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生计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硕士研究生
政治理论课程论文
题目: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生计转型学院:文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学号:2015120126
*名:***
班级:六班
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生计转型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农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变化,我们看到农民离土外出作为一种新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已被充分认同和接受,对原来乡村生活在观念形态上赋予了新的内容。他们去发达城市打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农村的生计及生活方式。他们不仅在消费方式、婚恋方式、子女教育的选择上有了新观念。农村现代生活方式离不开现代科学理念的支撑。35年来,我国农村正是在现实改造与观念变革的交互作用中走向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生活方式;生计转型
生活方式是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综合性指标,经济的发展转化为社会的进步,必须通过生活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来。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农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变化。然而,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整个社会综合系统产生震荡波动,反映在农村生活方式上就表现为新旧文化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是时代大潮带来新的契机与欲望,另一方面是历史积淀下的按部就班,波澜不惊。
一、生存方式的变化
新的劳动方式。当我们在繁华都市和小城镇愈来愈多地接触到渗透于城镇生活的农民工时,当文艺作品不断地描写走出大山的小保姆将不再恋家时,实实在在地让我们感到其实这已是当代社会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流动就像学生上大学一样,春节过后出去一下,下一个春节再回来,有的中间回来一趟帮家里做点农活。我们看到农民离土外出作为一种新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已被充分认同和接受,对原来乡村生活在观念形态上赋予了新的内容。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数量变化图单位(万):
在农民的传统心理上,由长期劳动力与土地结合的落后生产方式积淀而成的“好死不如赖活”心态,曾是相当顽固的情结,故土难离,家乡难舍,求稳守成成为普遍的价值趋向。如今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经商,开阔了视野,冲击了旧观念和旧生活方式,使得农民对外出由恐惧转为向往,由鄙视转为羡慕。如果某人长期在家呆着不出去,人们就认为他没有本事,也就是说有一点能耐的人都会出去打工赚钱,应该说,这是“进取”、“冒险”、“竞争”等现代意识在农村的萌芽。此外,离土外出也对留土人员的生活行为带来重大影响。据统计,离土人员一般以男性为主,当大量男劳力脱离农业劳动时,一大批妇女被推到了农业生产的前台。囿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农业大小事情的决定权仍在男性。离土外出,使男性将活动舞台让位于女性,也激发了农村妇女变革生活格局的欲望。在江西,妇女们一改过去的“围着灶台转”,她们操持农事活动,细理家庭财政,组织社区建设,相邀结伴旅行……风风火火的身影中,那一份独立与自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外出打工,扩大了社会交往,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给农村生活带来全方位的影响。民工在现代化城市与农村之间架起了桥梁,以外出的民工为媒介,现代化正将其无形或有形的触角伸向农村,推进农村生活的变革与展望。
二、消费观念的改变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农村社会活动系统中,消费活动无疑是其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为一定的生活方式就是对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它对生活方式变迁的反映最为直接和迅速,以其物态化的形式传达着一定时期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体现着一定时期的生活质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改革开放35年所放所撬动的经济杠杆,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农村生产力的潜能释放,迅速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多,从而促进农民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是消费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农民重新获得了在原有体制下失去的若干基本权利,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接受市场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向导,从而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另一方面,推动农民从优化资源配置中获得一定的择业自由,利用农业生产淡季和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间、区域间进行流动,以创造较高的非农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农产品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现实的保障,农民根据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存在的比较利益大小而转向发展非农产业的情况已日益普遍,非农收入的比重在农民收人中也逐渐攀高。如:东柞树村庄属
即墨市环秀街道办事处,称曹家柞树庄。又有杨姓迁至柞树庄东立村,称杨家
柞树庄。该村耕地面积为60亩,现在该村的农民已经不靠种地为生,土地都被用来建造厂房和住房了。该村有245户居民,共895人,其中男性434人,女
性461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350万元,人均收入为4000元。村庄
收入为7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拨款3万元,原有积累3万元,因土地流转所获得的集体收入为70万元。2011年村庄支出金额为60万元,其中公益福利支出
为30万元,村组干部务工补助20万元,管理费支出10万元。村内有个3私营企业,主要经营机械设备加工。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为在附近的工厂上班,该村基本上没有耕地,平均每户几分地,只供自己种点蔬菜自家吃。据了解,
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工资人均3000元。
其次是消费结构的更新。35年来,农村消费结构发生了由生存型(满足生
存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向享乐型(满足享乐需要的生活资料)甚至发展型(满足
生理与心理发展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变化。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进步,反映在消费结构中,是生存资料的比重逐步降低,而享受发展资料
的比重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费状况基本呈这一趋势。富裕地区已为
多见。在住房支出方面,随着早期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品质成为现
在农村居民的住房要求,到2012年住房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26%。在家庭设
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方面,随着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用于家庭
用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开始逐步增长,其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也在提高。下表就
是宝鸡某农村家庭生活支出情况:
表1 2012年宝鸡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生活性消费支出消费支出
(元/人)占总收入比重
(%)
食品1620 27.30%
衣着388 6.54%
居住1567 26.41% 家庭设备用品及其他用406 6.84% 医疗保健668 11.26% 交通和通信503 8.48%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623 10.50% 其他商品和服务150 2.53% 合计5934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