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
耕耘与收获
ULTIVATION AND HARVESTING C
“北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
“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进行了浅要探讨。
“京味儿” 《骆驼祥子》 语言特色 意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其特色主要表现为鲜明突出
的京味儿。
从北京的八大胡同到仁和车行、从虎妞到小福子,从祥子买车再到卖车、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
它不仅给作品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文章充满了色彩,更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一、“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
1、“京味儿”体现在作品中的市民生
活上。
作品中除了有祥子、虎妞这些主要人物,还塑造了小马儿祖孙,四十多岁大个子车夫等形象。
以纯正的北京口语,写出了二十世纪旧北京的缩影——悲惨、困苦、万恶的旧社会。
作者通过对“京味儿”的运用,为我们展示一幅巨大的北京人民的生活画面。
这些生活画面的描写已不仅仅是一个背景陪衬,而是构成小说的一个有机部分,其寓意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
2、“京味儿”体现在对景物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上。
对于北京城的各大名胜景
地,如西苑海甸、清华,又如万寿山、八大胡同、雍和宫、天安门等都是小说着重描写的。
从对于北京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京特有的地方色彩,成为北京的化身。
除了这些还有对瞬间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在烈日下,“柳树病了,树叶挂层灰打着卷,枝条懒的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点水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
道上尘土飞起多高,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
王莹
浅谈《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
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作者把独特的语言用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上,深刻了表现出“京味儿”的无限魅力。
通过“京味儿”让读者更加熟悉了北京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加热爱北京的景物和自然景观。
3、“京味儿”体现在对北京的传统习俗、礼仪交往描写上。
小说里的风俗已成了情节本身并贯穿始终。
作品中在描写刘四爷过寿辰的时候大量运用了“京味儿”的方法。
刘四爷为了过寿晨搭了个棚,“棚上悬着个彩屏,画的是“三国”里的战景,三战吕布、长坂坡、火烧连营等等。
“诸如此类的出色的风情民俗的描写显示了这部小说独特的民俗色彩。
礼仪交往描写在“京味儿”小说中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文化特点,成为浸透在人物风度、气质中不可剥离的东西。
4、“京味儿”体现在北京的口语运用。
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纯熟的北京口语。
例如描写祥子的“挺脱”,“硬棒”、 “拉晚儿”、“嚼骨”、“胶皮团”、“杀进腰”等等。
作品中还将这些口语用于描述富于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像火炉,蒸笼一类的日常用品,像大栅栏一类有传统风俗特色的事物都在他的小说中大量出现,其中所表现的风俗趣味和浓厚的地方色调,看得见,呼得出,有一种朴素的雕塑美,也使作品显得亲切、新鲜、活泼。
作品中的“北京味儿”在这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通过此种艺术加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耐人回味。
二、“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1、“京味儿” 能够生动的表达出人
物性格。
作者塑造的祥子是一个身体强
壮、年青、性格沉稳、忠厚、心中有理想、
肯努力不怕吃苦的生动形象。
虎妞引诱祥
子时的一番话,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使
虎妞这个老处女,这个车厂女儿的泼辣、
粗俗而又工于心计的性格跃然纸上。
写
刘四是“放屁崩坑儿的人”,形象的体现
出他霸道敢为的性格。
而这些既是取自北
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和
教养。
在小人物的刻画上,“京味儿”既痛
恨小市民的庸俗自私,也赞扬下层市民身
上体现的善良、豁达和淳朴。
在其中人物
往往闪烁出人性善恶的各种光彩,既有可
怜、可卑、可悲,也有可敬、可爱、可贵,完
整地、真实地反映灵魂的各个侧面。
“北
京味儿”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人物仿佛在我
们周围,他们的生活与我们那么贴近。
使
我们觉得我们的生活被作者写进了作品,
而作品中的情节又是引用了我们生活,给
读者在作品和现实间留下了无限的思索
和遐想。
2、“京味儿”展现出北京文化的特有
风韵和民族习俗。
文化可以高度集中和体
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而北京特有的文化
更能体现出北京人民独特的素养、品质
和民族精神。
“京味儿”为我们生动的展
现出北京文化独特的风韵,也展现出北京
市民的生机和活力,还展现出民族精神的
博大。
北京的民族习俗受到了历史和传统
影响,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民
族习俗的特征: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
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
老扶幼的老“规矩”。
这类北京文化的特
征和民族习俗的意义“精魂”渗透在作品
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
中。
3、“京味儿” 揭示了下层市民的生
活、内心思想和心理结构。
在下层市民身
上“京味儿”体现出了一种品格、气质。
这
种下层市民,是作品中的车夫祥子,妓女
小福子,曹府的用人高妈等都是贫穷的劳
动人民,是劳苦大众的代表。
作品中有对
生活在大杂院内的老人、小孩和妇人他
们无奈生活的描写,也有对不同车夫的描
写,有努力奋斗的、有嗜酒如命的、还有
去白房逛土窑子的。
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
简陋,谋生条件又较艰苦。
他们一方面保
持着劳动人民的一些素朴美德,如勤劳、
善良、宽厚、克己;同时又受到统治阶级
思想的侵染和旧社会传统规范的影响,下
层市民的许多弱质、缺陷,如自私、狭窄、
虚荣、平庸等所谓“小市民”习气也在他
们身上体现得最为鲜明。
“京味儿”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一种
体现。
“京味儿”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
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
的美,而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
他的京
味儿散发着民族泥土的芳香,传播到民族
的各个角落,扩散到世界的远方。
参考文献:
[1] 廖玉萍.论《骆驼祥子》语言的地
方特色[J].教育与职业.2004,21.
[2] 张广英,何英.亲切、新鲜、恰当、
活泼的味儿——谈老舍作品《骆驼祥子》
的“北京味儿”[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
09.
[3] 李娜.《骆驼祥子》语言特色的再
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6.
[4] 宋阜森.浅论《骆驼祥子》的艺术
特色[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09.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