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靶向脂质体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长循环脂质体:经过PEG修饰,以增加脂 、长循环脂质体:经过PEG修饰,以增加脂 质体的柔顺性和亲水性,通过单核质体的柔顺性和亲水性,通过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吞噬,减少脂质体脂膜与血浆蛋白 的相互作用,延长循环时间,称为长循环 脂质体 (long-circulatingliposome)。长循 (long-circulatingliposome)。长循 环脂质体有利于肝脾以外的组织或器官的 靶向作用。同时,将抗体或配体结合在PEG 靶向作用。同时,将抗体或配体结合在PEG 的末端,既可保持长循环,又可保持对靶 体的识别。
2 肺靶向微粒的简介 ⑴肺靶向微球 微球(Microspheres)是指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 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基 于肺部组织的生理特点,作为肺靶向微球制剂, 关键是控制微球粒径的大小,使其静脉注射后, 通过机械性截留于肺部,提高肺部药物浓度,一 般认为粒径>7微米的微球有良好的肺靶向性;同 时,制备肺靶向微球的材料必须是生物可降解材 料如白蛋白、明胶、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钙 等,既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又有理想的控制释 药特性。
靶向制剂的分类 1、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 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 毫微球、 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 2、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 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 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 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 眼用给药系统等; 3、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 按靶向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 脑靶向制剂等。 脑靶向制剂等。
四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传统上,人们采用最多的是被动载药 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装载过程中脂 质体的内外水相药物浓度一致,决定其包 封率的因素为药物与磷脂膜的作用力,膜 材的组成,脂质体的内外水相体积及脂质 体数目等。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冷 冻干燥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等均属 于被动载药的制备方法。
主动载药法
主动载药法,即通过内外水相的不同离子梯 度载药,主要有K+-Na+梯度和pH梯度等。这种载 药法可大大提高两亲性药物的包封率(特别是弱酸、 弱碱类药物)还能降低药物的泄露。 pH 对于弱酸弱碱类药物的包封,pH梯度较为常 用。pH梯度驱动载药是通过形成脂质体内外水相 跨膜的离子或化合物梯度最终建立起脂质体内外 pH值梯度,使脂质体外水相药物自发的向脂质体 内部聚集的方法。以一元弱碱为例,其原理如下 图所示
为增加脂质体包裹药物对肝脾以外的器官、组织、 细胞的病灶靶向作用,近年来主要集中在长循环脂质体 的研究,该脂质体减少了RES清除,延长了药物在血液 中的滞留时间,增强了非肝脾组织的分布。同时还采用 触发释药系统给药,在此系统中药物受pH、温度或磁场 改变的影响而在预期部位自脂质体释放。也有利用配体 专一靶向给药系统,从而提高对其组织的靶向性作用。 据文献报道,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定位会 受到脂质体粒径、表面电荷、脂质组成等的影响。许多 研究者已报道负电荷脂质体在肺部的蓄积大于相同粒径 的中性或正电荷脂质体,当然,也有报道正电荷脂质体 在肺部药物浓度最高。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另外,用多种改性多糖对脂质膜进行修饰,可达到增加 肺主动靶向的作用。
4
靶向制剂 分类
被动靶向制剂
靶 向 制 剂
主动靶向制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5
二 肺靶向给药系统
1 背景 在我国,肺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呈快 速递增发展趋势。为了治疗这些难治性疾病,我国已投入 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 展,但现有治疗药物体内分布不具目标选择性,且用药量 大、周期长,产生严重毒副反应与耐药性。对此,理想的 治疗策略是开发肺靶向给药系统,肺靶向传递系统 (Lung—Targeted Delivery System,LTDS)系指一类利用 载体将药物选择性传递到肺部(病变组织、细胞或细胞内) 的新型给药系统,即使药物高度浓集于肺部,从而提高肺Baidu Nhomakorabea部疾病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按药物载体的不同,肺靶 向药物载体可分为微球、脂质体、纳米粒等。
肺靶向性脂质体的研究
夏文晓
一 靶向给药系统简介 二 肺靶向给药系统 三 脂质体的分类及新型靶向脂质体 四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五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六 脂质体肺靶向性评价 七 肺靶向脂质体研究的实例 八 肺靶向脂质体药品的现状 九 肺靶向脂质体存在的问题
一 靶向给药系统简介
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targetsystem,简称 TODDS)又称靶向制剂 是借助载 system, 简称TODDS) 又称靶向制剂是借助 载 体 、 配体或抗体 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 胃肠 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 、 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 于靶组织、 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 浓集于靶组织 、 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三 脂质体的分类及新型靶向脂质体 脂质体的分类 1.脂质体按照所包含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不同, 1.脂质体按照所包含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不同, 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约0.02~0.08um; 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约0.02~0.08um; 大单室脂质体 (LUV)为单层大泡囊,粒径在 (LUV)为单层大泡囊,粒径在 0.1~lum。 0.1~lum。 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称为多室脂质体 (MIV), (MIV), 粒径在1 5um之间。 粒径在1~5um之间。 2.按照电荷分:中性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正电 2.按照电荷分:中性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正电 荷脂质体 3.按照性能分:一般脂质体,特殊功效脂质体 3.按照性能分:一般脂质体,特殊功效脂质体
五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5.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5.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法或激光扫 描法测定。根据给药途径不同要求其粒径 不同。如注射给药脂质体的粒径应小于 200nm,且分布均匀,呈正态性,跨距宜 200nm,且分布均匀,呈正态性,跨距宜 小。
5.2 包封率和载药量 包封率:包封率=(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脂 包封率:包封率=(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 质体中药物总量)×100% 质体中药物总量)×100% 一般采用葡聚糖凝胶、超速离心法、透析法 等分离方法将溶液中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分离,分 别测定,计算包封率。通常要求脂质体的药物包 封率达80%以上。 封率达80%以上。 载药量:载药量=[脂质体中药物量/ 载药量:载药量=[脂质体中药物量/(脂质 体中药物+载体总量)]×100% 体中药物+载体总量)] 100% 载药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剂 量,故载药量愈大,愈易满足临床需要。载药量 与药物的性质有关,通常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 物较易制成脂质体。
液中,经超声波处理与冷冻干燥,再将干 燥物分散到含药物的水性介质中,即得
(4) 注入法
• 磷脂、胆固醇和脂溶性药物共溶于乙醚中;
缓缓注射于50 缓缓注射于50 oC磷酸缓冲溶液中(可含水 溶性药物)搅拌;搅拌蒸发乙醚除尽为止, 得大多室脂质体。粒径较大,不适于静脉 注射。需超高压均质。
(5) 超声波分散法
• 3、免疫脂质体:脂质体表面连接抗体,对靶细胞
进行识别,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如在丝裂霉素 (MMC)脂质体上结合抗胃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单 MMC)脂质体上结合抗胃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单 克隆抗体3G制成免疫脂质,在体内该免疫脂质体 克隆抗体3G制成免疫脂质,在体内该免疫脂质体 对胃癌靶细胞的M85杀伤作用比游离MMC提高4 对胃癌靶细胞的M85杀伤作用比游离MMC提高4倍。 4、热敏脂质体:利用在相变温度时,脂质体的类 脂质双分子层膜从胶态过渡到液晶态,脂质膜的 通透性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增大的原理制成热敏 脂质体。例如将二棕榈酸磷脂(DPPC)和二硬脂 脂质体。例如将二棕榈酸磷脂(DPPC)和二硬脂 酸磷脂(DSPC)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3H甲氨喋 酸磷脂(DSPC)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3H甲氨喋 呤热敏脂质体,再注入荷Lewis肺癌小鼠的尾静脉 呤热敏脂质体,再注入荷Lewis肺癌小鼠的尾静脉 后,再用微波加热肿瘤部位至42℃ 后,再用微波加热肿瘤部位至42℃,病灶部位的 放射性强度明显的高于非热敏脂质体对照组。
新型靶向脂质体 • 1、前体脂质体:1986年英国学者Payne等提出了 、前体脂质体:19 前体脂质体(proliposomes)这一概念,系将磷脂、 药物及附加剂等以适宜方法制成的不具备完整脂 质双分子层囊泡结构的固态制剂,经水化即能转 化成脂质体。由于尚未形成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因此称之为前体脂质体。,前体脂质体的制备方 法较简单,贮存稳定性比相应的脂质体混悬液大 大提高,但至今仍未见前体脂质体制剂产品上市。 主要原因是:①前体脂质体的质量不易控制,如 仅靠水化操作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不够均匀; ②水溶性药物的包封率常达不到要求;③作为静 脉给药的脂质体制剂,热原、无菌难以控制;④ 对前体脂质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尚未形 成一种制备前体脂质体的技术平台。
外水相pH较高时(接近药物的pKa值),药物 大多以分子态存在,分子态的亲脂性强,容易穿 过磷脂双分子膜进入内水相,内水相中pH值较低, 药物消耗一个质子后以盐的形式存在,其亲水性 增强,不易穿过双分子膜返回外水相。在pH梯度 作用下,外水相中的药物通过脂质双分子膜不断 扩散到内水相中,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内水相与 外水相中药物浓度与氢离子浓度比相等。因此, 若内外水相的⊿pH=3,药物在内水相的最终浓度 为外水相的1000倍。

• 5、pH敏感性脂质体:由于肿瘤间质的pH pH敏感性脂质体:由于肿瘤间质的pH
比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低,选用对pH敏感性 比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低,选用对pH敏感性 的类脂材料,如二棕榈酸磷脂或十七烷酸 磷脂为膜材制备成载药脂质体。当脂质体 进入肿瘤部位时,由于pH的降低导致脂肪 进入肿瘤部位时,由于pH的降低导致脂肪 酸羧基脂质化成非相层结构,从而使膜融 合,加速释药。总之,脂质体作为药物载 体是临床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类 新型靶向制剂。
被动载药法 (1) 薄膜分散法
磷脂 胆固 醇 药物 (脂 ) 脂 质 体 液 拌 冲 氯仿、乙醚 成 薄 膜 磷 搅 缓 酸 形
(2) 逆相蒸发法
待 包 氯 材 磷 脂 等 醚 溶 液 滴 脂 质 体 冲 液 缓 加 乙 水 、 物 仿 药 封

1

W/O
减 压 蒸 发
(3) 冷冻干燥法
• 磷脂和胆固醇及脂溶性药物分散于缓冲溶
• 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缓冲溶液中,加磷脂、
胆固醇及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剂中,搅 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液经超声波处理,
对于脂溶性的、与磷脂膜亲和力高及 水溶性较好的药物,被动载药法较为适用。 如TFu(脂溶性高)能分布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脂质体对这类药物的包封率很高(80%)。而 对于水溶性药物采用逆相蒸发法包封率很 高,因为水溶性药物可以溶解在脂质体的 内水相中,尤其是水溶性较好的药物包封 率较高。而对于两亲性药物其油水分配系 数受介质的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大, 包封条件不易掌握,包封率不会太高,这 种情况就应该采用主动载药法。
⑵ 肺靶向纳米粒 以纳米粒(Nanoparticles)作为肺靶向药 物载体,将会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已研究的肺靶向纳米粒包括纳米囊、纳米 球、脂质纳米粒、纳米乳和聚合物胶束。
⑶ 肺靶向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 分子层组成的闭合囊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血液循环,如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它 大部分选择性地分布于富含吞噬细胞的网状内皮 细胞组织(RES),从而导致肝脾对包封药物的滞留 总量明显增加。脂质体分布的另一特点,只有较 少量的进入心肌,骨骼和神经组织,这一性质特 别适用于对肾脏、心脏有毒性的药物临床应用, 尤其是对正常细胞有毒性的抗癌药物,药物在心 脏和肾脏的累积量比游离药物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