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学基本知识
色度学基础(色温)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 (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Brightness亮度
彩色三要素
Hue Lightness Saturation
混色规律及实现方法
相加混色——光的合成,各分色的光谱成分相加,彩色电视就是利用红、绿、蓝三基
表色系统
显色系统(Color Appearance System) (按照所见颜色的心理感受对颜色进行分类、整理)
混色系统 (根据光的混色实验,按照必要的基准色光的混和 量 ,对某种颜色与基准颜色是否相等作出判断)
孟塞尔(Muncell) 表色系统 德国DIN表色系统 瑞典Nature Color system
CIE表色系统 CIE1931RGB CIE1931XYZ CIE1976 L*a*b* CIE1960 L*u*v*
孟塞尔表色系统
竖直方向 ➢中央轴代表明度,它在底盘位置的明度为0,代表黑色;而在中央轴的顶端的照度为102,代表白色;在 此二位置的中间则均分为10等分。由此,照度轴上共有11个刻度。 水平方向 ➢孟塞尔立体的剖面还用横竖线分成很多小格,离中央轴的水平距离则用饱和度表示。饱和度C的竖直有2、 4、6、8、10、12、14。 底盘弧度方向 ➢底盘有五个主要色相:红(R)、黄(Y)、绿(G)、蓝(B)、紫(P)和五个中间色调:黄红(YR)、 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
冷暖色调
生理上的感觉如,红、橙、黄为暖色系;蓝、绿、黑为冷色系。
色温
早霞 黄昏 正午 其它白天时段 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 白炽灯 聚光灯 烛光 新闻灯 三基色日光灯 商场日光灯 蜡烛及火光 朝阳及夕阳 家用钨丝灯 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色度学基础知识

色度学基础知识---------------------------------------------------------------------------------------------------------------------------------------- 色度学基础知识一、概述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以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领域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着大量有关色度学的问题,颜色与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颜色的测量和控制在一些工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在许多部门颜色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染料、涂料、纺织印染、塑料建材、医学试剂、食品饮料、灯光信号、造纸印刷、电影电视、军事伪装等等,这一切都是由于颜色科学的建立,才使色度工作者能以统一的标准,对颜色作定量的描述和控制。
在纺织印染、染料和涂料等行业天天与颜色打交道,过去全凭目测评定,评定结果无法记述,储存。
并受观察者的身体状况、情绪、年龄等影响很大。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测色仪器的测色准确性、重演性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现在又有在线检测对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率更为有用。
为此测色技术在各行各业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色彩的感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单从物理观点来考虑,色彩的产生有三个主要因素:光源,被照射的物体和观察者。
二.、光和颜色1、光源光由光源体发出,太阳光是我们最主要的光源。
光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波,包括无线电波、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 射线和γ射线等。
我们人类所能见到的光只是电磁波中极小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80--700nm (纳米)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的不同颜色感觉: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 510nm 为绿色, 470nm 为蓝色。
单一波长的光表现为一种颜色,称为单色光。
LED色度学基本知识

Ri=100-4.6 ΔEi 式中,4.6是对原则荧光灯Ra=50时旳调整系数. 对1-8个样品旳一般显色指数Ra:
Ra=Σ Ri/8.
有关特殊显色指数R i数值旳感性阐明: ΔEi旳单位是NBS色差单位,Ri旳数值1(1%) 相当于0.22个NBS色差单位. Ri相差5就是1 个NBS单位. 那么1个NBS单位代表什么呢? 1个NBS单位即ΔEi=1,相当于最优试验条件 下人眼能感知恰可觉察旳5倍,∴ 0.2个NBS色
功率效率 (%)
12.0 3.0 0.6 0.6 0.1 0.3 0.02 0.01
LED光谱图
白光旳产生 1)用红(R),绿(G),兰(B)三色混合.(加色法)
RGB混色在色品图上旳体现
2)用蓝光LED+黄色荧光粉YAG(BY法) 在480nm处有低谷
荧光粉旳进步
变色灯中旳减色法,白光透过三种颜色旳滤 色片后变成黑色.
和630nm,542nm,460nm(1931)真实旳光.但在匹配 某些颜色时和计算中出现了负值。
为此必须选择实际不存在旳另外三个原色。 实线:1931(2º); 虚线:1964(10º).
使新旳三原色在色度图上符合下列要求: 1)包括整个光谱轨迹,且为正值; 2)光谱轨迹在540nm-700nm在色度图中
两种不同视觉细胞旳光谱光视效率 明视觉:555nm; 暗视觉:507nm.
眼睛内锥状视觉细胞旳特点之一。 锥状细胞中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
看到物体颜色。
锥状细胞对颜色旳辨别就是色度学旳基础。
物体旳颜色 应由眼睛定义旳,
不是天生旳。
颜色旳辨别、定量肯定与视觉细胞旳分布有关。 先后有2º和10º旳试验数据。原因见图。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彩色电视技术中的色度学是研究自然界景物的颜色,如何在彩色电视系统中分解,传输,并在彩色电视机屏幕上正确的复显出来。
名词解释:同色异谱:也就是说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种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光谱分布合成。
彩色电视机的颜色复显技术正是利用同色异谱概念,在颜色复显过程中,不是重复原来景物的光谱分布,而是利用几种规格化的光源进行配制。
以求在色感上得到等效效果。
如在彩电的复显中用的是R,G,B三基色光谱(因为R,G,B三基色可以混合出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颜色)的合成来复显原来景物的颜色。
绝对黑体:是指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当绝对黑体被加热时,就会发射一定的光谱,这些光谱表现为特定的颜色。
色温:当绝对黑体发射出与某一光源相同特性的光时,绝对黑体所必须保持的温度,便叫某光源的“色温”。
1931CIE-XYZ计色系统现代色度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一套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方法,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白色可分为好多种,有偏红的白色(暖白色),偏蓝的白色(冷白色)等。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为了分解,重现彩色图象,通常也要选择一种白色作为分解,重现颜色的基准白。
为了清楚的描述不同的白色,通常把1931CIE-XYZ图中把白色用色度坐标(x,y)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关色温和最小分辨的颜色差来表示。
图中斜竖线称为布朗克轨迹等色温线,与其垂直的斜线称为最小可分辨的颜色差(Minimum Perceptible Colour Difference,简称MPCD),MPCD为零的斜竖线称为黑体(Black body)轨迹,又称布朗克轨迹。
布朗克轨迹上各点呈现的白色代表了绝对黑体在不同绝对温度下呈现的白色(从6000—20000K),竖斜线与布朗克轨迹相交的各点,均称为相应竖斜线上的点所表征的白色的相关色温点,与布朗克轨迹相交的斜线称为等相关色温线。
第2章_基本色度学及相关知识

谱功率分布,亦称为典型日光或重组日光。 它是由一条位于普朗克轨迹上方的一条典型 日光色度轨迹。 标准照明体D与实际日光具有比较相近的相 对光射功率分布,并且比标准照明体B、C更 符合实际日光的色度坐标,因此CIE优先推 荐了标准照明体D65(相当于相关色温大约为 6504K的日光 ) 。
某一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函数 S 光谱三刺激值与波长的关系函数 r g b 在某一波长λ的三刺激值为
d r KS 有:
d b KS
r d
r g b
dg K S g d
b d
标准照明体B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
色温约为4874K的直射 阳光,它的色度坐标紧 靠普朗克轨迹。 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曲线
标准照明体C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
关色温大约为6774K的 平均日光,其光色近似 阴天天空的日光,色度 坐标位于普朗克轨迹的 下方。 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曲线
标准照明体D
0.3721 0.4091 0.4402 0.3138 0.3779 0.3129 0.3458 0.3741 0.3458 0.3805 0.4370
0.3751 0.3941 0.4031 0.3452 0.3882 0.3292 0.3586 0.3727 0.3588 0.3769 0.4042
蓝色和红色染料染样品的反射率曲线
100 80
反射率 (%)
A B C D 460 520 580 640 700
60 40 20 0 400
波 长 (nm)
A—艳蓝色染料1%(owf) B—艳蓝染料2%(owf) C— 深蓝色染料 D—红色染料
色度学基础

• 例如,某个混色后的色效果,可以表示成下式。 • F=3.6(R)+4.8(G)+0.8(B) • 这个表达式的意义是: • 红色分量是3.6个红单基色量 R=3.6 • 绿色分量是4.8个绿单基色量 G=4..8 • 蓝色分量是0.8个蓝单基色量 B=0.8 • 可见(2.3)式中的R、G、B在实际应用中是一些具体 的数字量。这三个值称为“三刺激值”。这三个值决 定了混色光的结果颜色性能,还决定了混色光的光通 量。
色度学
• 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理论与技 术的学科。颜色感觉与听觉、嗅觉、味觉等一样都是
外界刺激使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
•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度量和评价方法的学科,是宜光学、
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
性科学。
基本物理量
1、色品坐标 色品坐标(x,y)和色品坐标(u,v)来自色度学,这个坐标 是人为构建的一个颜色坐标体系,最初来源于颜色匹配实验,构 建出 R G B 坐标系,后来发现这个坐标系不便于计算,又利用数 学方法转换成没有负值的xy坐标系,这个时候 里面对应的坐标值 就是你说的色品坐标(x,y),在这个坐标之后人们发现x,y坐标 和人眼对颜色的感知上来说并不是均匀的,为了改变色度坐标图 中颜色宽容量不等的缺陷,国际照明委员会于1960年,建立了U-V 色度坐标图,也称均匀色度坐标图。两者在数学的关系是:
基本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
8、色偏差 是指电脑计算的配方与目标标准的相差,以单一照明光源下计算,
数值愈小,准确度则愈高。但是要注意,它只代表某一光源下的
颜色比较,未能检测于不同光源下的偏差。
归一化光谱功率分布函数S(λ)
• 归一化光谱功率分布:辐射功率与波长的函数关系。
色度学基础

4、色调、明度 、色调、 与饱和度之间的 关系
三、颜色混合和颜色混合定律
• 各种颜色可以通过两种或几种颜色混合得 颜色混合有2种方式,色光和色料混合。 到。颜色混合有2种方式,色光和色料混合。
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色料三原色:品红、 色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1、 色光混合 、
(二)色觉的形成
• 人辨别颜色的能力是指视网膜对 不同波长 光的感受特性。 • 视锥细胞对红、绿、蓝吸收率最高,红、 绿、蓝三种光混合比例不同,就可形成不 同的颜色,从而产生各种 色觉
• 人眼对任一色彩的视觉反应取决于红、绿、 蓝三色输入量的代数和--格拉斯曼定律
二、颜色的分类及其属性
• 1、非彩色和彩色
• 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 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 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 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 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 100 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
• 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 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 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 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 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 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 连续的动作。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例如... 复色: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间色组成的颜色,例如 白色。 补色:混合得到白色或灰色的两种色,称为补色 • 如绿色与紫色互补,蓝色与黄色,红色与青色互补
关于视觉后像
•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 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 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 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 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 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 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视觉原理
进入眼睛的光线通过瞳孔后到达水晶体凸透镜﹐在周围睫状肌 的作用下﹐透镜可以适当地调节它的形状﹐使一定远近范围内(约 从无穷远到15cm)的物体都能分别成像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 胞把像的讯号经过视神经通道传送到大脑。 水晶体是折射率不均匀的物体﹐其外层折射率为1.38﹐内层 折射率接近1.41﹐水晶体的焦距可以靠其表面曲率的变化来改变。 随着物体离眼睛距离的不同﹐水晶体焦距作相应的变化﹐因而 在视网膜上可以得到物体清晰的像﹐这个过程称为调焦。 正常的眼睛处于没有调节的自然放松状态时﹐无穷远物体正好 成像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像放焦点正好与视网膜重合﹐所以眼睛 观察远处物体不容易疲劳﹐故目视仪器的调节应使像成于无限远处。 观察近距物体时﹐水晶体周围的睫状肌向内收缩﹐使水晶体曲 率半径变小﹐这时眼睛的焦距缩短﹐像方焦点由网膜上向前移动﹐ 使有限距离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ed I'Eclairage-CIE) 主要研究照明的专业术语、光度学和色度学的国际学术研究机 构。设在巴黎。早在1924年前就已从事标准色度学系统的研究, 1931年根据莱特(W.D.Wright)在1928-1929年和吉尔德(J. Guild) 在1931年研究三原色的角度观察效果,加以平均,规定了CIE 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并据以绘制出偏马蹄形曲线的*色度 图,称为“1931 CEL-RGB系统色度图”,后经修改被推荐为1931 CIE-XYZ系统,为国际通用色度学系统,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 统”,所作的图则称“CIE 1931色度图”。1964年又综合斯泰尔斯 (W.S. Stiles)和伯奇(J.M.Bruch)以及斯伯林斯卡娅 (N.I.Speranskaya)195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制定了CIE1964补充 色度学系统以及相应的色度图,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据以进行色度 计算和色差计算。1964年又提出了“均匀颜色空间”的三维空间概 念,1976年加以修订,并正式被采用。CIE为此还提出了确定的参照 光源,称“CIE标准光源”。
色度学基础(色温)

r
X
1.275
Y
-1.739
Z
-0.743
g -0.278 2.767 0.141
b 0.003 -0.028 1.602
CIE-RGB与CIE-XYZ系统的转换关系:
三刺激值关系:
X = 0.490 0.310 0.200
R
Y = 0.177 0.812 0.011
摄影用钨丝灯 早晨及午后阳光 摄影用石英灯 平常白昼 220V日光灯 晴天中午太阳 普通日光灯 阴天 HMI灯 晴天时的阴影下 水银灯 雪地 电视萤光幕 蓝天无云的天空
3200K 4300K 3200K 5000~6000K 3500~4000K 5400K 4500~6000K 6000K以上 5600K 6000~7000K 5800K 7000~8500K 5500~8000K 10000K以上
CIE表色系统 CIE1931RGB CIE1931XYZ CIE1976 L*a*b* CIE1960 L*u*v*
孟塞尔表色系统
竖直方向 中央轴代表明度,它在底盘位置的明度为0,代表黑色;而在中央轴的顶端的照度为102,代表白色;在此 二位置的中间则均分为10等分。由此,照度轴上共有11个刻度。 水平方向 孟塞尔立体的剖面还用横竖线分成很多小格,离中央轴的水平距离则用饱和度表示。饱和度C的竖直有2、4、 6.8、10、12、14。 底盘弧度方向 底盘有五个主要色相:红(R)、黄(Y)、绿(G)、蓝(B)、紫(P)和五个中间色调:黄红(YR)、 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
4.00
5.00
6.00
7.00
L公L사司BByLU
色度学常识培训1

本讲座针对LED显示屏的制造及维修的管理者和初级电子技术人员
目录
➢ 光学基本概念 ➢ 光学基本单位 ➢ 色坐标与波长 ➢ 三基色与混光原理 ➢ 色度学名词解释—色温 ➢ 色度学名词解释—白平衡 ➢ 色度学名词解释—色域 ➢ 色度学名词解释—色准 ➢ 色度学名词解释—伽马矫正
➢ LED的发光特性 ➢ PWM调光
➢ 色域范围越大,能够显示的颜色就越丰富,通 常是能够显示出更加鲜艳的颜色
➢ 色域范围受限于显示三原色的色坐标 ➢ LED的色域范围远高于传统显示产品,和NTSC
的标准色域范围接近吻合 ➢ 由于视频源的限制,实际显示视频时并不是色
域越大越好,如果以真实还原作为标准的话, 最好是和视频源的色域保持一致
➢ 注意事项: ➢ 伽玛参数必须与原始数据匹配 ➢ RGB各自的伽玛矫正曲线应当重合
LED的发光特性
➢ 色域范围大 ➢ 动态范围大 ➢ 受温度影响大,不同颜色影响程度不同 ➢ 个体差异大,包括亮度、波长、起始电流等
PWM调光
LED调光方式一般有两种:模拟电流调光和 PWM调光
采用PWM控制的优势: LED灯珠的波长不会因为电流变化而改变,所 以颜色会更加稳定; 数字控制技术更容易,精度更高;
色度学名词解释—色准/色差
色差是表示颜色差别的大小,除了色坐标,还包括明 度。它是在Lab色彩空间中通过距离计算得出的,计 为∆E。一般∆E<1的话,人眼就难以分辨出区别了。 普通电视及显示器产品平均∆E一般小于3。
色度学名词解释—伽玛矫正
➢ 人眼能够感觉到的亮度范围大约为0.001~1百万尼特 ➢ 在同一个场景中人眼能分辨的亮度比大约是1000:1 ➢ 伽玛矫正起初是为了解决CRT显示器的匹配问题 ➢ 后来该技术顺带解决了宽动态数据的存储问题 ➢ 伽玛矫正系数通常为2.2~2.6,传统CRT显示器采用2.2
色度学基础知识介绍

8
CIE 1976 UCS 色度图
` `
1976年制定
UCS--Uniform Chromaticity Scale 均匀色度图 u’=4X/(X+15Y+3Z) ` v’=9Y/(X+15Y+3Z)
1976 UCS色度图与1931 Yxy 色度图转换关系
u’ =
4X = X + 15Y + 3Z
430
480
530
580
630
680
730
780
19
我公司使用色度测试仪器及其测试项目
我公司使用色度测试仪器
色彩辉度计: 1~12,000,000cd/m2 辉度精度:±2%(5cd/m2以上) ±4%(1~5cd/m2) 色度精度:±0.03 分光放射计 0.1~300,000cd/m2 辉度精度:±2%(1cd/m2以上) ±3%(0.1~1cd/m2) 色度精度:±0.005
9
Vgh, Vgl Margin
2009-5-12
20
THANKS
2009-5-12
22
色度学基础知识介绍
大纲
►►►►人眼结构和视觉原理 ►►►►CIE1931 Yxy / 1976 UCS色度图 ►►►►色温、相关色温 ►►►►混色原理 ►►►►色度测量方法 ►►►►我公司色度测量和修改实例
2009-5-12
2
人眼结构和视觉原理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 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 形成信息,使人们产生对 它的认识。
色料减色法
Y\M\C W+M=R M+C=B Y+C=G Y+M+C=W 色料混合,减去原色光,光能量 减小 亮度减小 色料搀合 透明色层叠合 补色料相加,越加越暗 彩色绘画、摄影、印染、染色
古诗词中的色度学知识

古诗词中的色度学知识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集中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人情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在古诗词中,色彩常常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描绘人物情感或者抒发思想感慨。
随着对古诗词的研究日趋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色度学知识。
一、色度学基础知识色度学是研究颜色特性、色彩组合和色彩感知的学科,它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来表达他们对于自然或者人生的独特感受。
二、古诗词中的色彩描写1. 明亮的阳光:在古诗词中,金黄色常常被用来描绘阳光的明亮和温暖。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微雨过,烟光如黛金色堆。
梧桐院落溶溶月,栏杆冷落五更风”。
这里的“黛金色堆”就是形容了阳光穿过微雨后的明亮光辉。
2. 清新的翠绿:在古诗词中,翠绿色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新绿。
例如苏轼的《春日》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天阶夜色凉如水”描绘了夜晚清新的绿意。
3. 深沉的紫色:紫色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形容沉郁的氛围。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溪亭日暮”中的紫色意味着夜幕的降临和情感的沉郁。
4. 娇艳的红色:红色常常被用来形容热烈、热情的景色或者情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里的“边秋一雁声”中的红色意味着战乱环境中的悲壮与热情。
三、色度学知识与古诗词的联系通过对古诗词中色彩描写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丰富,并且与现代色度学的基本原理相契合。
例如,古人常用红色来表达喜庆和热情,这与现代色度学中红色代表兴奋和活力的特点一致。
又如,古人用翠绿色来描绘春天的新绿,这与现代色度学中绿色代表生机和清新的概念相符。
色度学基本知识

因此,在颜色视觉实验中,如果 先后在两种光源下观察颜色时,就 必须考虑前一光源对视觉的颜色适 应影响。如在某一光源下观察颜 色时,周围环境还有其它颜色光, 则也要考虑周围光的颜色对比效应 的影响。
色觉缺陷
• 颜色视觉正常的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锥
体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亲红、 亲绿、亲蓝色素。他们能够分辨各种颜 色。 • 常见的色觉缺陷
第二部分 颜色的分类和特性
• 颜色可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类 • 非彩色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
色组成的系列,称为白黑系列。当物体表 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反射比都在80 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反射比都在80—90 80— %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其反射比均在4 %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其反射比均在4 %以下时,该物体为黑色;介于两者之间 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彩色 有三种特性,例如:明度、色调、饱和度
的,功率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人眼 感到的明亮程度不同。眼睛的灵敏度与波 长的依赖关系,称为光谱光视效率。因为 人眼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二重功能,光谱光 视效率也有两种。
• 在光亮条件下,让观察者调节光谱的不
同单色光的强度去匹配一个固定的白光; • 在黑暗条件下,调节各单色光的强度, 达到刚刚可以看到光亮的程度; • 实验结果得到的各单色光的相对辐射能 量与它对应波长的关系,就是光谱光视 效率。 • 明视觉和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是光度学 计算的重要依据。
光谱分布
• 自然光和人造光源大都是由单色光组成的
复色光。光源的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随着光源的不同而变化。光源的光谱密度 与波长的关系称为光谱分布。 • 光源的光谱分布既是它本身光色的决定因 素,又是它照明下观察物体时,影响颜色 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谱分布
• 自然光和人造光源大都是由单色光组成的
复色光。光源的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随着光源的不同而变化。光源的光谱密度 与波长的关系称为光谱分布。
• 光源的光谱分布既是它本身光色的决定因
素,又是它照明下观察物体时,影响颜色 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种典型的光谱分布
二 物体的光谱特性
在太阳光照射下,不同物体呈现出不同颜 色。原因就在于物体对光谱成分有选择吸 收和选择反射的性质。物体本身的光谱特 性是物体产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光照 射到物体上后,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 部分透过。透明体的颜色主要由透过的光 谱组成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则由它的反 射光谱组成决定。
第二部分 颜色的分类和特性
• 颜色可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类 • 非彩色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
色组成的系列,称为白黑系列。当物体表 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反射比都在80—90 %以上时,该物体为白色;其反射比均在4 %以下时,该物体为黑色;介于两者之间 的是不同程度的灰色。
•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彩色
光的色散
使一束太阳光通过一个三 棱镜,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 一条彩色的谱带,红、橙、 黄、绿、青、蓝、紫。而各 谱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是一条连续的谱带,人们把 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像这样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 在一起的光,在物理学上中 称为复色光,而把单一波长 的光称为单色光。
自然界人们见到单色光的机会不多, 一般都是复色光。一定成分的复色光, 有一种确定的颜色与之对应;但是反 过来,一种颜色感觉并不只对应一种 光谱组合,就是说两种成分完全不同 的复色光有可能引起的颜色感觉完全 一样,这就是同色异谱。
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引起人眼的颜色感
觉就不同。单色光的波长由长到短,对
应着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一般认为:
红 色 770—620nm , 590nm,
橙 色 620—
黄 色 590—560nm , 530nm,
黄 绿 色 560—
绿 色 530—500nm , 4700m,
青 色 500—
蓝色470—430nm, 紫 色430—
色度学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 色彩的三个主要因素:
光 物体 观察者
• 颜色的分类和特性 • 视觉生理特性 •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第一部分 色彩的三个主要因素
色彩的感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单从物理观点来考虑,色彩的产生有 三个主要因素:
光源、被照射的物体和观察者
一光
刺激人眼能引起视觉的光辐射称为可见 光辐射,简称可见光。
有三种特性,例如:明度、色调、饱和度
• 明度;人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物体反射
比越高,明度越高。
• 色调: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即红、
黄、绿、蓝、紫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具 有不同的色调。物体的色调决定于照明光 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的特 性。
• 饱和度:是指彩色的纯洁性。可见光谱中
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物体色的 饱和度决定于物体反射特性。如果物体反 射光的光谱带很窄,它的饱和度就高。
用一个三维空 间纺锤体可以 将颜色的三个 基本特性—— 明度、色调、 饱和度表示出 来
第三部分 视觉生理特性
视网膜的颜色区
视网膜中央凹部位与边缘部位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 的分布不同。中央视觉主要是锥体细胞起作用,边 缘视觉主要是杆体细胞起作用。正常颜色视觉的人, 视网膜中央能分辨各种颜色。由中央向边缘过渡, 锥体细胞减少,杆体细胞增多,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逐渐减弱,直到对颜色感觉消失。与中央区相邻的 外周区先丧失红色、绿色的感受性,再向外部,对 黄色、蓝色的感受也丧失,成为全色盲区。因此人 的正常色视野的大小,视颜色而不同。
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情况
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情况
纺织品的颜色
• 染料 • 纤维表面积 • 织物表面性质 • 光的入射角等
染料对织物颜色的影响
• 染料本身的特性 • 染料在织物上的物理状态
纤维比表面积的影响
通常比表面积大,得色越浅; 比表面积越小,得色越深。
三 观察者
观察者即为人或检测器。人的眼睛主要是由 角膜、晶状体和感光细胞组成。只要物体有光 反射出来,投射在人的眼睛里,那么物体的像 将呈现在视网膜上,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把信号传递给大脑,经过大脑的综合判断,于 是就产生了视觉。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部分光被反射,下 图表示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情况。
(1)表示反射光遵守反射定律,从镜面反射 方向射出,这部分光叫正反射光或镜面反 射光,
(2)所示的是完全反射漫射面的反射特性, 完全反射漫射面能无损地全部将入射的辐 通量反射出去,而且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 同的亮度。实际的物体既不是理想的镜面, 也不是完全反射漫射面,而是正反射与漫 反射同时存在。
• 实验结果得到的各单色光的相对辐射能
量与它对应波长的关系,就是光谱光视 效率。
• 明视觉和暗视觉光谱光视效率是光度学
计算的重要依据。
1
0.9
0.8
明视觉
0.7
暗视觉
0.6
光谱光视效率
0.5
0.4
0.3
0.2
0.1
0
380 430 480 530 580 630 680 730 780
波长(nm)
的,功率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人眼 感到的明亮程度不同。眼睛的灵敏度与波 长的依赖关系,称为光谱光视效率。因为 人眼有明视觉和暗视觉二重功能,光谱光 视效率也有两种。
• 在光亮条件下,让观察者调节光谱的不
同单色光的强度去匹配一个固定的白光;
• 在黑暗条件下,调节各单色光的强度,
达到刚刚可以看到光亮的程度;
• 对于人能够感知颜色的问题属于颜色视
觉生理和颜色视觉心理范畴。经长期的 实验研究现代颜色理论的两大类,三色 学说和对立颜色学说被颜色视觉的阶段 学说统一在一起。现代神经生理学发现, 颜色视觉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视网膜内有三种独立的锥
体感色物质,它们有选择地吸收光谱不 同波长的辐射,同时每一物质又可单独 产生白和黑的反应,在强光作用下产生 白的反应,无外界刺激时是黑的反应。 第二阶段是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 觉中枢的传导过程中,这三种反应又重 新组合,最后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经反 应:红—绿,黄—蓝,白—黑。
• 视角即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人眼形成的
张角。视角的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 大小。
• 明视觉、暗视觉
视网膜中有两种不同的感光细胞:锥体 细胞和杆体细胞。这两种感光细胞分别 在不同条件下执行不同的视觉功能。也 就是视觉二重性,也称为的感受程度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