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长城遗迹 • 已经消失的长城线性痕迹。
• 8、烽燧 烽燧也称烽火台、 烽台、烟墩、烟火台。 如有敌情,白天燃烟, 夜晚放火,是古代传 递军情信息最快最有 效的方法。
• 遗址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 系以及人们当时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状况。它不仅是历史的 纪念碑和民族自尊与骄傲的象征,也是人类认识自身、获 得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因而成为一种日趋重要的开发资源。 我国旅游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世界旅游 业中的地位正在日益提高.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 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客源输出国。 作为旅游产业之一的遗址文化的旅游产品也正成为旅游产 品发展过程中的一匹黑马,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遗址遗迹保护对策
• 1.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大遗址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核心作用。要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克服 急功近利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地方积极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关系。将保护与住宅建 设、政府职能、资金保障、社会监督、公众参与联系起来,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为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和 重要基础保障。 2.加强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形成包括法规体系、规划和工程设计规范体系、管理体系、监测评估体系和安防体系在内 的大遗址保护综合管理体系。 3.加强大遗址评估工作,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编制区域整体规划。要通过编制规划大纲,掌握大遗址的现状,了解基础工作 中存在的不足,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为规划编制提供扎实的基础材料;要加强评估工作,客观分析开展工作所具备的条件, 科学合理地编制保护展示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主管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 4.立足于保护,积极探讨保护和展示相结合的科学途径。要不断丰富保护展示的方式、手段,根据大遗址不同的地理位置和 文化内涵特点,探索适合遗址性质的具有特点的保护、展示方法。 5.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遗址的发现,在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遗址的价值揭示,在于考古发 掘和研究;遗址的保护,有赖于考古发掘研究的指引。凡是考古工作充分深入的遗址,其保护规划内容就丰富、扎实,具有较强的 科学性和说服力。考古专业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同时要探索以遗址保护展示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考 古发掘模式,解决遗址“空洞化”问题。 6.加强科技攻关,提高遗址保护能力。要发挥相关科研单位的优势,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遗址保护理论、保护技术以及展 示手段的研究,拓展遗址保护的思路,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形成一批核心科研成果,重点解决土遗址保护、展示等难题。 7.把握有利于地方积极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原则,注重大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的结合,充分调动 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逐步扭转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 • •
• 2、经济性城池遗址 • 类城池遗址的形成往往与经济因素的演变相关 连。如依托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古代矿冶手工业城 市,同样会由于资源的枯竭导致城市的衰退。兴 起于古道旁、水运港口附近的交通枢纽性城市, 也会因为交通道路的改线、废弃、取代而丧失原 有价值,引发城市的衰落。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沿 线就曾兴起过较多城市,导致在河西走廊和沿线 塔里木盆地的南北,古城遗址众多,如吐鲁番交 河故城和高昌故城、和田尼雅古城等。
• 聚落
•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 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 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 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聚落 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聚落模拟聚落作为人 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聚落的外 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同时,聚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 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当然,聚落也对地理环 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作用,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 分布更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类型
• (一)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 1、人类活动遗址 • 人类活动遗址,曾经是史前人类聚居、 活动场所,主要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 遗址
• 2、文化层 文化层指史前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 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次 代表一定的时期。
• 3、文物散落地 文物散落地,指在 地面和表面松散地层 中有丰富文物碎片的 地方。文物有历史、 艺术、科学价值,是 一个历史时期综合的 艺术、科学发展水平 的体现。
散落一地的文物
• 4、原始聚落遗址

原始聚落遗址包括史前人类居住的房舍、洞窟、地穴及公共建 筑等,主要是人类进化到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遗址。
(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
• 1、历史事件发生地
历史事件发生地,指历遗址与古战场 • 军训遗址与古战场,指发生过军事活动和 战事的地方。
遗址遗迹的开发
•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做好以 下4方面的工作。 • (1)突出重点,做好旅游开发的筛选工作 • (2)挖掘内涵,做好历史文化的展示工作 • (3)精心设计,做好旅游方式的策划工作 • (4)不断创新,做好原有景区的二次开发工 作 • 内涵——历史真实性、文化承载性、科技浓 缩性
• •
• •
遗址遗迹的开发
• 目前,历史遗址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以观光游览方式为主,和旅游参与性时尚不 相符合; • (2)回归自然和生态旅游的兴趣,相对降低了历史 遗址类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 (3)展示性较差,滞留时间短,重游率低;旅游产 品老化,缺乏新奇性和市场竞争力; • (4)开发混乱,方式雷同,文化肤浅,内涵挖掘不 足。
• 3、废弃寺庙 •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寺、庙、庵、堂、院等宗教 建筑
• 4、废弃生产地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城镇、村落、屋舍等居 住地建筑及设施。
• 5、交通遗迹 •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交通建筑和设施
• 6、废城与聚落遗迹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城镇、村落、屋舍等 居住地建筑及设施。
• 古代城池遗址 • 当城市依存的环境因素不复存在时,城市 必然走向衰退以致消亡,成为古代城池遗 址。纵观城池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 1、政治性城池遗址 • 2、经济型城池遗址 • 3、军事性城池遗址 • 4、自然性城池遗址
1、政治性城池遗址
• 该类城池遗址以前多为王朝、国家的都城, 或割据政权的首府,或地方政治中心,在 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政治作用。其衰落演 变为废墟,往往与政治权利的争夺、交替 有关。晚商殷都,随商亡周兴,渐趋荒芜, 成为殷墟遗址。西周沣镐二京,犬戎作乱, 平王东迁,形成沣镐遗址。秦咸阳城、齐 国临淄城、洛阳汉魏古城等,也皆属此例。
• 3.军事性城池遗址 • 古代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防御性城池,多分 布于边陲、军事重地和沿海地区,形成军事性城 池遗址。这些遗址城池规模多不大,但历史地理 位置重要,如汉长城的玉门关城、明长城的九边 九镇、山东烟台的明备倭水城、黑龙江的清靖边 营城等。
• 4、自然性城池遗址 • 城市生命的延续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如耕地、供水、气候等。 自然环境的演化,也会给城市发展发生制约甚至是破坏性作用, 导致城池遗址的形成。 • 如气候的干化会使河流来水减少、地下水位降低,难以满足城市 人口生活用水需求,迫使居民外迁,城镇衰落。
遗址遗迹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1.认识问题。遗址遗迹保护的核心在于“保护”,其利用也是基于保护前提下的利用。但不少地方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一种现 象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把文物工作方针丢在一边,重利用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导致遗址的真实性、完整 性受到破坏。
2.政策问题。遗址遗迹占地面积很大,在实施保护和展示工程中,对居民赖以生产生活的土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结合新农 村建设搬迁安置居民,生产方式如何转变,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缺少相关配套政策的扶持。 3.管理机构和人员问题。从现在的情况看,管理体系不太完备,人员构成、人员数量、素质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模式等,与 遗址遗迹保护、管理的需要已不相适应。 4.保护展示理论和模式问题。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固然要根据遗址的性质来进行,但由于这项工作毕竟起步不算太 早,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且不深入不系统,尤其是保护展示的方式方法,模式尚嫌单一,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几种,即 围栏保护、包砌保护、地表标识展示、回填保护后原址上象征性模拟展示、原址建大厅(棚)或玻璃罩遮盖现场保护展示、建遗 址博物馆展示本遗址出土文物等。 5.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规划文本中虽有涉及,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太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结合,加上专 业的局限和与政府部门的协调沟通不够,缺乏对遗产经济的研究,保护展示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脱节,得不到地方政府和当 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造成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对立。 6.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工作不扎实。为编制规划服务的考古调查、勘探、必要的发掘和“四有”工作等基础工作, 在一些地方并未真正完成,个别地方甚至连遗址的分布范围、功能分区都没弄清,就着手编制规划,由于规划编制单位存在盈利 思想,地方文博部门急于求成,加上省级行政部门把关不严,匆匆编制出的规划,科学性难免受到影响。(2)展示计划较盲目。 如前所述,并非所有的大遗址都具备观赏性,但目前几乎所有的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都有展示利用的内容,有的甚至主观臆测 观众数量,作出参观人数限制,这种理想化的行为,其结果只会造成盲目实施后的巨大资金浪费。(3)规划编制和考古成果结合 不够。遗址遗迹保护规划有其特殊性,做好规划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遗址的内涵,而规划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展示利用的效果。 一个好的文物保护规划,应该是双方智慧的结晶。前几年,对遗址遗迹最具发言权的省级考古研究机构参与工作不多,规划文本 制作的编制单位对考古资料的占有、理解不足,缺少协作,极有可能使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受到影响。(4)规划编制 任务饱和,影响大遗址保护工作进程。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的有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目前有十余家,大致可分为3类:大 学相关专业院系、文物保护中心或古建筑保护中心、建筑史研究单位,这些单位有其自身的专业优势,但事实上不是所有单位都 能胜任遗址遗迹保护规划的编制,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位,工作任务饱和,在时间上无法满足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需要,同时, 规划文本质量受到影响。(5)现行的即传统的清空回填考古发掘模式,造成杜金鹏先生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遗址“空洞化” 现象,使遗址的保护展示失去对象,这也是展示工作中出现“造假”模式的原因之一。 • • •
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工作流程
• • • • • • • 利用图书、网络、文献资料查找资料 ↓ 制作调查报告 ↓ 制作PPT ↓ 完成整合
一、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概述 1、概念 遗址遗迹形成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人类 活动的产物,真实记录了人类时期的历史,凝聚 着人类智慧,昭示着特定的历史特征,是当地历 史文化的放映。遗址遗迹是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综 合体,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 美的观赏对象,又是名族科学历程的展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