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 音乐鉴赏PPT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 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非常 简朴,反映牧童生活。歌曲 为单乐段四乐句结构,曲调 自然流畅,节奏规整,情绪 豪爽,富有生活气息,既给 人以艺术享受,又向人们传 授了生活知识,通俗易懂, 风趣活泼。
★ 又称“小曲”、“小令”等,常用于人民 群众生活中休息、娱乐、集庆等场所。流 传于城镇集市,并多被民间艺人加工提高 的民间歌曲。一般来讲,小调的结构比较 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演 唱中常加进表演及伴奏。它的流传最为广 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 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
★ 一般出现于两种场合:
• 人们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时用来咏叹自 己的心思的
• 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或逢年过节等时用 来消遣助兴的
★ 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常常寓意 于叙说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 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婉转的表现出 内心的意思来;
★ 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 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 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
★ 《瞧情郎》是东北歌舞”二人转” 中的一个重要曲目,又名“摔西瓜”, 六段变化反复。歌词生动有趣,旋律 主题系小调的性质,音乐活泼轻松、 夸张、富于幽默感,并具有宣叙性和 口语化的特点,流畅欢快之间有七度 上下行大跳,富于东北民歌典型的风 趣、俏丽而爽朗的地方色彩。
★ 中国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 族,丰富的音乐品种。其中民歌的歌种 有千余种,精选曲目约两万余首。
★ 《船工号子》多数船号,节奏 急促,短领短和,呼应紧凑, 多呼喊性音调。船上操作甚 多类型,因此船号的节奏型 变化也较多。少数抒情性强 的号子,往往是散板节奏, 音调多带有山歌风味。
★ 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 嘹亮,节奏较自由,是具有直畅而自 由地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中国民歌
★ 一、中国民歌 ★ 二、中国民歌的分类
★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 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 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 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 中国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 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于原始 社会人们的集体劳动之中。由此孕育出 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
区)和牧童谣唱性山歌(大多在汉族农业地区)。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在陕
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 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
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 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 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 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赶牲灵”也称“赶脚”,它近似 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即用牲 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 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
即称赶牲灵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东 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 杭、宁化、清流、永定、武平,江西南部的兴 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 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 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 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 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 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 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 《洗菜心》本曲是湖南的汉族民间 小调,被湖南花鼓戏引用,可反复唱 很多遍,唱完可接别的过门,由另一 个角色接唱别的调子。本曲的内容描 写一个青年女子丢了金戒指的情节, 表现了她与“相公”相互逗趣的生活 场景。主要特色在曲调方面,四个乐 句有三句结束于“mi”音。在曲体结 构上,是由四个不等长的乐句在一个 衬句构成的。
• 《土楼回响》这是一部表现来自古代中原、祖 地在闽西的汉族一个民系——客家人奋斗、生 存、发展的宏大壮丽的史诗交响乐,曾荣获首 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曲作者是福建籍作曲 家刘湲。 乐曲由《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 夜语》《硕斧开天》和《客家之歌》5个乐章 组成,其中加入客家山歌演唱和树叶吹奏,旋 律变化多端,乐章气势磅礴。
《兰花花》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 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 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民歌以 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 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 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 内容,成功地塑造兰花花的形象。 这首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优秀传统 民歌。
• 《赶牲灵》旧社会,陕北一带的 人们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 谋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 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 生。
★ 山歌的艺术表现有三个特征:
感情抒发的直畅性
编唱形式的自由性
形式手法的单纯性
根据不同的体裁分为四类: ★ 一般山歌:如北方的信天游 ★ 田秧山歌:如江浙田秧山歌、苏北秧号子、巢湖
秧歌等;《黄山秧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
★ 渔歌:织网捕鱼的时候唱的歌。 ★ 放牧山歌:包括草原的牧歌(大多在少数民族地
★ 形式比较规整化,修饰化。
小调按体裁分类: ★ 一般小调
★ 歌舞小调
★ 儿童歌曲和风俗歌曲
★
《沂蒙山小调》
主要流传于山东临 沂地区,此曲的音 乐舒展豪放,旋律 优美,表现了鲁北 人民憨厚朴实的性 格。两乐句唱唱一 段词,节奏较宽。 四个乐句的落音分 别是re、do、la、 sol,逐句下趋,具 有起承转合的功能, 且每句都有回返进 行的拖腔,更增加 了音乐的抒咏性。
★ “绣荷包”是汉族民歌最普遍的主题
之一,传唱在黄河流域,东北平原和
长江上、中、下游等地,各地的同名
曲目,都是由个性化、地方化和歌唱
性音调构成的,云南、四川、湖北、
陕西、山西、山东等地,也皆有脍炙
人口之作。山东
江
苏
★ 《绣荷包》 《绣荷包》
★ 山西 《绣荷包》云南《绣荷包》
★ 《凤阳花鼓》又名打花鼓或秧歌, 明代起源于安徽凤阳,最早是当地农 民在田间插秧时的击鼓互歌。花鼓在 流传后开始形成花鼓戏,并由农村进 入城镇,之后凤阳花鼓有所发展,增 加了《鲜花调》和《凤阳调》等民歌, 全曲在旋律和节奏上,体现了本曲在 音乐审美方面追求淳和之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