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禁忌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西方文化角度解析禁忌语的文献综述
应用科技学院 14 级英语专业
学号 130602033 姓名林巧凤
指导教师林钦东职称助教
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西方禁忌不仅是每个民族内心深层的东西,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手段。在中国“禁忌”一词起源很早,汉朝的一些史料典籍中就可以找到它的身影了。英语Taboo 一词起源于波利尼西亚的汤加语,原意指“神圣超凡的”,世纪,而后渐渐发展具有了“危险的、禁止的”的引申义。总的来说,禁忌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约束,表现出人们对神圣事物的敬畏、对不洁事物的鄙弃、对危险事物的逃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商业人士一有着与各国人沟通的困惑。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这将导致跨文化交际的结果。在西方和中国,人们都会遇到一些交流的话题,由传统或社会习俗所造成的,这些不同的习俗可能会使其他人厌恶。在某些场合,使用禁忌将被视为不礼貌和冒犯。因此,为了协调地沟通,人们应该更加注重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言方面的禁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使人的行为规律。不同国家的人对什么是禁忌的看法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是熟悉标签面向对象的现象。禁忌语能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和谐。
禁忌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如果人不注意禁忌,它会导致文化冲突,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冲突,理解禁忌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介绍了西方和中国的差异在语言的不同方面的文化禁忌。更主要的是,这篇论文在细节上说明了禁忌,从禁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一方面,本文分析了从西方和中国文化的相似性看禁忌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禁忌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存在。在这种方式中,交际者会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现象。然后,演讲者将更加注重差异,因为这是由不同文化造成的。这将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这篇文章中,它显示了在很多的不同的细节,禁忌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它能提醒人们注意不同国家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讲,演讲者会提高交流的效率。此外,了解的禁忌在不同国家的差异是实现和谐沟通的关键。它可以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更好的沟通。
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中西方文化角度对禁忌语进行研究,在对前人的研究做了总结之后并重点对他们提及到的相关禁忌语分析,比如具体言语禁忌的研究。文章将运用大量有说服性的例子来论述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不同以及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不仅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禁忌语,而且让读者掌握了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应对方法和交际技巧,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有效的避免误解和冒犯,做到知己知彼,求同存异,进行有效的沟通。
现如今,中西方禁忌语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语言认知机制和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正日益受到语言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交际的有效、成功和得体。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禁忌语进行大量的研究,其专著和论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为我们研究该课题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但是其研究大多从言语禁忌出发,集中在禁忌
的定义、分类、构造原则等方面的理论探讨,或从语音、语法、语义、修辞等方面对禁忌语进行理论探索。
早期国外对禁忌语的研究主要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人种学。有影响的著作包括The Golden Bough, Totem and Taboo以及Taboo, Truth and Religion. 这三本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对禁忌语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如Totem and Taboo 堪称这一领域的代表作,解释了禁忌现象产生的原因。Taboo, Truth and Religion对禁忌的产生、类别、意义和功能,以及禁忌语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对禁忌现象的研究比西方较晚。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涉及“塔布”, 1983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禁忌现象的研究兴趣浓厚,出版了多本论述禁忌语的专著。2005年,万建中在他的《中国民间禁忌风俗》一书中对禁忌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章第二小节介绍了语言禁忌,他从不吉利词语的禁忌、破财词语的禁忌、猥亵词语禁忌以及对语言禁忌者的嘲笑四个方面入手,书中关于汉语语言禁忌的例子丰富,通俗易懂。这本著作为我们研究中英禁忌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资料。
此外还有一些书籍主要着眼于跨文化知识及相关基础理论,这些书籍也是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如胡文仲主编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和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他们分别对中西方文化禁忌习俗,禁忌语以及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在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对比研究中,不少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如王君的“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语的差异”,作者认为英汉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隐私观念、宗教和亵渎语几个方面。而后他又论述了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原因,作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禁忌语的产生归因于宗教信仰、地位等级和自我心理联想,每一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用实时性的例子论证了其原因。
参考文献:
[1]Austin, J. L. (2002). How to do thing with word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Axtell, Roger E. (1993). Dos and Taboos Around the Worl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3] Elizabeth Gage. (1993). Taboo. London: Corgi Books.
[4]Goffman, E. (1967).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in Face-to-Face Behavior.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5]Grice, H. P. (2002).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Philip, Thody. (1997). D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7]Wardhaugh, Ronald.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9]杜学增,1999,《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