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1.折点加氯法脱氨氮研究背景我国作为煤矿储备大国,煤矿的开采与利用十分普及。

而在煤矿开发过程中,煤制焦炭以及焦化产品的回收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由于废水中的部分冷凝水是在煤炭焦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煤炭工业中的废水多含有大量的氰化物、高浓度的酚以及多类型的氨氮有机物。

煤炭工业废水的产生,对我国居民用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使得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直接污染了河流与水库,进而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此外煤矿工业废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其中氨氮化合物的有效清除,这也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

随着我国对用水及其安全处理工作的大量开展,水处理过程中的氨氮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了A/O 法实验研究课程,鞍山耐火设计研究院也对内循环法的废水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社会各领域对含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与总结中,折点加氯脱氨氮法与活性炭技术余氯处理法得以提出,这也为当下我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

2.水处理折点加氯原理分析折点加氯法脱氨氮水处理是基于A²/O 法生物处理技术基础,对生化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至10mg/L,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含氨氮废水的折点加氯处理,也有效去除了水中的二价硫和可氧化氰化物,使得水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也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在折点加氯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体中次氯酸的投入量要与水体PH值相统一,当PH值达到中性左右时,改变次氯酸的投入量,投料量与水体PH关系如图:如图分析可知,当水体中氨氮含量与次氯酸投加量的比低于5.06 时,水体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主要以次氯酸的氨化为主,反应方程式为:NH3+H0C匸NH2CI+H2C当污水中氨氮氯化第一阶段结束后,生成的一氯胺会导致水中的余氯浓度增加,这时要进一步加大次氯酸的投加量,使一氯胺发生如下反应:NH2CI+H0C匸NHCI2+H2C反应产生的二氯胺会继续和第一阶段产生的一氯胺进行反应,进而生成氮气和氢离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2CI+NHCI2=N2+3H++3CI-,在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污水中的氮元素以氮气的形式脱离水体,在折点加氯法生成氮气的同时,水中的余氯浓度也随着CI/N 数值的增加而减小,如图,当水体CI/N 的数值达到7.6 时,由于水中游离态的次氯酸增多,会直接导致水中残留氯浓度再次增大,这也是实际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现象,所以要实现在提升折点加氯法效率的同时,保证水体余氯的清除效率,应在投入次氯酸的同时关注水体的PH值变化,当水体氨氮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及时停止氯化合物的投入。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原理折点加氯法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的原理,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氯化铁的氧化作用、亚氯酸盐的还原作用以及折点的作用。

1.氯化铁的氧化作用氯化铁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氨氮。

其氧化作用主要源于三价铁离子(Fe3+)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Fe3+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Fe2+),同时将水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N2)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2FeCl3+2NH3=N2+2H2O+2FeCl2氯化铁的氧化作用主要受pH值、温度、水中溶解氧(DO)浓度等因素影响。

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氯化铁能够将大部分氨氮氧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2.亚氯酸盐的还原作用亚氯酸盐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在折点加氯法中用于去除剩余的氨氮。

亚氯酸盐通过与水中的氨氮发生还原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氮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NaClO2+NH4+=N2+2H2O+ClO2-亚氯酸盐的还原作用主要受反应温度、pH值以及亚氯酸盐投加量等因素影响。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亚氯酸盐能够将剩余的氨氮彻底去除。

3.折点的作用折点是指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水中氨氮的去除效率达到最大值。

在这一特定点,水中氯离子浓度突然降低,同时水中氨氮的去除效率也相应降低。

因此,通过控制氯离子浓度达到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除水中的氨氮。

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氯化铁和亚氯酸盐的投加量以及控制其他反应条件(如pH值、温度等),使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折点,从而实现氨氮的高效去除。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氯化铁的氧化作用和亚氯酸盐的还原作用,通过控制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去除水中的氨氮。

在实际应用中,折点加氯法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
折点加氯去除氨氮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折点控制反应物的投加量,加氯反应可以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从而保证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原理。

第一步,了解氨氮的特性。

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水中存在较多,其含量过高会给水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氨氮不仅会使水体中的生物繁殖,而且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降低氨氮的含量对于水质的改善至关重要。

第二步,了解加氯的原理。

加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使水质更清洁。

加氯的原理是将氯气投入水中,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降低水中细菌的数量,保证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第三步,了解折点的原理。

折点是一种反应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投加量和温度,可以实现反应的平衡和控制。

在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过程中,折点可以用来控制反应物的投加量,从而保证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第四步,了解折点加氯去除氨氮的具体步骤。

首先,需要测试水中氨氮的含量,确定投加量。

然后,根据水的温度确定折点,投加适量的氯气。

在投加氯气的同时,要注意控制氯气的浓度和时间,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在氯气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完毕后,用其他消毒方法再次消毒,保证水质的安全性。

总之,折点加氯去除氨氮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提高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控制氯气的浓度和时间,以免产生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化学方程式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化学方程式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化学方程式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常用的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它通过将氯气溶解在水中生成次氯酸,然后次氯酸与氨氮反应生成氯胺,并最终形成氯化物,从而实现去除水中氨氮的目的。

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H3 + 3Cl2 + H2O → N2 + 6HCl在这个反应中,氨氮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氮气和盐酸。

其中,氨氮(NH3)是水中常见的一种含氮物质,而氯气(Cl2)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当氯气溶解在水中时,会生成次氯酸(HClO),次氯酸与氨氮反应生成氯胺(NH2Cl),最后产生盐酸(HCl)。

折点加氯法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氨氮的吸收:将含有氨氮的水通过喷淋或滴流的方式喷入吸收塔中,喷淋水与氨氮发生接触,氨氮被吸收到水中。

2. 次氯酸的生成:向吸收塔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此过程中,次氯酸起到氧化剂的作用,氯气逐渐被消耗。

3. 氯胺的生成:次氯酸与水中的氨氮反应生成氯胺。

氯胺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4. 氯化物的生成:氯胺的作用下,水中的氨氮被氧化为氮气,并最终生成盐酸。

折点加氯法具有以下优点:1. 去除效果好:折点加氯法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使水质得到改善。

2. 操作简便:折点加氯法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操作方便。

3. 适用范围广:折点加氯法适用于各种含氨氮的水体,包括废水处理、水源净化等。

4. 成本低廉:折点加氯法所需的原料和设备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然而,折点加氯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氯胺的产生:折点加氯法会产生氯胺,这是一种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物质,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

2. 氯化物的生成:折点加氯法会生成盐酸,增加了水中盐分的含量,对某些特定用途的水体可能不适用。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常用的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通过将氯气溶解在水中生成次氯酸,再与氨氮反应生成氯胺,从而去除水中氨氮。

折点加氯法具有去除效果好、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也存在氯胺和盐酸的产生等不足之处。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当源水不含胺氮时,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如图中虚线L1所示,为一条直线,此时水中的余氯为游离性余氯,简称游离氯。

当源水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如图中实线L2所示,是一条折线。

1.胺氮对加氯的影响当源水有胺氮时,如上图实线所示,在AB段氯和氨发生如下反应:NH3+CL2NH2CL+HCL水中的余氯主要为氯胺形式的化合性余氯,简称化合氯。

此时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化合氯成比例增加,水中胺氮逐渐减少,当加氯量达到B点时,水中的胺氮降至零,化合性余氯升至最高。

在曲线的BC段,继续增加加氯量,会发生如下反应:4NH2CL+ 3CL2+H2O=N2+ N2O +10HCL水中的氯胺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胺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

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胺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

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胺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源水胺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胺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胺。

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胺和三氯胺,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

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如上图所示,水中无胺氮,采用游离加氯法,加氯点为Q 时:HO2+CL2HOCL+HCL i.x dx=70d/≈ (mg/L)……①yQ=a+x≈a+ (mg/L)……②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为:a+ (mg/L)水中含有b(mg/L)的胺氮,采用折点加氯法时:如上图所示,当加氯点被控制在AB段的Q1点时:NH3+CL2NH2CL+HCL17 70z x1 dx1=70d/≈(mg/L)……③yQ1=a+x1≈a+(mg/L)……④z=17d/≈ (mg/L)……⑤即此时所需加氯量yQ1为:a+ (mg/L)。

折点加氯除氨氮原理及相关计算详解

折点加氯除氨氮原理及相关计算详解

折点加氯法除氨氮原理及相关计算详解一、什么是折点加氯法?折点加氯法是用强氧化剂次氯酸钠(或者次氯酸钙),把水体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加工工艺。

当然还可以立即把氯气进入废水中,运用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随后在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

当氧化剂添加水里后,水里氨氮会被首要氧化成一氯铵,随后会被继续氧化变为二氯胺、三氯铵,三氯铵不稳定,会变为氮气释放出来,这就是折点加氯法的反映基本原理和过程,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进入量超出该点时,水里的游离氯便会增加。

当添加的氧化剂做到足量时,水里的氨氮浓度最低标准(可是并非为零),同时水里余氯成分也是最低标准,超出这一点以后,水里余氯成分就刚开始升高,因而该点称之为折点,该状况下的氯化称之为折点氯化。

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折点加氯法往往存在折点、加氯量不好判断的情况。

二、加氯量-余氯曲线看懂加氯量-余氯曲线,是用好折点加氯法的关键所在。

在水的加氯处理中,加氯量与余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曲线的x轴和y轴分别代表加氯量和余氯量,单位为mg/l。

其中,水中的加氯量可分为需氯量和余氯两部分。

如图所示:需氯量是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是指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细菌的再度繁殖,尚需维持的少量氯。

1、当水中无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需氧量为零,加氯量等于余氯量,如图中所示的虚线L1,该线与坐标轴成45度角。

2、当水中含有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但主要不是游离氨时,需氧量OA满足后就会出现余氯,如图所示虚线L2,这条线与x轴交角小于45度,其原因为:水中有机物与氯作用的速度有快慢。

在测定余氯时,有一部分有机物尚在继续与氯作用中。

水中余氯有一部分会自行分解,如次氯酸由于受水中某些杂质或光线的作用,产生如下的催化分解:2HOCl=2HCl+O2。

3、当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氨和氮化合物,情况比较复杂。

当起始的需氧量OA满足后,加氯量增加,剩余氯也增加(曲线AH段),但后者增长得慢一些。

折点加氯法工艺

折点加氯法工艺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

该工艺通过向水中添加氯气或次氯酸钠等含氯化合物,使其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在折点加氯法中,首先需要对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其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

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所需的氯气或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并将其加入到水中。

在加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投加量和投加点的位置,以避免产生过多的余氯或不足的情况。

一旦氯气或次氯酸钠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就会生成一系列氧化产物和副产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三卤甲烷类物质,如氯仿、三氯甲烷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在使用折点加氯法时需要注意控制余氯的含量,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折点加氯法还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由于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装备,并注意通风换气。

同时还需要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危险反应。

总之,折点加氯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工程。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投加量和余氯含量,以及注意安全问题,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水中含有氨氮和其它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见图。

图中OA段投氯量太少,故余氯量为0,AB段的余氯主要为一氯胺,BC段随着投氯量的增加,氯胺与次氯峻作用,一部分成为二氯胺(见图),还有部分反应如下式:反应结果,BC段一氯胺及余氯(即总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

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

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

按大于出现折点的量来投氯称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优点:①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味的物质;②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较好。

图中曲线的形状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时间越长,氧化程度就深一些,化合性余氯则少一些,折点的余氯有可能接近于零。

此时折点加氯的余氯几乎全是游离性余氯。

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一般氯比氮是10:1左右,pH控到7左右。

成本高、效果差。

/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系统。

余氯(m g /L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 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 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 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折点加氯法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法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法名词解释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常用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基于物质表面张力与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物质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含量变化的折点,确定样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具体操作过程中,将含有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样品与水混合,然后通过测定样品表面张力值的变化,绘制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含量曲线。

根据曲线的折点位置,可以确定样品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折点加氯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精度较高、适用范围广。

- 1 -。

折点氯化法的反应式

折点氯化法的反应式

折点氯化法的反应式1. 引言折点氯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用于制备氯化物。

在这种方法中,氯气被通入含有金属的溶液中,从而将金属氯化成金属氯化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折点氯化法的反应式及其应用。

2. 折点氯化法的基本原理折点氯化法基于氯气和金属之间的反应。

氯气(Cl2)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而金属是一种容易被氧化的物质。

当氯气通入金属溶液中时,氯气分子会与金属原子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折点氯化法中的反应式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2M + Cl2 → 2MCl其中,M代表金属元素的符号,MCl代表金属氯化物。

3. 折点氯化法的步骤折点氯化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金属溶液:将所需金属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通常使用水作为溶剂。

2.接通氯气:将氯气通入金属溶液中,并加热溶液,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氯气的流速和温度,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3.反应进行:金属和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反应速度取决于金属的活性和反应条件。

4.过滤产物:将反应混合物通过滤纸进行过滤,以去除未反应的金属或其他杂质。

过滤后得到的产物即为金属氯化物。

5.干燥产物:将金属氯化物产物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6.得到最终产物:经过干燥处理后,得到纯净的金属氯化物产物。

4. 折点氯化法的应用折点氯化法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折点氯化法的应用示例:4.1 制备氯化铁折点氯化法可用于制备氯化铁(FeCl2)。

将铁粉溶解在水中,通入氯气后,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氯化铁可用作水处理剂、融雪剂等。

反应式:Fe + Cl2 → FeCl24.2 制备氯化铜折点氯化法可用于制备氯化铜(CuCl2)。

将铜粉溶解在水中,通入氯气后,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

氯化铜可用作催化剂、染料、防腐剂等。

反应式:Cu + Cl2 → CuCl24.3 制备氯化锌折点氯化法可用于制备氯化锌(ZnCl2)。

将锌粉溶解在水中,通入氯气后,锌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锌。

折点加氯实验

折点加氯实验

实验5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 —(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加氯后,氯与氨必生成“化合性”氯,同样也起消毒作用。

根据水中氨的含量,pH 值高低及加氯量多少、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将出现四个阶段,即四个区间。

第一区OA 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消毒效果不可靠。

第二区AH 段:加氯量增加后,水中有机物等被氧化殆尽,出现化合性余氯,反应式为:NH 3+HClO=NH 2Cl+H 2O (5-4) NH 2Cl+HClO=NHCl 2+H 2O (5-5)若氨与氯全部生成NH 2Cl 则投加氯气用量是氨的4.2倍,水中pH<6.5时主要生成NHCl 2。

第三区HB 段:投加的氯量不仅生成NHCl 2、NCl 3,同时还发生下列反应:2NH 2Cl+HOCl N 2 +3HCl+H 2O(5-6)结果使氨氮被氧化生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最低的折点B 。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实验方案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实验方案

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实验方案名词解释有效氯:指氯消毒剂加入到水中所能产生的具有氧化能力的氯含量。

余氯:当有效氯与水经一定时间接触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

化合氯:水中氯与氨的化合物,其中包括NH2Cl、NHCl2、NHCl3等,此种余氯又称化合性余氯或结合性余氯。

游离氯:指水中的ClO-、HClO、Cl2等,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

总氯为游离氯和化合氯的总和。

一、实验目的污水经过SBR工艺后,氨氮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出水标准(<0.5mg/L)。

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达到氨氮去除的目的。

折点氯化法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

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

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

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二、实验原理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

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处理氨氮污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

折点氯化法除氨是利用加入过量的氯与氨反应,从而生成N2。

反应方程式如下:NH4+ +1.5HOCl→0.5N2+1.5H2O+ 2.5H+ +1.5Cl−折点加氯法最大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投资较少。

但要完全去除氨氮加氯量大,费用高,会产生余氯,故须附设除余氯设施。

目前此方法只能作为氨氮废水的后续处理,以及给水处理或饮用水处理,适用于处理较低浓度氨氮废水。

三、实验器材药剂:漂白水(有效氯含量40000mg/L)氯化铵蒸馏水仪器:余氯分析仪、PH计、温度计、氨氮测定仪移液枪、烧杯、量筒四、实验步骤实验1:有效氯浓度/氨氮浓度=0-4时,氨氮的去除率。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反应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和质量。

该方法通过在氯化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氯化铵逐渐分解释放出氯离子,将脂肪酸中的双键氧化为羧酸。

当脂肪酸中含有足够的双键被氧化后,反应体系中的电导率会发生突变,这一点称为折点。

折点的温度与脂肪酸中不饱和度的多少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确定脂肪酸的含量和质量。

折点氯化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对不同种类的脂肪酸都适用。

但是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只能测定脂肪酸中的不饱和度,不能区分脂肪酸的立体异构体等。

除了测定脂肪酸含量和质量外,折点氯化法还可以用于测定其他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如树脂、橡胶等。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的一些反应,如酯化反应、烯烃加成反应等。

总之,折点氯化法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接触氯化液体和产生有害气体等。

- 1 -。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出现折点的原因
折点加氯是指向水中添加氯化物化合物(如氯气、次氯酸钠等),可以显著提高水的折射率并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 折射率的变化:添加氯化物化合物会改变水的折射率,即光线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

折射率的增加会导致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折点。

2. 色散效应:水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不同。

添加氯化物化合物可能会改变水的色散特性,导致光线在水中传播时发生折点。

3. 光的散射:氯化物化合物的加入会引起水中微小悬浮颗粒的形成,在光线传播过程中散射光。

散射光的存在可能导致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和折点的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折点加氯并不是一种常见现象,一般在实验室或特定环境中才容易观察到。

在日常生活中,水中的氯离子浓度通常较低,不足以显著改变水的折射率和光的传播方向。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陈春雾
【期刊名称】《城镇供水》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以科技发展来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就泵站建设而言,科技活动的目标是:降低排水泵站的运行费用,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陈春雾
【作者单位】鹰潭市供水有限公司,江西鹰潭,3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折点加氯法在卤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J], 徐向平; 慕毅; 高世军; 杨莉
2.含碘水折点加氯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影响机制 [J], 张肸同; 徐斌; 张天阳; 刘志; 朱静萍; 高炜; 沈玉琼; 芮旻
3.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应用于河道突发性污染中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J], 赵振
4.折点加氯法去除氨氮应用于河道突发性污染中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J], 赵振
5.折点加氯对脱硫废水中氨氮去除工艺优化 [J], 胡大龙;王正江;杨万荣;余耀宏;李亚娟;杨阳;卢剑;许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折点氯化法名词解释

折点氯化法名词解释

折点氯化法名词解释折点氯化法名词解释导语:在化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实验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分析的过程中。

其中之一就是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简便易行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和研究中。

本文将对折点氯化法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原理、步骤以及应用领域。

一、折点氯化法的原理折点氯化法是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在氯化亚铜溶液中的熔点来确定其纯度和鉴定其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原理基于有机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变化,当有机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时,会在一定温度下形成固态晶体结构,即熔点。

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可以判断其纯度和确定其物理性质。

二、折点氯化法的步骤折点氯化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氯化亚铜溶液:将适量的氯化亚铜溶解于同时加热和搅拌的少量水中,直到完全溶解。

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

2. 称取样品: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待测有机化合物样品,并记录其质量。

3. 导管装置准备:将准备好的氯化亚铜溶液倒入一个圆底烧瓶中,并设置安全装置,如油池和气体排放装置。

4. 加热样品:将样品均匀地撒在烧瓶中,使其均匀分布。

然后将烧瓶放置在预先调节好的加热设备中。

5. 记录折点:当样品开始熔融时,通过观察在溶液中形成的气泡数量来确定折点。

折点是指在溶液中气泡数目剧增的温度。

6. 平均折点计算:测定三次实验结果,并计算其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三、折点氯化法的应用领域折点氯化法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纯度检验:折点氯化法可用于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纯度高的化合物通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熔点变化较小,而杂质或杂质含量高的样品则会导致熔点下降。

2. 结构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通常与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通过测定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可以鉴定其分子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药物分析:折点氯化法主要用于药物分析中,用于鉴定和确定药物的纯度。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

水中含有氨氮和其它消耗氯的物质时,投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见图。

图中OA段投氯量太少,故余氯量为0,AB段的余氯主要为一氯胺,BC段随着投氯量的增加,氯胺与次氯峻作用,一部分成为二氯胺(见图),还有部分反应如下式:反应结果,BC段一氯胺及余氯(即总余氯)均逐渐减少,二氯胺逐渐增加。

C点余氯值最少,称为折点。

C点后出现三氯胺和游离性氯。

按大于出现折点的量来投氯称折点加氯。

折点加氯优点:①可以去除水中大多数产生臭味的物质;②有游离性余氯.消毒效果较好。

图中曲线的形状和接触时间有关,接触时间越长,氧化程度就深一些,化合性余氯则少一些,折点的余氯有可能接近于零。

此时折点加氯的余氯几乎全是游离性余氯。

折点加氯除氨氮,折点加氯一般氯比氮是10:1左右,pH控到7左右。

成本高、效果差。

/吹脱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系统,折点加氯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系统。

余氯(m g /L )折点加氯消毒实验经过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 生物,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广泛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 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一、目的1、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

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Cl 2+H 2O=HOCl+HCl(5-1) 2Ca (OCl )2+2H 2O=2HOCl+Ca(OH)2+CaCl 2 (5-2) HOCl=H ++OCl—(5-3)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 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

折点加氯及其应用摘要:近年来由于源水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在自来水的加氯处理中,氨氮对加氯的影响目趋显著,本文旨在讨论源水里的氨氮对加氯的影响,分析源水中不同的氨氮含量时,加氯点的选择和确认,从而达到以最小的加氯量来杀灭水中细菌之目的。

关键字:氨氮余氯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加氯点在水的加氯处理中,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加氯量—余氯曲线当源水不含氨氮时,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如图中虚线L1所示,为一条直线,此时水中的余氯为游离性余氯,简称游离氯。

当源水含有氨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如图中实线L2所示,是一条折线。

1. 氨氮对加氯的影响当源水有氨氮时,如上图实线所示,在AB段氯和氨发生如下反应:NH 3+CL2NH2CL+HCL水中的余氯主要为氯氨形式的化合性余氯,简称化合氯。

此时随着加氯量的增加,化合氯成比例增加,水中氨氮逐渐减少,当加氯量达到B点时,水中的氨氮降至零,化合性余氯升至最高。

在曲线的BC段,继续增加加氯量,会发生如下反应:4NH2CL+ 3CL2+H2O=N2+ N2O +10HCL水中的氯氨被氧化后逐渐减少,当氯氨被完全氧化时,余氯降至曲线最低点C。

随后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水中余氯转为游离氯,并如曲线中CD段所示,随加氯量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氨氮时,加氯量-余氯曲线是一条折线,此时对应的加氯法称为折线加氯法。

如上图所示,折线加氯时,曲线中的AB和BC段的余氯为氯氨形式的化合余氯,CD段为游离余氯。

2. 源水氨氮的含量对加氯量的影响因源水的PH值通常为0.7左右,此时的化合余氯成分以一氯氨为主,为简化起见,下面的分析计算均将化合余氯视为一氯氨。

实践中由于化合氯成分中含有少量的二氯氨和三氯氨,造成实际加氯量等数据与下面计算值略有所出入,但实践证明其出入很小,不会影响下面的分析结果。

同时为便于分析,假设水中杂质的耗氯量为a(mg/L),即曲线OA段的耗氯量为a(mg/L),水中余氯控制值为d(m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点加氯法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消毒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水中加入适量的氯,以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发现随着加氯量的增加,消毒效果并非一直呈线性提升,而是会在某个点出现明显的转折,这个点被称为“折点”。出现折点的原因主要是,当加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中的余氯形态会发生变化,从自由氯逐渐转变为化合氯,如氯胺等。这种转变会导致氯的消毒能力下降,因为化合氯的杀菌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远不如自由氯。因此,尽管继续增加氯的投加量,但消毒效果却不再继续提高,反而可能出现下降。此外,过量的氯还可能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卤代烃类物质,如三氯甲烷等。因此,在折点加氯法的应用中,需要精确控制氯的投加量,既要保证消毒效果,又要避免过量加氯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