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张威,男,1971年03月出生,2004年09月师从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于2007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探索口译记忆机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口译深层认知加工机制,促进对语言信息心理加工过程的了解,对明确认知记忆素质在口译技能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记忆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口译训练质量,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口译信息心理加工过程难以直接考察,口译深层认知加工机制是当前国内外口译研究公认的艰深课题。特别是在国内,对口译认知过程的讨论依然以经验总结或理论阐述为主,尚未开展实证性研究,更缺乏客观的实证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说明。

因此,本论文以英汉双语同声传译为研究背景,借鉴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中语言信息处理、记忆资源配置等原理,应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历时描述与共时对比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力求对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构建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运作模型。

本论文由绪论、主干五章和结语共七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口译的发展历史,以及口译的性质与特点,重点对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说明了前人研究在理论理解、方法应用、材料分析等方面的缺陷,分析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策略。

第二章详细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价值、理论支撑、研究设计等关键问题。首先,本文旨在考察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的关系,具体分为:1)同声传译对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2)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的关系;3)工作记忆能力在口译活动中的发展特点;4)工作记忆能力在不同方向口译活动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同声传译中工作记忆的工作模型。其次,讨论了本论文对口译认知研究、口译教学及口译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深化对口译认知过程的认识,促进口译认知理论的发展;2)明确记忆能力在口译技能体系中的性质与作用,完善记忆训练的组织,提高口译实践效果。另外,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1)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能力发展理论(以工作记忆为主);2)心理语言学的语言信息处理理论(主要是信息处理的控制性与自动性)。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1)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相结合的综合实证性研究策略,以定量数据为主,以定性数据为辅;2)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既分析不同口译人员之间工作记忆的差异,又考察工作记忆在不同口译阶段的变化。

第三章以问卷调查为数据收集工具,了解各类口译人员在自然状态下对记忆与口译关系的初始性认识,主要结论为:1)记忆能力是制约口译操作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其影响并不如语言知识、转换策略等明显;2)在记忆能力与口译的关系上,非口译人员比口译人员更确信记忆能力对口译加工的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更相信记忆训练对口译实践的重要作用。此外,一般而言,职业口译员对记忆

能力的作用有更客观的认识,更强调口译策略意识和口译交际能力,而口译学员则更注重记忆素质及记忆训练的作用。

第四章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口译中的省略现象为个案例证,透过对真实口译语料的分析,说明了工作记忆在实际口译情景下的作用与表现,主要结论为:1)工作记忆是影响口译加工与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口译策略的灵活应用对口译的实际操作与效果发挥着更为明显的作用;2)口译语境因素对工作记忆的作用有重大影响;3)在实际口译情景中,认知记忆资源更多地应用于对语义信息的理解与处理。而且,口译员对认知记忆资源及其引发的问题的意识及调节程度要强于主题知识、语言特点等其他因素。

第五章以实验测试的方法,对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考察,主要结论为:1)同传对工作记忆具有消极和积极双重性质的影响,但积极性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同传干扰了工作记忆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效果,特别是在信息保持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同传促进了工作记忆的发展,尤其是记忆资源的协调能力;2)在口译初级阶段,工作记忆容量有更明显的增加,在口译高级阶段,工作记忆协调能力的改善则更为显著;3)工作记忆是影响同传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工作记忆资源的使用效率(即协调与分配能力)对同传效果的影响要比单纯的记忆容量更加显著;4)工作记忆与B→A同传(外语到母语)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对B→A同传效果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而且,口译信息处理压力越大,工作记忆资源对B→A同传的影响越明显,B→A 同传效果也越逊于A→B同传效果。

第六章归纳了前几章基于客观实证数据的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提出了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模型,主要包括口译语境、记忆系统(以工作记忆为核心)、口译加工等三大组成部分。该模型1)明确了口译语境对记忆资源的制约与影响;2)展示了同传操作中以工作记忆为核心的记忆系统在信息接收、分解、存储、加工、监控、输出、反馈等环节上的运作过程(描述性功能);3)揭示了工作记忆与口译操作及效果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解释性功能)。

第七章总结了本论文的贡献或启示,主要表现在:1)确定了记忆资源对口译加工的影响,深化了对口译深层认知加工程序的认识,促进了口译理论的发展;2)明确了记忆技能在口译训练的作用,结合记忆容量与协调性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口译效果的不同影响,有助于协调记忆技能与其他口译技能的关系,改进记忆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口译教学效果。同时,客观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各类研究方法自身的缺陷(如调查范围、样本代表性、实验材料与环境等)。最后,从工作记忆测量工具的科学性及相关性、研究方法的系统性,以及跨学科研究视野等方面,对进一步开展口译记忆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工作记忆;同声传译;认知加工;模型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nd Working Memory

Zhang Wei

ABSTRACT

Interpreting (especiall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s a particular form of language processing. The exploration of memorial mechanism involved in interpreting will not only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interpreting’s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 of linguistic information, but also be of great value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mory capacity in interpreting training. As there is no direct access to the “black box”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 in interpret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interpreting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a most formidable research topic. In China, all the researches on the topic are confined to personal experiences or theoretical expositions,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with objective data are still beyond our sight.

This thesis, therefore, guided by the theories of lingui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emor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pplies a synthetic methodology composed of experiment, survey and field observation in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SI) and Working Memory(WM)in the context of SI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us attempting to develop a model demonstrating WM in SI.

This thesis is made up of seven parts, namely introduction, body (fiv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Chapter One starts with a 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interpreting as well as interpreting’s nature and features, and goes on to review the researches on relation between memory and interpreting, highlight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forerunners and stating the possible future work for the followers.

Chapter Two details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thesis: research purpose, research valu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design. Firstly, the thesis sets its purpose as a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I and WM: 1) SI’s impact on SI; 2)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M and SI’s per formance; 3) the WM’s growth in SI; 4) WM’s role in different direction of SI. Besides, a model will consequently be formulated to refl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WM and SI. Secondly, the value of the thesis lies in 1) a clearer idea of interpreting’s cogniti ve processing and new assessment of interpreting’s theory; 2) a more objective view of memory in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thus a more effective training. Thirdly,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are 1) cognitive abilities’ growth (WM); 2) 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linguis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urthly, the thesis is designed to 1) combine experiment, survey and field observation, supported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2) link diachronic with synchronic approach for the memorial disparity between interpreters of varying levels as well as dynamic nature of memory resources at different interpreting stages.

Chapter Three presents a survey report on interpreters’ natural view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SI and WM.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1) memory is a major element affecting interpreting processing, but its effect is not so obvious as that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ransfer skills; 2) non-interpreter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effect of memory on interpreting and the role of memory training than those interpreters. Besides, the professional interpreters are generally more open-minded about the effect of memory, stre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trategies awareness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in interpreting; while the interpreting learn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memory and its relevant training.

Chapter Four offers a field observation of WM in interpreting, taking omission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e observation are 1) WM is an essential factor affecting interpreting, but th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other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exert a great impact on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2) the role of WM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contextual factors in the real setting of interpreting; 3) WM is mor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semantic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preters are more aware of the memory-related interpreting problems.

Chapter Five conducts four experiments to probe deeper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SI and WM. The conclusions of the experiments are 1) SI impose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WM, positive ones being more noticeable. On one hand, SI disturbs the WM’ processing of incoming information (more evident under great er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n the other, SI facilitates WM’s growth, especially WM’s efficient allocation; 2) in the beginning phase of SI practice, WM’s amount exhibits a clearer correlation with SI, while in the higher phase of SI practice, WM’s allocation efficiency shows a stronger correlation with SI; 3) WM is an essential factor affecting SI’s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WM’s allocation efficiency exerts a greater impact on SI’s performance than the mere amount of WM; 4) WM has a stronger correlation with B→A SI than with A→B SI. Under greater pressure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Ms’ effect on B→A SI will be more evident, and B→A SI’s performance will relatively suffer more than A→B SI’s performance.

Chapter Six sums up the data-based relation between SI and WM, modifies the models proposed by other scholars, thus working out a new model consisting of interpreting context, memory system (WM at the core) and interpreting processing. The model 1) illuminates the restrictions of interpreting context on memory resources;

2) depicts the function of memory (esp. WM) in the who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I: reception, storage, processing, monitoring, outputting and feedback, etc.; 3) exposes the mutually dependent relations between SI and WM.

Chapter Seven constitutes a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It begins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hesis which are expressed as 1) confirming the impact of memory on interpreting, intensifying the knowledge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interpreting; 2) promoting the pedagogical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of memory training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striking the balance between memory training and other interpreting skills. Then the defects of the thesis are revealed with regard to the methods employed: the scope of survey,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sample, and validity of th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experiments, etc. Last, the prospects

of the future researches are examined in such sections as the invention of more proper testing tools for WM in interpreting, more scientific methodological designs, and more interdisciplinary insights.

Key words: working memor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cognitive processing, model

口译短时记忆

口译短时记忆 Part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1)口译= 口语+ 翻译 良好的口语基础是口译的必要条件。口译的许多技能在口语课中可以得到锻炼,如理解技能、重述技能、综述技能,以及语音语调、发声(voice projection )、公共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等等。 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公共演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胆略、应变能力(coping tactics)等心理素质大有帮助,而这些方面对口译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成功的口译员,不只是语言能力过关,在口译技能、口译过程中的应对、应变策略、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样要出众。 学生口语演说技能要加强培养,学习公众演说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ctivity one:Why I am here and Retelling 2) Interpretation 口译最基本的两个步骤:理解与表达,表现为―听‖与―说‖。―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发言者的讲话,才能谈得上语码的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由于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要译员一心多用,为此,Gile(1995)提出了以下几种口译的阶段模式: --CI(P1)=L+N+M+C,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分析+笔记+短时记 忆+协调; (P2)=Rem+Read+P, 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输出(翻译)。 --SI=L+M+P+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时记忆+输出(翻译)+阶段协调; Activity two: Quiz for your Interpretation Topic: Japan has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the World. Part 2: 翻译训练课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刘和平,2001)交 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技能在听力课上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训练, 翻译训练课: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短时记忆能力(训练方法有单语复述练习、单语延迟复述练习) ●口译笔记能力(本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尽早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可行的、相对 稳定的笔记符号系统) ●笔记的阅读(可以设计给出几个核心词,要求学生根据核心词综述一段内 容) ●主题思想识别(训练学生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抓主题) ●数字传译技巧(该练习应该贯穿口译训练的整个过程) ●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要求学生听、思、记、译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进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_张威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 张 威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记忆能力是成功口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和记忆资源的协调与同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记忆能力还与其他口译专项技能相互影响,共同对口译效果产生影响,不过后者的作用在口译实践中更突出。作者指出了口译研究中的问题,认为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廓清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口译;工作记忆;同传 A bstract :M emor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successful interpreting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interpreting quality (IQ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S I )and w orking memory (WK ),show ing the s ignificant effect of both volume of WK and coordinating power of WK on IQ ,and the more practical effect of other interpreting _related skills and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 ems in in -terpreting research ,the authors hold that working memory in interpreting can be fu rthered by improving research design as well as adopting interdisci -plinary approaches . Key Words :interpreting ;w orking memor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1-0043-05 1.前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表现出突出的即时性和即席性特点。与笔译不同,口译活动中,口译员没有机会反复理解原语信息,而要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借助笔记,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如同传),执行原语信息听辨、信息意义的表征与理解、信息暂时贮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口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以确保初始信息的准确理解、前后信息的衔接与连贯、译语表达与原语信息的统一。也就是说,口译活动对口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口译员出色的语言记忆能力成为成功的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Gile ,1995,1997) 由于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对记忆能力的特殊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口译研究正式展开以来,语言信息的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参见Gile ,2000)。随着对口译活动,特别是对口译深层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相关领域关于语言记忆研究的推动下,口译记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促进口译教学、提高实际口译效果,都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作综合性论述,并提出现存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2.口译记忆研究现状2.1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 人们首先注意到记忆因素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强调。中外口译研究人员多从口译基本技能和口译员基本素质出发,强调记忆能力对口译活动的重要意义(Gile ,1995;M oser _M er -cer 等,1997;鲍刚,1998;胡庚申,1993;李越然,1983)。但这种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和理论论证阶段,主要是说明口译活动中记忆的性质、特点、结构、作用等问题,研究中缺少严密的实验设计,也没有详细的实证数据。 其次,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观察、调查、实验、测试等多种手段,通过实证性研究,对口译与记忆,主要是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细致的量化描述与分析。这是目前口译记忆研究中最受人关注,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详见2.2)。 再者,根据认知科学记忆研究的成果,结合口译记忆研究的实证性数据,构想种种口译整体操作模式,描述记忆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蔡小红,2001;M oser _M ercer ,1997;Setton ,1999;Paradis ,2000),或单独描述口译过程中记忆加工程序,试图构建单一的口译记忆模式或体系。(Dar ò&Fabbro ,1994;M izuno ,2005) 从研究对象看,首先,重点研究的记忆类型是短时记忆,特别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而长时记忆则较少研究。 口译活动的即时性特点要求口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任务,因而对短时记忆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短时记忆效率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相反,长时记忆(即贮存于译员大脑的与口译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则须要通过短时记忆才能对信息加工活动产生影响。而且,长时记忆更加抽象,更多的表现 为概念性、逻辑性的信息命题和表征。因此,长时记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也不易直接测量。口译记忆的这种特点 作者简介:张威,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06-10-06(修改稿)   2007年第1期总第214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1 Serial №214

企业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厂工会开展工会工作专题调研通知精神的要求,现将公司一年来工会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年来,公司工会在开展工作时,紧密围绕改革发展主题和生产经营任务优质、安全完成这个中心,以维护职工根本利益为着力点,以开展竞赛活动为重点,以推行厂务公开为切入点,以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为结合点,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工会组织的优势,为全面完成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地发挥了工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一、我们的基本做法是:1、着眼市场,做好职工引导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积极、主动地着眼市场,做好引导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才能保证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履行维护职能,才能为开展工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进工会工作提供前提条件。认真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既是维护工厂、公司、车间稳定大局的重要措施,更是调动职工积极因素,完成好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上,主要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做好日常情况的了解掌握,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引导教育。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各种会议,月、季的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和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以市场发展、变化为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开展好引导教育。二是做好走访、慰问工作,以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有重点地开展好个别教育。我们始终把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职工作为重点对象,建立了特殊人员档案。对出现紧急困难、特重大病困难的职工,及时走访、慰问,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使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三是积极做好职工矛盾的调解工作,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有条件地开展好转化教育。我们把调解职工间、上下间、家庭成员间、邻里间矛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一经发现了职工的矛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及时找职工个别谈话,了解产生矛盾的原因,组织有关方面人员进行调解工作,较快地化解了矛盾,使职工心情舒畅的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公司改革发展任务的完成,职工队伍的更加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围绕中心,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紧紧围绕工厂、公司改革发展这个中心,精心组织竞赛活动,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基本形式,是完成好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与认真履行工会四项职能的最佳载体,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与开展工会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是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与作用的最佳表现形式,是充分调动全体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最佳工作方法。竞赛活动的开展,既推动了公司“两个文明”建设任务的完成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充分地展示出了工会组织的优势与作用。在精心组织竞赛活动中,我们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和“四个做好”,即坚持把握竞赛活动主题,坚持突出竞赛活动重点,坚持注重竞赛活动实效;做好计划,做好宣传,做好指导服务,做好考核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使竞赛活动组织得力、有序开展、扎实推进、成效显著。3、坚持制度,发挥职工聪明才智。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程序办事,是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聪明才智,保证公司生产经营任务优质、安全、圆满完成,维护职工利益和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保证。我们始终把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厂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参与决策制度、走访制度及各种会议制度、民主参

工会工作调查问卷(工会干部)

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问卷表 (工会干部卷) 各位职工: 大家好!为了更好的开展公司工会的工作,完善工会的建设,提高工会的服务能力,现针对工会工作开展问卷调查。此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希望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填写表格,并表达出本人最真实的想法,这份问卷对于下一步工会工作非常重要,谢谢你的参与。 一、对现工会开展的工作评价 1、您认为工会作用发挥如何: 〇有重要作用〇能发挥一定作用〇作用不大〇没有作用〇不清楚2、您了解哪些工会工作品牌:(多选) 〇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〇职工书屋〇送温暖工程 〇金秋助学〇困难职工救助其它: 3、您认为当前的工会工作: 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〇任务繁重,需要各方重视和支持; 〇困难很多,干好不容易〇没有独到之处,作用发挥不明显; 〇干好干坏无所谓〇不清楚。 4、您认为当前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选) 〇工作机制问题〇工作方法问题〇工会干部能力问题 〇职工对工会认可度不高〇工会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〇工会开展的活动太少〇员工参与工会的积极性不高 其它: 5、您认为工会工作的难点是:(多选) 〇职工权益维护〇工会组织建设〇任务繁杂,工会力量薄弱; 〇各方面的支持不够〇许多问题不是单靠工会努力就能解决。 其它: 6、您最希望工会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多选) 〇加强职工和公司两级建设,给员工搭建平台表达自己的需求; 〇组织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生活; 〇加大帮扶力度,解决教职工重大疾病医疗困难及生活困难; 〇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覆盖面,增强凝聚力; 其它: 7、要做好工会工作,您认为当前迫切需要 (单选): 〇坚持以职工为本,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

注意与工作记忆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

工作记忆与注意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工作记忆和注意二者关系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就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以及视觉工作记忆和注意的相互影响两大部分的研究展开论述。主要涉及选择性注意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工作记忆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定向的调节、注意水平对视觉工作记忆客体表征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字工作记忆,注意,选择性注意,视觉工作记忆,注意定向,注意水平 1.引言 工作记忆与注意是两个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 工作记忆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其中以Baddeley和Hitch提出的工作记忆系统(working memory system)最为流行(Baddeley A D&Hitch G. 1974)。工作记忆系统包含一个中央执行器(central executive),以及两个从属的子系统:负责言语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和负责视觉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视空间缓冲区(visuo— spatial sketchpad)。不同于传统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划分,工作记忆强调了记忆的加工成分,指的是在存储的同时对记忆内容进行复述、更新等操作的能力。注意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主要可分为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随意注意等。 工作记忆涉及对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动态存储和执行控制等核心认知过程;而注意则是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控制机制,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从意识问题来看,工作记忆则可能是意识内容的来源,而注意可以被看成是有关内容能否进入意识的通道控制机制,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ZHANG Bao ,JIN Zhi-Cheng&CHEN Cai-Qi,2008)。这些年来,研究者们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主要包括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研究以及视觉工作记忆和注意的相互影响两大部分研究成果。 2.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交互关系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和选择性注意是在知觉、思维和行为间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标签:工作记忆二语水平英汉交替传译 一、引言 口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过程,在不同语言形式迅速转换、信息有效传递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认知和心理加工机制(张威,2010)。在不同形式的口译活动中,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甚至超过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绝大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所取代(Gile,1995)。所以,译员主要靠短时记忆储存源语信息,同时将储存在长时记忆内的知识激活成积极状态并进行提取。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刺激与投射,共同参与到口译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了口译过程的工作记忆(王非、梅德明,2013)。因此,工作记忆对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已成为探究口译加工过程的重要途径。同时,译员本身的素质(二语水平)对口译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威,2008) 国内学界近几年在口译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大多局限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只有少数涉及工作记忆对口译的实证研究,更少关注译员自身的二语水平因素。本文拟调查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记忆系统,由语音环、视觉空间板、中央执行器和情节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容量有限,与人类复杂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Baddeley,1998)。它既在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认知心理学,翻译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郭春彦,2007)。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工作记忆对同声传译机制的探讨。 在国外,Daro & Fabbro(1994)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译员在4种不同情况下进行数字广度测试,发现同声传译之后的工作记忆容量远不及另外三种情况,由此他们认为较为复杂的口译模式对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要求加高。另外,Padilla Benitez(1995)通過4组西班牙语的受试进行了阅读广度测试,发现专业译员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非专业译员组。由此,他们提出高容量的工作记忆能提高口译

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存在的不足1、职工思想活跃。随着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十分活跃,特别是下半年工作量剧增,而收入并没有体现出来很大的变化,职工的议论增多,埋怨情绪大,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难点,党政组织压力巨大。2、工会工作面临新挑战。公司困难职工人数不断增多,使工会对出现急、特、重困难员工的帮助遇到难点,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遇到困难。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发挥员工积极性与保护员工积极性的关系,如何掌握加班、延时生产的度成为新问题。四、对加强工会工作的几点建议1、希望进一步完善基层工会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的有关制度,保障工会干部自身利益的落实。特别是兼职工会主席的津贴,需抓紧尽快落实,这更有利于发挥好基层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3、加强工会组织上下间的沟通。特别上级工会组织多到基层(车间)工会组织走一走、看一看,积极指导、帮助基层工会组织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关心他们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 [工会工作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工会工作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支持和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在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民主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项工作稳步扎实地开展和推进。 1、组织和工作体系基本健全。****工会组织较为健全,设立了三会(工会委员会、经审会、女职工委员会),办事处在办公条件、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工会以大力支持,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办公软硬环境条件也比较好。干部、职工100%加入了工会组织。由党工委委员任工会主席,另外还配备有1名专职工会副主席,工作开展良好。 2、党政重视支持工会工作。长期以来,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坚持每年至少1-2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工会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较好地独立自主开展工会工作。我街道工会从不同的方面对特困职工进行帮扶,建立贫困职工档案。2010年8月份,举办了“献爱心,金秋助学”活动,共募集资金30000余元,资助了辖区高中应届毕业生11人,初中应届毕业生3人。 3、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作用发挥良好。****工会能够紧密结 合各自实际,抓住制度建设、工会干部素质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工会工作调研报告(共2篇)],工会自身建设基本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5、注重处理与地方工会的关系。****工会领导高度重视与辖区企业工会的联络与沟通,把开展活动与处理矛盾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体关系上下通畅,内外良好。****工会坚持每年组织开展1-2次大型活动,提升工会的影响力,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与辖区企业工会的友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会活动调查问卷

工会活动调查问卷 各位同事,大家好! 为更好的服务广大教职工,了解广大教职工的兴趣爱好与活动意向,学校工会特针对开展工会活动进行本次问卷调查,请大家认真填写,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开展相应活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同时也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1、您对工会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 □积极参加□看内容和时间安排□无所谓□没有兴趣 2、您认为什么样的时间段举办工会活动比较合适?(可多选) □周末□下班以后□节假日 3、您喜欢参与什么类型的工会活动?(可多选) 体育活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其他请写出 文娱活动:□唱歌□跳舞□摄影□书法绘画其他请写出 语言活动:□征文□朗诵□演讲其他请写出 福利活动:□生日福利□电影券□图书优惠其他请写出 若上述活动类型均无兴趣,请写出您比较感兴趣的活动: 4、您认为教职工活动的规模以多少为宜? □全校都参与□以部门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 □关系比较好的小群体□兴趣相近的同事 5、您认为教职工活动的频率以多少为宜? □每个季度一次□每月一次□经常(请写出您觉得适合的频率) 6、您认为教职工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塑造集体荣誉感□建立和谐工作关系□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其他请写出 7、下列工会工作中,您认为最应重视的是哪几项?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工会制度建设□建设合格的“职工之家” □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为困难教职工送温暖□推动教职工培训学习 8、您选择参加工会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 □工作忙碌便于放松休息□活动有意义□活动方便 □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别人都参加□其它原因 9、您希望工会开展什么讲座和培训活动?(必填) (例如:社保知识、规章制度、养生保健、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体育运动等) 10、如果学校成立教职工活动社团,您有什么建议?您想加入哪个社团?(必填) (比如:书画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健美操社团、声乐社团、读书会等) 11、如果学校近期准备组织一次大型的教职工活动,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必填) (比如:时间?地点? 形式?内容?) ××××××中学工会 2016.4.29

口译速记方法

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PKM of Beautiful_Thing 已锁定- -| 回首页| 2008年索引| - -标语英文 英文速记简介 ////////////////////////////// ////////////////////////////// 英文速记简介zz 1588年,英国人T.布赖特采用几何图形的直线、圆圈和半圆弧线,设计了一种英文速记法。这个速 记系统的创制,使中世纪宗教迫害狂中被摧残的欧洲速记得以复活。布赖特把他的速记系统献给伊丽 莎白王后,得到了出版这种速记法15年的专利权。此后英国又陆续出现了几种经过改进的速记系统。 1834年,德国的F.X.戈贝尔斯伯格设计了一种草书式速记,对当时德国的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许多国家的速记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37年,英国人I.皮特曼改进了前人的速记系统,出版了一本《语音速记法》。它以几何式的正圆弧线和直线为基础,采用了加粗笔画来区别两个发音近似的辅音,把符号写在不同的位置以省去 元音等方法,因而获了成功。皮特曼速记直到今天在英语国家中仍比较流行。 1888年,爱尔兰人J.R.格雷格(1867~1948)采用几何式椭圆弧线和斜直线,设计了一种完全用轻线的速记法,不用位置变换表示元音,而是用普通写法的拼写原则,一般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 种速记后来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以来,欧美又出现了一种以拉丁字母的简化[speed writing]写法和简单笔画混合使用的速记体系。这种速记法是为了适应非专职速记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的,不需要花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掌握。 对不要求具有高速度书写能力的一般文字工作者说来,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Taking quick notes <口译笔记> 常用速记符号: 大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意味着= 不等于≠ 约等于≈ L遗憾、悲哀:( 高兴、荣兴:)

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趋于多样化,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面对适应金融危机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实践中,企业工会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权、维稳中作用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全总的统一部署,工会中的突出问题,工作难点和重点,深入项目一线,深入职工中开展集中调研,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矛盾突出问题进行排查,了解和掌握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及发挥作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以找弱点查不足为主线,就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开展了调查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工会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总重要批示精神,此次调研我们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为得到更客观准确的基层情况,我们直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职工中,了解一线职工和会员的状况和看法,采取多种形式展开调研,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为重点,了解他们对企业劳动关系和工会的认识,掌握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及发挥作用的情况。 一是工会组织机构健全,会员发展工作开展好。各个企

业在建立工会委员会的基础上,均相应设立有女工委、经审委和劳动保护及劳动争议调解等专门的机构,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组织职工入会工作认真扎实,会员发展率较高,入会率基本上达到90%以上,说明了工会组织对广大职工群众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企业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有待加强。各企业工会干部普遍认为,非公企业工会应该根据企业特点,探索性地寻找出一个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要求,又能让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认同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心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依法维权,实现双赢,避免?一刀切?的简单化方式。基层工会通过不懈努力,积极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坚持做到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会议,认真履行厂务公开制度,及时向企业管理层表达职工诉求和意愿,当好企业与职工的桥梁,不仅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且得到了业主的充分信任,使公司工会下发的文件等同于公司行政文件的效力。 三是企业执行国家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普遍较好。本次所到企业均依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和各专项合同,依法为职工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并且在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安全生

工会职工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工会职工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请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选择符合您真实情况或想法的选项(在所选项前的方框内打“∨”,可以选择多项)。衷心感谢您对本次调查工作的积极配合! 一、您的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25周岁及以下□26—35周岁□36—45周岁□46周岁以上 3、您参加工作的时间: □5年以下□5—10年□11—20年□20年以上 4、您所在单位性质: □企业□事业□机关□其它 5、您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工会: □已经建立□未建立 6、您所在单位职工数量: □25人以下□26至50人□51至100人□101至200人 □201至500人□501人以上 7、您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二、您对工会职工服务活动的需求 8、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

□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单位人际关系复杂难以处理 □工作压力大□专业技术能力不足□自身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家庭与工作存在矛盾□正当权益维护问题□其它: 9、您平时如何了解工会活动: □朋友介绍□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网络□单位工会10、您是否参加了工会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 □已参加□未参加 11、您对工会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哪些项目有需求: □在职职工住院医疗□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在职职工重大疾病□在职职工团体人身意外伤害 12、您需要哪类就业服务项目: □办公自动化培训□会计培训□健康管理师培训□社工师培训□育婴师、月嫂培训□催乳师培训□小儿推拿培训□电子商务□职业介绍□其他 13、您需要哪类创业服务项目: □初创企业经营管理□创业企业游学□创业企业培养孵化 □项目管理□精细运营□团队建设及管理□项目路演 □创董会□私董会□财务管理□资源对接 14、您需要哪类创新服务项目: □技术产品展览、展示□技术、产品竞赛□技术产品推广、转化□创新思维培训□创新能力培训□创新管理培训 15、您需要哪类职工成长服务项目: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 [摘要]: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90年代又兴起了对于工作记忆的研究热潮。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关键词]:工作记忆;语音回路;视空初步加工;中枢执行系统; 有关记忆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工作记忆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对比、工作记忆研究方法的现状与观点的叙述以及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的介绍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简要回顾有关工作记忆研究的发展和理论趋向。 一、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 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Baddeley认为工作记忆指的是一种系统,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储存功能是不同的。工作记忆分成三个子成分,分别是中枢执行系统、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和语音回路。 但是直到今天很多教科书都还依旧将工作记忆等同于短时记忆(如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等等)。虽然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含义以及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并且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从机能的角度和构成的角度两个方面加以区分。 第一,从机能的角度加以区分。 如果从机能的角度考虑工作记忆,它所保持、存储的信息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并且基于这种存储基础上的处理与加工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心算中的记忆就是一种工作记忆。而短时记忆的机能仅仅是起到对信息的存储作用,其存储的信息未必一定是下一步认知活动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要打电话,所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拨过这个电话以后就忘了。如果仅从对信息的存储这一角度考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相通的,但是在机能方面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多了一个前期的加工功能。 第二,从构成的角度加以区分。 与机能的角度不同的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系统结构,构成水平上的区分是相当复杂的。工作记忆系统与短时记忆系统到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还是短时记忆系统包含工作记忆系统,还是反之,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是支持工作记忆系统包含短时记忆系统的人要相对多一些。Baddeley & Logie于2002年、Cowan于1999年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用Engle的话说就是,工作记忆系统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两个部分构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时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存储库”。 按照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存储仅仅靠“短时记忆存储库”这一个单一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实现短时记忆的机能,“控制加工机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差别,都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所构成的。但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的差别

工会调研报告范文

工会调研报告范文 维护职工权益是企业工会的基本职责,职工在企业内部的基本权益,以下是一篇关于“工会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工会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工会工作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支持和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在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进民主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项工作稳步扎实地开展和推进。 1、组织和工作体系基本健全。XX工会组织较为健全,设立了三会(工会委员会、经审会、女职工委员会),办事处在办公条件、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工会以大力支持,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办公软硬环境条件也比较好。干部、职工100%加入了工会组织。由党工委委员任工会主席,另外还配备有1名专职工会副主席,工作开展良好。 2、党政重视支持工会工作。长期以来,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支

持,坚持每年至少1-2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工会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较好地独立自主开展工会工作。我街道工会从不同的方面对特困职工进行帮扶,建立贫困职工档案。XX年8月份,举办了“献爱心,金秋助学”活动,共募集资金30000余元,资助了辖区高中应届毕业生11人,初中应届毕业生3人。 3、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作用发挥良好。XX工会能够紧密结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格式调研报告写作技巧市场调研报告大学生调研。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重课题。 合各自实际,抓住制度建设、工会干部素质提升、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工会自身建设基本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4、注重处理与地方工会的关系。XX工会领导高度重视与辖区企业工会的联络与沟通,把开展活动与处理矛盾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体关系上下通畅,内外良好。XX工会坚

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会系统调查问卷

桥西区总工会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会系统调查问卷 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切实查找影响区总工会工运事业发展得突出问题和障碍,提高为全区职工服务能力和水平,征求合理化建议,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保障,区总工会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真诚征求您对桥西区工运事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请您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实事求是的填写问卷,并于5月25日前反馈区总工会。 联系方式:邮箱:……,传真:……,联系电话:……。感谢您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说明】问卷中,需填写的项目请直接填写,需选择的项目请在所选项目上划“√”。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年龄:周岁 3、您所担任工会系统职务: □工会主席□工会常务副主席□工会副主席□工会干事□工会小组长 4、您从事工会工作时限:□2年以下□2-5年□5年以上 5、您现在属于: □在职职工□返聘人员□专职工会干部□留守人员□军转人员□劳动模范 □合同工□临时工□农民工(指本人为农村户口)□其他 6、您所在单位所属行业: □机关事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教育行业 □金融业□批发零售□其他 7、您所在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改制企业□其他 8、您对区总工会思想解放情况的总体评级是: □好□比较好□一般□差

9、您对区总工会创新改革意识方面的评价是: □好□比较好□一般□差 10、您认为区总工会的工作作风和行风建设与过去相比: □成效较为显著□成效一般□部分方面有成效□没有成效 11、您对区总工会领导干部在廉洁方面的评价是: □好□比较好□一般□差 12、您对区总工会干部职工业务能力的评价是: □好□比较好□一般□差 13、您对区总工会干部职工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与时俱进方面的评价是: □好□比较好□一般□差 14、您认为区总工会现行的救助方式哪种更好: □入户慰问,直接送到家□直接到慰问品发放现场领取□凭票直接到商店领取 15、您对区工会现在开展的七项主要工作中,较满意的前三项是: □困难职工救助(为困难职工办理粮油卡、特困职工优待证、脱困无望职工每月定额补助) □职工子女帮扶(金秋助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劳动模范服务(发放劳模补助、组织劳模体检) □重大疾病救助(办理大病医疗互助) □两项手术救助(白内障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提供医疗救助) □困难职工慰问(“送温暖”活动) □职工维权服务(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代理等法律服务、工资集体协商) 16、您认为区总工会在困难职工的救助,除了现有的金秋助学、特困证、粮油卡、“两节”送温暖外,还希望: 17、您认为区总工会在职工子女帮扶上,除了现有的金秋助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外,还希望: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考虑到记忆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记忆的种种因素,大家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记忆训练。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rupting our conversait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 poof! –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口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记忆包括输入、储存和重现三个过程,一般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0.25秒至2秒,之后记忆的信息便会消失,它是大脑最短的记忆。做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者反映迅速,其实就是强调译者要有瞬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口译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同传训练初期,教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个月左右的跟读训练,即在讲话者开始讲话后,学生等待五六个词的时间,然后复述讲话者刚刚讲过的内容。在整个跟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与讲话者保持五六个词的间隔,不许缩短,但可以适当延长。这种练习就是要着力训练学生瞬间捕捉信息的能力。 短时记忆启动后,捕捉到的关键瞬时信息得以暂时储存。虽然信息保持的时间短,但对口译人员来说,该时段的记忆相当重要,它是译者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的关键时刻。此时,译者对源语的记忆还十分清楚,可以利用这一时段将捕捉到的瞬时信息迅速进行各种关联并进一步完成由源语到目的语的转化。短时记忆除了可以获取谈话者正在讨论的信息,还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和持续时间短。因此,该时段记忆的信息应尽快使用,否则,时间拖延久了便会遗忘。鉴于短时记忆的这一特点,译者在做交传时应用笔记来帮助大脑储存信息。笔记记录的是类似于路标一样的信息,译员在阅读时,相关信息将存储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激活,并指引其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予以传译。 最后,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信息的保持可以从短时直至终身,是大脑长期保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口译的记忆过程中它配合短时记忆共同完成大脑的记忆工作。长时记忆对我们口译的影响很大。长时记忆的信息都是经验性的,人们听过、看过、经历过的事情都可以留在长时记忆中,随时可提取出来与正在听到的信息相结合,从而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信息。对口译员来讲,大脑储存的知识越多,经验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口译时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概况来讲,三种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各司其职。瞬时记忆由瞬间感知信息、接收外界信号的作用,所以通常与源语听辨有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储存有关;而长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最长,有积累和相互重叠的特点,所以与译员长期以来的语言学习和知识积累有关。就记忆而言,“瞬时记忆”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