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望庐山瀑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庐山瀑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以及主动寻找朗读和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主动寻找朗读和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图片及声音)请欣赏: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庐山那迷人的飞瀑,一同感受那气势恢弘的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美吗?(美)那它美在哪儿,有多美,或者你想对这么美的瀑布说些什么呢?
3.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被世人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这是他50岁左右隐居于此,而作的一首诗。

(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初读古诗,检查预习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词:庐瀑(与水有关)(组词区别:卢爆)
3.是谁在望庐山瀑布?(李白)谁能连起来,将题目表达完整?(李白望庐山瀑布)
4.找学生读课题(指导:①怎么读,才能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
“望”字;②怎么读,才能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指导后全班齐读课题。

5.通过朗读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将话说完整。

(李白望瀑布等)
6.通过同学们对诗题的朗读,老师对诗的内容更加好奇了。

这说明古诗的朗读是非常有讲究的,只有将自己对诗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其中,才能赋予古诗生命。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并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

2.检查朗读,找几名同学读一读全诗。

(检查重点: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炉(区分:庐)紫(读音:平舌音)疑(指导书写)
3.再找学生读全诗,纠正,齐读。

(三)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

(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2.标明诗的停顿,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
(3)配乐男、女生赛读
(4)配乐全班齐读
二、答疑解难,领会诗意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结合图文,展开想象,真正地读懂这首诗。

2.再次自由读古诗,在朗读的过程中,用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学贵有疑”,提出问题(学生提问到老师提问),师生一同解决问题。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遥望:从远处看。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在下面的讲解中我们会细说这个问题。

银河:又称天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4.带着对词语的理解默读全诗,并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三、赏析古诗,进入诗境
1.带着对全诗的理解,分大组读古诗。

2.你觉得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并将这个字或词带入这行诗中读出来。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起引导作用)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生”表示冉冉升起,将香炉蜂渲染得很美,为后文瀑布之美作了铺垫。

(2)“挂”字很妙,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读出这些词语的好。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重点)
读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朗读这两行诗,你感受到了什么?(庐山瀑布壮观,气势磅礴等)
从那些字或词能感受到?并简略说一说理由。

(突出飞、直、三千尺、落。


第三句:
(1)重点指导“飞流直下”,说明瀑布之快。

耳边回荡着“哗哗”的声音。

这时,你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看见水流像箭一样冲下来,这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2)重点理解“三千尺”: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

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有意地将数字夸大,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

这类写法被称为夸张的写法。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引导:找出运用夸张写法的古诗背一背,学会对古诗进行归纳背诵,如对诗人进行归纳,对写法进行归纳,对季节进行归纳等等。


第四句:
(1)出示银河图片,感受银河之美,感受庐山瀑布之美。

(2)师: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想象中的)
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

“床前明月光……”等等。

(学会归纳总结)从这儿,我们看出李白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呀!难怪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这一想象把瀑布写得特别美。

(3)“九天”是天的最高层,要读出瀑布很高很长的感觉。

指名,齐读第四行诗。

(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一同体会庐山瀑布的壮观与磅礴的气势。

再齐读三、四两行诗,读出那磅礴的气势。

3.瀑布美吗?(美)这美,和小桥流水的美一样吗?那这是怎样一种美啊?(壮美,雄伟壮丽)那你能想象着那如瀑布般的银河从天而降,通过朗读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吗?带着想象,看图配乐读全诗。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4.想象着那红日,青峰、紫烟和那九天而落的瀑布,想象着那壮观的画面,试着背诵全诗。

四、总结归纳,感悟诗情。

1.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李白,一同来到庐山观看着美丽的瀑布吧!想象着,站在远处,遥望着那顶天立地的香炉,望着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在这美景之下,一条如白练般的瀑布从高空倾泻下来,美丽而壮观,你们会不禁吟道:(诵读全诗)
2.此时此刻,你心中在想些什么?(庐山瀑布的迷人壮观,对瀑布的喜爱,对祖国山河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3.带着这满腔的热情,再次诵读。

4.同学们,这就是古诗浓缩的精华,一千多年来,一代一代地吟诵至今,那就让我们继续传承下去,让经典流传千古。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一、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瀑布是大自然中壮丽的景观,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叶圣陶老爷爷的新体诗《瀑布》。

师读,生想象画面。

而后,生找出喜欢的语句自由品读。

二、课外作业,复习巩固。

1.搜集其他描写庐山瀑布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将《望庐山瀑布》画成一幅画,并结合画作,将古诗背给亲人、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诗仙)
三千尺夸张
疑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