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

合集下载

当今民族主义的几个问题

当今民族主义的几个问题
关 系的相 互影响和 冲突, 功能效应有正 负之 区分 , 其 其发展 趋 势将 逐渐 减弱 。民族主义 可以分为 争取 政治权利 的
政 治 民族 主 义 、 调 经 济 利 益 的 经 济 民族 主 义 和 维 护本 民族 物质 文化 的 文 化 民族 主 义 三 类 。 进 攻 型 和 防 守 型 是 区 强
片面 之嫌 。 为什 么人 们难 以为 民族 主义 下一个 公认 的科 学 定义 ? 主要 有 以下 两 方 面 原 因 : 是 民 族 主义 常 与 一 爱 国主 义 、 族 主义 、 种 宗教 信仰 、 民族意 识 、 民族 文化

民族主 义 的界定
什 么是 民族主义 ? 民族 主义 是 一个 多义而 含混 的极为 复杂 的概念 , 涉及 诸多理 论 和实践 问题 , 人们
十 收 稿 日期 :0 8一o 20 4—1 7
作者简介 : 郑祖铤 ( 96一 ) 男 , 13 , 湖南道县人 ,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 学院教授 , 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
18 1
维普资讯
科学 的理 论概 括 。
会 进 步 。列 宁 说 这 “ 一 切 民族 运 动 的 趋 势 ( 是 趋 向 ) u3 ”5 。它 是抵 御 外 族 或 他 国 侵 犯 和 维 护 本 民 J 族 国家 独立 和主权 、 土完 整 的巨大 精神 力量 , 而 领 从 保 持 和发 展本 民族 国 家 的特 质 文 化 , 世 界 多 元 文 使 化 交相 辉 映而 丰 富 多 彩 。负 面 作 用 主要 表现 在 : 它
为世界 性 的重大课 题 , 引起世 人 的广泛 关注 。
英国学者埃里克 ・ 霍布斯鲍姆则将民族和民族 主义界 定 为“ 民族 ’ 是通 过 民族 主义 想象 得 来 的 ‘ 乃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开始以一种独立的话语姿态出现在学术界,且伴随着一次次民族主义运动,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可以这样认为,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史领域的一个强光点,也是摄取并折射一个时代变迁的聚光镜。

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思想学术界一个广泛、长久、重要的话题,现就学者研究涉及的基本领域和主张综述如下。

有关民族主义的定义:学者们都认为近代民族主义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

从那时起的两个多世纪里,民族主义在构建欧洲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至于什么是民族主义,理论界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家卡尔顿・海斯断言的:“对爱国主义、民族性和民族主义的属性和历史的完整且系统的研究,在任何语言中都不存在。

”[1]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是如此。

但通过梳理学者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各种定义,结合中国19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的特定语境,民族主义的内涵大致可从如下三个层次给予理解: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是由民族性而培育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其次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是从民族认同感、忠诚度出发,产生对民族利益的追求,形成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平等和繁荣的信仰原则;再者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在思想观念和信仰共同作用下,自然产生的在一定意识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

有关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房宁认为是民族主义的历史记忆,国内社会生活实践的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利益格局及寻求政治正当性的冲动。

[2]民族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王小东认为民族主义的兴起的原因是中国正在作为地区乃至世界性强国崛起,由于政治制度与西方主流国家不同,兼之对世界资源的消耗急剧增多,由此受到西方主流国家的挤压是一个长期的且不可回避的现实,并认为自豪感和受挤压感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基本要素[3]。

任炳强则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及中国政府重建内部合法性的需要导致中国民族主义再度兴起。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德国在20世纪曾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但也经历了黑暗的时刻。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就是其黑暗时刻的源头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民族主义原本可以成为凝聚力的象征,但是在德国,它成为了一场劫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

一、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当时,德国正处于欧洲强国中的第二梯队,经济和军事实力落后于英国和法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开始感到自卑,认为德国应该拥有更强大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情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达到高潮。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被列强要求承担全部战争责任和赔款。

这种情况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的沸腾。

德国人认为自己被欺负了,对外国人怀有敌意。

同时,国内的情况也不乐观。

德国的政治体制不稳定,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好。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民族主义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德国民族主义的后果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二战的爆发,这场战争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战败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德国地域被分裂,国家经济和社会被摧毁。

数百万人死亡,整个民族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德国民族主义的后果也体现在国际社会上。

由于德国在二战中的行为,使得德国在战后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和惩罚。

德国被迫担负了巨大的赔款,国际社会不断地对德国进行惩罚和限制。

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阻碍了德国的发展。

三、反思与教训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使得人们对民族主义产生反思。

我们应该认识到,民族主义不应该变成狂热和排他的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凝聚力和共同价值的象征。

我们需要重视多元文化的存在,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社会。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汲取一些教训。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强大和权力,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总之,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告诉我们,民族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独立、强大的代表,它应该被当作一种凝聚力和共同价值的象征。

郑永年: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

郑永年: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

郑永年:中国民粹性民族主义的危害在民族国家时代,不管人们喜欢与否,民族主义无处不在。

自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精神始终反映在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义(尤其是爱国主义),也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美德。

但同时,民族主义也不时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战争,无一不和民族主义有关,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

也正因为如此,自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民族主义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歌颂,有人诅咒。

今天,随着地缘政治的变迁,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和复兴,对国际和平和民族国家的统一,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民族主义也再一次成为人们不得不关心的重大议题。

民族主义不可避免。

只要这个世界是由主权国家所组成,民族主义就不会离开人们而远去。

因此,一个现实的选择是构造一种比较理性的民族主义,避免各种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尤其是那些建立在民粹之上的民族主义。

这也正是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政治挑战。

这种挑战既发生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观层面,也发生在社会心理的微观层面。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精神,就是通过把自己融合进世界而崛起和强大。

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时候,他表达了其民族主义精神,这种民族主义精神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追求国家的强大。

邓小平实现了他的民族主义精神,因为正是他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中国走到了今天,在短短30来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型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但近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

2008年以来,西方长期处于危机之中。

中国本身没有危机,也有效地防范了金融危机扩展到中国。

在很多年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不过,在同一过程中,西方和中国之间的各种冲撞也表现出来。

从前西方经济好的时候,信心十足,并没有感觉到崛起中的中国真能“威胁”到西方。

但是,深陷危机的西方,开始对自己信心不足,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对西方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

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影响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具有强烈国家意识和统一性的政治运动。

起初,民族主义运动是为了解放被殖民的国家,使其拥有独立的国家地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主义的思想渗透到了欧洲各个国家,成为了现代国家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其影响。

一、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种口号在其它欧洲国家中引起了共鸣。

市民意识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追求彻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由。

此后,在整个19世纪中,欧洲的许多国家经历了持续的政治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挑战绯闻,要求国家独立。

这种运动范围从德国,意大利和爱尔兰等地反对外国统治,到波兰等国家对其被瓜分领土的要求。

19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也与工业化和现代化有很大的关联。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在这种背景下崛起,并将自己的利益与新兴的民族身份相结合。

为了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寻求通过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来转移国家权力,并借此力量来推动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进步。

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在许多欧洲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

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许多国家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民族主义运动大大推动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也激发了一些负面效应,包括一些同情民族主义的人员对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敌意。

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其他族群是不值得信任和排挤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竞争时也由此产生了敌对推动。

此外,民族主义运动还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一些根本性的挑战。

一些国家仍然面临着民族间的紧张与不平等,导致经常易发暴力冲突。

同时,民族主义的表现也导致了模糊、不稳定的边境和对流亡人群的歧视。

三、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早期战争的引爆点,也为之后的世界历史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影响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自19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对世界历史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的兴起原因、主要表现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的兴起原因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激发了被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

在殖民地时期,许多国家的人民被殖民者剥夺了自由和尊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受到了威胁,因此产生了反抗的愿望。

其次,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随着现代国家体制的建立,人们开始认识到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民族认同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重要因素。

最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冲突加剧了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更加强烈,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排斥也日益增加。

二、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领域,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政治运动。

许多国家在争取独立和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在经济领域,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壁垒和关税措施,以抵御外来竞争。

在文化领域,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对本民族文化的强调和推崇。

人们开始重视本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文化元素,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三、民族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民族主义加剧了世界的地区冲突和战争。

许多国家在争夺领土和资源、维护民族利益的过程中,频繁发生冲突和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威胁。

其次,民族主义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和对立。

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烈,导致社会分裂和内部对立加剧,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民族主义也给国际合作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使得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也日益突出。

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近年来,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越发高涨。

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国际关系,都似乎与民族主义情绪紧密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眼于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分析其表现形式、原因和影响。

一、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首先是在媒体上的表现。

网络上,各种针对外国人和国际组织的言论时有出现。

中文媒体上,很多新闻报道和社论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也会用自身的行为来表现这种情绪,比如拒绝购买外国产品、拒绝学习外语等等。

其次是在政治层面上的表现。

民族主义对中国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

政治家们会利用这种情绪来获得支持,或者用它来推进某些政策。

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广泛使用爱国主义教育来塑造国家的形象和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最后是在国际层面上的表现。

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强,也会影响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在一些国际争端中,中国政府利用民族主义来为自己站台,同时也会通过网络和媒体来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拥护度。

二、民族主义情绪的原因民族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普遍和强烈,不仅仅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还因为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度,其中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加之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和强大,让民众愈发自豪和自信。

此外,一些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也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历史问题是民族主义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敌入侵和殖民统治的经历,造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干涉和侵犯的警觉和抵制心态。

例如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仇恨情绪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在此背景下,民族主义的浪潮无疑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社会问题则是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还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腐败问题、环境污染等等。

许多人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而民族主义给予了他们这种力量和信念。

三、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事变对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的影响

事变对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

民族主义之利弊民族主义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它自产生时起,便开始对世界历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时至今日,它已是一种根植在世界上每个人思维深处的情感和概念。

然而,民族主义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下面,我们将对民族主义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分析。

民族主义之利:1、民族主义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在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是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的。

当时的欧洲虽然有各个人种,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希腊人等,但这只是一种广泛的地域上的概念,就如同他们认定新大陆的人都是印第安人一样。

他们只是通过这种名称的不同而简单地将欧洲人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划分开来,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

当时的欧洲所谓的国家,其强调的意思主要是领地。

某个公爵在某地有了自己的领地,那么他就是那块领地上的统治者,他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给侯爵、伯爵等作为他们的领地,侯爵、伯爵等就要对他负责。

在领地内,领主就是“国王”,别人无权过问他的领地上的事务。

中世界的欧洲,就是由这样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领地组成的。

直到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没有领地,不是封建领主,但他们又需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于是,某一区域有共同利益的市民阶级便联合起来,共同对封建领主进行干涉,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这样,由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便开始觉醒。

这种民族意识,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同一地区有共同利益的资产阶级对抗其地区有利益冲突的资产阶级。

同一地区的资产阶级便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归属感,也就是民族归属感。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有共同利益的民族,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意义上的民族。

资产阶级没有领地,为了获得政治权利,他们只有通过代议制与封建领主进行对抗,到后来这种代议制战胜了封建领主制,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便产生了。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民族归属感的属于同一民族的资产阶级建立的,是一种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建构理性的民族主义----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表现与反思周思捷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 2013020096摘要 : 2013年,民族主义思潮成为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的第三位。

在此背景下,了解民族主义的内涵,分析学理性民族主义和大众性民族主义、对以传统化文化为基础、反西方和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代民族主义进行反思,倡导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温和的民族主义,对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主义,学理性民族主义,大众性民族主义一、背景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

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界展开了讨论和争论,使得2013年思想舆论市场更加活跃,更多激荡。

为此,人民论坛对2013年度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进行调查。

从关注度、活跃度与影响力三个主要指标监测评价2013年社会思潮的变化,最值得关注的2013前十大思潮的综合得分情况分别为:新自由主义(9.1)、历史虚无主义(8.5)、民族主义(8.4)、创新马克思主义(7.8)、普世价值论(7.5)、宪政思潮(7.4)、民粹主义(6.5)、新左派(6.3)、新儒家(6.2)、伪科学(5.8)。

其中,“民族主义”思潮综合得分8.4分,位2013值得关注的思潮第三位。

2013年,国家民族主义成为国际争端的源头。

“斯诺登事件”将美国监听他国的丑行暴露无遗,显示美国为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不择手段的行径。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中韩等国家反对而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国内民族主义者主张重新评价日本近现代历史,强化民族国家认同。

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引起美国和日本激烈反应。

在人民论坛针对民族主义思潮的调查中,50.8%的受访者认同“我们要坚决维护民族利益、国家利益”,35.1%的受访者认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很可能损害本民族、国家利益”,只有10.0%受访者认同“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是国际冲突的根源”,显示大部分民众在面对民族利益矛盾时,虽然认为应首先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但对于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仍持否定态度。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人类在全球化进程纵深推进的大潮中迈入了21世纪,曾经深刻影响世界近现代史的民族主义在上个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中又实现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勃兴,直到今天方兴未艾。

在历史上,从美国独立战争到法国大革命,从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到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参与国际关系的演变,推动着世界历史向前发展。

民族主义并非是我国传统上解释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并通过凸显民族矛盾以模糊阶级矛盾。

其实它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现实外延,以民族或民族国家为载体对于国际关系格局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谈到民族主义,马上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雅各宾党人“祖国在危机中”的号召和《马赛曲》,以及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

这时民族主义起到了凝聚民族意识,集中民族力量的作用。

对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极大作用。

放眼东方,从中国的戊戌诸君子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党”到凯末尔主义;从埃及的阿拉比起义到纳赛尔政变。

还有印度的甘地主义,尼赫鲁主义和印度尼西亚苏加诺的“纳沙贡”。

东方的革命者将发端于欧美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本民族精神传统相结合,发起了反抗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民族主义运动,同时将民族主义传向全世界。

但是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有其内在结构上的对世界和谐,和平发展的潜在破坏性。

人类将对民族主义的曲解付诸于实践更往往造成历史悲剧,这正是本文所要说明的问题。

民族主义天然的与民族和民族国家两个概念相联系,而引发国际关系变动的具体承担者正是民族及由其建立的民族国家。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的具体含义。

而这三个名词的定义恰恰又是历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所争论不休的。

作者认同埃内斯特·格尔纳的观点:“一言以蔽之,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它要求族体的疆界不得超过政治的边界。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思潮正在逐渐兴起。

民族主义强调重视本民族的独特性、特权和自主权,对自身民族利益的关注逐渐上升。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交流更加频繁。

这种交流带来了全球化的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文化同化和经济不平等。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强调保护本民族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性,因而催生了民族主义思潮。

其次,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许多国家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也加强了本国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人们开始对本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更加自豪,并将之视为民族发展的驱动力。

经济的繁荣也为民族主义思潮提供了土壤。

另外,政治因素也是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之一。

当一些国家遇到政治挑战和外部威胁时,人们更容易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强调本国民族的团结和自尊心。

政治家们也会利用民族主义的力量来巩固国内的统治地位,动员民众支持自己的政策。

二、民族主义思潮对社会的影响民族主义思潮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它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当人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时,他们更容易凝聚在一起,共同面对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团结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也容易导致社会的分裂和排斥。

当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和特权时,人们可能会对其他民族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这种分裂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甚至引发冲突和对立。

三、民族主义思潮对政治的影响民族主义思潮对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可以塑造国家的政策和外交。

政治领导人通常会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推动本国利益的实现,并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本国的权益。

这种政策可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但也可能带来紧张局势和不稳定因素。

其次,民族主义思潮也可能对政治体制产生影响。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及引导对策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及引导对策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及引导对策网络民族主义是指一种倾向于将民族主义情绪表达于网络空间的思潮和行动。

它是由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所引发的现象,表现为网络上对外国企业、外国人士和其他国家进行辱骂、抵制、攻击和歧视等行为。

虽然网络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凝聚民族情感、提高国家凝聚力,但其消极影响对经济建设来说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思潮的传播、外商投资、贸易壁垒及合作意愿方面分析网络民族主义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引导对策。

首先,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加剧了贸易壁垒,影响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在网络民族主义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扩散,一些消费者和企业会受到民族主义情绪和言论的影响,对特定国家的产品产生抵制情绪,甚至拒绝购买该国产品。

这样一来,一些国家和企业的产品在特定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另外,一些国家会根据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对外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和监管措施,限制进口。

这无疑会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限制带来的福利。

其次,网络民族主义导致外商投资退缩,影响经济发展。

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往往会伴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升高,这包括对外国资本和企业的怀疑和排斥。

一些企业和投资者可能会受到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对进一步的投资持谨慎态度,退缩或撤离市场。

这将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威胁,失去了外资的支持和引领。

而外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带来了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推动,缺少外国投资将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再次,网络民族主义影响了跨国合作的意愿和进程。

网络民族主义情绪容易引发国内外矛盾和对立,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分歧加剧,减少了跨国合作的意愿和进程。

一些国家和企业可能对合作方的民族主义情绪感到担忧,担心合作过程中会遇到问题或受到破坏。

这使得一些合作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导致经济发展的机会被浪费。

针对网络民族主义对经济建设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引导对策:首先,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民众的国际化意识和包容性。

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负面效应的理论透析

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负面效应的理论透析

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负面效应的理论透析作者:张三南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7期张三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我们可以从民族主义的定义、分类和性质等各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论透析并获得相关启示。

关键词:民族主义;国家安全;负面效应;理论透析中图分类号:D5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0)14-0124-02一、从含义层面看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的负面效应就其内涵而言,民族主义无非包括三重基本含义:(1)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思想观念;(2)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3)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

[1]11-12这三重内涵均能对国家安全产生负面效应。

首先,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或思想观念,具有对国家安全产生负面效应的潜在影响。

民族主义固然能在心理状态或思想观念上使本民族成员产生民族认同感和忠诚感。

但有时也会产生民族的自夸自傲自大意识,从而由民族的狭隘心理导致民族利己主义。

[1]12这种民族利己主义很容易导致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从而对国家安全带来负面效应,甚至危及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其次,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意识形态,有可能成为对国家安全产生负面效应的理论指导。

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通常已经意识形态化的族际情感。

它有时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吸引着族内每个个人忠诚和报效热情,它有时变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和政策,为实际的民族成长过程提供原则和观念。

”[2]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民族主义显然具有更强大的冲击力,必然有可能产生对国家安全的负面效应。

最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有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实践运动。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神权”向“王权”转移,以及20世纪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中均体现了突出的历史进步性。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摘要:20 世纪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 深刻地触动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神经, 促使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对全球化时代下民族问题的研究,说明民族主义发展对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对现代国家建设,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从而多方面了解民族主义,能更好的使民族主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更好的促进世界和平。

关键词:民族主义全球化现代国家国家认同一,冷战后的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在 18 世纪末, 以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战争创建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国发生大革命并建立法兰西共和国为标志,民族和民族主义获得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大众政治形式、意识形态概念以及全等于享有主权的人民即国家的确切词汇语义。

此后,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政治动员话语和建国运动形成世界性的浪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中期亚非拉地区的非殖民化进程, 欧洲国际体系扩展为世界规模的民族国家体系。

在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和剧变导致冷战国际体系崩溃以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达致了全球化的规模, 世界由两极对峙的冷战国际体系进入了所谓全球化国际体系。

不过,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的同时, 该地区出现了以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为目标的民族分离运动;而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发生了与民族、种族有关的地区冲突;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摩擦不断出现, 甚至在发达国家也产生了根据价值观、宗教和移民问题提出以文化、文明为核心概念分析国际政治并强调文明的对抗性关系的理论。

于是, 所谓冷战后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学术研究的世界性热点。

从理论上说,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全球化的进程是相背的。

全球化的发展,超越和淡化了民族国家的界限 , 使民族国家受到削弱, 民族主义受到抑制 ;相反, 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上扬, 也会使全球浪潮消沉 , 使全球化进程受到阻滞乃自停顿。

然而 , 20 世纪末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客观现实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全球化态势日益明朗的情况下, 民族主义却表现得异常活跃, 民族主义强化的趋势也在发展。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摘要】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逐渐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误解和偏见。

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民族主义时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西方政府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秩序和稳定构成威胁,但也承认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表现多样,既包括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也可能带有排外和敌对情绪。

中国民族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刻板印象和文化输出方面。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呈现出多样性和趋势性,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并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研究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民族主义、西方人、认知、报道、政府、学者、表现、影响、多样性、趋势。

1. 引言1.1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议题。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抬头,引起了西方人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民族主义往往被视为一种对外敌对的情绪,或是一种排外主义的表现。

事实远比这些简单的刻板印象复杂得多。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民族主义往往被视为一种对外敌对的情绪,特别是在涉及领土争端或历史纠纷时。

中国的主权主张和民族自豪感被西方人解读为一种强硬和傲慢的态度,引发了许多争议和不满。

西方媒体也经常将中国民族主义描述为一种排外主义的表现,认为中国民众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持有偏见和嫉妒心理。

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并不全是负面的。

许多西方政府和学者也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社会的正常反应,是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认同的表达。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民族主义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团结的正能量。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对于西方人来说,理解中国民族主义的多样性和趋势,以及其对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2. 正文2.1 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议题。

中国民族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中国民族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信息技术的因素
• 当代信息技术对民族主义的传播有积极促进作
用,无论是在国内范围还是在跨国层次上,从 各种电子音像传媒工具到个人电脑和互联网, 当代通讯网络无意在鼓励民族主义穿凿,维持 或者加强自己的社会和文化联系网,他们既游 离于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政治影响之外也与 更广泛的“洲级或全球文化”相疏离。信息技 术加强了民族主义的无政府力量,中国的象征 性的文字,图像,活动都得以通过这一渠道得 以发展。
• •
• •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 第一,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与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挫折感之间的矛盾。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显著提高, 经济越来越举 足轻重,然而在国际事务方面所起的作用却相对微弱得多。中国民族主 义者认为,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行全球霸权政策,遏制中国的发展, 并试图分裂中国。这样的判断无疑强烈地冲击了国人的心理,尤其是青 年人,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随之高涨。 • 第二,中国政府重建合法性的诉求。民族主义对于现存秩序的肯定和对 于本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使其能够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 第三, 全球化对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的影响。90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 程进一步加深, 紧密的经济联系必然出现愈来愈多的直接利益冲突。 于是, 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威胁论”
• 虽然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讨论在中国调动整个国内民族情感上来说
是成功的, 但是这些争论实际上会把中国再现成一个对外国有“威胁” 的国家。驳斥“中国威胁论”的结果就会再次产生一系列新的“外来 威胁”, 这将会使中国将世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国家,国家也由此变 得名正言顺。 • 建构民族认同的方式很多: 称赞中国改革后的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的 和平文明是一种方式, 通过“中国威胁论”来驳斥国外的批评是另一 种方式。 • 总之,来自于美国、 日本和印度的有关“中国威胁”的警告以及中国 在应对“中国威胁论”时的勇气,在中西方之间或者至少在中国和其他 国家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冲突。太平洋两岸的现实主义者们都 聚集在一起讨论“中国的民族主义”, 这不足为怪。 • 对于外部政治来说, 中国作为一种 “威胁”再次被确认。对于内部政 治来说,这使认同界限在民族空间,而没有跨跃民族或者非民族的认同。

民族主义情结探究论文

民族主义情结探究论文

民族主义情结探究论文民族主义情结探究论文民族主义情结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身份的强烈认同和情感依附。

它通常表现为民族意识的形成、对民族安全的担忧和对民族利益的维护。

在人类历史上,民族主义情结曾经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然而,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情结也成为了一些负面社会现象的根源。

本论文旨在从历史、心理、社会等方面全面探究民族主义情结的形成和发展,并分析其负面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一、历史探究民族主义情结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渊源,其起源可追溯至17世纪的欧洲。

当时,各国逐渐成为现代国家,政治和经济上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中世纪时期那样具有神圣性的羁绊,而是更加现实和利益主义的关系。

因此,对于国家的认同不再只是基于宗教信仰、领地及语言等,而是更加深刻地从属于国家的身份和文化价值上。

在18世纪后期,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主义情结的形成。

革命期间,法国人民强烈渴求国家独立和自由,表现出了民族主义情结的明显特征。

二、心理分析民族主义情结的形成并非单纯源于历史因素,与个体的心理因素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个体在生活中,会经常感到受到外界的压迫和威胁,其安全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就会寻求某些安全的感受与支持。

而一个稳定的民族集体通常能够提供这种感受与支持。

因此,当个体归属于某一个民族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责任感,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三、社会分析民族主义情结还与社会和经济现实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全球化趋势导致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而这些文化的交融也会威胁到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

同时,在经济方面,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使得民族利益变得更加重要。

这些因素导致了民族主义情结的反应与升级。

四、负面影响及对策在当今社会,民族主义情结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浮现。

过度渲染民族主义情绪,可能导致纵横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恶性竞争。

更严重的是,它还可以引发热衷于排斥异己和仇视他者等负面现象,甚至会导致种族歧视和暴力行为。

民族主义运动对国家建设的影响

民族主义运动对国家建设的影响

民族主义运动对国家建设的影响民族主义运动是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作为一种民众的情感和认同,民族主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民族主义运动对国家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其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进行一定的思考。

首先,民族主义运动在国家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民族主义运动通常伴随着国家认同的加强,对国家统一和稳定产生了促进和维护的作用。

国家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而民族主义运动可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而努力。

例如,在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崛起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更加关注国家整体利益,并为国家的繁荣而奋斗。

这种情感和认同的加强有助于促进国家建设取得成功。

其次,民族主义运动也可以激发民众的创造力和工作动力。

国家建设需要不同层面的劳动力,民族主义情绪可以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民族主义的激发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国家,愿意为国家的利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例如,在印度,民族主义运动激励了许多年轻人投身到科技和工程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情感的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建设的进展。

然而,民族主义运动对国家建设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首先,过度强调民族身份和民族利益可能导致种族歧视和排斥感。

当民族主义情绪被过度煽动时,人们可能对其他民族持有敌意和偏见,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这种情况发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某些国家和前南斯拉夫地区。

这种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削弱国家的凝聚力,还可能给国家建设带来威胁和挑战。

其次,民族主义运动可能导致国家对外交和国际合作的消极态度。

当民族主义意识过于强烈时,人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民族的利益,忽视了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国际合作的受阻,从而限制了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发展机会。

这一点在当代世界中尤为突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建设需要更多的国际协作和合作,而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阻碍了这一进程。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的新发展及影响[论文关键词]民族民族主义国家[论文内容摘要】冷战以后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是当今国际政治领域的一1、热点问题,它对世界的发展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和罩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危害极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必将走向衰落.被保存各民族特色又促使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国际主义所代替。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由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一个相对现代的现象。

在人类文明社会之初,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在许多古老文明丬也逐渐孕育出了一种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丬蕴含的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感,但是这种归属感一是集丬于这些社会的上流阶级之丬,并没有深人民族群体丬;二是在封闭隔绝的传统文明丬,没有对外交流和大规模的流动迁徒,就不会培养出真正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民族主义的真正形成是在欧洲,可以追溯到九世纪,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分裂,使得一度以拉丁语为精英层书面语的西欧地区各种不同文化开始自我发现,从九世纪丬期开始,随着民族语言形成,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逐渐凸现出来。

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是和民族国家兴起密不可分的。

英王亨利八世摆脱罗马天主教会丬央神权的干涉,而建立由国王领导的英国圣公会国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它在向神权权威挑战的同时,也使民族主义思想深人人心。

民族主义最早采取的是王权对抗神权方式,宣扬民族国家的王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

正像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咤查理二世》丬表现的那样:“上帝和亨利国王统治着英格兰”。

这一期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天国转移到尘世,追求物质幸福和精神自由,逐渐发现了个人的幸福是和民族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

对国王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合二为一了。

而随着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及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国家、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和碰撞丬使民族意识觉醒成为可能。

在民族主义发展过程丬,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将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从“君权神授”转移到“主权在民”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内核的固有缺陷所决定的:民族认同思想的绝对集体主义倾向导致对个人权益的威胁;民族自决思想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导致对国内秩序的破坏;民族自利思想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导致对国际和平的危害。

对于民族主义的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重视与警惕。

标签:民族主义;民族认同;民族自决在当今的政治学研究中,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后冷战时代,民族主义并未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存的发展而走向消亡,反而表现出强劲而广泛的发展,并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正如常被提到的说法: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正面作用和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上,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广泛建立,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现实中,民族主义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的维护,在经济上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文化上有利于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些负面效应,是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在缺陷所决定的,它对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消极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本文试对民族主义的缺陷与危害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民族主义的理论层面上的超越。

一、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民族主义是一种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复杂的概念,并没有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统一定义。

综观各种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大体上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概括民族主义的概念: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情感,包括对本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对本民族优越性的认同感以及对本民族政权的忠诚感等;其次,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它强调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并宣称“民族特征”是人类划分的主导性因素,因此在本质上要求每个民族组成一个主权国家;〔1〕最后,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它的低层次纲领是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利益,高层次纲领是建立独立而统一的民族国家。

作为心理情感和政治理念的民族主义,事实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具有多种类型。

但无论何种民族主义,都有着共同的思想内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民族认同思想民族是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同质性,直接导致了民族主义的产生。

而民族主义首要和最基本的思想,也正是对“民族”这一同质性共同体的认同。

这种认同,是基于共有历史和共同未来而产生的集体归宿感和共同使命感。

民族认同思想主张热爱本民族,保存本民族的特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使本民族能够同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民族认同思想的功能在于可以动员整个民族共同体,号召每个成员维护民族团结,忠于民族事业,为本民族利益而献身。

(二)民族自决思想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由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和特殊利益,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民族自决的要求。

所谓民族自决,指的是每个民族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前途。

民族自决是民族主義的最高要求和最集中体现,其本质要求是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是民族主义首要的政治目标。

民族主义包含着这样的基本原则:每个民族都应构成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应该包括整个民族,甚至只应包括这个民族。

这种信念构成了最一般化的民族主义信念〔2〕(p.477)。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可看作民族自决思想的具体表现。

也正是民族自决思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民族自利思想民族主义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政治伦理观,这种观念认为对于民族这样的集团人格者而言,利益和道德是合二为一的,道义是可以以利益来界定的。

因此民族主义认为一个民族追求自身的利益,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一种正义。

以这种观念为思想基底,谋求本民族利益最大化的民族自利思想成为民族主义的一大思想内核。

民族主义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本民族的利益为核心宗旨,维护和追求本民族的整体利益,认为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本民族利益具有自上性。

二、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统一、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殖民体系业已瓦解,民族国家成为普遍性政治单位后,民族主义日渐出现极端化倾向,并表现出弊大于利的偏向。

民族主义的负面效应,是由其思想内核的固有缺陷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自利思想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导致的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危害;二是民族自决思想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导致的对国内安定与秩序的破坏;三是民族认同思想的绝对集体主义倾向导致的对个体权利与利益的威胁。

(一)体系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国际和平的危害民族自利思想固有的极端利己主义倾向是民族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已暴露出来的一个危险侧面。

民族主义往往过分强调本民族的权利与利益,过分强调本民族的统一与强盛,强调甚至谋求本民族历史上曾达到过的疆域或者所谓的“天然疆界”,同时它对其他民族的权利与利益通常持漠不关心的态度。

民族主义的这种特性使它常常与武力相结合,走上战争乃至侵略扩张的道路。

此外,这种民族利己思维还使民族主义极易陷入狭隘和狂热,因为它总是情绪化地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不顾是非曲直,从而使国家走上排外和扩张的不归路。

由于民族国家及其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这种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仍然有存在的市场,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民族间与国家间的冲突。

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全世界相当一部分战争的根源。

民族主义不仅不能解决民族间和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会制造矛盾和冲突。

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上,民族主义是国际冲突与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关研究表明,冷战时期直接导因于民族主义或与其有关的战争,在40年代末接近100%,50年代占80%,60年代占62%,70、80年代占55.5%。

冷战后,由于美苏争霸的终结,这一比例又上升到70%以上。

〔3〕“高扬的民族主义战旗下常常是累累白骨、尸横遍野,民族主义成了发动战争、挑起冲突的最佳借口。

” 〔4〕(p.265)民族主义成为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国家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国内秩序的破坏在民族自决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影响下,建立单一民族国家被认为一种符合历史潮流的合理诉求。

这在一些民族成分相对复杂的国家里触发了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在当今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一般是一个民族占据多数,而若干民族成为少数民族。

居于少数或非主体地位的民族,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往往对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怀有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一旦内外条件有利,民族分离主义便会抬头,这是多民族国家都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

正是在民族自决浪潮的冲击下,苏联崩溃并分解成十五个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也相继解体(其中前南地区还爆发了内战)。

当今世界,在不少国家的少数民族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例如俄罗斯的车臣民族,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国的库尔德族,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甚至在相对稳定的西方世界中,民族分离主义现象也日渐增多,像加拿大的魁北克人,英国的苏格兰人,法国的科西嘉人,西班牙的巴斯克人等,都存在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如果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的政治理念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政治思潮,并形成连锁反应的话,民族分离就会成为无休止的过程,国内动乱的战火就无法平息,从而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

即使实现了分离,也会留下无休止的后遗症,如土地归属、边界划分、居民交换、难民人口等一系列问题和隐患〔5〕。

正如阿克顿勋爵所言,“所谓民族化,其目标既不是解放,也不是繁荣,它实际上是以牺牲这两者来确立民族的国家。

”〔2〕(p.493)在全球化与相互依存的时代,民族主义给国家带来的,不是繁荣与稳定,而是贫穷与战乱。

(三)个体层次的负面效应:民族主义对个人权益的威胁作为民族主义思想内核之一的民族认同思想,主张认同应归属于民族,进而民族主义认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单位就是民族/国家,而从未给予其他生存单位(尤其是个人)以必要的关注。

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全民族利益至上,集体压倒个人。

它以民族利益的名义要求个体无条件的服从,甚至鼓吹以不惜一切代价的个人牺牲来换取民族利益的维护和实现。

民族主义认为为了民族的利益,要个人承担任何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正当和高尚的。

在这种整体主义的思维逻辑下,国家或者民族被视为一种不须划分的利益主体,而作为构成這一主体的最基本单位的个体存在以及其权利与利益,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整体主义的思维逻辑之下,民族主义以它自己的观念作为唯一的道义标准和尺度,认为自己的诉求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无视其它价值观念的存在。

它对于独立于民族主义之外的个人思想,动辄冠以各种贬低性标签(如“汉奸”、“叛徒”等),加以遏制和打击,从而形成了一种思想上的专制。

民族主义这种排斥其他观点、拒绝对话交流的行为方式,使它在本质上拒绝了以民主的方式与持其他观点的人平等共处,同时也意味着拒绝了维护公民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制度安排。

民族主义追求民族利益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民族认同思想忽视个体重要性的内在缺陷却使这种追求常常导致本民族多数成员个体利益的实际受损。

“强调集体、压抑个人、崇尚单一、排拒多元的民族主义往往既牺牲了个人自由,又葬送了民族利益。

” 〔6〕这是民族主义绕不开的悖论。

结语由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其思想内核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导致了民族主义在实践中极易走向狭隘和极端,进而在国际政治的不同层次导致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

对于民族主义的这些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重视与警惕。

就我国而言,对于今天民族主义尤其是狭隘和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的日益高涨,必须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性,决不能任其泛滥开来。

〔参考文献〕〔1〕〔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31.〔2〕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王联.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69.〔4〕刘军宁.民族主义四面观〔G〕//乐山.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王建娥.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族际政治〔J〕.民族问题研究,2004,(10):76.〔6〕陈彦.民族主义的诱惑和认同危机〔J〕.当代中国研究,2006,(01):19.〔责任编辑:杜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