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震属性分析与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地震属性分析与应用探讨

摘要:岩性油藏作为一种隐蔽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复杂,储层的横向变化快,常规的地震解释难以精确描述该类油藏的变化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标准的

地震-地质模型,确定地震响应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利用储层地震属性综合

分析技术以有效地分析储层的发育和变化情况,进一步指导勘探。

关键词:地震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应用

岩性油藏作为一种隐蔽油气藏,其成藏条件复杂,储层的横向变化快,常规

的地震解释难以精确描述该类油藏的变化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标准的地震

一地质模型,确定地震响应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利用储层地震属性综合分析

技术以有效地分析储层的发育和变化情况,进一步指导勘探。

1储层地震属性综合分析的基本原理

众所周知,地震波在含油储层与不含油储层中的传播特点是不同的,反射特

征将产生一定的差异。当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储层中的流体性质发生空间变化时,

会造成地震反射系数、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多种属性的变化。地震属性分析

技术是一项用于储层预测和油藏表征的地球物理技术,如预测岩性和有利储层的

分布,描述油藏特征,寻找难以发现的隐蔽油气区,甚至监测孔隙流体的变化等。选择地震属性而不是原始地震数据的原因是当目标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确定的情

况下,只有在储层或流体性质变化特征参数达到某一相应的限度,地震剖面才会

有反映。而地震属性却对这些变化敏感的多,并且许多地震属性都是非线性的,

它将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1.1建立正演模型

地震正演模型搭起了地质与地震之间沟通的桥梁,从井出发建立地质模型,

再通过地震正演来了解地震参数与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来指导开发。在油田勘

探开发过程中,由于横向变化大,且各向异性较为明显,在地震解释过程中存在

多解性,井间储层描述困难。为了能真实的模拟地下储层的形态,考虑其介质的

各向异性,在正演模拟时,采用了GMA正演建模系统中的测井建模技术。测井建

模技术可以制作地质人员或地球物理人员头脑中的地质模型,岩性尖灭或断层,

制作准确的合成记录剖面,与实际地震剖面比较,判断该地质现象是由于断层引

起的还是由于岩性引起的,从而指导井间地层岩性和构造的精细解释。

1.2地震属性选择

地震属性具有多样性,应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选用不同的地震属性。[6在做

优化运算时,必须设计好目标函数。地震属性优化中的目标函数根据储层预测方

法和地震属性选择方法灵活确定,不同的方法可有不同的目标函数。

最简单的地震属性选择方法是根据专家的知识挑选那些对储层预测最有影响

的属性。另一种可能则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筛选比较,找出带有最多储层信息的

属性。为了克服专家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减少自动优化的计算工作量,可将专

家优化与自动优化结合起来进行地震属性优化。地震属性优化方法是与储层预测

方法相联的,不同的储层预测方法在做地震属性优化时,要构造不同的目标函数。

3.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属性优化

聚类分析又称点群分析,是按照客体在性质上或成因上的亲疏关系对客体进

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按照聚类分析方法原理,又可分为聚合法

聚类分析和分解法聚类分析等。进行聚类分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若选出的一个

样品或变量在分好的群中从未出现过,则把它们形成一个独立的群;若选出的一

对样品或变量,有一个已在分好的群中出现过,则把另一个样品或变量也归入该

群中;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都分别出现在已分好的两群中,则把两群连结成

一个新群;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都出现在同一群中,则这个样品就不再分群了。

运用聚类、交会分析法进行储层地震属性优化分析,在油田多个探区的岩性

油藏勘探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储层地震属性分析应用

以沙三段浊积岩油藏为例,浊积岩油藏作为一种岩性油藏,在断层下降盘广

泛发育,由于具有物源复杂、数量多、个体小的特点,难于进行追踪和描述,给

勘探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物探技术的进步,各种地球物理方

法的应用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为浊积岩储层的预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通过生产和实践结合,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适用浊积岩储层

描述的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对浊积岩储层进行科学推断和预测,包括浊积岩储层

几何形态的确定,以及储层的埋藏深度、厚度、空间展布等的预测方面均具有良

好的效果,有效地推动了浊积岩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

2.1建立正演模型

针对沙三段浊积岩的分布特点,优选某井区进行正演建模,通过大量的速度

统计和岩性统计,发现沙三段储层是由砂层组形式组成的,单砂层较薄。沙三段

泥岩速度为2800~3100m/s,砂岩速度为3200~3500m/s,砂泥岩之间存在明显的波

阻抗界面,因此,本区沙三段中亚段泥岩与砂岩,泥岩与灰质泥岩可形成地震反射。

泥岩与灰质泥岩应表现出更为稳定的中强振幅的反射。灰质泥岩由湖泊的水

体变化形成,因而表现出稳定的沉积特征,分布稳定。反映在地震相上表现为连

续的、平行的、稳定的、中强振幅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浊积砂体与泥岩、灰质泥

岩不同,表现为不稳定的沉积,相带变化快,其变化又引起速度等的变化,地震

相表现为变振幅、短同相轴,有时呈现迭合短轴,一般为弱一中振幅。

综合分析沙三段浊积岩的砂体类型及砂体反射特征,根据砂体反射图像面貌

与地震波分辨率及地层厚度的关系,归纳出七种砂体反射模式:零星透镜体反射。沙三中下部大套暗色泥岩中的砂岩透镜体所产生的反射波,砂体一般较薄,底界

反射波与顶界反射波相干涉成近似单波的复合波,多以高频弱反射出现。根据薄

层区对比方法,追踪时从最大振幅入手,按照时间连续、能量渐变的原则、对比

线走波谷,振幅值趋于零处为砂体尖灭点。连续长反射。第五亚层序顶部砂组较厚,砂组厚度一般大于调谐厚度。根据过渡区对比方法,注意干涉带分解,按照

时间连续、能量渐变的原则进行对比,注意使用T/2处振幅平直点,对比线顶界

走波峰,底界走波谷。席状披盖反射。第四亚层序上部的席状砂体,往往披盖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