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桕
开放分类:中医中国植物中药各类植物名称
乌桕
乌桕原产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
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乌桕属于落叶乔木,高达15米,种子黑色,圆球形,外被白色蜡质假种皮。
种子含油,制油漆,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极高。
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
故陆放翁诗中有“乌桕赤于枫”之句。
我国七大秋季观赏红叶景区中,多数是由乌桕树种组成的林相,所谓“庐山秋色红叶,乌桕几占多数”;《长物志》:“秋晚叶红可爱,较枫树耐久,茂林中有一株两株,不减石径寒山也”。
叶落后,满树白色种子覆盖树冠,宛如积雪,亦可观赏。
乌-桕-安徽华美苗木提供
名称:乌(wū)桕(jiù)
学名: Sapium sebiferum(Linn.)Roxb.
别名: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
科属:大戟科乌桕属
类别:落叶乔木
乌桕
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冠圆球形。
体内含乳汁。
树皮暗灰色,纵裂浅。
小枝纤细。
单叶互生,纸质,菱状广卵形,先端尾状,基部广楔形,全缘,两面光滑均无毛,叶柄细长,顶端有2个腺点。
6~7月开花,穗状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
蒴果三棱状球形,10~11月成熟,熟时黑色,三裂,种皮脱落。
种子黑色,外被白蜡,固定于中轴上,经冬不落。
乌桕在四川自然分布,北止于龙门山南坡,西北止于邛崃山东南段,西南止于锦屏山、白灵山东坡。
地理位置为北纬32o30′以南,东经101°40′以东,为全国乌桕分布的西北沿。
垂直分布范围,在东部盆地为海拔80-900m,在川西南山地为海拔1000-1800m。
四川的集中分布区是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其中以长江河谷巫山-万县段,乌江流域涪陵-酉阳段,金沙江河谷宜宾-雷波段,岷江流域的宜宾-仁寿段最为集中。
这些地段中的巫山、酉阳、彭水、黔江、屏山、犍为、古蔺、荣县、仁寿、井研等10县,桕籽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7.2%,是全省乌桕的主要栽培地区。
乌桕
喜光,耐寒性不强,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区都可生长。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
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
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
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正气
乌桕的果实大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成熟。
成熟的特征:果壳脱落,露出洁白的种子。
果壳脱落即为采收期。
采收时应将果穗连同结果枝上部一起剪下,仅留果枝基部一段作为明年的结果母枝,既可保证每个结果母枝来年能发出一定数量的结果枝,又不会使结果枝生长过旺或过弱,使每个结果枝都能正常结果。
乌桕结果枝以中庸、组织充实的结果最好;生长太旺易生“夏枝”,结果不多且发育不良,而生长太弱则结果少,且易落果。
采收时截枝强度应根据树龄、树势、树冠部位及结果枝不同粗度,掌握弱枝强剪、幼壮树弱剪、老树强剪、树冠外围强剪、下部及内部强剪的原则进行。
如是不结果的成年树,对其枝条也应适当修剪,以促进结果。
乌桕
乌桕,以乌喜食而得名。
宋代林和清诗:“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俗名木梓树,五月开细黄白花。
深秋,叶子由绿变紫、变红。
叶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这就是木籽。
籽实初青,成熟时变黑,外壳自行炸裂剥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实、罗田、英山的品种主要有“大铜锤”、“葡萄桕”和“鹰爪桕”三类。
大铜锤和葡萄桕穗聚、子大,外表蜡质层厚,为嫁接良种。
鹰爪桕穗散而壳层薄。
罗田天堂、圣人堂的乌桕标木曾运往法国巴黎展览。
乌桕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经霜时如火如荼,十分美观,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赞名。
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也甚协调。
冬日白色地乌桕子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美观。
可孤植、丛植于草坪和湖畔、池边,是主要的秋景树种。
宜庭园、公园、绿地孤植、丛植或群植,亦于池畔、溪流旁、建筑周围作庭荫树。
在园林绿化中可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
与各种常绿或秋景树种混植风景林点缀秋景,列植。
冬日白色的乌桕籽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美观,古人就有“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的诗句。
乌桕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以根皮、树皮、叶入药。
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苦,微温。
入肺、脾、肾、大肠经。
有小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木材、乳汁、叶及果实均有毒。
中毒报道较多,食人中毒,出现腹痛、腹泻、腹鸣、头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鸣、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
接触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烂。
叶可作农药及杀虫用。
乌桕
杀虫,解毒,利尿,通便。
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根皮1~3钱;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副作用为呕吐较剧,溃疡病患者忌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
乌桕
落叶乔木,高可达7~8米,具乳液。
7~8月开花,10~11月果熟。
生于堤岸、溪边或山坡上,喜温暖向阳环境,耐潮湿,分布广泛。
树皮黑灰色。
有纵向裂纹。
叶互生,菱形卵形,长宽各相等,背面粉绿色。
叶柄顶端有两个腺体,花极小,穗状花序。
果卵形,直径1厘米左右,裂开三瓣,种子黑色,外有蜡质。
乌桕果、叶具有拨毒消肿、杀菌能力。
将1公斤乌桕叶干粉(或鲜叶4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10分钟,pH应在12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成6.25ppm浓度(乌桕叶的量),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每50公斤或1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半斤,混合在饵料中或制成药饵投喂,连喂 3~6天,防治烂鳃病。
乌桕
中国有关乌桕栽培利用的记载,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四川种主产地县志,在18世纪末始有叙述。
19世纪中页,省内栽培已较普遍。
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渝、万等地远销国外。
但因交通闭塞,产品销售困难,到1949年,全省仅有桕树2000万株,年产桕籽约1万t。
1950年后经恢复和发展,至1956年全省全省年产桕籽2.2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
此后产量有所下降,80年代又恢复到年产2.1万t水平。
乌桕为速生经济林木,幼期年平均高、径生长可达0.8cm和1cm以上,30年左右高、径生长渐趋缓慢而冠辐迅速增大。
实生苗7-8年、嫁接苗3-5年开始结实,20-50年为盛果期,寿命可长达100年以上。
巫山县官渡乡有一株100余年生的铜锤桕,树高18m,胸径70cm,冠幅12-12.5m,1979-1981年,年年产籽都在50-65kg左右。
乌桕由头一年春梢上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分化花芽并开花结实。
春梢既是当年的结果枝又是来年的结果母枝,其质量和数量与产量的关系极为密切。
如采收时留梢过长,则翌年抽生的春梢多而纤细;反之如留梢过短,则翌年抽生的春梢量少且易抽发夏梢;两者话题都不高。
一般以在采收短摘结果母枝,控制留芽量在5-7个为宜。
剔枝采收造成歇年,捋籽采收会形成明显的大小处,都于增产不利。
乌桕有鸡爪桕和葡萄桕2大品种群,在四川半自然实生桕林中,两者混生,以鸡爪桕为主,约占总株数的64-96%。
这2个品种群,者为雌雄同株异熟、雌先熟型,单一品种的纯林,授粉不良,产量极低,但两者的雌、雄花期却交互相遇,且授粉畜高。
在造林时,特别是在以嫁接苗营造的林分中,尤应注意2品种的适当搭配。
乌桕
四川的乌桕主要分布在海拔100-600m的农业耕作区,其经营方式和油桐相同;在集中产区以桕粮混作和间作为主,纯林经营极少,也有与油桐一起形成桐、桕、粮混作或间作的。
分散产区以“四旁”零星种植为主。
据巫山县调查,全县有乌桕树135万株,其中,种于耕地上实行桕、粮间作的有104.6万株,占总株数的77.5%;四旁零星种植的有30.4万株,占22.5%。
这种桕粮混作和间作的桕林,为具有半自然状态的人工林,其特点亦与四川的桐林相似:
无固定株行距
单位机种上种植数量随耕地状况而异。
在坡度大,地块小、石块多的旱地上,常植乌桕于地坎边角和石旁隙地,每公顷可达450-800株。
间种作物以玉米、红苕豆类为主,一般为一年一熟。
更替频繁
一般为多世代异龄林。
桕、粮分层
分段利用空间,林分生产力较高。
梯田地坎稻-桕混作型
本类型主要见于井研、仁寿等县的丘陵梯田区和巫山、屏山等低山山麓谤田区。
乌桕常呈单行种植在梯田地坎上。
这类水田,或因采取水旱轮作,或因田坎较高,不会长期集水而影响乌桕生长;同时,乌桕株距较大,由于砍枝采果,树冠较小,不致影响水稻生长,桕粮间矛盾不突出。
旱耕坡地桕粮间作型
本类型常见于巫山、酉阳、武隆、屏山等主产县,是四川乌桕林的主要类型。
乌桕树呈“满天星”状随机种植于耕地的边坎、地角和地中,其种植株数随耕地的坡度、土层厚度而异。
河谷坡岸堆积隙地乌桕纯林
本类型主要见于屏山县境的金沙江岸。
乌桕
据森林病虫害普查资料,四川乌桕树上已发现的病害有轮斑病、褐斑病、卷叶病等;虫害有乌桕毒蛾、黄刺蛾、绿尾大蚕蛾及有脚金龟甲等。
全省桕林总被害面积约53ha。
其中以乌桕毒蛾和金龟子危害较为普遍。
四川省的乌桕林,其分布区域、经营方式油桐相似。
但较油桐更喜温暖和光照,忌秋雨,适生与栽培区较窄而集中,以长江、乌江及金沙江河谷地带为主。
在这一主要栽培区内,人烟稠密,垦殖指数较高,采取桕粮间作,粮桕矛盾较油桐少,是自然而合理的经营方式。
今后若结合改土,合理调整种植部位,仍将是主要经营方式之一。
红乌桕
概述
学名:Euphorbia cotinifolia
别名: 紫锦木,非洲红,非洲黑美人,红叶乌桕
拉丁名: Euphorbia cotinifolia L.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
产地:原产墨西哥及危地马拉。
形态特征
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乳汁。
小枝红色。
叶柄长,叶片薄,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长11厘米,宽约8.5厘米,红色至紫红色。
顶生圆锥花序松散。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
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生长期充分浇水、施肥。
适当修剪整形。
冬季保持温暖,适当控制浇水,越冬温度8℃以上。
栽培管理
盆栽基质可用培养土、泥炭土和粗砂混合配制。
生长期浇水不宜过多,避免盆内出现积水的现象。
秋冬气温降低,应严格控制浇水,盆土过湿易引起落叶,甚至导致根茎腐烂。
生长季节可每半月施肥一次,并可增施2~3磷钾肥,保持植株枝繁叶茂,防止枝叶徒长。
生长季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夏季须遮荫,避免强光直射。
栽培过程中,应尽量少搬动,以免折断枝叶,流出乳汁。
生长适温:4~9月为18~24℃,9月至翌年4月为13~18℃。
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变色脱落。
俏黄栌耐修剪,分枝能力强。
植株越冬季节叶色易变淡或枯黄脱落,应结合春季换盆进行整形修剪,去除枯枝,压低株形,促其多分枝。
同时,俏黄栌夏季生长较快,若植株过高,可适当进行摘心,保持植株丰满、美观。
繁殖
常用扦插繁殖,也可采用播种繁殖。
叶片终年红色,非常美丽的盆栽观叶植物,温暖地区用于园林布置、环境美化等。
四季均呈暗红色,比黄栌更为灿烂。
在园林中的绿色中配置,以增添色彩景观。
特别提醒
乳汁有毒,千万不可误食。
常见变种
紫叶俏黄栌(E. c. cv. Atropurpurea):叶片深铜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