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7
哲学培养方案
![哲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4c2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0.png)
哲学培养方案导言: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意义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哲学培养方案,旨在帮助人们全面理解和应用哲学思想,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人生素养。
第一部分:哲学入门1. 哲学概述:介绍哲学的起源、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习者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哲学流派:介绍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古希腊哲学、康德哲学、存在主义等,帮助学习者了解不同思想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 哲学史:系统讲解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使学习者对哲学的演变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哲学思维培养1.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习者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对信息的辨析能力,避免盲从和误导。
2. 逻辑思维:介绍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习者提高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培养严密的思维方式。
3. 综合思维:引导学习者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三部分:重要哲学思想1. 人生哲学:介绍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等哲学问题,引导学习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追求。
2. 伦理学:讲解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判断准则,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社会哲学:探讨社会的本质、结构和发展,引导学习者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哲学与实践1. 哲学与科学:介绍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科学发展的哲学背景。
2. 哲学与艺术:讨论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引导学习者思考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哲学与生活:将哲学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习者将哲学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和人生境界。
结语:通过上述哲学培养方案,学习者可以全面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流派和发展历程,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掌握重要哲学思想,将哲学与实践相结合。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184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11.png)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哲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属于河北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建立以来,学校
领导和哲学系全体教职员工都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比较好的师资 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批在全国卓有影响的学者,特别是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逻辑学的学者,在全国具有更大的影响。近年来,学院更加重视哲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哲学专 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多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课程 体系。本专业建立以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理论性专门人才、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 事业管理人员。目前本专业具有中国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逻辑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学术基础,同时为本科生提供 了比较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070109
51
51 3 查
3
导读2
070110 专业外语
34
34 2 查
2
合计
459
459 27
10 8 9
3-2专业课(选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070111 数理逻辑
学分分配
考
2-1学科(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分分配
考
课程
学时 总 学 核 第一学 第二学 第三学 第四学
课程名称 编号
学 分类
年
年
年
年
讲实 时
型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授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70087 哲学概论
51
51 3 查 3
070088 普通逻辑学
51
51 3 考 3
哲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62e58731126edb6e1a101a.png)
4国际视野与能力
41外语能力 42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大学英语与哲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 与运用外语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建构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自信的 文化心理。
通过哲学素养与现代生活、宗教与人生、课内模拟实验等课程的训练,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学分结构表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项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其中专业教育模块 中含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与实验课程共三个子模块。本专业全程培养计划通识教育课程 43学 分,专项教育课程总学分为 3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学分为 89学分。各模块的学分比例如下: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Fra bibliotek专项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实践与实验课程 合计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课外素质教育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学分
33 10 22 6 10 28 16 20 12 13 170
比例 (100%)
1941% 588% 1294% 353% 588% 1648% 941% 1176% 706% 765% 100%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学制为 4年,学生可在 3-6年内完成学业。
7
哲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五、毕业要求与授予学位类型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学位授予类型: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六、培养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1哲学专业素质
11哲学基础知识
学时
课程 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 课 课 实
(完整word版)2017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
![(完整word版)2017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https://img.taocdn.com/s3/m/06e6ed39da38376bae1fae7e.png)
哲学系2017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尊德、问学、笃行”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掌握丰富哲学理论知识和较高哲学思维能力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深厚的人文素养、富有领袖气质的社会文化建设精英与决策管理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系列》、《西方哲学原著导读系列》等专业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养成深厚的人文道德素养,实现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2、通过哲学专业课展示出哲学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引领作用,塑造学生的担当意识和领袖气质;3、通过《古典语文基础》、《中国哲学史》、《近现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系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专题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儒家哲学史略》等中国哲学类和中国文化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4、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学》、《科学哲学》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治学方法;5、通过不同类型的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6、通过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和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重要的哲学前沿和发展动态;7、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类课程以及相关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并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4年。
五、专业基础课程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六、专业核心课程现代西方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宗教学、科学哲学、东方哲学概论七、专业特色课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异质性哲学导论、中国佛教思想史、《资本论》研究、实践哲学研究、知识论、中国美学经典选读、现象学经典导读、东西方意识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系列、西方哲学原著导读系列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哲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968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3.png)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引言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学科,通过探索存在、知识和价值等基本问题,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哲学专业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及方法,并能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
本文将探讨哲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培养目标1.思维能力培养: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系统的哲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备清晰、严密的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2.文化素养培养: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亦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哲学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与人类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密切相关。
学生应通过学习哲学,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学派对思维方式和境界产生的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社会责任培养:哲学作为关注人类道德、伦理问题的学科,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十分重要。
哲学专业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出贡献。
三、课程设置1.哲学基础课程:包括哲学史、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基础课程,通过对人类思维史、哲学理论的学习,构建学生的哲学思维框架。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
如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哲学理论的理解。
3.哲学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设置实践课程,比如哲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学术研究和提升学术水平的方法。
四、实践环节1.学术交流: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帮助学生与其他学者交流思想,提升学术素养。
2.社会实践:哲学专业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将能够将哲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 哲学起始课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哲学教案 1 哲学起始课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e74c740242a8956aece45d.png)
美好生活的向导2017.9.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3)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三、【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必修4模块——《生活与哲学》。
这个模块的名称,叫做《生活与哲学》,说说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个模块有何不一样?生:有五个字。
生:生活在前面。
师: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都是可以参与进去的生活,或者说都属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领域,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哲学生活。
生活中有哲学吗?生:有。
生:没有。
师: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大家知道这句话吗,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哲学第一课教案 1-1
![哲学第一课教案 1-1](https://img.taocdn.com/s3/m/c19b690610661ed9ad51f3e3.png)
课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班级课
是□否□
主备人
沈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2.
教学重点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
教学难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讨学习法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哲学培养方案word精品
![哲学培养方案word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c90cadc27284b73f342505e.png)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一、哲学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丰富的哲学史知识和较高的哲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人才,以及具有广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哲学原典的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哲学素养处理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社会与文化问题。
哲学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学习哲学系的基本课程之外,还要对中文、历史、考古等人文学科都有较多的了解,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比较全面的人文与科学的学术训练。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32分,其中:1公共与基础课程33-39学分2.核心课程33学分3.限选课程34学分4 •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32-26学分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1.公共与基础课程:33-39学分(1)全校公共必修课:23-29学分注1:哲学系学生可免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 “时事与政策”三门公共必修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下)代替;留学生与哲学系学生要求一致。
注2 :港澳台学生可以免修政治理论课及军事理论,免修课程学分必须由其他课程(可全校任选课程)补足。
注3 :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根据考试结果确定需选修的学分,A级需修8学分(A级课程4学分+B级课程4学分),B级需修6学分(B级课程4学分+C级课程2学分),C级需修C级课程4学分,C+级需修2学分;留学生免修英语。
免修课程学分必须由哲学专业以英语授课的课程补足。
(2)学科基础课程10分2.哲学基础类学类中国哲学类外国哲学类逻辑学类4通识与自主选修课:32-26学分,其中(1)专业选修课:8学分。
(2)通选课:18学分核心通选课:6-10学分;其他通选课:12-8学分A.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4学分B. 社会科学类:2学分(可用学科基础类课程中社会学系课程代替)C•心理学类:2学分(必须为心理系开设课程)D. 历史学类:2学分(可用学科基础类中历史系课程代替)E. 艺术类:2学分(必须为艺术学院开设课程)(3)哲学专业英语课程:6-0学分公共英语课程未修满8学分的,用哲学专业英语课补齐,即用英文讲授的哲学系课程。
哲学培养方案
![哲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767b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5.png)
哲学培养方案引言: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生意义、思维方式和存在本质的学科。
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哲学培养方案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哲学课程学校应该开设哲学课程,让学生从高中开始接触哲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
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哲学史、伦理学、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演进和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
二、推行思辨教育除了开设哲学课程,学校还应该推行思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思辨教育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进行,比如组织辩论赛、哲学沙龙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展哲学研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哲学研究。
可以设立哲学研究社团,为学生提供研究机会和平台。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或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参与哲学研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引导思想的自由发展在哲学培养方案中,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
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想,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五、开展哲学实践活动为了使哲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哲学实践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哲学展览、哲学讲座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哲学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考察和应用哲学的理论知识。
结语:哲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设哲学课程、推行思辨教育、开展哲学研究、引导思想自由发展以及开展哲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级逻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
![2017级逻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https://img.taocdn.com/s3/m/c96ee7a0a0116c175f0e48e4.png)
哲学系2017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逻辑学理论基础,以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具备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背景和文理交叉视野,服务国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宽口径精英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能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认知、法律、经济等领域通过逻辑的原则和方法界定、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
1.通过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全校核心通识课程和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3.通过《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界定、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通过《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分析性写作》和《读书报告》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清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5.通过《非形式逻辑》、《认知科学导论》和《概率与理性选择》等课程的训练,培养识别、纠正和反思各种逻辑谬误和思维偏误的能力;6.通过《素朴集合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理论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概括总结和抽象思考,将不同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模型加以解决的能力;7.通过所有专业课程的训练,培养具备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讨论中重事实、讲道理的理性精神,以及长于逻辑与概念分析、解析与建构论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基础课程逻辑学导论、素朴集合论、线性代数1、数学分析1、哲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六、专业核心课程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计算理论导论、非形式逻辑、概率与理性选择七、专业特色课程精品课程:逻辑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维特根斯坦、行动哲学、中国哲学导论其他特色课程:非经典逻辑导论、法律逻辑、佛教逻辑概论、文化与认知、悖论导引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逻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详细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哲学
![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详细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6980cb6137ee06eff91871.png)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一、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简介该方向始于1987年,原为逻辑专业,2003年改为现名,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培养兼具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背景的综合型理论人才和科技传播、科技管理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36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82 学分(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全系必修课、专业必修课)2.选修课程48 学分(包括:文科大类平台课、全校通选课、专业选修课)3.学年论文1学分;4.毕业论文5学分。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8学分共修8学分。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时须达到8学分。
2)文科大类平台课:16学分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即中文系、历史系、考古学院、外语学院与艺术学院开设的文科大类平台课;其余学分是选修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3)院系课程全系必修课程:20 学分注2:第三学期末选择宗教专业的同学必修“古代汉语”,选择哲学专业II(科技哲学和逻辑学方向)的必修“文科高数”,哲学专业I的方向可在这两门课程任选一门。
专业必修课程:34 学分注2:自然科学类课程指理科院系课程。
选修课:20学分不限课程类型,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注:此处的20学分,学生选修本系(包括哲学系、宗教学系)所开课程的学分总量不得低于12学分。
其余8学分可选修其他院系课程。
4)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注1:C类通选课,只能选心理学类;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 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通用人才。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哲学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大类基础课程15分,专业教育课程80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学生必须在以下方向中选择其一作为主修方向:哲学、宗教、国学、逻辑与科哲,并按照各自方向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最后将按照相应方向的培养计划进行毕业审核。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相应修读说明。
三、课程设置:(150学分)
(一) 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
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8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修读16学分(B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应用伦理学”除外),七大模块修读12学分(每模块最多选读2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6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5学分。
(二) 大类基础课程(15学分)
学生应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必修课程(“中国文学经典”、“中国古代文明”、“哲学导论”、“逻辑学”)中修满9学分,其中必修“哲学导论”(要求在第一学期修完),不修“逻辑学”。
在其他人文类选修课程中修满6学分,其中必修“宗教学导论”,回避本院开设的其他选修课程。
(三) 专业教育课程(80学分)
(四) 任意选修(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