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表明你对“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的态度和看法,并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的限定了此次写作的范围和立意的出发点;“表明你对‘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
路’的态度和看法,并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限定了写作的思维一一由“就事论事”至“因事议理”,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基本(合理)的写作思维。
没有完成“阐述由此引发的更多思考”这个任务的文章,可视为思想缺少厚度(建议评分不超过50分)。
【立意说明】
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
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
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建议评分不超过35分)。
立意参考一一
内容层面的立意
(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
(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
)
(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
(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
(3)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
(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
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
(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
)
(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
(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
(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第三层:哲学范畴,发展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辩证地看待传统行业的发展变化,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从第一个层面写起,延伸到第二或第三个层面选一个来写)
……
范文:面对困境,改变策略
考生
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实体书店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难,一部分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一部分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化书店道路。
对于实体书店为了发展采用的不同策略,我认为只有转变经营方式,面向消费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
实体书店有着自身的优势。
虽然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给人们看书省去了很多时间,但是用电子产品看书,时间长了会影响到视力,特别是小孩子,不适用电子阅读;而且用电子产品看书,相比在实体店看书,少了淡淡的墨香味,多了冷冰冰的屏幕,想走进真实的阅读情景中,实体书店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当然,作为传统的行业,实体书店面临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强大竞争。
实体书店不得不反击,也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促进发展,增强竞争力。
无论是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归根结底,都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企业。
作为企业,要想发展,走出困境,就要不断地靠近市场,
了解消费市场,制造满足消费市场的多样化产品,所以,这就要求实体书店借助多年的经营经验,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之处在哪,然后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这样才有希望“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困境中走出来,更好地稳健发展。
实体书店要想走出经营困境,经营方式的调整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提升书店图书的质量,针对不同读者群设立多种阅读厅,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要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读书环境,让消费者有一个舒适融洽的消费环境,只要消费者满意,经营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在全民阅读严重缺失的大环境下,作为政府,应该要重振实体书店行业,比如为实体书店经营者提供资金补贴,减免税收,做好全民读书的引导和宣传工作,为实体书店的生存打造一个宽容温馨的环境。
实体书店所面临的困境是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尽管面临的困难重重,但经营者应该要坚守这一传统的行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用开放自信的胸怀迎接经济洪流的冲击,然后到达胜利的彼岸!
评语
本文属于议论类一等文。
文章第一段简要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实体书店为了摆脱困境采取的几种做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转变经营方式,面向消费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二段通过对比,分析实体书店具有的优势,应该不惧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竞争(边界有点模糊,似有“偷梁换柱”之嫌,内容更近于“纸质阅读的优势”)。
第三段紧扣第二段,“实体书店不得不反击”,讲明竞争的策略,照应了第一段结尾的观点句。
接下两段围绕“怎么办”,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四段、从实体书店经营者的角度,提出改善经营的策略;第五段、从政府的角度,说明如何帮助实体书店摆脱困境。
第六段是很简明生动(比喻)的结语段。
文章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流畅,立意有点深度,但内容略显不足,使用素材较少。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深刻”。
(雷州二中张继贤评)
延伸阅读:
北京模拟考试作文题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
据统计,伦敦、纽约、东京每平方公里拥有实体书店数分别为1.08、9.30、2.16个,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仅为0.11个。
就此,某网站聊天室展开讨论:
甲:都是网络书店惹的祸!低折扣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
乙:不能责怪网络书店,存在即合理。
再说了,现在都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了,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啊。
丙:对好东西,政府得大力扶植。
丁:关键还是书店自己。
我家对面的那个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就很火啊,每天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的。
……
乙:时代发展,很多事物都在经受挑战,何止书店业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1
范文1
挽救“实体书店”
时代快速发展,网络书店席卷着低价的图书,快步挤进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渐渐遗忘了那些正在快速消逝着的实体书店。
面对实体书店锐减的局面,很多人提出要挽救,然而我们应该如何挽救?
去指责,甚至打压网络书店么?
我看不妥。
数字阅读时代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网络书店的产生正是顺应潮流而来,所谓“存在即合理”,我们岂能为了旧事物的延续而抑制新事物的发展?如此一来,又与百年前闭关锁国的满清帝国有区分别?故而,挽救实体书店绝不能走上这条道路。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很多事物都处在这样一种窘境当中,如同前不久宣布倒闭的柯达胶卷公司,如同正淡出我们生活的古老唱片。
它们不可谓没有存在的价值,纸质书上浓浓的墨香,难道不是我们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更好途径?唱片里“咿呀”的歌曲,胶卷上留下的活泼人物,也都仿佛是一道门,封存着一个时代独有的记忆,这是冰冷的电子设备难以给予的。
我们知道,它们的消逝并不能责怪其本身,而恰恰是因为人们没有给与它们足够的关注,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它们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伦敦、纽约、东京的实体书店可以在快速的发展中得以保存?我想,恰恰是民众的关注给了他们得以生存的土壤。
我们的生活过于“忙碌”,让我们取了网络书店的快捷廉价,舍了实体书店的“昂
贵废时”。
我们不会为一张唱片找遍京城,但伦敦人会;我们不会因少一本纸质书而介意,但纽约人会。
如此看来,冲击实体书店的不是网络书店,却恰恰是我们自己为发展急速狂飙的生活方式。
我想我们未曾用我们的关注与扶持去挽救实体书店,而是一味地指责无辜的网络书店,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无价值的事物会随时代的发展而被摒弃,如同行动缓慢的帆船,华而不实的花轿,然而实体书店却并非如此。
但是在我们这种生活方式之下,实体书荒谬地成为了无价值、可消逝的事物,这又怎能归咎于网络书店?打压网络书店又能挽救什么?
我认为,要想挽救实体书店,留住好东西,还要从改变我们自己做起,当我们不再每天泡在电视前消磨时间,不再饕餮“快餐文化”充饥自己,而是捧一本纸页书精读一晚,实体书店自会生意兴隆,纸质书自然也不会消失,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精神也会更丰富、更充实。
这,便是挽救之道!
范文2
活出自己的特色
近年来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一些人责怪网络书店的打折冲击,然而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却总是人来人往,我想,这是因为那里的特色。
每个事物都应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刻意效仿。
必然给他人带来审
美疲劳。
如普通实体书店,昏暗的灯光下放着几本每个书店都会销售的书,让人心生困意。
而旁边的本土绘本书店有清新的环境,书中有精致的插图和独到的思想,让人眼前一亮,自然读者众多。
在经济社会中的“自我特色”相当重要。
无论是商家打广告还是打折,都是为了吸引百姓的眼球,不同之处当然更能抓住内心。
就像各国的宾馆,大多是黄色的墙木头的柜子,略显无聊。
但当你听说美国某家宾馆建在树干里,芬兰某个宾馆就是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时,心头会不会为之一动?商家若是抓住百姓的这种心理,尽力开发自己的特点,就不会像实体书店纷纷倒闭,而是生意兴隆了。
文化中的自我也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他国,自己的民族精神何在?不珍视本国的文化价值,其他国家也没有义务珍视我们,又何谈两国间的贸易和交流呢?
所以我们不必用发展经济的借口削弱我们的文化特点,而应活出自我的特点,让世界看到一个有个性的中国。
几乎每个稍微有些经济实力的国家都有高耸入云的大楼,而又有哪个国家的建筑能体现江南黑顶白墙的温婉,展现北京红墙绿瓦的皇家大气,表现陕北窑洞背后的粗犷呢?这就是民族的特点,是五千年来的丰厚文化。
这些宝藏是我们的文化优势,当然也可以转变为经济优势,不应被西方建筑所盲目的替代。
无论是个人、经济还是文化层面,都需要活出自我的特色,我们需要的就是看清别人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方向。
我们不需要刻意学习德国人的纯理性,不必苦心追求日本人的快节奏,也不必标榜西班牙的热情与奔放,这是他们擅长的。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中庸之道,培养自己安静的力量,这不是固执的传承,而是发展、创新的前提,活出自我的特色,比刻意模仿他人的优势项目,更有效率些,,若每个实体书店都活出自我的特色,也许中国的实体书店会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呢。
范文3
别让心灵“数字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光合作用书店为代表的实体文化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不禁要反思:数字化的生活为人们带来种种方便的同时,还带来了什么呢?实体书店倒闭的背后。
又意味着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网络书店的过错;有人说,这时政府没有尽到扶植的责任;也有人说,这是书店本身缺乏竞争力。
但我想说,网络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政府和书店本身解决的也只是形式上的问题。
关键在于,人们远离了那种用心灵寻找精神养料、用心灵感受生活美好的生活方式。
无论数字化带来了怎样的便捷,我们的心灵都应以从容、认真的方式接受这种种变化,只有不让心灵“数字化”。
才可能让那些宝贵的文化产业不被“数字化”的浪潮吞噬。
“数字化”的心灵会阻碍人们感知美好的敏锐能力。
当今的生活决
定了我们不大可能像梭罗那样远离尘嚣,到静谧的瓦尔登湖与自然之景交融,然而,只要我们的心灵没有跟随繁琐的工作变得疲于奔命,而是保持内在的安静善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妙处。
当你感叹城市淹没了自然的美丽时,席慕容却在一朵小小的白色山茶花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当你抱怨又要面临一天的沉重压力时,福楼拜却在一次简单的日出中点燃了生命的热望。
由此看来,是心灵的“数字化”让人们对身边的美好感到麻木。
“数字化”的心灵更会让人们不愿花费精力寻找美好的事物,对既得的美好自然也不懂得珍惜。
尽管网络让人们可以足够快捷的享受自己喜爱的书籍、音乐,国外许多小小的唱片店却仍然生意红火,正是因为人们愿意在堆积成山的磁带甚至黑胶唱片中用心“淘”上一上午,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后如获至宝的满足与快乐是难以言表的,歌不必很多,却足以在心里烙下长久的痕迹。
与之相比,以“数字化”的方式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拥有大量的歌,倘若再以“数字化”的心灵去欣赏,只怕一首好歌也难留下多少回味。
可见,“数字化”的心灵实在是人们拥有心灵丰富的最大阻碍!
总之,实体书店倒闭的根本原因并非网络发展等外在因素,而是人们的心灵被“数字化的”时代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数字化”——变得简化、变得求快、变得不懂得静下心来认真的发现美、细致的感受美、用心的珍惜美。
唯有唤回用心灵寻找精神养料、感受生活美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拯救实体书店以及其它文化栖息地的灵魂。
实体书店不是一项产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灵寄托、一
种文化符号,它的存在让一座城市显得安详,它的意义是网络书店无法取代的。
所以,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别让心灵“数字化”,救救实体书店!
范文4
从容面对挑战
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有人将其归咎于网络低价书店的冲击,也有人说生存与否在于书店业自身的经营策略与特色。
这种现象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书店业随时代发展而经受挑战,不如说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那种平和恬淡而不浮躁的心境在面临挑战。
时代在快步发展,我们的内心在追随的同时也不应凌乱了自己的步伐。
实体书店本应是我们从现代纷繁生活中抽身片刻的休憩之所,是这城市中仅剩的可供我们沉静内心的一隅。
它们的纷纷倒闭不正是我们的心灵日益浮躁的印证吗?
面对挑战,我们究竟应怎样从容应对?怎样保有那颗寂静之心?
余光中的《催魂铃》中电铃的吵闹替代了鱼雁往来的优雅,令他无所适从。
其实真正面临挑战的并不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而是我们如何应对时代变化的生活态度。
我们应学会自持。
王安忆曾说:“我向往古典。
”但时代的发展不可逆转,更不可逃避,许多事物面临挑战而退出我们生活的舞台也许只是必然趋势。
我们真正向往的应是古人的自持之心,不因外物的变
化而激起内心一丝的波澜,掌控住自我的发展方向。
不论身处何时,拥有寂静自持之心便意味着能够自省,能够在冷静的思考中进步,若能如此,眼前的挑战便不攻自破。
实体书店不再又有何妨?若能寻回那份平和恬淡而不浮躁的心境,从容地深入内心,那么所在之处便是心之所栖、心之所向,又何需另觅归所?
时代在发展,种种事物走入我们的生活又渐渐离我们远去,唯一不曾改变的是我们面对时代的变迁时的心境。
如今的社会日益浮躁,我们也因此更需要那份平和从容,否则一切忙碌便只是劳作,不复有创造;一切知识追求只是学术,不复有智慧;一切宗教活动只是世俗的事务,不复有真正的信仰;甚至一切成就也只是功利,不复有心灵的满足。
当整个社会都敢于面对变化而不再逃避,顺应世事变迁而不再抵制,将挑战视为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不因此凌乱了前行的脚步之时,便可称得上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因此,让我们褪去浮躁,重归平和,从容面对挑战,从而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行!
范文5
书声渐远,车声渐响
近年来,一些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现下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只有其他现代化都市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面对着电子
书的兴起与纸质书的没落,各方观点自是众说纷纭。
事实上,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其在文学性与精神价值上并没有多少区别,然而,纸质书多代表的,更是一种原始的、淳朴的、自然的、古色古香的生活方式。
而如今我们所感伤所怀念的,亦不仅是纸质书的“消逝”,更是那样一种时代,那样一种生活的渐行渐远。
拿起一本书夜读的时候,当下与过去便在某一个刹那达成了一种巧妙的默契,当年的苏子、谪仙、陶潜,是否也曾像我们一样,手持绢册,挑灯夜读?而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共性,使得人兴今古之思,读书便已不仅是读书,而成为了一种思想的过程。
若是对着屏幕眯着被荧光晃花的眼苦读,又如何能产生这种比阅读本身更重要的,无际无涯的思考?
可悲的是又有多少人,他们放下了手中的书,放下了与古代先贤可贵的神交与思考,拿起那方寸屏幕,选择了便利,又选择了浅薄。
又何止是书。
这个时代又如何不是如此。
我们抛下了书卷气抛下了酒囊诗箱,登上了国际航班渴望着飞向远方。
我们住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上俯瞰着旧日的亭台楼阁,田野村庄,却不知我们亲手把自己推到了一个时代的断层上。
我们不知道后人会是什么样,而我们将前人的星河月光、剑气凝霜一并藏进箱奁,隔绝了前人的心跳和思想,我们沾沾自喜地走在一条我们以为是新路,其实只是退回了原点从头开始的大路上。
我们为了杭州图书馆馆长为乞丐说的那句“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而感动而赞叹,可我们又有谁记得旧时入户的窃贼为书生户主改却纸簿上别字的故事?
是褚馆长该被歌颂么?
还是我们其他人的悲哀呢?
我们不拒绝时代的进步,可我们是否该减少我们为这进步付出的文化代价?我们常说这是个没有大师的年代,可分明使我们亲手选择了期货股市与房产,放弃了千里沃野和“带月荷锄归”“陶然共忘机”的千年沉淀的情怀。
从零开始走一条千年走出的漫漫长路,如何不是“道阻且长”?
大地被割裂的血脉在哭泣,“先生之风”在苍苍云山中沉寂,我们将过去的文化且雪藏且抛弃,又为一点点新的人文进步而得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知己之所失,独洋洋而自得!
多少人在文化的岔口彷徨,却始终被时代的列车带到不可更改的前方。
我站在那列车上。
前方书声渐远,车声渐响。
范文6
古卷青灯再难觅
近年来,众多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取而代之的是赢下价格战与速
度战的网络书店。
在我眼中,实体书店的倒闭就像古代文人历尽宦海沉浮后的拂袖而去。
目送“他们”远去的我,心中尽是怀念。
我怀念书店里一片宁静中传来的书页翻动声,我怀念书页上洒满的阳光,我更怀念的是在书店里看书的气氛与心境。
然而时代总在发展,就算网络书店,在未来最终都有可能完全被数字阅读所取代。
这样的未来我不敢想象。
自然,纸张并非承载文字的唯一载体,但在我心中,纸张却是文字中的思想与心境的唯一载体。
离开书页,文字便少了韵味。
我们惊叹于古人文章中的思想与见解,却不知这锋芒是在寒窗苦读中磨出的。
文学家们的沉静深邃是在青灯独守、古卷常翻中凝炼出来的。
我们在青灯下阅读古卷,正是对他们当时情境的重现,在这重现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灯下漫笔时的心境。
由此观之,从实体书店到古卷青灯,均是不可丧失的,因为他们承载的是从古到今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神,是今天的读书人亦应做到的勤奋与自守。
然而这些精神却真的丧失了,它们随实体书店而去,现代人抛弃了它们,它们也就抛弃了现代人。
如今的生活是快节奏的生活,如此的阅读也渐渐以浅阅读为主流。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闲情没了,其中蕴含的真挚而醇厚的感情也就难觅踪迹了。
如今的饮酒中应酬中的推杯换盏,多了谄媚,少了交心。
古卷中高贵的格调与情怀随卷之不在而不再,难道不令人伤感吗?
实体书店的离去,伴随的是书中境界的消散与读书人品格的变质。
古卷青灯难再觅,难觅的不仅是古卷青灯本身,而是它们背后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