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员答卷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全员答卷题

命题人:审核人:阅卷人: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为了确保风险预控落实到位,必须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投入)保障、(文化)保障。

2.煤矿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组成。

3.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必须遵循(独立)性、(全面)性、(科学)性原则。

4.直接经验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

5.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为(人员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

6.风险值的确定方法。风险值=( 可能 )性×( 损

失)性。

7.“人”的本质安全化。主要指(意识)(知识)(技能)(行为)的本质安全化

8.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五大部分是指(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安

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

9.不安全行为基本控制途径是(自我行为)控制、(工作流程)控制、(监督)控制。

10.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一种科

学的、系统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其理念为“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

11.危险源动态信息的采集方法目前主要有(填表)的方法、(监控仪器监控)的方法、(举报)的方法、(其他信息采集)方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管理人员不尽职行为也是危险源。(√)

2.煤矿风险预控等同于隐患消除。(×)

3.辨识出的危险源通过提炼成为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

4.风险是导致损失、伤害或其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通常被描述为失控能源或能源失控。(√)

5.体系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出现特殊情况时,适时追加评审。(√)

7.《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手册》确定了本质安全管理的方针、目标;明确了矿内各单位/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本安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

8.本标准评分时直接对照五级指标进行检查,根据五级指标检查情况,采用自下而上逐级评分的方法计算总分。(√)

9.《本安考核评分标准》规定: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

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10.安全是指免除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将符合题意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 B )

A 对煤矿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

B 风险评估过程。

C 风险控制过程。

D 风险预警过程。

2.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的实际发生。

A 风险

B 危险源

C 问题

D 隐患

3.皮带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卷人事故属于( A )事故。

A 机电

B 运输

C 其它

D 管理

4.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 D )为核心的。

A 危险源辨识

B 确定管理对象

C 风险评估

D 动态风险预控

5.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 A )。

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B.造成人员死伤; C.造成经济损失。

6.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在(C )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

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

A.风险评估;

B.制定管理标准;

C.对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

D.隐患治理。

7. 下列属于风险的是( D )。

A.采煤机

B.刮板机

C.皮带运输机

D.液压支架不接顶

8.员工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两类:(B )不安全行为,间接不安全行为

A.有意识

B.直接

C.无意识

D.有痕迹

9.计算四级指标得分:若四级指标下有1-2个五级指标:任何一个五级指标不满足时,该四级指标得(A)分。

A.0分

B.设计分50%

C.设计分100%

10.本安企业建设分为( B )等级。

A.3个

B.4个

C.5个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结构模式,即可从企业安全生产(ABC )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设计。

A.观念文化;

B.管理文化;

C.行为文化;

D.安全理念。

2.下列属于危险源的是:(BC)

A.人的行为;

B.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C.瓦斯超限;

D. CO2。

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有(BCD)

A.改进本安体系;

B.流程化本安管理;

C.提高贯标效率;

D.规范

化本安管理。

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按月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下月安全任务和计划。安委会主任由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担任,成员包括(A B C D)相关方负责人。

A体系管理者代表; B矿领导;C中层管理人员;D员工代表.

5.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A B C D E )。

A.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B.强化安全管理;

C.科学地选用人员,做到人机环管最佳匹配;

D.改善作业环境;

E.做好员工思想和情绪调解工作。

6.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有以下几种:(ABCDEF )

A.破坏性;

B. 潜在性;

C.复杂性;

D.多变性;

E.可预控性;

F.因果性。

7.下例因素中属于人员的不安全因素的有( A B C )。

A.误操作;

B.违章指挥;

C.带病工作;

D.岗位职责不明确。

8.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ABCD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A.风险管理;

B.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C.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

D.组织保障管理。

9.本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ABCEF)

A.全方位管理;

B.全过程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