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取代基效应
有机化学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有机化学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f8c8ba87d4d8d15abe234ed4.png)
+ C H3C O O + H3O
C lC H 2 C O O H + H 2 O
+ H3O + C lC H 2 C O O
-
例2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 化物很不稳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而三 氯乙醛的水合反应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的 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期存在。主要是由于三氯 甲基强烈的-I效应使羰基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时水合三氯乙醛因形成 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2.1.7.4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1 酸碱的强弱是由其解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 量的,在酸碱的分子中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后,由 于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影响,使酸碱离解平衡常数 增大或减小。如乙酸中的一个α-氢原子被氯原子 取代后,由于氯的-I效应,使羧基离解程度加大, 而且使生成的氯乙酸负离子比乙酸负离子稳定, 所以K2>K1 :
2.1.7.2 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以改变 其反应机理。如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代烷如 CH3—Br主要按 SN2历程进行,而叔溴代烷如
(CH3)3C—Br则主要遵从SN1历程进行。
2.1.7. 3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的电子 云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和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就比较小, 容易进入活化状态,因而反应速率较大。故取代 基的-I效应愈强,愈有利于亲核加成;取代基的 +I效应愈强,对亲核加成愈不利。 如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第二章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第二章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37a2991da2161479171128ae.png)
(+I增加);
F > Cl > Br > I
电负性: 4.0 3.0 2.8 2.5
2.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加, -I 增加( +I 减
低)。
-CH3 < -NH2 < -OH < -F
3. 相同的原子: 不饱和度越大,-I 效应越强
C CR > CH CHR
4. 中心原子带有正电荷的比同类不带负电荷的基团 吸电诱导效应要强
CH
CH
CH
CH
CH 2
③ 形成π-π共轭体系的重键不限于双键,叁键亦可; 组成共轭体系的原子亦不限于碳原子,氧、氮原子 均可。
CH2=CH C CH 乙烯基乙炔 CH2=CH CH=O 丙烯醛 CH2=CH C N 丙烯腈
④ 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变化,马 上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电子云密度的改变
C H3C O O H + H2O K1 K2
+ + C H3C O O H3O + + C lC H 2 C O O H 3 O -
C lC H 2 C O O H + H 2 O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化物很不稳 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而三氯乙醛的水合反应 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的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期存 在。主要是由于三氯甲基强烈的 -I 效应使羰基碳原子 带部分正电荷,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时水合三氯乙 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H O + H2 O H OH Cl3C C OH H Cl Cl C Cl H O C O H
xi第二章化学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
![xi第二章化学电子效应与空间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77f3f7531b765ce0508147e.png)
偶极矩的用途:
1.实验测得的偶极矩可以用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如同属于AB2型分子,CO2的μ=0,可以判断它是直 线型的;而H2S的μ≠0,可判断它是折线型的。
2.可以用偶极矩表示极性大小。
键偶极矩越大,表示键的极性越大; 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表示分子的极性越大。 卤代甲烷在气相的偶极矩 CH3 F μ/D 1.82 CH3Cl 1.94 CH3Br CH3I 1.79 1.64
受物态影响,可逆转符号(+/-)(环境)
与π体系(苯环、C=C)直接相连,供电(可能为超共轭)+
1.4静态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所引 起的电子云沿键链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应,用Is表示。 Is 是分子本身的固有的性质,与键的极性(永久极性)有关。
动态诱导效应:在化学反应时当进攻的试剂接近反应物 分子时,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使共价键的电子云分布发生改 变的效应叫动态诱导效应Id。它是一种暂时性极化效应。 但对反应方向影响极大。这种作用决定于分子中价键的极 化率和外界极化电场的强度。 Id对反应起致活作用。
常见共价键的键偶极矩表
极性键的表示:偶极矩是向量,用一箭头表示指向键 的负电荷端.如:
共价键的极性主要决定于:
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大小。电负性差 别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还受相邻键和不相邻原子或基团的影响。
CH3 CH3
CH3 CH2 Cl
C-C为非极性键
C-C为极性键
分子的极性由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极性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的偶极矩度量。分子的偶极矩 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偶极矩的和。
动态诱导效应
当某个外来的极性核心接近分子时,能够改变共价键电子云的 分布。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状态的暂 时改变,称为动态诱导效应,用Id,D是dynamic(动态)一 字的缩写。
取代基效应
![取代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cd0b25af84868762caaed59f.png)
(2)判定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的规则 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主要取决于有关原子或基 团的电负性,与氢原子相比,电负性越大, -I 效 应越强,反之,则+ I效应越强。
A. 同周期的原素:
电负性增加,原子或基团的-I效应增大,+I效应减小。 -I效应:
B. 同族的原子: F > Cl > Br > I 电负性: 4.0 3.0 2.8 2.5
[例2]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化物很 不稳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而三氯乙醛的水 合反应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的水合物并能离析 和长期存在。主要是由于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使 羰基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 时水合三氯乙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练习1] 下列羰基化合物分别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加成, 哪一个反应速度快?哪一个最慢?为什么? (1) CH3COCH2CH3
+I效应:
常见吸电子基团(-I): -+NR3,-+SR2,-+NH3,-NO2,-SO2R,-CN, -COOH,-OAr,-CO2R , -COR,-OH, -C≡CR,-Ar,-CH=CR2等。 -I:-NO2 >-N+(CH3)3 >-CN >-F >-Cl >-Br >-I >-OH 常见给电子基团:烷基,烷氧基,O-,-COO(+I):-C(CH3)3 > -CH2CH3 > -CH3
酸性:
一、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1. 共价键的极性 在成键原子间电子云并非完全对称分布,而是
偏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一边,这样形成的共价键键
就具有了极性(polarity),称为极性共价键或极性键。
第二章取代基效应1PPT文档共84页
![第二章取代基效应1PPT文档共8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8a1bf2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7.png)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5、学习是劳动,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第二章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
![第二章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ee90ee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b.png)
动态诱导效应和静态诱导效应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都属于极性 效应,但由于起因不同,有时导致的结果各异。例如:
C-X键的极性次序为: C-F > C-Cl > C-Br > C-I
例 如1, 3- 丁 二 烯 在 基 态 时 由 于 存 在 共 轭 效 应 , 表 现 体 系 能 量 降 低 , 电 子 云 分 布 发 生 变 化 , 键 长 趋 于 平 均 化 , 是 静 态 共 轭 效 应 的 体 现 。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动态共轭效应的体现
H2C
C H
卤代烷的亲核反应活性:R-I > R-Br > R-Cl > R-F
原因就是动态效应的影响。因为在同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 降低,其电子云受到核的约束也相应减弱,所以极化性增大,反应活性增加 。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十页,共三十四页。
二.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1. 共轭体系与共轭效应
静态时:
(分子没有参加反应)
δC Cδ Cl
-I > +C
动态时:
(分子处于反应中〕
δ C δC Cl
+C > -I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动态共轭效应
与诱导效应相似,共轭效应也存在静态和动态的区别,
静态共轭效应是共轭体系内在的固有的性质,在基态时就存 在的。而动态共轭效应则是共轭体系在反应过程中,在外界 电场影响下所表现的瞬间的暂时效应。
1取代基效应精讲
![1取代基效应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1d7b4e22de80d4d8d15a4f49.png)
SN1
F-张力:两者在相互接近过程中,基团位阻导致相 R' 互排斥作用 Face strainR CH3
R R N B R' R'
N
CH3
I-张力:来自于分子内部的牵制力,导致反应过程受 阻,Internal strain
60°
109 °28′
R X R
60°
120 °
2.1 取代基效应
Substituent Effects
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 旧键的断裂,新键的生成。
H HCH 共价键:电子对的共用 原子间由于 H covalent bond
H H C H
H 成键电子的 原子轨道重 叠而形成的 本质是通过电子将原子核联系在一起的力。 化学键 H H
H C Br + OH H
pKa
4.82
CH3COOH
2.84
ClCH2COOH
4.06
Cl2CHCOOH Cl3COOH
4.52
pKa
4.76
2.86
1.29
0.65
加和性 B:电子是定域的 电子就在两个原子之间
3. 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
中心原子电负性的大小
中心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规则 -I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
O N O
CH3 NO2
pKa
8.24
7.16
O C OH
× √
O C OH CH3 C CH3 CH3 pKa1 >
CH3
pKa2
当甲基在邻位时,把硝基 挤出了与苯环所在平面, 硝基的 -C效应消失。
2. 反应活性的解释
构象翻转
R EtOH + H C Br H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和共振效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和共振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362041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7.png)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和共振效应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的一门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取代基效应和共振效应是两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效应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指的是有机物中取代基对反应速率、反应路径和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对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很大影响。
1.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可以分为两类:正电子效应和负电子效应。
正电子效应是指取代基释放电子,使体系具有更大的正电荷。
常见的正电子效应有烷基效应和烯基效应。
相反,负电子效应是指取代基吸引电子,使体系具有更大的负电荷。
常见的负电子效应有氨基效应和亚硝基效应。
2.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主要体现在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上。
空间位阻较大的取代基会阻碍反应物的接近,从而减慢反应速率。
此外,取代基的位置也会影响反应路径,导致不同的产物生成。
3.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取代基通过π-电子共轭作用可以影响有机物的电荷分布和稳定性。
共轭效应可以加强或减弱有机物的碳碳双键或碳碳单键的稳定性。
常见的共轭效应有芳香性和共轭酮效应。
二、共振效应共振效应是指有机物中通过共振作用在不同结构之间分配电子密度,从而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共振效应可以使某些分子更稳定,同时也可以调整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
1. 共振结构的形成共振结构是通过共振现象形成的不同电子排布的结构。
共振结构之间仅仅是电子排布的不同,而分子实际上并不是在这些结构之间跳跃。
共振结构的形成可以通过共振杂化来解释。
2. 共振效应的作用共振效应可以调整有机物的稳定性和极性。
共振结构中的不同电荷分布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使其更耐高温和高压。
共振效应还会影响有机物的酸碱性和亲核性,从而改变其反应性质。
三、应用示例1. 取代基效应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药物研发中常常需要调整药物的活性和毒性。
通过在药物结构中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1取代基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1取代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2fd24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a.png)
通过引入特定的取代基,可以改变 有机分子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 熔点、沸点等,从而满足不同的应 用需求。
02 取代基对分子构型影响
取代基对键长、键角影响
取代基电负性
取代基的电负性会影响相邻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从而改变键 长和键角。例如,电负性较大的取代基(如-F)会使相邻碳原 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键长变短,键角变小。
应速率。具有共轭效应的取代基可以与反应中间体形成共轭体系,从而
稳定中间体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04 取代基对光谱性质影响
取代基对紫外-可见光谱影响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取代基通过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改变分子的电子云分布,从而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吸 收波长和强度。
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和构象变化也会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例如邻位取代基可能导致 分子内氢键的形成,进而影响光谱性质。
取代基对立体化学的影响
探讨取代基如何通过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来影响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如顺反异构化、区域选择性等。
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避免使用过量试剂、注意加 热温度和时间控制等。
实验操作规范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如准确称量、充分搅拌、正确使用仪 器等。
01取代基的ຫໍສະໝຸດ 子效应在周环反应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可以影响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和反应
速率。给电子取代基可以稳定负离子中间体,有利于周环反应的进行。
02
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取代基的空间大小也会影响周环反应的进行。大的取代基可能会阻碍反
应中间体的生成或转化,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03
取代基的共轭效应
在周环反应中,取代基可以通过共轭效应影响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和反
第二章 取代基效应 习题答案
![第二章 取代基效应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4428c708a1284ac8504391.png)
第二章取代基效应习题答案2-1解(ⅰ)σ-π共轭 p-π共轭 p-σ共轭(ⅱ)π-π共轭 p-π共轭(ⅲ)p-π共轭 (ⅳ) p-π共轭 p-σ共轭2-2解在上面的化合物中,双键均为孤立的双键,双键电子密度大的优先与Br2作用。
2-3解(ⅰ)(b)>(a)>(c)(ⅱ)(c) >(d)> (b)> (a) >(e)2-4解(e)>(d)>(a)>(c)>(b)2-5解(ⅰ)(c)>(a)>(e)>(g)>(b)>(d)>(f)(ⅱ)(c)>(d)>(e)>(a)>(b)2-6解(ⅰ)酰胺的羰基氧的碱性强。
在酯和酰胺中,O、N未共用电子对与C=O发生P-π共轭,使羰基氧的碱性增强,但O的电负性比N大,在酯中C=O氧电荷密度降低的较多。
(ⅱ)碱性(b)>(a)>(c)>(d)。
在(b)中甲基给电子,碱性最强,在(c)中N与苯环P-π共轭,使N上的电荷密度降低,在(d)中有两个C=O吸电子,碱性最弱。
2-7解(ⅰ)在溴乙烷中只有溴原子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在溴苯中,既有溴原子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又有其给电子的共轭效应,两种效应抵消一部分,溴乙烷的偶极矩大于溴苯的偶极矩。
(ⅱ)理由同(ⅰ),只不过是把溴原子替换为羟基。
2-8解卤代物与AgNO3醇溶液反应是S N1历程,与KOH醇溶液反应是S N2历程。
由于氯原子连接在桥头碳原子上,亲核试剂按S N2历程从背面进攻因桥环的空间阻碍几乎完全不可能。
因为桥环的牵制,桥头碳原子伸展为平面也是不可能的,阻止了氯化物的离解,也不能发生S N1反应。
2-9解由于3,5-位上两个甲基的空间效应,硝基和苯环已不共平面,硝基很强的共轭效应不再起作用,硝基又距氯原子较远,诱导效应的影响也很小。
2-10解(A)的酸性大于(B)的酸性。
因为二者分子中Cl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相同,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场效应,Cl原子提供负电场,可抑制COOH中氢离子的电离,使其酸性减弱。
(A)中Cl距COOH远,而受负电场影响小,酸性较强,而(B)中Cl距COOH近,受负电场影响大,因此酸性较弱。
第二章 取代基效应2
![第二章 取代基效应2](https://img.taocdn.com/s3/m/8ad0332b5901020207409c19.png)
O C
< pKa
OH
当t-Butyl 在邻位时, 把羧基挤出了与苯环所在 平面,烃基的+C效应消失。
O N O O H
OH
OH O29.89
7.15
0.38
OH H3C CH3 H3C NO2
OH
CH3 NO2
pKa = 7.16
pKa = 8.24
3. 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2,6-二甲基吡啶 几乎不与R3B作用
R R R N
R' B R' R'
CH3 N CH3
在相互接近时基团位阻 导致相互排斥作用 F-张力(Face - Strain)
R C X R 109° 28' R
120°
R C + X R
R
SN1反应 形成正碳离子的一步 键角的变化缓解了 基团的拥挤程度 离去基团背后的张力 B-张力 (Back Strain)
H H COOH
酸性 较弱
酸性 较强
五. 空间效应 Space effect
分子内或分子间 不同取代基相互接近时 由于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形状不同 相互接触而引起的 物理的相互作用
空间效应的作用
1. 化合物(构象)的稳定性
H
CH3 H H CH3
2. 化合物的酸碱性
O C OH CH3 C CH3 CH3 pKa
中线以上 为反键轨道 α-xβ
0
中线表示非键轨道
中线以下 为成键轨道 α+xβ
不同电子体系分子轨道能级
3原子 α-β α+2β
4原子 α-2β α α+2β
5原子 α-1.60β α+0.62β α+2β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d441bb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7e.png)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4页,共44页。
OH
δδ
δ
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上的π电 子形成 p- π共轭。
结果: 1) 使O-H键极性增大,酸性增强 2)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原子带有
部分的负电荷。
O R C OH
O R C O+ H
相对强度: C C C Y
(I)
CCX
(II)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5页,共44页。
H
H
H
H
C-H键上的σ电子发生离域,
形成σ-π共轭。σ电子已经不再定 域在原来的C、H两原子之间,而是离 域在C3-C2之间,使H原子容易作为质 子离去, 这种共轭强度远远弱于ππ, p-π 共轭。
超共轭效应的作用:
Br2
CH2CH3 hυ
H
H C CH
H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2页,共44页。
CH2 + DNH2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有时两 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7页,共44页。
静态时:
(分子没有参加反应)
δC Cδ Cl
-I > +C
动态时:
(分子处于反应中〕
δ C δC Cl
+C > -I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8页,共44页。
动态共轭效应
与诱导效应相似,共轭效应也存在静态和动态的区别,
CHCH3 Br
H H C CH CH2 + NH3
D
使分子的偶极距增加:
HC O H μ : 2.27
CH3 H C CH O
H 2.73
使正碳离子稳定性增加:
H
高等有机第二讲
![高等有机第二讲](https://img.taocdn.com/s3/m/b82686104431b90d6c85c738.png)
Fischer 投影式: 氧化态高的基团在上端。
赤(藓〕型 (ery-): 苏(阿〕型 (threo-): 相同 原子或基团 碳链 同侧
相同
原子或基团
碳链 异侧
非对映体 (Diastereomers):
不是对映体的立体异构体。 如:(I)与(III)、(II)与(IV) 结构特征: 至少在一个不对称中心上具有相同的结构, 至少在一个不对称中心上具有不同的结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同
COOH OH H OH H COOH HO HO H H COOH OH H H HO COOH H HO OH H COOH (VIII) (V)、(VI)为内 消旋体的两种表示
内消旋体 (meso):
COOH (V)
COOH COOH (VI) (VII) 两个相同的手性中心, 构型相反。
(四〕 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拆分的分类
化学法:拆分试剂与消旋体发生反应而进行的 拆分称为化学拆分。用一个旋光性试剂(拆分 剂)来处理对映异构体混合物,使其转变为非 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然后利用非对映异构体的 沸点、溶解度等性质的差异,通过蒸馏或重结 晶而使其分离。 酶解法:利用酶对底物有严格的立体选择性。 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五. 空间效应 (Steric effect)
分子内或分子间不同取代基相互接近时,由于 取代基的体积大小、形状不同,相互接触而引起的 物理的相互作用 -空间效应 (位阻效应)。 空间效应的作用:
1. 化合物(构象)的稳定性
H
H CH3
H
CH3 H
2. 化合物的酸碱性
O C OH CH3 C CH3 CH3
R R R N
R' B R' R'
揭示了 取代基效应
![揭示了 取代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50e44c1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d.png)
揭示了取代基效应
基效应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表示在一个有机分子中,官能团或原子的相对位置对反应速率或产物构成的影响。
而取代基效应是基效应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取代基对反应的速率或产物构成产生的影响。
具体来说,取代基效应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阻碍效应。
取代基的引入可能导致阻碍效应,即原子团或官能团所在的位置阻碍了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反应速率。
第二,共轭加效应。
一些取代基能够增强有机分子的电子共轭性,使得分子更加稳定,反应速率也会更快。
第三,取代基的选择性。
不同的取代基对反应的选择性也有影响,从而影响产物的构成。
但是除了这些影响外,取代基还可能对分子的构象造成影响。
因为取代基会影响分子中化学键的角度,使得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
而这种构象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展开情况,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的构成。
近年来,随着化学实验技术和理论手段的不断发展,取代基效应的具体机理正逐渐被揭示。
而这些机理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有机反应的本质,还可以为理性设计和合成新型有机分子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取代基效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对其深入研究可以为化学界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
![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d0b6287d0d233d4b14e69aa.png)
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
摘要亲电取代反应一般发生于芳香族化合物中,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之一。
取代基效应对亲电反应的活性和定位规则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本文将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例介绍亲电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
关键词亲电取代反应取代基效应芳香族化合物反应物分子中的一个基团被另一基团所取代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其中与亲核试剂作用的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有机化合物因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称为取代基效应,取代基效应主要可以分为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和空间效应。
1取代基效应对亲电取代反应反应活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H2COOH
3.10
(2)是一种静电作用,在键链中传递只涉及到电 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引起键的极性改变,不引起 整个分子的电荷转移和价态的变化,且极性变化一 般是单一方向的;
δ δ δ
C
δ
C
δ
Cl Cl Cl
C C C
δ
C
δ
( 3)传递有一定限度,经过三个碳原子以后,已极 微弱。
羧酸 CH3CH2CH2COOH ClCH2CH2CH2COOH CH3CHClCH2COOH CH3CH2CHClCOOH
C1
C2
C3
C4
如: CH3-CH2=CH-CH=CH2 + H2 = C5H12 ∆H= -226 kJ/mol
CH2=CH-CH2-CH=CH2 + H2 = C5H12 ∆H= -254 kJ/mol
体系能量,共轭双键的化合物能量低。
• 如氯乙烯(CH2=CH-Cl)和氯乙烷(CH3CH2Cl)比较, 从诱导效应考虑,由于p-键的电子流动性大,氯乙烯 的偶极矩(m=1.44D)应该大,但实际却比氯乙烷的 偶极矩小(m=2.05D)。
C C C C< C C C N<C C C O
相同的元素,带正电荷的原子,-C效应较强:
C NR2
>
C N R
p - π 共轭效应:
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原子上如有p轨道,这个p 轨道与π键的p轨道形成p - π 共轭体系。 (1)特点:与π - π 共轭体系类似,也存在键长平 均化的现象。
Cl C C O R C OH
(2)在同周期元素中,动态诱导效应随原子序 数的增大而减弱。
如:反应活性 –CR3> -NR2>-OR>-F
静态诱导效应: -CH3 < -NH2 < -OH < -F
因为电负性增大,使电子云受到核的约束相应加 强,所以极化性减弱,反应活性降低。
(3)对同一元素的原子,共价电子的活性 将因负电荷的存在而增大,因正电荷的存 在而降低。
动态诱导效应:-O->-OR>-OR3+
(4)同一种中性原子的动态诱导效应与其电子 云密度有关,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其动态诱 导效应也较强。
如:–C(CH3)3> –CH(CH3)2 > –CH2CH3 > – CH3
(5)p键的极化度大于s键,若原子的饱和程度 不同,则动态诱导效应也因不饱和键的存在 而增大。
2.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 在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 的影响沿着键链(单链或重链)传递,致使分子中 电子云密度,按取代基相对氢的电负性所决定的方 向而偏移的效应,叫诱导效应(I效应)。
• 这种效应如果是发生在未反应的分子中,就称为静 态诱导效应(Is),与分子本身的极性有关。
(CH3)3C+
+
Br + H+
(CH3)3COH
(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
O C H HCN OH R1 C H CN
R1
Cl3CCHO > Cl2CHCHO> ClCH2CHO> CH3CHO
(二) 共轭效应
如:在 CH2=CH-CH=CH2 分子中,键长(双键长 0.1373nm,单键长0.1483nm),不是单纯的单键 (0.154nm)和双键(0.134nm)的键长,比孤立单 键的键长短,比孤立双键的键长长。
一、电子效应 :
由于取代基的作用而导致的共有电子对沿共价键转 移的结果。
O O2N CH2 C O H > CH3
O C O H
(一) 诱导效应
1、 共价键的极性
• 除相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O2、H2、N2)外,成 键原子之间电子云的分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而 是偏移向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共价键的一端带 有部分正电荷,另一端带有部分负电荷,致使共 价键具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马氏规则 反马氏规则
Cl3 C C CH 2 H
+
HCl
如:
N(CH 3 )3 Br 2
N(CH 3)3
Br CH 3 Br2 CH 3 Br + Br CH 3
(2)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如:
SN2
SN1
(CH3)3CBr
+
H2O
(CH3)3COH
+
HBr
(CH3)3CBr (CH3)3C + + H 2O
1、 静态共轭效应
静态共轭效应是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分子本身就 存在固有的一种永久的效应。
有p - p共轭效应、 p - p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p p 共轭效应
O C C C C C C C C C C C N C C C C C H
(1)特点:
① p p共轭效应使键长平均化 如: CH2=CH-CH=CH2 (双键长 0.1373nm,单键长 0.1483nm),比孤立单键的键长(0.154nm)短,比 孤立双键的键长(0.134nm)长。
CH3 CH CH CH2
CH3 C3
C2
C1+
H
H
H
OH
δ δ δ
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 苯环上的π电子形成 p- π共轭。
结果: 使羟基的邻、对位的碳原子 带有部分的负电荷。
(2)相对强度:
+C:
C C NR2 > C C OH > C C F
① 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越大的电子,+C 效应越小 ② 同族元素:主量子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p 轨道 与双键中的π轨道重叠越困难,电子离域程度小, +C 越小。 +C效应减小:
-CH3 < -NH2 < -OH < -F
(2)同族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核离电子距 离远,电负性减小,吸电子诱导效应减弱。 F > Cl > Br > I 电负性: 4.0 3.0 2.8 2.5
羧酸 CH3COOH FCH2COOH
pKa 4.76 2.50
ClCH2COOH
BrCH2COOH
pKa 4.82 4.52 4.00 2.80
( 4)诱导效应的加和性
羧酸 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
pKa 4.76 2.80 1.35
Cl3CCOOH
0.03
4、影响取代基诱导效应相对强度的有关因素: (1)同周期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大, 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
动态诱导效应:=NR>-NR2
静态诱导效应是分子固有的性质,它可以促 进反应的进行,也可以阻碍反应的进行。 而动态诱导效应是由反应试剂引起的,它总 是有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在反应过程中, 动态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7、诱导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如:
H 3 C C CH2 H + HCl H H 3C C CH3 Cl H2 Cl3 C C CH 2 Cl
2.80
2.90
ICH2COOH
3.10
(3)相同的原子: 不饱和度越大,外层电子云密度
越高,-I 效应越强。
C CR > CH CHR
(4) 带正电荷的取代基的 -I 强 -I:-N+R3>-NR2 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 + I 强, -O->-OR
5、诱导效应相对强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1)测定取代酸碱的解离常数 以乙酸为参考酸的取代酸强度
CH3-X
-N(CH3)3 -I -COMe -COOH -CN -CH3 -H
(ppm) 2.20 2.16 2.10 2.07 2.00 0.90 0.23
(3)通过测偶极距m,偶极矩越大,诱导效应越强
m =qd
q:正、负电荷中心之一所带的电荷量 d: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CH3-X
第二章 取代基效应
H H C Br + OH H H H C OH + Br H
反应的本质: 旧键的断裂,新键的生成
共价键的极性是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能关系的 基础,共价键的极性不仅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共
价键的性质有关,而且与相邻键的性质、不直接相
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关。
CH3COOH pKa 4.76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 2.80 1.35 0.03
动态诱导效应和静态诱导效应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 的,都属于极性效应,但由于起因不同,有时导致的 结果各异。
例如: (1)同族元素中:
C-X键的极性次序为:C-F > C-Cl > C-Br > C-I
卤代烷的亲核反应活性:R-I > R-Br > R-Cl
原因就是动态效应的影响。因为在同族元素中,随原 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降低,其电子云受到核的约束也 相应减弱,电子活动性、极化性增大,反应活性增加。
取代基效应: 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原子团对整个分子
或分子中其它部分产生的影响 诱导效应 电子效应
取代基效应
(σ, π) 共轭效应 ( π-π, p-π) 超共轭效应 (σ- π,σ- p)
场效应
空间传递
空间效应 (位阻效应)物理的相互作用
CH3COOH pKa 4.76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 2.80 1.35 0.03
m
11.80
8.97 6.10 5.64 0
-NO2
-CHO -Cl -OH -H
6、动态诱导效应
由极性键表现出的诱导效应称静态诱导效应,是分 子本身固有的性质,是与键的极性有关的。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进攻试剂接近分子时,因外 界电场(如溶剂、试剂等)的影响,也会使共价键 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键的极性发生变化,称 为动态诱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