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式术语及图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版式术语及图鉴

图一:古籍版式术语对照总图

版面

指单张书叶的印刷面。

版框

又称「边栏」,指围成版面四周的直线,主要分单边和双边两种形式。此外,少数版本的边栏以图案构成,总称花边。单边

书版四周俱以一道直线围成者,大抵为粗线。

双边

书版四周俱以两道直线围成者,分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两种形式。大抵一粗一细,外粗里细,俗又称为文武边栏。

版框高广

凡著录古书的大小,大抵量度版框的高度和宽度,以半叶为准,高度记在前面,而宽度系自右边栏至书叶正中,记在后面。计算单位为厘米。

界行

又称「界格」「行线」或「行栏」,唐代称作「边准」、宋代称作「解行」。指版框内字行之间分界线。印本书的界行是从古写本演变而来。后世抄写的书,边栏和界行有以所印颜色区分者,如乌丝栏(墨格)、朱丝栏(红格)、蓝格、绿格等。

乌丝栏

原指古代帛书上面画有或织有黑色的边栏、界行。因为初期的纸本仿自帛书,故此一称谓又延用于抄写的纸本书。后世又称墨格。

图二:宋版书版式图

朱丝栏

原指古代帛书上面画有或织有红色的边栏、界行。因为初期的纸本仿自帛书,故此一称谓又延用于抄写的纸本书。后世又称红格。

蓝格

指描写的纸本书所印边栏、界行为蓝色者。

绿格

指抄写的纸本书所印边栏、界行为绿色者。

行款

又称「行格」。指书中正文的行数以及每行字数。古书的行款,通常以半页为准。著录时,多记每半页若干行,行若干字。清江标撰有《宋元本书目行格表》,可用来考证版本。

版心

也叫「中缝」。亦即包背装和线装书的书口,指每张书叶的正中折缝处,某些版本在此刻有书名、卷次、叶次、字数和刻工姓名。

象鼻

版心下边栏至上下鱼尾间的两个部份、或称作象鼻。因其中印有黑线与否而出现白口、黑口、花口等称谓。大约宋版书多白口或小黑口;元版书多大黑口。

白口

版心上下两端正中间未印有黑线者称为白口

黑口

上下两端正中间印有黑线者称为黑口、是折迭书叶的标记。又,黑线粗的叫大黑口;黑线细的叫小黑口。

花口

版心上边栏至上鱼尾间的正中央刻有文字者称为花口。

图三:宋版书中的几种鱼尾

鱼尾

在版心中,距上边约四分之一处印有一像鱼尾巴似的标志,以便折迭书叶,称为鱼尾。有时版心下半也有一鱼尾,如没有,则印一横线。以数量区分,有单鱼尾、双鱼尾、三鱼尾;以方向区分,有对鱼尾和顺鱼尾;以虚实图案区分,有白鱼尾、黑鱼尾、线鱼尾、花鱼尾等。

白鱼尾

版心的鱼尾只有外部轮廓的,叫白鱼尾。

黑鱼尾

版心的鱼尾轮廓内用墨填实的,叫黑鱼尾。

线鱼尾

版心的鱼尾由线条构成的,叫线鱼尾。

花鱼尾

版心的鱼尾下部为曲线形如花瓣状的,叫花鱼尾。

对鱼尾

版心两个鱼尾形标记方向相反者,叫对鱼尾。又叫逆鱼尾。

逆鱼尾

版心两个鱼尾形标记方向相反者,叫逆鱼尾。又叫对鱼尾。

顺鱼尾

版心两个鱼尾形标记方向相同者,叫顺鱼尾。

单鱼尾

版心只有一个鱼尾形标记者,叫单鱼尾。

双鱼尾

版心有两个鱼尾形标记者,叫双鱼尾。

三鱼尾

版心有三个鱼尾形标记者,叫三鱼尾。

天头

在书叶版面上方没有印刷图文的部份称天头。

地脚

在书叶版面下方没有印刷图文的部份称地脚。

书耳

又称「耳格」「耳子」。指刻在版框左栏外上角的一个小长方格。书耳内多刻有本书的篇名(小题),称耳题,因当时书册装订形式为蝴蝶装,在左栏外记篇名,正便于检索。

旋风装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叶。

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关于旋风装的形制,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流行3种说法:

(1)认为古书的经折装就是旋风装。美国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钱存训的《中国古代书史》称:书籍的卷轴形式,一直延续作用到9世纪唐代末叶,才被折叠的形式所取代。自此而后,中国书籍的形式便逐渐演变。最初的折叠式,称为‘旋风装’或‘经折装’。这就是说,旋风装就是经折装,或者说经折装也可以称为旋风装。

(2)认为旋风装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刘国钧、郑如斯的《中国书的故事》中说:大约在经折装出现不久,有人发现这样容易散开,容易折断,于是就想办法,用一张大纸对折起来,一半粘在书的最前叶,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书背,粘在书的末叶。这样,在拿取时,就不会有散开扯断书叶的危险。如果从第一叶翻起,直翻到最后,仍可接连翻到第一叶。回环往复,不会间断,因此,就把它称为‘旋风装’。旋风装是经折装的变形。经折装和旋风装大概是在9世纪中叶出现的。

(3)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写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的装帧形式及历代诸家对此的称谓,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旋风装是卷轴装到册叶装的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装帧方式,是以一幅比书叶略宽略厚的长条纸作底,而后将单面书字的首叶全幅粘于底纸右端。其余书叶因均系双面书字,故以每叶右边无字之空条处粘一纸条,逐叶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每叶之外的底纸上。由于每叶都是粘在上一叶的底下,故右边粘连处看不出相错的粘连缝痕,而左边则形成上叶压下叶的错落相积的状况。收藏时,与卷轴装卷向相反,是从首向尾卷起。从外表看,仍是卷轴装,但内部书叶却逐次朝一个方向卷旋转起,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古人称它为旋风叶子。旋风叶卷子,即旋风装。因其书叶鳞次栉比,貌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打开来翻阅时,除首叶因全幅粘裱于底纸上不能翻动外,其余书叶均能和阅览现代书籍一样,逐叶随意翻览。这种装帧形式既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是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待到书叶摆脱掉粘自身的底纸,册叶装便真正产生了

蝴蝶装

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以后,特别是进入宋代雕印书籍盛行以后,由于书籍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起书籍装帧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雕版印书不同于用手写书或抄书。写书或抄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纸接一纸地写下去。而后连接起来,或卷起成为卷轴装,或折叠成为经折装。雕印书籍要受版面制约,即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款字数,且通常都有边栏界行。这样印出的书叶,都是以版为单位的单叶。这种书叶若是仍然沿用卷轴装或经折装,就必须将书叶先行首尾粘连,且要设法去掉或掩盖每叶的左右边栏,劳师费时,极为不便。于是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创造了蝴蝶装。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装”。

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是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用“蝴蝶装”装订成册的书籍,翻阅起来如蝴蝶两翼翻飞、飘舞,故名之为”蝴蝶装”。五代雕版印刷的监本经书,上呈时是一百三十策(册)。既然称“策”,必为书之方册,因卷轴装称“卷”,不称册,加之唐时唐人写经已有个别为蝶装,故五代之经书当为蝴蝶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