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_EDXA分析不同生长应力木材细胞壁微区木质素沉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Vol.31,No.12,pp
3358-33612 0 1 1年1 2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December,2011 
SEM-EDXA分析不同生长应力木材细胞壁微区木质素沉积
刘晓丽1,

,殷亚方2*,姜笑梅2,边明明21.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 100050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摘 要 选取具不同生长应力水平的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
randis)正常木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结合以溴元素做标记的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尾巨桉细胞壁微区木质素沉积与生长应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间木质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与生长应力高低无关,其含量顺序为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次生壁(S1>S2>S3)
;而随着生长应力增大,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木质素含量均下降,木质化进程减慢。

关键词 人工林尾巨桉;正常木;生长应力;细胞壁;木质素含量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4/j
.issn.1000-0593(2011)12-3358-04 收稿日期:2011-03-02,修订日期:2011-06-
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300270,30972303)资助 作者简介:刘晓丽,女,1974年生,北京自然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e-mail:happ
ier114@sina.com*通讯联系人 e-mail:yafang
@caf.ac.cn引 言
生长应力是形成层分化出来的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
细胞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1]
,所有树种都有生长应力的存在。

生长应力的大小是通过测试生长应变计算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树干在每一年形成层活动期内都会产生这样的应力,有利于树干承受外界的各种载荷而不被破坏。

Okuy
ama等提出生长应力形成的[2,3]“统一假说”
,认为生长应力是纤维素微纤丝上拉应力和木质素等基质物质在微纤丝空隙中沉积形成的压应力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应力木(比正常木的应力水平高)研究表明,随着生长应力的增大木材细胞壁
木质素含量有所降低[
4-
6];关于正常木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4]
,但木材细胞壁作为一种多层次结构,由木粉测得的木质素含量并不能反映出细胞壁各层(
微区)木质素沉积情况,而不同生长应力水平下细胞壁各微区木质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对于进一步揭示木材生长应力的形成与木质素沉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成为将分析样品特定微区的微观形态和化学成分、元素构成等有机联系起来的有力工具,实现了样品分析的准确定位。

本文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与X射线能谱技术,通过对不同生长应变水平的人工林尾巨桉正常木细胞壁各微区上木质素沉积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从而揭示细
胞壁各微区木质素沉积与生长应力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
明木材生长应力的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实现依靠木质素沉积来预测木材生长应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的制备
试材取自广西省扶绥县东门林场(22°17′—22°30′N,107°14′—180°0′E,海拔100~300m)15年生的人工林尾巨
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
randis)。

利用应变片方法,选取高生长应变(>1 000×10-6
)和低生长应变(<5
00×10-6)
的样木[7]
,在胸高处凿取包括树皮、形成层和木质部的生材材料,迅速放入植物组织固定液FAA溶液进行现场固定。

由于具应力木组织的细胞壁在采用番红和亮绿对染后呈现绿色,将本文中高生长应变材料制备组织切片,并采用此法处理后,切片均未出现绿色,排除了应力木的存在。

清洗后的各部分材料均切成1mm×1mm×5mm的径向小木片,用乙醇系列脱水,氯仿置换。

按照溴、氯仿、木片比例为0.3mL∶90mL∶1g量取试剂与试样,置于锥形瓶中。

经震
荡、回流、清洗、抽提等处理后,利用环氧树脂包埋、聚合。

等树脂固化后,在LKB-
2188型超薄切片机上切取0.5μm厚的半薄切片,用光谱纯碳棒切制成的单孔碳网覆福尔马膜和碳膜后捞片,再用碳托固定后备用。

1.2 仪器
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XL30ESEM-FEG。

工作条件:加速电压为20kV,工作距离10mm,束斑4,起飞角35°,倾角0°,死时间33%左右。

X射线能谱分析仪,型号为SJ-EDS,采用点扫描。

工作条件:测量时间100s,时间间隔102.4μs。

在对木质素的沉积做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测得溴的原子分数和质量分数(简称为溴含量),进而得到木质素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尾巨桉木材纤维细胞壁中木质素分布情况
利用溴对木质素的特异性,可对溴化后木材中木质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然而在细胞不同的分化阶段,细胞壁形成时需要的各种酶也会与溴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含有硫的氨基酸,因此对细胞各形态区测试是否有S-Kα特征峰即可判定是否含有酶。

图1为木纤维细胞壁X射线能谱图。

谱图显示环氧树脂的Cl-Kα(2.622keV)特征峰和Br-Lα(1.480keV)特征峰,而没有出现S-Kα(2.308keV)特征峰。

表明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酶的作用被消除,而溴对木质素的特异反应表现出来。

Fig.1 The spectrum obtained from the cell
wall of differentiating wood fiber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溴元素在木纤维细胞壁中的分布状态,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别对高、低生长应力木材切片的同一部位拍摄二次电子图像[图2(a)]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图2(b)]。

背散射图像的特点是反差分明,主要由白区和黑区组成[8],白区越亮,表明该区具有的元素其原子量越高。

溴元素具有较高的原子量,故溴元素所在部位显示为亮色,代表木质素的沉积部位。

如图2(b)所示,形成层区域细胞壁呈现黑色,故没有木质素沉积。

木质部细胞随着细胞壁的不断加厚,木质素的沉积逐渐增多,溴元素的分布以不连续的亮线勾勒出细胞的轮廓,如图2(b)箭头所示,逐渐过渡到均匀分布整个细胞壁皆呈现亮色,表明木质化过程结束,细胞壁中木质素含量趋于一致。

实验结果也表明,对于高、低不同生长应力的人工林尾巨桉正常木,具有相似的木质素分布情况。

Fig.2 SEM image of brominating wood
with high growth stress
(a):Secondary electron image;(b):Back reflection electron image;
P:Phloem;C:Cambium;X:Xylem
2.2 高、低生长应力尾巨桉木材纤维细胞壁微区木质素含量的比较
将与形成层带细胞距离最近、已有溴分布(表明木质素已开始沉积)的木纤维细胞层数依次记为1,2,3……,如图2(a)所示。

利用点扫描和定量分析技术对该列细胞的细胞壁各微区溴含量进行测试。

细胞壁微区包括:次生壁(S1,S2和S3层)、细胞角隅(CC)、复合胞间层(CML),扫描位置如图3所示。

Fig.3 Point analysis locations for each
position of the cell wall
CC:Cell corner;CML:Compound middle lamellae;
S1,S2,S3:Secondary wall S1,S2,S3;F:Fiber
图4和图5分别表示高、低生长应力人工林尾巨桉正常木的木质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的溴含量情况。

在高、低生长应力尾巨桉正常木中,细胞层数与细胞角隅、复合胞间层、次生壁S1和S2层上木质化过程中溴含量符合对数关系,均呈递增趋势,而与次生壁S3层不具有对数关系。

同时,细胞角隅处的溴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微区,次生壁S3层溴含量始终低于其他微区;从细胞6开始复合胞间层、次生壁S1和S2溴含量渐趋于一致,但仍高于S3层溴含量。

总体来说,在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间的木质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CC>CML>S1>S2>S3,与生长应力的高低无关。





第1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Fig
.4 The concentration of bromine in different micro-mor-phological regions of the cell wall of wood fiber withhigh growth stress during 
lignificatio
nFig
.5 The concentration of bromine in different micro-mor-phological regions of the cell wall of wood fiber withlow growth stress during 
lignification 相同技术用于对火炬松(Pinus 
taeda)管胞的研究结果表明[6]
,次生壁中S1层和S3层木质素含量都高于S2层的,与本文得到的结果略有不同。

由于扫描电镜的电子束穿透样品表面后,在样品内形成梨形作用区,所以对较薄的S1层和S3层的测试就会因为梨形作用区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复合胞间层上具有较高的木质素含量,那么S1层的测试结果就可能偏高;而S2层相对较低的木质素含量使得S3层得到的结果可能偏低。

从图4和图5所示的细胞壁各微区上溴含量的分布情况知,细胞角隅处和复合胞间层的溴含量与次生壁各层相比没有显著的大小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溴与复合胞间层和次生壁上木质素的活性(Reactivity
)不同。

通过对针叶材的研究[9]

得到溴与次生壁的木质素反应活性是复合胞间层的1.7倍。

溴与木质素活性的差异可能因次生壁和胞间层的化学性质不同而引起,Yang等
[10]
指出胞间层木质素自由酚羟基含量是
次生壁上的一半。

而事实上,溴元素更可能与木质素的自由
酚羟基反应。

另外,Whiting[11]
发现胞间层木质素甲氧基含
量也较次生壁的低,这样胞间层木质素更可能在苯环的三个或是五个C上形成横向结合,这样的结合也会降低胞间层与溴的反应活性。

高、低生长应力尾巨桉正常木的不同之处在于:高生长应力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上的木质素含量均少于相应微区的低生长应力的木质素含量;高生长应力木材木质化过程是个渐变的过程,木质化初期溴含量较低,木质化进程较慢,但后期溴含量增加幅度较大,而低生长应力木材在初期溴含量
较高,木质化进程快,溴含量增加幅度小。

以细胞角隅处为例,高生长应变材料在木质化初期溴含量在2.0%左右,而低生长应变材料达到了4.0%。

表明此时生长应变越高,木
质素含量越低。

Nicholson等[4]也指出正常木中木质素含量
越低生长应力水平越高,与本研究得到的结果相似。

应拉木中从正常区至应拉区木质素含量随着拉应变的增加,次生壁和角隅处的紫外吸光度下降,表明木质素含量的
降低[5,6]。

Jutte[12]在绿心樟(Ocotea 
rubra)应拉木的胶质层里发现了木质化的薄层,表明未木质化的细胞壁可能是应拉木分化的第一阶段。

一些阔叶树种的木质素经常会深入到胶质层里,而且在正常木向应拉木转变的过渡区域细胞,相对于应拉木区域细胞而言,在胶质层里更可能有木质素的沉
积[
13,14]。

由此看出,从正常区到应拉区,木质化程度逐渐降低,使得未木质化的各层发育成胶质层,在应拉木形成的最
终阶段,木质素含量迅速降低。

说明阔叶材正常木和应拉木在抵抗外力作用时使生长应力增加,同时使木质素含量下降,抑制了木质化过程。

另外,高生长应力材料木质化过程表现出渐变的过程,暗示着生长应力的增大伴随着木质化速度的减慢,即木质化过程推迟或阻滞。

能否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控木质素的沉积来达到降低生长应力的目的,降低由于高生长应力给木材加工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 结 论
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X射线能谱技术,通
过对高、低生长应力人工林尾巨桉正常木的木质部中纤维的木质素沉积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细胞壁各微区上木质素含量随着木质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纤维细胞壁各微区间木质素含量大小关系为:CC>CML>S1>S2>S3,与生长应力的高低无关;高生长应力木材木质部纤维细胞壁各微区的木质素含量均低于相应微区低生长应力木材的木质素含量。

References
[1] Jacobs M R,Common W.For.Bur.Aust.Bull.,1945,28:64.[2] Okuy
ama T.Mokuzai Gakkaishi,1993,39(7):747.[3] Yamamoto H,Okuyama T,Yoshida M.J.Jpn.Wood Res.Soc.,1995,41:1.[4] Nicholson J E,Camp
bell G S,Bland D E.Wood Sci.,1972,5(2):109.0
63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第31卷
[5] Yoshida M,Ohta H,Yamamoto H,et 
al.Tree,2002,16:457.[6] Yoshida M,Ohta H,Yamamoto H,et al.Journal of Wood 
Science,2002a,48:99.[7] LIU Xiao-li,JIANG Xiao-mei,YIN Ya-fang(刘晓丽,姜笑梅,殷亚方).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6):95.
[8] Goldstein J I.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Microanalysis(扫描电子显微技术与X射线显微分析).Translated byZHANG Da-tong(张大同,译).Beijing
:Science Press(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9] Saka S,Whiting P,Fukazawa F,et al.Wood Sci.Technol.,1982d,16:269.[10] Yang J M,Goring 
DAI.Can.J.Chem.,1980,58:2411.[11] Whiting P,Favis B D,St-Germain F G T,et al.J.Wood Chem.Technol.,1981,1:29.[12] Jutte S M.Holzforschung
,1956,10:33.[13] Scurfield G,Wardrop 
A B.Aust.J.Bot.,1963,11:107.[14] Araki N,Fuj
ita M,Saiki H,et al.Mokuzai Gakkaishi,1982,28:267.Microanalysis Study on Lignin Distribution of Wood with DifferentGrowth Stress Level by 
SEM-EDXALIU Xiao-li 1,2,YIN Ya-fang2*,JIANG Xiao-mei 2,BIAN Ming-ming
21.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Beijing 100050,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Abstract By virtue of FE-SEM and EDXA marked by Br ele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gnin distribution and growthstress was micro-analyzed by 
normal wood of plantation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with different growth stress level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gnin contents of different cell wall layers were not related to the growth stress level,and the lig-nin content(from high level to low level)in sequence was cell corner,compound middle lamellae,S1,S2and S3;The lignin con-tents in micro-morphological regions of wood fiber cell wall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growth stress and lignificationp
rocess was delayed.Key
words Plantation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Normal wood;Growth stress;Cell wall;Lignin content(Received Mar.2,2011;accep
ted Jun.10,2011) *Corresponding 
author1
633第1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