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要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不能无偿调用一个流域的水资源。如果大家头脑里都没有经济的概念,调水越多,越助长资源配置不公,也会助长资源浪费。而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明确水权。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还没有起步。许多同志总是对长江流域要不要搞初始水权的分配有犹豫。现在不能犹豫了,要抓紧开展工作。明确初始水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现状因素,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节水行为的影响,更有这个流域最大可用水量的制约。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要把节水考虑进去。例如,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你那个地方粗放经济的发展,而去满足你对水资源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一个水资源量。当然,具体确定初始水权时是一个讨价还价的民主协商过程,最后,还需要流域机构进行协调,由上级政府进行裁决。
第二,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长江治理开发不能破坏生态,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大秘书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即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的动态平衡,在一定输沙、排盐要求下所需的水量;还包括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湖泊洼地水体功能而消耗于蒸发的水量。生态需水与河流流量变化高度相关,美国1978年在估计每一个水资源分区内水生生物用水量时,以分区河流出流点的月流量作为判断,提出评判标准: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60%,这是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优良至极好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10%,这是大多数水生生物短时间生存条件所推荐的瞬时径流量。在水能资源开发上,过去的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放模式,往往追求100%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考虑到库区的环境承载力,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水电工程的不同开发与运行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龙头水库”加多级引水式开发的模式可以减少淹地移民、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游河道坡降大,
河谷狭窄,经济不发达,因此在上游修建高坝大库,淹没损失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一般较中下游为小。如金沙江中游采用“一库六级”的开发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的影响是长期的、缓慢的,而且具有复杂的累进效应。要充分吸取过度开发吃干喝尽的教训,深入研究累进的不利影响,积极探索满足健康生态的调度运行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
第三,公平约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都要求我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原则。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个地区的利益,来获取其他地区的利益;我们也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取其他人的利益。例如,在跨流域调水时,必须同时兼顾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对水源区给予合理的补偿。又如,在水权交换时,必须给予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地区和产业给予适当的优惠,以促使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再如,建水库要淹没耕地,使淹没区群众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库区人民作出了很大牺牲,应当得到补偿和安置。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水库移民安置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尽管人均移民经费提高很多,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处理好。最近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安置方式。即库区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资本入股,在电站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股权,参
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其实,早在19世纪,法国农民就以土地作为抵押获得农业贷款发展农业经济。现在,库区失去了土地,等于把土地作为投资股份。这一思路如果能够推行,将带来我国水库移民安置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第四,技术约束问题。这里所说的技术约束不是指传统的水工技术,对传统的水工技术,应当说,我们已经在世界上领先了,但是,基于生态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学有机结合的水工技术在长江流域才刚刚起步。从维持长江健康生态角度来看,我们的水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工作中,目前普遍大量采用传统的地质勘探手段,对工程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勘测技术,如“3S”技术以及物探勘测新技术。又如,传统的水工设计中对河流形态多样化重视不够,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大量的开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影响。因此,在规划河流形态、设计河流断面时,应遵循河流自然演变的规律,科学确定水流主槽、滩地、护岸的功能,包括防洪、生态、亲水性、文化、体育、娱乐等。在护岸工程设计时,增加亲水空间和生态系统保护空间,
建设亲水河岸。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应尽量少用硬质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还表现在对鱼类的生长与繁殖,规划设计在这方面相应的研究工作还应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