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影像诊断学: 应用价值:筛查;诊断,鉴别诊断;TNM分
期;疗效评估 局限性:同病异影,异病同影---DWI,SWI,MRS 介入放射学:微创诊疗
教学目的和要求
➢ 熟悉X线的产生、主要特性、成像原理和防护;
➢ 了解传统及数字X线检查技术。
➢ 了解CT、MR基本结构、成像原理及分子影像学的概念及 特点。
其中约1%的能量转换成X 线。
X线的特性
物理效应
穿透性 荧光效应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透视检查的基础
化学效应 生物效应
感光效应
X线成像的基础
电离
生物细胞受抑制、 效应
损伤、坏死
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形成X线影响的三个必备基本条件:
1.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 度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后剩余X线量 的差别。 3.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仍为不可见的, 必须经过载体显像的过程才能获得黑白对比、 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右侧颈总动脉狭窄 主干及回旋支狭窄
Baidu Nhomakorabea、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优点-简单易行,缺点-敏感性低,细节不清楚 2.X线摄影(平片):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优点-成像效果好, 永久性资料保存,便于复查对比和会诊。缺点-范围限制
透视
平片
(二)特殊检查 1.软X线摄影:用于乳腺、阴茎、咽喉等软组织摄影。 2.X线减影技术:使某一选定层面上组织结构的影像
医学影像学
第一篇 影 像 诊 断 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
一、X线成像 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三、超声成像 四、磁共振成像 五、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 六、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七、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八、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PACS) 九、分子影像学
➢ 了解造影检查概念,对比剂分类、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

重点掌握:X线、CT、MR相关基本概念、图像特点;

X线、CT、MR的优势及限制;
➢ 难点:核磁的成像原理。
第一节 X线成像
•X线成像原理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的安全性 •X线图像特点
一、 X线成像原理 基督之光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 群撞击物质突然受阻时 产生的。
X线发生装置:X线球管、 变压器、控制器三部分。
1895年 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线
X线主要部件示意图
X线球管灯丝受热,在阴极 附近产生自由电子。当升 压变压器向X线球管两极提 供高压电时,阴极与阳极 电势差陡增,自由电子受 吸引,成束以高速由阴极 向阳极移动,撞击阳钨靶 而产生能量转换。
优势:
•提高图像分辨及显示能力。 •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得到最佳效果 •患者接受的X线量较少 •实现X线摄影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再现及传输。
不足: •时间分辨率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细微结构的显示有时稍有不足。
(二)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采用平板探测器 (FPD)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 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伦琴夫人的手部X线片
人体组织结构有密度、厚度的差别是影像对比的 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二、 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一)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 CR) :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作为
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256排螺旋CT 320排螺旋CT
……
CT发展简史
一、CT基本原理
球管




普通X线摄影
CT摄影
获取层面数字化信息—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获取CT灰阶图像
(一)体素和像素
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 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的 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与体素相对应,一幅CT图像是由 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
铅衣
隔离门
五、X线图像特点
密度:高、中、低---白、灰、黑 叠加图像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基本原理 •设备与成像性能 •CT检查方法 •安全性 •CT图像特点
CT发明人Hounsfield
1969 Hounsfield设计成功 1972 英国放射学会发表 1979 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1974 Ledley设计成功全身CT 1989 螺旋CT问世 1998 四层螺旋CT问世 2001 16层螺旋CT问世 2004 64排螺旋CT问世
发展简史
医学影像学概念 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
1940年心血管造影 1950年瑞典seldinger技术应用套管针、导丝等 1980年我国开始开展
X线成像 (CR,DR)1895年
CT 1970-1980年
形态学
核磁共振
影像诊断用对比剂
形态 功能 代谢
分子影像学
显示清晰,单纯软组织或骨组织图像。
3.体层容积成像:
(三)造影检查:
对比剂类型及应用: 硫酸钡,水溶性有机 碘对比剂:离子型和 非离子型
引入途径:直接引入 法,间接引入法
上消化道造影-硫酸钡
钡剂灌肠
静脉泌尿造影
ERCP-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技术方面: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患者方面:选择恰当X线检查方法,注意对性腺等敏感器官的防护。 放射工作人员方面:执行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
优点
•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
•放射剂量小,曝光宽度大。
•可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直接进入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PACS,便于临床应用、教学及远程会诊。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成像方式:
静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VDSA)
方法:经静脉注入造影剂
优点:操作简便
缺点:造影剂用量大、图像质
量差,目前已较少应用。
位于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分支的小动脉瘤
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ADSA)
方法:经选择性动脉插管注入 造影剂(股动脉或肱动脉) 优点:密度、对比分辨率高。
对比剂应用剂量少。
临床应用: • 全身各部位血管性病变的诊 断。 • 介入治疗。 • 肿瘤的经血管化疗栓塞。
右肺上、中、下叶动脉狭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