生人则表现出一种警觉,这种微笑维系而强化了婴 儿与照顾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1. 接纳的抚养环境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婴儿气质的拟和 2. 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3. 及时的反馈,给予儿童成就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
自信心。 4. 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 到垃圾箱里等。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使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 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 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 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 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 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7-12岁:照顾宠物;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 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 收);
13岁以上: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 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 衣、干衣、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二)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各个方面的意识,包括对 自身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关系上的意识。体现 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我各个方面(生理上、心理上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CIY0HBYFk8/


4-5岁:自己使用厕所;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 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到信箱里取回信件;帮忙擦桌子; 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 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 确叠不同的衣服);把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 的衣服。
思考和道德行为的感受,比如移情、内疚、羞愧、自豪等。 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相分离(比如:负性的道德判断—— 正性的道德情感)相一致 道德情感在移情基础上发展起来

不加区分的移情 自我中心移情 认知的移情 超越直接移情
(三)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当儿童基于道德情感而产生的行为,即是道德行为。

5-6岁:自己使用厕所;洗手;刷牙;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 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到信箱里取回信件;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 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准备餐桌;饭后把脏餐具 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会正确地叠不同的衣服);把 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 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 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自己使用厕所;洗手;刷牙;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 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到信箱里取回信件;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准 备餐桌;饭后把脏餐具放回厨房;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自己准备第二天 要穿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幼儿园要用的东西;收拾房间。
指导特定社会情境中的情绪表达,使之符合社会期望 的一套规则。 受文化影响。 习得。 3岁:掩饰真实情感(心理理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情绪表达规则的获得有一定的性别差异
(三)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情绪理解是指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的能
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源自文库产生适当 情绪反应的能力。 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让儿童认识到每个人都存在消极情绪; 通过举例说明,让儿童认识到情绪是需要调节的; 教给儿童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五、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1. 帮助儿童与照顾者(母亲)之间形成安全型的依恋类 2.
3.
4.
5.
型。 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 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 在交往中,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 需求。 训练儿童学会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案例分析:
在本章的开头的案例中,(1)洋洋和勤勤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2)如果你是 洋洋和勤勤的班主任老师,你会怎么对待 他们?
学海导航:
[1] 劳拉· E· 贝克 著.儿童发展(第五版).吴 颖等译,吴荣先、朱永新审校.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桑标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 方富熹、方格著.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 杨丽珠、刘文主编.毕生发展心理学.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 游戏在儿童同伴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友谊的发展
幼儿期:友谊的萌芽(短暂而脆弱) 小学:互相帮助,对友谊本质的认识 青少年期

亲密性,信任 异性友谊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促进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
一、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形成期
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形成期——互惠关系
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儿童日后的人际交往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抗拒型依恋 混乱型依恋
(二)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期:单方面由父母控制、调节的特点,儿童与父母之 间是一种权威服从关系。 小学以后:独立性增强,父母与儿童共同调节儿童的行为。 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青春期:寻求独立与部分依赖的矛盾。对父母的依赖减少, 反抗情绪增加。亲子冲突增多。
亲密情感联结,进而对其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如追 随、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接触等。 有奶便是娘Vs身体接触
四、儿童交往发展的特点
(一)依恋的产生及其发展
依恋是指婴儿对熟悉的人(父母或照顾者)所建立的亲密
情感联结,进而对其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如追随、寻求 与依恋对象的身体接触等。 有奶便是娘Vs身体接触 鲍尔贝:依恋有深刻的生物根源
第四章 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本章第一节试图说明儿童个性和社 会性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年 龄阶段的发展特点。第二节试图阐述在 了解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基 础上,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和策略来促 进儿童这些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儿童个性发展的特征 (一)儿童气质的发展 气质(temperament)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 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 差异。 通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四种。 托马斯和奇斯从9个维度研究了婴儿最初的气质结构,并 在此基础上将气质归为3种类型:(1)容易型,这类婴 儿主要占儿童总数的40%。(2)困难型,这类婴儿占儿 童总数的10%。(3)慢热型,这类婴儿占儿童总数的 15%。还有35%的婴儿属于交叉型。
4、自我意识情绪
基本情绪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是在具有一定自我评价基础上,通过自
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包括内疚、羞耻、自豪、尴尬 等。 随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羞愧和尴尬(自我参 照)——内疚/自豪(规则参照)——自我评价
5、情绪表达规则的获得
情绪表达规则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