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调适策略 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
价较为一致。 •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 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心理健康是一种连续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水平的划分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区分图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 、 心理严重问 题 含部分 可疑神 经症
心理不正常
含 变态人 格,神 经症 其 它各类 精神障 碍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是指心理机 能—认知、情绪、态度和 行为的功能良好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属于异常心理。是指因个体的自身因 素或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 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其特点是:
① 不协调性
•患 者 的 心 理 活 动 的 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 龄不相称,或与常人 的反应方式不同。如 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 儿童表现出成人状态; 反应方式与情境背离。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均能真实 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1)工作中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不会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能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会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 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 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 不良情绪。
•① 时间短暂:
•一般在一周内 能得到缓解。
•② 损坏轻微:
• 对个体社会功能 影响较小,个体 能基本完成其角 色所承担的功能, 愉快体验小于痛 苦感。通常其体 验是:郁闷、很 累、没劲、应付 感。
•③ 能自己调整:
•如通过休息、 聊天、运动、 娱乐等状态能 得到改善;如 固着在此状态 则要寻求健康 辅导。
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发展正常 • 情绪反应适度 • 意志品质健全 • 人格统一完整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 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 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一
第二
•身 体 、 智 力 、 •适 应 环 境 , 情绪十分协调; 人际关系中彼
此能谦让;
第三
•有幸福感;
第四
•在 工 作 和 职 业 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有效 率的生活。
● 郭念锋: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 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功能是否完好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评价:
② 针对性
•针对障碍情境 有异常反应。 如社交恐怖。
③ 损害较大
•不能按常人标 准完成其社会 功能。
④ 需专业治疗
•需要进行专业 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
精神疾病
① 强烈的心理反应:
表现为思维下降,记忆 力下降,缺乏精力,抑 郁,紧张焦虑,行为失
常或意志减退等。
②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中枢功能失调,导致相 关躯体系统的不适。
③ 损害大:
缺乏愉快体验,痛苦体验极为 强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④ 需要精神科医生的 治疗—药物干预。
精神疾病是由于个体的自身因素或外界因素造成的强烈心理反 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属精神病学(psychiatry)范畴 ,通常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 •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③缺乏症状自知力(许又新,1993)。
自评:主观体验标准 他评:行为与情境一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功能状态标准
在一段时间内(一 周、一月、一季或 一年),快乐体验 大于痛苦体验。
•即 心理 行为与 情 境 的协调一致性。一致 性水平越高,心理健 康水平越高。
•家 庭 功 能 、 人 际 功 能和职业功能良好, 有效率地发挥自我的 潜能。
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生活压力与个人素质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习惯性的 反应方式无法应对生活压力。是正常心理背景下的心理问题,而非异常心 理。其特点如下: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 系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 要求相互协调。
•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 概全。
•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 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 (4)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 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 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 豫行为较少
3、正解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 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 (2)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 标准
• 健康: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 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世卫组织
• 生理健康(生物因素)、心理健康(心理因素)、社会适应健 康(较深入较到位的社会化,道德健康)
• 心理健康: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性心理状态。基本心理 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 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
手臂测量一
• 你认为自己对心理健康了解多少?
完全不了解 较少了解 中等了解
较多了解
非常了解
手臂测量二
• 你是否接受过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培训?
完全没有
较少
一些
较多
非常多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部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三部分:心理调适——减压 第四部分:如何过得快乐健康
价较为一致。 •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 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心理健康是一种连续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水平的划分
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区分图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 、 心理严重问 题 含部分 可疑神 经症
心理不正常
含 变态人 格,神 经症 其 它各类 精神障 碍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是指心理机 能—认知、情绪、态度和 行为的功能良好的状态。 具体表现为: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属于异常心理。是指因个体的自身因 素或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 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其特点是:
① 不协调性
•患 者 的 心 理 活 动 的 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 龄不相称,或与常人 的反应方式不同。如 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 儿童表现出成人状态; 反应方式与情境背离。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均能真实 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1)工作中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不会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能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会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教师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 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 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 不良情绪。
•① 时间短暂:
•一般在一周内 能得到缓解。
•② 损坏轻微:
• 对个体社会功能 影响较小,个体 能基本完成其角 色所承担的功能, 愉快体验小于痛 苦感。通常其体 验是:郁闷、很 累、没劲、应付 感。
•③ 能自己调整:
•如通过休息、 聊天、运动、 娱乐等状态能 得到改善;如 固着在此状态 则要寻求健康 辅导。
心理健康的标准
• 智力发展正常 • 情绪反应适度 • 意志品质健全 • 人格统一完整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 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 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一
第二
•身 体 、 智 力 、 •适 应 环 境 , 情绪十分协调; 人际关系中彼
此能谦让;
第三
•有幸福感;
第四
•在 工 作 和 职 业 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有效 率的生活。
● 郭念锋: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 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功能是否完好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评价:
② 针对性
•针对障碍情境 有异常反应。 如社交恐怖。
③ 损害较大
•不能按常人标 准完成其社会 功能。
④ 需专业治疗
•需要进行专业 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
精神疾病
① 强烈的心理反应:
表现为思维下降,记忆 力下降,缺乏精力,抑 郁,紧张焦虑,行为失
常或意志减退等。
② 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中枢功能失调,导致相 关躯体系统的不适。
③ 损害大:
缺乏愉快体验,痛苦体验极为 强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④ 需要精神科医生的 治疗—药物干预。
精神疾病是由于个体的自身因素或外界因素造成的强烈心理反 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属精神病学(psychiatry)范畴 ,通常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①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 •②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③缺乏症状自知力(许又新,1993)。
自评:主观体验标准 他评:行为与情境一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功能状态标准
在一段时间内(一 周、一月、一季或 一年),快乐体验 大于痛苦体验。
•即 心理 行为与 情 境 的协调一致性。一致 性水平越高,心理健 康水平越高。
•家 庭 功 能 、 人 际 功 能和职业功能良好, 有效率地发挥自我的 潜能。
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生活压力与个人素质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习惯性的 反应方式无法应对生活压力。是正常心理背景下的心理问题,而非异常心 理。其特点如下: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 系建立在互惠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 要求相互协调。
•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 概全。
•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 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 (4)积极与他人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 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 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 豫行为较少
3、正解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 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 (2)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 标准
• 健康: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 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世卫组织
• 生理健康(生物因素)、心理健康(心理因素)、社会适应健 康(较深入较到位的社会化,道德健康)
• 心理健康: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性心理状态。基本心理 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 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教师心理调适策略
手臂测量一
• 你认为自己对心理健康了解多少?
完全不了解 较少了解 中等了解
较多了解
非常了解
手臂测量二
• 你是否接受过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培训?
完全没有
较少
一些
较多
非常多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二部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三部分:心理调适——减压 第四部分:如何过得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