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教育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美术教育误区的认识近几年来,一些比较著名的艺术院校,几千人报考一个专业的现象司空见惯,许多考生和家长盲目跟风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艺术类考试虚火过旺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家在认识上对艺术教育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学美术是后进生的新航路

有些老师常常动员那些文化课较差的同学去学艺术,或等到了高三才“恍然大悟”地想到学美术是一条高考的“捷径”。大家都以为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较低,考起来更为容易。其实艺术类考生高考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他们需要过两个门槛,艺术加试是第一个,文化课是第二个,过了第一个门槛后还要文化过线,然后才能根据艺术加试的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误区二:美术辅导不必考虑学生的真实潜能

这是艺术教育事业的悲剧,而且正在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不少的美术类考生事实上不是出于对美术的爱好,他们是迫于无奈,是“别人”为他们做出的“选择”,不少同学缺少对美术专业的热情,他们只是为了对某些人有个交代,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努力”。当然,他们也谈不上又什么真正的艺术天赋,有的同学虽然学的不错,但他们不得其乐。

误区三:老师和同学对美术辅导都另眼相看,歧视心重。

相当一部分文化课老师出于有意或无意的习惯,喜欢称班上的艺

术类考生为“艺术家”

在谈论中很自然地带进口头,无形中伤害了艺术类考生的心灵-----虽然有时是无意的,有时甚至是鼓励。其实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美术类考生是很要强的,他们有各自的追求,他们需要的是别人客观的、直接的、正面的评价、而不是带有戏谑性质的称呼与玩笑。

误区四:美术学习很简单,可以快马加鞭,可以压缩消化

艺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转化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死打硬拼,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采取“强制性”和“填鸭式”的“魔鬼训练”就能解决问题。绘画如煮饭,本来需要半个小时才能煮熟的饭,不可能靠几分钟加大火完成。绘画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早期的基本功的锻炼非常重要。美术活动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过程性、观念性强,一般参加本省的美术统考至少要达到相当于全国少儿绘画(素描、色彩)考级十级以上水平,参加全国艺术院校单招的专业要求更高。

误区五:迷信社会上的各类辅导班,轻视基本功的夯实

不少学生和家长,受大量的招生广告宣传的影响,不了解校外辅导班的真实意图,迷信外面的辅导班。许多美术班利用学生和家长对大学老师的盲目崇拜,都打着某知名大学教授的旗号,其主力军却是在校大学生。如果学生和家长们都固执大相信秘诀的存在,相信经济投入可以代替汗水投入,其结果很可能是名落孙山。

为了提升美术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教师除了要努力帮助学生和家长匡正对美术高考认识上的种种误区,也要注重教学实效。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的体验过程为主线,教师的一切引导策略都要遵循学生

的学习规律,不要强迫改变学生的学习方略和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体验,理解学生的构思。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精炼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通俗、形象、趣味、生动,不是为求“雅”而显得“硬”,不能为求“全”而显得“大”,不能为求“文”而显得“生”。教师且不能为拉几个学生去考美术,而不顾艺术教育和艺术学习的规律,蛮横的强迫学生美术速成,教学的每个阶段、针对每个个体、都要有现实的科学的依据,要有切实可行的远景计划,要有博大精深的行政策略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