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课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1、活动分析法:即通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分析,发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

2、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哥们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指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指使领域

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指使组织为

学科的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

式的课程形态,即学生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

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

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综合课程: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

成的一门学科。

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

科目。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

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

4、课程理论流派:活动课程论:优点: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

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

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亲自

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

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要素课程论:巴格莱

结构课程论:布鲁纳。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

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

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

第二节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

2、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

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课程内容

1、教学计划:现称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没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教学大纲:现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便携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设计原则:1)课程标准关注的对象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2)课程标准设计的范围是学生总和的发展领域;3)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所有学生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而非最高要求;4)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仅仅是应付某一件事;5)它隐含着教师不适教科书的执行者,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意义:1)在国家层面,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3)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4)在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3、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星系没接,是课程标注你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第四节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升华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2、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升华,体现对知识的总和运用的课程形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第五节课程研制、设计、实施与评价

1、课程模式: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金星课程开发模式,代表人物泰勒。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过程模式:斯滕豪斯,以教师为中心。情境模式。

2、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结构整体体系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和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3、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4、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景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积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第六节课程管理

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限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2、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3、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敌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又是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