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四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四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6.缔约国将于1992年审查情况以期加速削减进度。
B.第2B条哈龙议定书第二条第2款应以下列各款取代,作为第2B条的第1至第4款:1.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1992年1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每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二类所列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
生产一种或数种这些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同一期间内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
但为满足按照第五条第1款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超出部分至多为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10%。
2.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1995年1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每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二类所列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50%。
生产一种或数种这些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同一期间内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50%。
但为满足按照第五条第1款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超出部分至多为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10%。
本款应予实施,但缔约国决定允许满足无适当替代品的必要用途所需的生产量或消费量除外。
3.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2000年1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每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二类所列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零。
生产一种或数种这些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同一期间内其这些控制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零。
但为满足按照第五条第1款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超出部分至多为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15%。
本款应予实施,但缔约国决定允许满足无适当替代品的必要用途所需的生产量或消费量除外。
4.缔约国应至迟于1993年1月1日为本条第2和3款的目的,通过一项决定,指明必要用途,如果有这种用途。
pfc气体管控公约

pfc气体管控公约PFC气体管控公约,全称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一项国际协议,旨在逐步限制和淘汰使用具有消耗臭氧层性质(即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物质,以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以下是该公约的详细介绍:目标:PFC气体管控公约的目标是逐步减少和淘汰ODS的使用,以减缓臭氧层破坏的速度,从而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管控范围:该公约管控的ODS主要包括氯氟烃(CFCs)、哈龙(Halons)、四氯化碳(CCl4)等物质。
这些物质被广泛用于制冷、发泡、电子设备、溶剂等领域。
管控措施:PFC气体管控公约采取了以下措施来限制ODS的使用和生产:a. 冻结ODS的生产和消费量;b. 逐步减少ODS的生产和消费量;c. 限制ODS的用途,例如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制冷和发泡行业)禁止使用ODS;d. 推广替代品,鼓励开发和使用不具有ODS性质的新型制冷剂、发泡剂等。
国际合作:PFC气体管控公约是一项国际协议,需要各国共同遵守和执行。
该公约设立了臭氧层秘书处(Ozone Secretariat),负责监督和管理公约的实施。
同时,还定期召开缔约方会议(Meeting of the Parties, MOP),讨论和决定公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影响和成果:PFC气体管控公约的实施对全球环境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1989年公约通过以来,ODS的使用量已经大幅减少,全球臭氧层开始逐渐恢复。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70年左右,臭氧层空洞可能会得到完全修复。
总之,《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协议,旨在保护地球臭氧层免受ODS破坏。
通过限制ODS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推广替代品,该公约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政府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中国政府与《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环境工程李德庸一、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定的背景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淡蓝色的气体。
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的平流层,虽然稀薄,却是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重要屏障。
1928年,以托马斯·米基利为首的美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氯氟烃(CFCs),并用作冰箱的制冷剂。
由于该产品具有低毒、稳定的特性,很快它就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
到1974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CFCs如果挥发到大气中,将会上升到平流层中,并对臭氧层有巨大的伤害。
据统计,在CFCs受到管制之前,全世界每年都要排放100万吨以上的CFCs,而停留在大气中的CFCs 总重量则达到2000万吨,据估计,一个氯原子能破坏十万个臭氧分子(假设排放的全部是三氯一氟甲烷CClF,2000万吨的CFCs能破坏8.9亿吨的臭氧分子)。
31982年,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
1985年,雨云七号卫星证实了上述发现。
图一(深色为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在1985年通过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抵制,这份公约只是一个框架式的原则性公约,没有提出约束性措施。
随着臭氧层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国际社会于1985制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二、中国政府加入《议定书》的过程1989年5月,在《议定书》缔约方第一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就提出针对两方面的议案: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ODS淘汰时间表上必须有所区别;二、发展中国家的淘汰工作必须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巨大的阻力,加上协定制定仓促,这些合理的要求没有体现到公约里面,议定书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1、议定书是一个政治压力且过时的产物,议定书制定之后不久,科学界就发现,协定里面规定的措施力度远远不够。
2、议定书回避了破坏臭氧层的责任问题,没有体现“多排放,多削减”的原则。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doc 33页)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doc 33页)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经1990年6月27日至29日在伦敦召开的缔约国第二次会议1992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国第四次会议调整和修正并经1995年12月5日至7日在维也纳召开的缔约国第七次会议进一步调整又经1997年9月15日至17日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缔约国第九次会议进一步调整和修正.请注意《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这个版本载有缔约国在缔约国第九次会议通过的《调整》。
《调整》于1998年6月4日生效。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这个版本还载有缔约国在缔约国第九次会议上通过的《修正》(“蒙特利尔修正”)。
在付印之日该《修正》还未生效。
它将与1999年1月1日只对那些签署了该《修正》的缔约国生效,条件是,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至少交存了20份批准、接受或核可该《修正》的证书(任何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果没有已经或同时向《哥本哈根修正》交存同样的证书则不得交存这样的证书)。
《议定书》案文中产生于《蒙特利尔修正》的部分用在案文下划横线标明。
前言本议定书各缔约国, 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缔约国, 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使其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 并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 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彻底消除此种排放,认识到必需作出特别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取得有关技术,同时所需资金款额可以预估,且此项资金将大大提高全世界处理科学上断定的臭氧消耗及其有害影响问题的能力, 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氟氯化碳排放的预防措施, 考虑到必须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的替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让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兹议定条款如下:第1条:定义为本议定书的目的:1. “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蒙特利尔议定书

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并顾及到技术和经济考虑,
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彻底清除此种排放,
认识到必需作出特别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取得有关技术,考虑到所需资金款额可以预期,且此项资金将大大提高世界处理科学断定的臭氯消耗及其有害影响问题的能力。
[(b)任何此种决定,如经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国以2/3多数票接受,应即生效。]
11.虽本条及第二A至二B条的各项规定,各缔约国得采取比本条及第二A至二E条所规定的更为严厉的措施。
对调整的介绍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二次会议,根据依照议定书第六条所作的评估,决定通过对议定书附件A所列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采取调整和削减如下。但有下述谅解:
2.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1991年7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日期间,其附件A第一类所列控制物质的生产和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这些物质生产和消费的计算数量的150%;自1993年1月1日起,这些控制物质的12个月控制期闻应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3.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1995年1月1日起的12个月期间,及其后每12个月期间,其附件A第一类所列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50%。生产一种或数种这些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同一期间内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50%。但为满足按照第五条第1款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超出部分至多为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10%。
2014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

2014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原创实用版)目录1.201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概述2.蒙特利尔议定书背景3.第六条具体内容4.第六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5.我国的立场和行动正文1.201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概述201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条,全称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 2014 年 9 月 27 日至 10 月 1 日举行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一项议定。
该议定书旨在保护臭氧层,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蒙特利尔议定书背景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 1987 年签署的一项国际环境协议,旨在减少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使用和生产。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氯氟烃(CFCs)等。
臭氧层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氯氟烃等物质的排放,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损耗,形成了所谓的“臭氧洞”。
3.第六条具体内容第六条规定,各缔约方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确保按照议定书规定的时间表,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进口。
此外,该条还鼓励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4.第六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第六条的实施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不仅有助于保护臭氧层,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据研究,全面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特别是第六条的规定,可以避免全球气温在未来几十年内上升 1 摄氏度左右。
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大意义。
5.我国的立场和行动我国一直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
在第六条的执行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严格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进口,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等。
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经1990年6月27日至29日在伦敦召开的缔约国第二次会议1992年11月23日至25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国第四次会议调整和修正并经1995年12月5日至7日在维也纳召开的缔约国第七次会议进一步调整又经1997年9月15日至17日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缔约国第九次会议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请注意《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这个版本载有缔约国在缔约国第九次会议通过的《调整》。
《调整》于1998年6月4日生效。
《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这个版本还载有缔约国在缔约国第九次会议上通过的《修正》(“蒙特利尔修正”)。
在付印之日该《修正》还未生效。
它将与1999年1月1日只对那些签署了该《修正》的缔约国生效,条件是,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至少交存了20份批准、接受或核可该《修正》的证书(任何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果没有已经或同时向《哥本哈根修正》交存同样的证书则不得交存这样的证书)。
《议定书》案文中产生于《蒙特利尔修正》的部分用在案文下划横线标明。
前言本议定书各缔约国, 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缔约国, 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使其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 并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 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彻底消除此种排放,认识到必需作出特别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取得有关技术,同时所需资金款额可以预估,且此项资金将大大提高全世界处理科学上断定的臭氧消耗及其有害影响问题的能力, 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氟氯化碳排放的预防措施, 考虑到必须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的替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让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兹议定条款如下:第1条:定义为本议定书的目的:1、“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蒙特利尔议定书内容

蒙特利尔议定书内容
《聊聊蒙特利尔议定书》
嘿,大家知道蒙特利尔议定书吗?这可真是个相当重要的东西呢!蒙特
利尔议定书说的呀,就是关于保护我们地球的臭氧层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外边玩,大晴天的,阳光可灿烂了。
我正玩得高兴呢,突然就想到了臭氧层。
你说这臭氧层就像地球的一把大保护伞,为我们挡住了好多有害的紫外线。
要是没有它,那我们得多惨呀!被紫外线各种照射,皮肤会出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健康呢。
而蒙特利尔议定书呢,就是为了确保我们的臭氧层能好好的。
它规定了
要逐步淘汰那些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像什么氟利昂之类的。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地球做了一次大保健,让它能一直健健康康的。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议定书,那些破坏臭氧层的东西一直到处跑,
臭氧层越来越薄,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我们恐怕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在阳光下玩耍、享受生活了。
我那次在外面,看着那么蓝的天空,就想着我们得感谢蒙特利尔议定书呀,是它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支持环保,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出一份力。
比如少用一些含有那些有害物质的东西,节约能源什么的。
总之呢,蒙特利尔议定书可真是个好东西,它是我们地球的保护神。
让我们一起好好珍惜它,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就像守护我们自己的宝贝一样!这样我们才能一直拥有那片湛蓝的天空和健康的生活呀!。
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9-16【大中小】发文单位:蒙特利尔发布日期:1987-9-16执行日期:1992-8-20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经1990年6月27日至29日在伦敦召开的缔约国第二次会议调整和修正,并经1991年6月19至21日在内罗毕召开的缔约国第三次会议进一步修正原议定书于1987年9月16日订于蒙特利尔)本经修正的议定书于1992年8月20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1年6月13日交存加入书。
本修正的议定书于1992年8月20日对我生效。
本议定书各缔约国,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缔约国,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其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并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彻底清除此种排放,认识到必需作出特别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取得有关技术,考虑到所需资金款额可以预期,且此项资金将大大提高世界处理科学断定的臭氧消耗及其有害影响问题的能力,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氟氯化碳排放的预防措施,考虑到必须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替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让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兹议定条款如下:第一条定义为本议定书的目的:1.“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缔约国”,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是指本议定书的缔约国。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1987年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通过逐步淘汰臭氧消耗物质的生产和消费来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这些物质包括氯氟烃(CFCs)、氢氯氟烃(HCFCs)和哈龙,通常用于制冷、空调和其他工业过程。
《蒙特利尔议定书》成功地大幅减少了臭氧消耗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导致臭氧消耗速度下降。
该条约的结果是,大气中臭氧消耗物质的浓度有所下降,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臭氧层将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
该条约曾多次修改,以进一步减少臭氧消耗物质的使用,并已得到197个国家的批准,使其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批准人数最多的条约之一。
《蒙特利尔议定书》被公认为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典范,并获得了几个奖项,包括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议书6篇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议书6篇篇1一、引言本协议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通过国际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使用,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臭氧层提供有效手段。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国际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保护臭氧层,减缓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原则:- 遵循国际法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
-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
- 强调预防原则,优先采取预防措施。
- 鼓励国际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管制ODS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 各国应制定严格的管制措施,限制ODS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
- 发达国家应率先淘汰ODS,发展中国家可逐步淘汰。
2. 促进ODS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 各国应加大对ODS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广使用环保替代品。
- 国际社会应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替代品研发工作。
3. 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 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促进技术转移。
- 国际组织应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
4.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各国应建立ODS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报告履约情况。
- 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履约情况的监督,确保协议得到有效执行。
四、责任和义务1. 发达国家责任:- 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率先淘汰ODS,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2. 发展中国家义务:- 发展中国家应履行相关义务,逐步淘汰ODS,并积极推动替代品研发工作。
3. 国际组织作用:- 国际组织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协议的有效执行。
五、争议解决和法律后果1. 争议解决:- 如有争议,各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可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应履行裁决结果。
2. 法律后果:- 如一方违反协议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罚款等。
具体法律后果应根据争议解决机制确定。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

EP 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Na.98-2760 211098 2110998联合国Distr. GENERAL UNEP/OzL.Pro.10/3 21 September 1998 CHINESE ORIGINAL: ENGLISH《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十次会议1998年11月23-24日,开罗秘书处关于缔约方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第7条 和第9条提供的资料的报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上报数据情况秘书处的报告一. 导 言1. 本报告载有秘书处(截至1998年9月10日)收到的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条7和第9条提供的资料。
2. 《蒙特利尔议定书》第7条规定:(a ) 基准年数据 。
* 每个缔约方都应在成为缔约方后三个月内向秘书处提供其1986年生产、进口和出口附件A 所列的每一种受管制物质的统* 在本报告中,“基准年”指第一个按照规定必须申报某种物质有关数据的第一年。
“基准”一词指逐步停止使用时间表所根据的生产/消耗数量;例如1981年是附件A 所列物质的“基准年”,1995-1997年平均消耗/生产数量则是管制措施的“基准”。
同样,1989年是氟氯烃的基准年,基准则是1989年氟氯烃消耗量加1989年氟氯化碳消耗量的2.8%。
计数,1989年提供其关于附件B和C的此种统计数、1991年提供其关于附件E的此种统计数,若没有实际数据,则提供尽可能近似这种数据的估计数;(b)年度数据。
每个缔约方都应向秘书处提供其关于附件A、B、C和E所列每一种受管制物质的年度生产统计数据(即第1条第5款规定的数据),并在附件A、B、C、和E所列物质的有关规定对该缔约方生效的那一年以及以后各年分别提供每一种物质的统计数。
提供数据不应迟于有关日期所在年度结束后九个月。
(c)关于再循环的年度数据每个缔约方都应向秘书处分别提供其每年进口和出口已再循环的附件A第二组和附件C第一组所列受管制物质的统计数。
《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为实施《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对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进行具体控制的全球性协定。
于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通过,向各国开放签字,于1989年1月1日生效。
《议定书》由序言、20个条款和一个附件组成。
其宗旨是:采取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不被破坏,并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顾及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最终彻底消除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按照议定书的规定,各缔约国必须分阶段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和消费,在1990年使生产量和消费量维持在1986年的水平;到1993年,生产和消费量要比1986年减少20%;到1998年,保证使氯氟烃的年生产量和消费量减少到1986年的50%。
《议定书》还规定在本议定书生效后一年内,每个缔约国应禁止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控制物质;从1993年1月1日起,任何缔约国都不得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出口任何控制物质。
该《议定书》还就控制量的计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控制措施的评估和审查、数据汇报、不遵守情形的确定、资料交流、技术援助等作出了安排。
但是,该《议定书》回避了发达国家破坏臭氧层的责任,包含有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歧视性条款,且科学论证不够,规定的限控物质范围太小,难以达到防止臭氧层继续恶化的目的,遭到了许多国家的批评。
此外,《议定书》虽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但直到当年5月130个发展中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加入议定书。
再加上缔约国也普遍认为议定书存在明显缺陷,于是决定对议定书进行修改。
经过1989年3月的“拯救臭氧层伦敦会议”、1989年5月的赫尔辛基第一次缔约国会议、1990年6月的伦敦第二次缔约国会议,终于在1990年6月29日通过了对《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修正。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二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二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同非缔约国贸易的控制1.在本议定书生效后一年内,每一缔约国应禁止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控制物质。
2.从1993年1月1日起,按照第五条第1款行事的任何缔约国都不得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出口任何控制物质。
3.在本议定书生效之日起三年内,各缔约国应依照公约第十条内规定的程序,在一附件清单中详细列出含有控制物质的产品。
未曾依照该程序提出反对的缔约国应在该附件生效后一年内禁止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此种产品。
4.在本议定书生效后五年内,缔约国应确定禁止或限制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国家进口使用控制物质生产的、但是不含此种物质的产品一事是否可行。
如果确定可行,缔约国应依照公约第10条内规定的程序,在一份附件清单中详细列明此种产品。
未曾依照该程序提出反对的缔给国应在该附件生效后一年内,禁止或限制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此种产品。
5.每一缔约国应设法阻止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出口生产和使用控制物质的技术。
6.每一缔约国应勿为了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国家出口可便利于促进生产控制物质的产品、设备、工厂或技术而向它们提供新的津贴、援助、信贷、担保或保险方案。
7、第5款和第6款的规定不适用于可改进控制物质的密封、回收、再循环或销毁、可促进发展替代物质、或者以其他方式有助于减少控制物质的排放的产品、设备、工厂或技术。
8.虽有本条各项规定,一个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如经一次缔约国会议确定该国充分遵守第2条和本条的规定并已按照第7条提交所规定的数据,则可以准许从该国作以上第1、3及4款所称的进口。
第五条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1.任何发展中国家缔约国,如果在本议定书对它生效之日或其后在本议定书生效后10年内任何时间它每年控制物质消费的计算数量少于平均每人0.3公斤,为了满足它国内的基本需要,就第二条第1款至第4款的履行而言可以比该几款内规定的时限延迟10年。
20090605 关于耗损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关于耗损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来源:
英文: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1989年9月,为进一步落实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控制含氯氟烃的各国全权代表会议上通过的有关控制耗减臭氧层物质的国际草约。
议定书作为会议的成果被通过后向各国开放签字,于l989年1月1日起生效。
议定书具体规定了各缔约国必须分阶段削减含氯氟烃产量和消费量。
以l986年的产量和消费量为基准,到1993年削减20%,到1998年再削减30%,即到l998年含氯氟烃的产量和消耗最均分别为l986年的一半。
中国政府支持议定书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但认为“多排放、多削减”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l989年5月,在缔约各国的赫尔辛基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加快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保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提议设立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基金,以便实现在2000年前停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类化合物的目标。
蒙特利尔议定书

蒙特利尔议定书.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原议定书于1987年9月16日订于蒙特利尔。
经1990年6月27日至29日在伦敦召开的缔约国第二次会议调整和修正,并经1991年6月19日至21日在内罗毕召开的缔约国第三次会议进一步修正。
本经修正的议定书于1992年8月20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1年6月13日交存加入书。
本修正的议定书于1992年8月20日对我生效。
本议定书各缔约国,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缔约国,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其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臭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所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并顾及到技术和经济考虑,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考虑到技术和经济方面,并铭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彻底清除此种排放,认识到必需作出特别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包括提供额外的资金和取得有关技术,考虑到所需资金款额可以预期,且此项资金将大大提高世界处理科学断定的臭氯消耗及其有害影响问题的能力。
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氟氯化碳排放的预防措施,考虑到必须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替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让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兹议定条款如下:第一条定义为本议定书的目的:1.“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缔约国”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是指本议定书的缔约国。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2001年10月16-19日,科伦坡《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报告导言1.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于2001年10月16-19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纪念堂举行。
本次会议由10月16-17日的筹备会议部分和10月18-19日的高级别会议部分组成。
一. 会议开幕2. 联席主席Milton Catelin先生(澳大利亚)于2001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宣布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的筹备会议部分开幕。
斯里兰卡的运输和环境部部长Dinesh Gunawardena阁下和环境署臭氧秘书处副执行秘书Michael Graber先生在会上作了开场发言。
3. Gunawardena先生在其所致的开幕词中对各位与会者前来斯里兰卡表示欢迎,并对各缔约方接受斯里兰卡主办《议定书》缔约方第十三次会议的申请表示感谢。
他说,他把此次主办本次会议的机会视为各缔约方和联合国对斯里兰卡人民实施其环境保护方案的一种鼓励。
他指出,斯里兰卡有着与大自然和睦共处的长期历史,与此同时亦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来满足其基本需要。
4. 他对斯里兰卡与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为诸多环境问题所困扰表示痛惜,并说,这些问题包括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由于这些环境问题,该国极易受到诸如洪水、干旱、土壤生产力丧失、以及边缘地区农业土地的盐碱化。
他指出,迅猛的人口增长、失业和贫困亦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将之作为一个优先事项处理。
各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取得更高的经济增长,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文化准则和整个社会的损害并避免危及子孙后代的权利和需要。
他概要介绍了斯里兰卡政府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诸如目前正在由斯里兰卡研究所针对甲基溴替代品进行的研究等—目前该国茶叶种植者正在使用甲基溴来控制茶叶种植园土壤中的线虫和其他生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本议定书各缔约国作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维公约》的缔约国,铭记着它们根据该公约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认识到全世界某些物质的排放会大大消耗和以其他方式改变臭氧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念及这些物质的排放对气候的可能影响,意识到为保护臭氧层不致耗损采取的措施应依据有关的科学知识,并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决心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而最终目的则是根据科学知识的发展,顾到技术和经济考虑,来彻底清除此种排放。
承认必须为发展中国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而作出特别规定,注意到国家和区域两级上已经采取的控制某些含氯氟烃排放的预防措施,考虑到在控制和削减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的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面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特别要铭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兹议定条款如下:第1条定义为本议定书的目的:1.“公约”是指1985年3月22日通过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缔约国”,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是指本议定书的缔约国。
3.“秘书处”是指公约秘书处。
4.“控制物质”是指本议定书附件A清单内所列的一项物质,不论它是单独存在或是存在于一项混合物之中。
但它不包括存在于一个用来运输或贮存清单内所列物质的容器以外的一项制成品之内的任何此种物质或混合物。
5.“生产量”是指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减去用各缔约国核准的技术所销毁的数量之后所得的数量。
6.“消费量”是指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加上进口量减去出口量之后所得的数量。
7.生产、进口、出口及消费的“计算数量”是指依照第3条确定的数量。
8.“工业合理化”是指为了达成经济效益或应付由于工厂关闭而预期的供应短缺而由一个缔约国将其生产的计算数量的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缔约国。
第2条控制措施1.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本议定书生效后第七个月第一天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每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
在这个时期结束时,生产一种或数种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其这些物质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过这种数量可容许超过1986年数量至多百分之十。
容许此种增加,只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国之间工业合理化的目的。
2.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在本议定书生效后第三十七个月第一天起的12个月内,及其后每12个月内,其附件A第二类所列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不超过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
生产一种或数种这种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不过这种数量可容许超过1986年数量至多百分之十。
容许此种增加,只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国之间工业合理化的目的。
执行这些措施的体制将由缔约国在第一次科学审查之后举行的第一次缔约国会议上决定。
3.每一缔约国应确保,从1993年7月1日至1994年6月30日期间,及其后每12个月,其附件A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八十。
生产一种或数种这些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从该同一日起确保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八十。
可是,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国之间工业合理化的目的,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比它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多至百分之十。
4.每一缔约国应确保,从1998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期间,及其后每12个月,其附件A第一类控制物质的消费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1986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五十。
生产一种或数种这些物质的每一缔约国,应确保至该同一日其这些物质的生产的计算数量每年不超过其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的百分之五十。
但为了满足按照第5条行事的缔约国的国内基本需要,及为了缔约国之间工业合理化的目的,其生产的计算数量可超过这个限额,比它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多至百分之十五。
本款应予实施,除非在一次会议上经出席并参加投票且至少占缔约国这些物质消费的总共计算数量的三分之二的缔约国以三分之二多数票另外作出决定,则另当别论。
这项决定将参照第6条所指的评估来考虑并作出。
5.任何缔约国,倘其附件A第一类控制物质1986年生产的计算数量低于25千吨,为了工业合理化的目的,得将其生产中超过第1、3和4款规定限额的部分转移给任一缔约国,或从任一缔约国接收此种生产,但这些缔约国生产总共的计算数量不得超过按照本条规定的生产限额。
此种生产的任何转移应通知秘书处,通知时间不得迟过转移的日期。
6.一个不是在第5条之下行事的缔约国,如果拥有在1987年9月16日以前巳在建筑或已订约建筑的、亦是国家立法于1987年1月1日以前规定的、生产附件人所列控制物质的设施,可将此种设施的生产量加于其1986年此种物质的数量,以便决定其1986年的生产的计算数量,唯一条件是此种设施必须于1990年12月31日以俞建筑完成,其生产量亦不使该缔约国控制物质的每年乎均每人消费量超过0.5公斤。
7.根据第5款的任何生产转移或根据第6款的任何生产增加应通知秘书处,通知时间不得迟过转移或增产日期。
8.(a)作为公约第1条(6)内规定的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的任何缔约国,可以协议联合履行本条内规定的关于消费的义务,不过它们联合总共消费的计算数量不得超过本条规定的数量。
(b)参与任何此仲协议的缔约国应于协议内规定的减少消费量日期以前向秘书处报告协议内容。
(e)此种协议必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有关组织的所有成员国都是本议定书的缔约国且已通知秘书处它们的执行办法的情形之下方能生效。
9.(a)根据依照第6条作出的评估,缔约国可以决定是否:(i)附件A里所载的消耗臭氧潜能估计值应予调整,如果是的话,应该如何调整;及(ii)控制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应从1986年的数量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减少,如果是的话,任何此种调整的范围、数量及时间。
(b)关于此种调整的提议,应由秘书处至少于拟议通过此种提议的缔约国会议的六个月以前通知各缔约国。
(c)在采取此种决定时,各缔约国应尽可能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协议。
如果用尽了谋求协商一致的一切努力而仍未达成协议,则最后应由至少占缔约国控制物质消费总量中百分之五十的出席并参加投票缔约国以三分之二多数票数通过此种决定。
(d)此种决定应对所有缔约国具有拘束力,并应立即由存放机构通知各缔约国。
除非决定中另有规定,此种决定应于存放机构发出通知六个月后生效。
10.(a)根据依照第6条作出的评估,并依照公约第9条规定的程序,各缔约国可以决定:(i)是否有任何物质,如果有的话,哪些应该增入本议定书的任何附件,哪些应予删去;及(ii)应对此种物质适用的控制措施的体制、范围及时间;(b)任何此种决定,如经出席并参加投票的缔约国以三分之二多数票接受,应即生效。
11.虽有本条的各项规定,各缔约国得采取比本条所规定的更为严厉的措施。
第3条控制数量的计算为第2条和第5条的目的,每一缔约国应确定附件A里每一类物质的下列计算数量:(a)生产量,计算方法是: (i)将每一种控制物质的每年生产量乘以附件A内所载该物质的消耗臭氧潜能值; (ii)就每一类物质,将乘积加在一起; (b)进出口量和出口量,计算方法与(a)项叙述的方法相同;(c)消费量,计算方法是将其按照以上(a)和(b)两项确定的生产的计算数量加上进口的计算数量,再减去其出口的计算数量。
不过,从1993年1月1日起,在计算任何缔约国的消费量时,它向非缔约国的任何控制物质的出口量不应减去。
第4条同非缔约国贸易的控制1.在本议定书生效后一年内,每一缔约国应禁止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按制物质。
2.从1993年1月1日起,按照第5条第1款行事的任何缔约国都不得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出口任何控制物质。
3.在本议定书生效之日起三年内,各缔约国应依照公约第10条内规定的程序,在一附件清单中详细列出含有控制物质的产品。
未曾依照该程序提出反对的缔约国应在该附件生效后一年内禁止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此种产品。
4.在本议定书生效后五年内,缔约国应确定禁止或限制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国家进口使用控制物质生产的、但是不含此种物质的产品一事是否可行。
如果确定可行,缔约国应依照公约第10条内规定的程序,在一份附件清单中详细列明此种产品。
未曾依照该程序提出反对的缔约国应在该附件生效后一年内,禁止或限制从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进口此种产品。
5.每一缔约国应设法阻止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出口生产和使用控制物质的技术。
6.每一缔约国应勿为了向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国家出口可便利于促进生产控制物质的产品、设备、工厂或技术而向它们提供新的津贴、援助、信贷、担保或保险方案。
7.第5款和第6款的规定不适用于可改进控制物质的密封、回收、再循环或销毁、可促进发展替代物质、或者以其他方式有助于减少控制物质的排放的产品、设备、工厂或技术。
8.虽有本条各项规定,一个非本议定书缔约国的任何国家,如经一次缔约国会议确定该国充分遵守第2条和本条的规定并已按照第7条提交所规定的数据,则可以准许从该国作以上第1、3及4款所称的进口。
第5条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1.任何发展中国家缔约国,如果在本议定书对它生效之日或后在本议定书生效后十年内任何时间它每年控制物质消费的致量少于平均每人O.3公斤,为了满足它国内的基本需要,就2条第1款至第4款的履行而言可以比该几款内规定的时限迟十年。
但此种缔约国每年消费的计算数量应不超过平均每人 O.3公斤。
任何此种缔约国应有权或者使用其1995年至1997年时期每年消费的计算数量的平均数,或者其每年消费的计算数量平均每年0.3公斤,视何者较低为定,作为它遵行控制措施的基准。
2.,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国取得环境上安全的替代物质和技术,并协助它们迅速利用此种替代办法。
3. 各缔约国承担义务,通过双边或多边渠道便利向发展中国家缔约国提供津贴,援助,信贷,担保或保险方案,以利使用替代技术及代用产品。
第6条控制措施的评估和审查从1996年起,其后至少每四年,各缔约国应根据可以取得的科学,环境,技术和经济资料,对第2条规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在每次评估的至少一年以前,各缔约国应召开上述有关部门的合格专家组的会议,并决定任何此种专家组的组成及任务规定。
专家组应于举行会议后一年内,通过秘书处向各缔约国报告其结论。
第7条数据汇报1.每一缔约国应在成为缔约国之后的三个月内,向秘书处提供关于其1986年控制物质的生产、进口和出口的统计数据;在没有确实数据时,则尽可能提供此种数据的最佳估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