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以及启示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政党政治,各种类型的政党空前活跃,政党政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
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控制强制力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公众自我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加上政党竞争的压力,各国执政党都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又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努力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形象,以增强其竞争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几种理论思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代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一、现代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在现代西方国家中执政的政党主要有自由党、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其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西方自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发轫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基本的政治信念、政治体制构建和政治策略取向,代表了当时社会进步的理性主义传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实践的主流意识形态。
澳大利亚学者安德鲁,文森特认为:“自由主义是诸意识形态中最为错综复杂与难以理解的”。
但是,自由主义在其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仍然有其核心原则与价值取向。
英国学者乔治·克劳德认为:“自由主义的观念是复杂的和有争议的,但人们一般都同意自由主义包含对以下四种主要价值或原则的信奉:个人的同等的道德价值,个人自由和权利,有限政府和私有财产。
”作为西方近几百年里占主导地位的伦理和政治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文艺复兴到英国以洛克为高峰的早期自由主义,从法国的启蒙思想和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强调的放任自由主义到英国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这一思想不仅成了以英国为基地的西欧伦理、经济和政治哲学的主流,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乃至美国的政治。
西方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基础。
西方各国政党都高度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其主要做法是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导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等,表现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意识形态实用性、模糊意识形态阶级性、强调意识形态普适性等特征。
总结和借鉴西方各国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1.不断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面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和政党政治进化的趋势,执政党都被迫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以消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多元化的社会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塑造一种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意识形态。
近年来,西方国家和执政党一般都在保持意识形态继承性的同时,努力扩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美籍德国政治学家奥托·基希海默提出了“兼容型政党”(或称“全方位政党”)概念,即为争取尽可能多选民支持和整合各种利益的需要,照顾各类选民利益,包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执政党使自己的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张力,以适应社会整合的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不同利益集团的对立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2.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实用性。
冷战时期,各执政党大多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来处理国际关系。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各国都意识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本国自身利益出发,而不去计较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换言之,虽然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构成中意识形态因素仍占相当比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异同的冷战思维已经很少为人接受,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根据政治需要灵活地变换和调整策略。
西方政党建设对我党先进性建设的启示
文化 与社会 主义意识形 态构成 严 重 冲击 。人 们 自觉 不 自觉地 不加 区别地 接受 西 方文 化, 松 了对 西 方 意 识形 态 渗 透 的警 放 惕, 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 的指 导地位 。受市场 经济 的影 响, 更多的关 注经 济利 益 , 注个 人生 活 , 人们 关 而对理 想信 念漠不关心 , 意识形 态淡化 。 3 .政 党运作方 式“ 媒介化 ” 科技革命促进 了现代 信息通 讯技 术 的迅 猛发 展 。发 达 的
面对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现实西方政党为了争取中间阶层扩大社会基础不再刻意强化本党的意识形态而是积极吸收各种对自己政党建设有利的理论和主张甚至不同政党之间在纲领和政策上相互利用彼此抄袭
维普资讯
、 ,
溉.6 也 2. 山之石 0 T 0 N4, 0 。 J U 叫
姗 眦 管
方 党设 绫 筅佟设 名 政 建 党 建钓治学 院 贵州 贵 阳 5 00 ) 50 1
摘要 :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 发展、 技革命 日 月异 以及 生产 力发展 突飞猛进 的时代背景 下, 科 新 世界各 国政党建设都 面 临一 系列 共同的挑战。西方政党不断研 究、 探索新 的活动方 式, 有远见地进行改革 , 政党建设不 断趋 向稳 定和 完善 。 西方政党建设经验对我党 的先进性建设 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 鉴意义。但 吸收和借 鉴 西方政 党建设经 验 时, 要善于把 西方政党建设经验与其基本政 治制度 区分开 来, 善于把 西方政 党建设 经验 与我们 的国情党情有机结合 起来。 关键词 : 西方政 党建设 先进 性建设 挑战 举措 启 示 中图分类号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9 2 2 0 )4— 6—0 D6 A 10 6 2 ( 06 0 3 3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的启示
浅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对的启示德意志意识形态,又称德国意识形态,指德国民族的一种特定思想倾向和理论体系,是由德国哲学家等知识分子为旨在维护德国文化和民族精神而创建的一种哲学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德国民族独特性、民族大一统、文化至上等观念。
德国意识形态贯穿于德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中,例如拜占庭帝国的衰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等,是塑造了现代德国和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力量。
德国意识形态与政治思想密切相关,其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和民主政治的基础。
然而,德国意识形态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例如,在二战前的德国,德国意识形态被一些极端主义组织和个人利用,导致了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的巨大灾难,甚至影响到了世界的格局。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德国意识形态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德国意识形态强调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也是德国维护并发扬其独特之处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日益凸显,如果我们能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维护和发扬本国文化精神,相信一定可以为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德国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民族大一统视为其最终目标。
然而,这种观念在当今已经被证明是不现实和不可持续的,因为世界资源有限,每个国家都应该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不是试图通过强制实现某种大一统来占据先机。
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合作,协商和谦虚。
最后,德国意识形态的一些极端主义思想也给我们带来了教训。
极端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给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应该更多地宣扬和尊重理性和科学精神,反对暴力和极端主义,以维护和平与稳定。
总之,浅析德国意识形态与政治思想,我们需要正视其优点和缺陷。
我们应该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坚持和发扬本国文化精神;在国际关系中注重合作和谦虚,反对大一统;反对极端主义和暴力,宣扬理性和科学精神。
这些启示对于当前的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4-06-28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A238)作者简介:杨竞雄(1990-),男,湖南益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意识形态管理研究㊂第29卷第5期2014年9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Vol.29No.5Se p .2014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杨竞雄(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12)[摘要] 意识形态治理 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的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㊁渗透性和法治性;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㊂对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夯实舆论阵地㊁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㊂[关键词]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启示[中图分类号]D6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934X (2014)05-0053-05Contem p orar y American Ideolo g ical Governance and its Enli g htenments for China YANG J in g -xion g(School o f Ma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 y ,Chan g sha ,Hunan 410083,China )Abstract :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is a d y namic p rocess ,the g overnance bod y that belon g s to and attaches to a certain rulin g class of societ y inte g rates the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ideolo g ical field b y usin g formal and informal s y stem and diverse g overnance -man -ners ,that work to g ether to achieve the common g oal.Basic strate g ies of contem p orar y American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include maintainin g the national core values stabilit y and flexibilit y ;inte g ratin g all areas of the bod y to build a com p rehensive national g ov -ernance to g ether ;focusin g on g overnance means 'concealment ,p ermeabilit y and nomocrac y ;usin g ca p ital and technolo gy to p romotethe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Enli g htenments for the Chinese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include p romotin g socialist ideolo gy to kee p p ace with times ;buildin g the Chinese socialist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model ;reinforcin g the p ublic o p inion p ositions and ideolo g ical workteam ;followin g the world trend to stren g then the network 's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Ke y words :America ;ideolo g ical ;g overnance ;enli g htenments.㊀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至今仍广泛充斥于世界,这不仅因为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㊂ [1]更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实行了意识形态的治理模式,进而极大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效度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㊂作为党治国理政中 极端重要 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属于国家治理体系,亦对其具有定向导航㊁凝魂聚气㊁评判调节等功能㊂我国要积极借鉴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方略及其经验㊂35一㊁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中,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自觉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之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这个阶级或社会集团政治理想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理论表达㊂ [2]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㊁经济㊁法律㊁哲学㊁伦理㊁历史㊁文学㊁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㊁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范畴㊂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㊁传播和管理工作㊂而 意识形态治理 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地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就是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治理和用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国家治理的有机结合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和拓展本国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内巩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本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国民的政治价值认同,以达到维护统治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对外软硬兼施地推行本国的价值观及其政治制度,将对外传播战略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使世界各国服从并服务于本国的战略利益㊂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主体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领导主体,即作为美国资产阶级集团政治代表的执政党(在美国政党制度的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民主㊁共和两党的党派之争和轮流坐庄);二是主导主体,即执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力量,如:国家层面的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㊁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会㊁各州和地方层面的艺术与人文委员会等;三是参与主体,即各类政治㊁经济㊁文化和社会组织,如:政治党派㊁企事业单位㊁新闻媒体单位㊁科研教育机构㊁行业协会等;四是终极主体,即作为实践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㊂而治理客体则指向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即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㊁社会思潮㊁社会心理等;二是物,即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各种物质性资源,包括意识形态治理体制内的机构设施㊁运行制度及相关资产等;三是人,即意识形态部门的工作人员㊁国家各级政府公务员及社会成员㊂二㊁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建筑在十分成熟的政府力量㊁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及其三者之间有效互动制衡的基础之上,与其固有的历史传统㊁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密切相关㊂美国政府虽然没有一个专门的显性部门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直接管理,但美国政府从上至下㊁从政府到民间皆有一套完备的对文化和意识形态实行间接管理的庞大体系[3],通过辩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 变 与 不变 ㊁极力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㊁整合各治理主体以形成合力㊁熟练运用资本逻辑和先进技术进行治理等一系列极具现代性色彩和启发意义的治理方略从而获得了巨大成功㊂第一,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㊂当代美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石的自由㊁民主㊁平等㊁博爱㊁人权和法治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理念序列,它与美国移民拓殖的历史命运㊁相对隔绝的地理区位㊁独特的多元文化和国家发展轨迹相适应,历经了从最初的对摆脱殖民统治和 国家独立 的热切呼唤,到南北战争时对黑奴制的鞭挞和 国家统一 的迫切诉求,再到两极格局结束后肆意推广本国价值观以及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生或显或隐地激烈交锋等一系列形态演化㊂这些被赋予 最普遍形式 的意识形态于美国不到三百年的民族历史中凝练而成,从 常青的生活之树 中进行极具张力的理论建构,在国家政策措施及其执行层面始终保持着一致性和一贯性,深深根植于整个美利坚民族的意识深处,成为了一种美国民众不自觉的内在信念和一种 背后的㊁持久的和不易改变 的 超稳定 结构㊂美国不仅运用灵活恰当的表述方式和传播方法,使国家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了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而且在美国的意识形态对外战略中,通过对以宽泛 能指 掩饰明确 所指 的 普世价值 和 宪政民主 等话语陷阱极力宣扬,造成了一些国家的思想混乱㊁政权更迭和局势的持续动荡,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则是以摆脱意识形态束缚之名来行摆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束45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9卷缚 之实,其目的无非是想买卖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其制度的私货,这种诡谲的政治策略背后若隐若现的是一种阴险的和平演变的政治战略[4]㊂第二,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㊂美国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其国家㊁市场和社会力量都发育得非常充分和健全,且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制衡也相当地有效和规范㊂在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㊁包容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下,各治理主体皆以各自独特的途径和方式发挥作用从而汇集成治理合力㊂在唯资本的逻辑马首是瞻的美国,政党活动尤其是两党竞选往往被嘲笑为应接不暇的政治闹剧,但从普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强化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国家凝聚力而言,又是非常有效的平台和绝好时机㊂政府作为一只 看得见的手 在意识形态治理中却极力隐蔽自己的身影,通过经济㊁法律㊁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来塑造有利的社会公共环境及保证其他各类主体治理行为的规范性㊂ 形散而神不散 的美国学校不仅明确 课程设置应当为哪个政治目的服务 [5],而且近年来开始注重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类问题,如:这个领域的历史传统如何?它所涉及到的经济与伦理道德有哪些?新闻㊁报刊㊁电视㊁网络等大众传媒不仅是美国向其民众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喉舌和重要载体,也是美国向其他国家渗透本国意识形态乃至颠覆他国政权的有力工具㊂宗教活动是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宗教信仰整体上呈现多元化,但它们更多地 构成了美国民主和人民自治思想的最深厚基础 [6],从而成为了 美国精神 的化身,在增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㊁进行社会整合㊁传播和扩张意识形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第三,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㊁渗透性和法治性㊂当代美国的意识形态治理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造成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假象,从而成功地掩饰了美国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对 异质思维 制裁的严厉程度㊂在向全世界推广自由㊁民主㊁人权㊁宪政等抽象的美式 道义 原则中实现本国的利益最大化并自辩道:我们从不把这些东西强加给任何国家,但是我们坚信这些东西不管在什么国家都应该得到悦纳㊂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巧妙地掩盖了其 技术统治意识 的意识形态功能㊂美国通过设置隐性课程和 核心课程 ,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和生产文化产品,制定和执行具体的社会政策,引导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与核心价值理念相适应的舆论氛围,使美国民众无不置身于 美国精神 的熏陶之中㊂从1620年第一批殖民者签订‘五月花号公约“起,美国人就倾向于制定一个对大家都有益的方案来管理自己和协调社会㊂这种法治精神还可从美国人所信奉的 个人主义 中觅得根源:美国人的 个人主义 不仅是表现为低层次的损人利己㊁唯利是图㊁尔虞我诈等的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它还包含着 等价交换 的资本主义精神,即 我捍卫我的权利,也尊重你的权利㊂ 在崇尚主体自由的美国及其发展历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的自由建立在尊重他人的自由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建立维护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的完美秩序就必须依靠法治的力量并确立起对法律的坚定信仰㊂因此,虽没有针对意识形态的专门法,但美国将 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 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 [7]的规定融入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之中㊂第四,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强调: 应当慷慨地支持美国新闻署和自由欧洲电台 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㊂ [8]因此,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在 美国之音 等传媒和出版事业上花费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以便宣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掌控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导向权㊂目前,无论是传统的媒介(如:报纸㊁杂志㊁电影),还是新生代媒介网络,美国都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引领世界潮流, 美国垄断了传播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㊂ [9]而在美国本土,外来节目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2%,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不足10%,却占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10]㊂从此意义上说,美国的声音就是世界的声音㊂美国还通过设置各种基金项目(如 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 )㊁利用一些既有的国际性基金组织(如 诺贝尔奖 )㊁派遣一些专家学者和留学生或其他人员,以 援助 和学术交流讨论为552014年第5期杨竞雄: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名,或明或暗地支持一些学术机构㊁媒体㊁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甚至频频资助类似于 藏独 ㊁ 疆独 和 台独 等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绞尽脑汁干涉他国内政㊂美国还不惜巨资地在全国各地建立并免费开放各种纪念馆㊁博物馆㊁图书馆㊁科技馆㊁文化馆等公共设施,如:华盛顿纪念馆㊁林肯纪念馆㊁马丁㊃路德㊃金纪念馆㊁国会图书馆㊁航空航天博物馆㊁战争博物馆等,这些载体记载着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 美国精神 和意识形态因素,是美国民众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㊂三、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在因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所形成的新权威体制和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国家治理 是指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㊁管理经济文化事业㊁管理社会事务㊂其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㊁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1]㊂因此,我国既要敢于和善于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㊁从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经验中剥离出一般规律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现代化,又要从我国的具体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出发,避免照搬 美国模式 的经验主义错误及为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埋下伏笔㊂第一,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㊂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实现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跨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已经完成了从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飞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从过去工具性极强的政治价值的一味灌输到今天更加关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筑造共同精神家园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人本主义嬗变;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式的 中国梦 话语体系已成为活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凝聚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㊂以此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演进路径, 变 的永远只是意识形态中的具体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手段,而其内涵的核心价值却是永远 不变 的㊂因此,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辩证法,在确保其核心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意识形态的实践特色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之成为不同阶层和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厘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价值理想㊁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三者混乱重叠而导致的意识形态僵化和封闭化;要充分挖掘国家制度中蕴藏的伦理因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㊁乡约民规和各行各业的规章准则之中;要注重 理性式话语转换 和 感性式话语转换 ,既要根据不同时空和不同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关键词 序列灵活多样㊁富有个性地加以表述,又要利用一切机会和一切条件,以感性的语言和标语口号等形式不厌其烦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使其深入人心㊂第二,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着力构建党委领导㊁政府负责㊁社会协同㊁公众参与㊁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㊂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把握不同主体在治理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并由此探索自上而下㊁自下而上和横向互动有机结合的共治型运行体系:(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所谓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 ㊂但党的领导是政治㊁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要进一步破除党政不分㊁以党代政的旧思维体制,善于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把人民大众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㊂(2)在中国国情下,政府仍然是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但 利维坦政府 必须要按照政企分开㊁政事分开原则,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要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和简政放权,培育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㊂(3)各类政治㊁经济㊁文化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再生产㊁传播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明确自身功能性定位,完善自身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顺应㊁发掘和引导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助力㊂(4)人民群众是治理结构中的终极主体,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家庭㊁社区或其他各类非正式群体等也是社会65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9卷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可兹利用的有效载体,因而必须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主人翁积极性㊂第三,夯实舆论阵地㊁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㊂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㊁守土负责㊁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12]㊂因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㊁办刊㊁办台㊁办新闻的原则,加强对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和把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和 新闻道德委员会 等机制监督,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㊁具有高超业务水平的人手里㊂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基础性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拔尖人才的重点扶持,加强对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的重点培养,加强对任职于外事部门中理论人才的重点栽培,建设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㊂要大力加强国际化传播交流平台阵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在渗入中国价值理念的同时努力提升新闻信息原创性㊁时效性和大众性,为国际社会提供观察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使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㊁更具穿透力和说服力㊂要以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襟报道好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㊁新思想新知识,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与此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国际性意识形态斗争和国际舆论引导的战略策略,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彰显好中国风骨㊂第四,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3]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相互交织且不断深入的境遇下,多样信息选择和新型传播方式使我国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舆论管理模式也受到严重挑战,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凭借技术优势向我国不断渗透,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主战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最大变量 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能否夺得 制脑权 ,已成为衡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所在㊂要坚持积极利用㊁科学发展㊁依法管理㊁确保安全的方针,制定全面的信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治理创新;要积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健全网媒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实现网络实名制,开展网络扫黄打非工作,依法打击网络造谣传谣等恶劣行为,依法治理网络社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㊁舆论引导队伍和技术研发队伍,有意识地培养网络理论㊁文艺队伍和 意见领袖 ,繁荣网络优秀文化,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改进网上宣传方式,正确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㊁度㊁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目标管理下的网络舆情统筹机制㊁预警机制㊁研判机制㊁联动机制㊁应急机制㊁评估机制及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不断促进管理过程的有序化和科学化㊂[参考文献][1]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0.[2]郑永廷,任志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7):46-51.[3]徐长银.美国文化管理的特点[J].红旗文稿,2011(22):34-36.[4]胡凯,杨竞雄.论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的巩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98-102.[5][美]卢瑟㊃S㊃路德克.建构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M].王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49.[6]农华西.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57.[7]赵康太.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㊁具象化和实践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7(4):48-51.[8]姚宝权,等.二战中的广播舆论战[EB/OL].htt p://media.p eo p le. /GB/22114/42328/77497/5316669.html,2007-1-23.[9]冯峰.美国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战略[EB/OL].htt p://theor y. p eo p /n/2014/0326/c40531-24739817.html,2014-3-26.[10]梁相斌.外国控制新闻的主要做法[EB/OL].htt p://theor y.p eo-p /BIG5/49154/49156/9030359.html,2009-3-26.[11]秋石.为了国家长治久安 怎样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求是,2014(1):8-11.[12]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13]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2-28.752014年第5期杨竞雄: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趋势
万方数据
三,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影响因素
态度和看法作为—个人主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的 政党,同一政党发展的不同时期,意识形态观存在着很大的区 别.因此.要研究和预测政党的行为,首先就必须弄清楚影响政 党意识形态观的因素.总的看来,当代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观 之所以会呈现出上述趋势,是下述几大因素的综合作用: 1.政党意识形态的固有作用 虽然政党的意识形态观对政党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决定性 作用,但是政党意识形态对于政党意识形态观又具有潜在的影 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为:意识形态强度对于政党意识形态观 的影响:意识形态内容对于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影响,以及政党 原有意识形态对其意识形态观的影响.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 物,是民众利益的代表.当代西方各国大都实行竞争性的政党 体制,在该政党体制中.谁能获得足够多的民众认同,谁就能上
个对意识形态的态度问题.同样的意识形态,由于"观"的不同,
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甚至南辕北辙.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走 向恐怖活动,"文化大革命"的个人迷信,大约都是如此.实践证 明,要发挥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既需要有先进的意识形态,也 需要有科学的意识形态态度,即科学的意识形态观,那么,何种
态度才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呢?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既是当前 各国政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一,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基本内涵
无数事实证明,政党的意识形态值得研究,政党的意识形 态观更值得重视.简单说来,政党意识形态观是指政党对于意 识形态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具体可分化为四个方面: 一是政党对意识形态地位的态度和看法.政党都有自己的 意识形态,它是政党思想和理论上的旗帜,是政党对现实环境 的诸多挑战作出的反应和回答.但是,不同政党对意识形态地 位的看法是有区别的.根据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学术界将政党 分为实用型政党和目标型政党.其中,实用型政党是指没有明 确的长远目标,而中短期目标又可以随时变化的党;目标型政 党则是指给予意识形态较多关注的政党,这类政党有自己确定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引言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或信仰体系,它在塑造一个群体或国家的价值观、政策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西方和中国都有各自独特的意识形态。
本文将探讨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的特点、差异和影响。
西方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影响西方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它源自古希腊的哲学和罗马法律的传统,并在基督教、人权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影响下不断演变。
西方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平等,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
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西方国家领导的世界体系在殖民主义时代达到巅峰,西方意识形态被传播到各个殖民地,并对当地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媒体、科技和国际组织等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和挑战。
中国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影响中国意识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注重家庭、社群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中国意识形态强调集体利益、社会和谐以及政治稳定。
中国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一直是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基础。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宽容、治国有方、民众自愿奉公等理念,对中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差异虽然西方意识形态和中国意识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西方意识形态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体的自由,而中国意识形态更注重社会和谐以及集体利益。
其次,西方意识形态在政治体系方面强调民主和自由选举,而中国意识形态更强调稳定和集权。
此外,西方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变革能力,而中国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持久稳定的特点。
西方意识形态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挑战西方意识形态和中国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力,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代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回应
、
方 社会 结 构 的变 化 , 尤其 是 中间 阶层 队伍 的壮 大 及 参 与政 治 生 活积 极性 的不断 增 强 , 西方 许 多政 党 为 缓 和 相 互 之 间 的对 立 和 冲 突 , 到共 赢 目的 , 尽 达 都 可 能顾 及 中间 阶层 的利 益 和愿 望 。 在政 策 主张 上 的 区别 日渐缩 小 。 识 形 态 的 阶级 性 逐 渐 淡 化 . 现 意 呈 出一种 “ 政党 意识形 态 中间化 ” 的趋 势和 特点 。美籍 德 国政 治 学 家奥 托 ・ 基希 海 默尔 称 之为 “ 方 位 政 全 党” ,即政 党 为争 取尽 可 能 多选 民支 持 和整 合 各种 利 益 的 需 要 , 在 消 弱 或 放 弃 意识 形 态 , 求超 阶 正 寻 级 的支 持 。这 表 明西方 政党 在意识 形态 上 的分野 日 渐 模糊 , 阶级 性 反 差 越来 越 小 , 已改 变 了二 战前 那 种差异 、 突、 冲 多元 、 化 的局 面 , 之 以意识 形 态 分 代 的相互 交 融 、 透 和 共 识 等 。 一 定 程 度 上 获得 了 渗 在 选 民的 支持 , 为其 上台执 政创造 了条 件 。 ( ) 三 传播 途径 灵活 。当代 西 方政党 在意识 形 态 传 播方 式 上 , 不再 拘 泥 于传 统 的以报 纸 、 志 、 杂 广播 等 传播 媒 介 为主 ,进 行简 单 直接 的宣传 和灌 输 , 而 是 以更 加 灵 活多 样 的途径 和 方式 , 通 过文 化 产 品 如 贸易 、 术研讨 、 化娱乐业活动、 济技术合作 、 学 文 经 消费生 活 方式 、大众 流 行文 化 等传 播其 意识 形 态 。 据 有 关 资 料显 示 , 美 国影 片产 量 占全 球 影 片 总 量 “ 的 6 %, 占据全 球总 放映 时间 的 5 %以上 。在世 . 却 7 0 界 电影 市 场 上 横 扫一 切 的好 莱 坞 电影 ,表 面 上 来 看 ,是 关 于人 类 一 系列普 遍 价值 观 念 的倾情 诉 求 , 但掩 盖 在 表层 语 义之 下 的 。 是其 一整 套 关 于美 国价 值 观 的完 整表 述 ” 1 外 , 。【 】 此 西方 政党 还尤 其 注重 利 用 现代 传媒 , 扬其 政 治 观 、 宣 价值 观 、 民主 观 、 活 生
2021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2021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一、引言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2021年四季度,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碰撞进一步加剧。
本文旨在对2021年第四季度的意识形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动态1. 美国的保守主义盛行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社会愈发倾向于保守主义,保守派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上取得了较大胜利。
这种变化与美国政治氛围中的极化和民粹主义倾向密不可分,也与国际形势的压力有关。
保守主义对自由市场经济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于价值观保守、社会传统的重视度也有所增加。
2. 欧洲的意识形态多元在欧洲,意识形态的分化更加多元化。
与全球化浪潮相对应,欧洲舆论场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潮。
民粹主义和右翼极端主义在某些国家里抬头,同时,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也未失去影响力。
欧洲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团结性和一致性正在面临挑战。
三、新兴国家的意识形态变迁1. 亚洲国家崛起的挑战亚洲国家的崛起不仅在经济上体现出来,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传统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在亚洲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发展独特的意识形态,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这种崛起势头也面临来自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和冲突。
2. 中东地区的宗教与政治关系中东地区的宗教因素在意识形态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斯兰教对中东国家的政治和社会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些地区仍然陷入宗教极端主义的漩涡之中,而其他地区则试图进行宗教与政治的平衡。
四、中国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挑战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国的意识形态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始终围绕着共产主义的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展开。
尽管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理论应用与实践矛盾的问题,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困扰。
2. 意识形态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与科技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现象。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一、引言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激烈。
为了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本报告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研判,以期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际意识形态现状分析1. 西方意识形态的演变与特点西方意识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
近年来,西方意识形态呈现出以下特点:(1)以自由民主制度为基础,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2)以市场经济为支撑,追求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3)以人权观念为核心,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4)以基督教文化为底蕴,强调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
2. 非西方意识形态的崛起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非西方意识形态逐渐崛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亚洲价值观: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强调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2)伊斯兰意识形态: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强调信仰、道德和社群团结;(3)非洲民族主义:以民族自尊和民族解放为核心,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4)拉美左翼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强调公平正义和民众福祉。
三、我国意识形态现状分析1. 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变。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支撑,推动国家发展;(3)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弘扬民族精神;(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领社会风尚。
2. 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与问题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以下挑战与问题:(1)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影响:西方价值观通过文化、媒体等途径传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挑战;(2)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斗争: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各种错误观点和不良信息传播迅速;(3)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随着社会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差异明显,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冲击;(4)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意识形态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
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特点及启示【摘要】西方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当前,国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主要是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以政府主导掌控意识形态、以思想教育引导意识形态、以宗教形式塑造意识形态、以各种组织推广意识形态,表现出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包容性、增强意识形态实用性、模糊意识形态阶级性、强调意识形态普适性等特征,总结和借鉴西方国家和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外政党主流意识形态趋特点经验启示1西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做法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为适应资产阶级夺取正经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需要,提出了以“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为民主权”思想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并成为其重要内容。
当前,西方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以法律手段强化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通过法律对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和强化的基本做法就是以法律规范言论,西方国家大都宣扬言论自由,一般在宪法中把新闻出版自由确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新闻媒体可以批评政府及官员是其言论自由的主要表现。
控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在法律上一般都承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信仰已经深深根植于西方人的头脑,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真理。
但是,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也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和限制,正如一些激进的美国人所说,在表面“自由”的幌子下“新闻传播将各种观念灌输到美国人民脑子里,人民耳濡目染的、该看到什么、该听到什么,全都由那些控制传播工具者来决定。
”[1]西方国家的宪法在规定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又规定了许多限制条款,例如,联邦德国1949年《基本法》第18条规定:“如任何人混用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出版、教育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通讯、邮政、电讯秘密权,财产权和避难权,此种滥用法定权利与自由、民主的基本法令相抵触,即丧失了上述各种基本权。
论西方政党政治的特点
综合以上的“政党”解释,有学者对“政党”下这样的定义:政党,是一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以争取民众或控制政府的活动为手段,以谋求促进国家利益实现为共同理想的、有目标、有纪律的政治团体。这一定义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党是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团体;(2)政党是基于人民的意愿和国家的需要而结合的团体;(3)政党是以取得政权实现政纲为目的所结合的团体;(4)政党是较具有永久性的有组织、有目标、有纪律的政治团体。
两党制作为正式政党形成的重要标志包括自身组织建设的加强、反对党的合法化和议会外党派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加强。反对党起先臭名昭著,“政府反对派是一群主张不同、观点各异、离心离德、又没有任何的反政府计划的人们所组成的”,他们是一些争权夺利、沽名钓誉的帮派主义者和政治投机分子,在政治斗争中使用的往往也是宗派打击的手段,是既反对国王又反对王国政府的宗派主义团体。反对党抛弃宗派观点是从老皮特提出的“对议案,不对人”的原则开始,脱离宗派色彩是从罗金厄姆派成为既符合国民利益和历史传统,又符合宪法精神的“有组织的反对党”开始逐步完善,当反对党扮演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者和拥护者,对国家履行重要的政治职责时,反对党成为“国王陛下的反对党”从而合法化了。这一术语标志着反对党存在的重要宪法意义,“它体现了十九世纪对统治艺术的最大贡献——就是一个在野的政党,被人承认着对国家制度具有完全的忠诚,并准备着随时上台执政,而不致震撼国家的政治传统”。
西方政党制度的民意代表及其启示
客观 的分析 。在此基 础 上 , 于如 何借鉴 西 方政 党 制 对 度 中有 益于 中 国民主政 治建设 的因素 、 推进 中国特 色 政 党制 度 的完 善 , 出了一些 建议 和思 考 。 提
一
、
西方 政党 制度对 民意代表 实现 的积 极促进
( 竞选压力对政党民意代表的促进 一)
收 稿 日期 :0 0— 3— 9 2 1 0 2
作者简介 : 齐春雷,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 女, 主要从事政党政治研究。
21 00年第 4期
齐春雷 : 西方政 党制度 的民意代表及其启示
77
素, 这在 客 观上 有助 于督 促政 党 代表 、 护 、 现更 广 维 实
泛 的 民众利 益 。对 于败 选 在 野 的政 党 而 言 , 思 、 反 检
西方 政 党制 度 的 民意 代 表及其 启 示 ) 30 1
摘
要: 在民主政 治已成为世界 政治潮流 、 民主 、 “ 和谐 、 发展 ” 已成 为国内政 治主题 的当今 , 民主政治 的视角来 审 从
视我 国的政党制度 , 照民主政 治的要求来加 强政 党制 度的建设 就成 为新 时期 的重要课 题。本文 以民主政治为评 按
政 为主 要特征 的西 方政 党 制 度 的 “ 民意 代 表 ” 行 了 进
播、 电视 、 报纸 、 因特网、 集会 、 演讲等宣传政党 的政策
主张 。这 种竞争 , 使各 政 党 政 策 主 张公 之 于众 , 党 政 政策 的透 明度 很 高 。而 民众 对 于政 党 能 否 体 现本 阶 层 、 体利 益 的代 表 , 群 是否 有利 于本 阶层 、 群体 利 益 的 实现 , 由于这种 种 竞 选 宣传 得 到 较 全 面 的信 息支 持 , 从而 在作 出选择 时拥 有较 大 的主动 性 、 自觉 性 。对政 党而 言 , 自己 的纲 领政 策 为 公 众 所熟 知 和 了解 , 将 就 等 于将 施政 理论 进行 了一 次 “ 民众 中来 , 民众 中 从 到
浅析东欧共产党意识形态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浅析东欧共产党意识形态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启示作者:徐文文傅秀云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社会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从东欧共产党衰落的意识形态因素及教訓中汲取有益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欧执政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和基本意图;是其执政活动的理论形态和理论支撑;是其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政策制定和开展工作的基本理念。
在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东欧共产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彻底失败,东欧剧变是其标志性的事件。
因此,东欧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经验教训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给予了重要启示,应当引起全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东欧共产党衰落的意识形态因素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东欧共产党共执政40多年。
最终引起这些党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政治的原因。
但是东欧一些共产党忽视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他们走向解体的重要因素。
具体而言,包括意识形态内容、意识形态传播形式和意识形态领导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上,离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东欧各国表面上重视马克思主义,但实质上要么是照搬苏联的理论和模式,要么是在意识形态的发展道路上标新立异,偏离、背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可以看出缺乏正确的价值选择,东欧各国共产党没有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价值观,没有形成稳固的社会文化。
同时,东欧党的大多数没做到实事求是,不能按照本国的实际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老大哥”的教条主义、学理主义、形而上学和学霸作风充斥了东欧国家的思想战线,导致整个社会科学战线萎靡不振,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疲惫不举,致使执政党思想理论极为贫乏,内外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国外执政党执政经验和教训
一般而言,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主要来自于以下五种因素。
第一是政党组织的社会性第二是政党执政的有效性第三是政治关系的民主化第四是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第五是利益代表的广泛性国外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一)在党与社会关系的建设方面1、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公平2、采取多种措施,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一是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与群众进行直接沟通二是适应媒体社会,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群众工作三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拉近党同群众的距离3、围绕扩大执政基础,保持党对社会的开放4、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排解内部纷争(二)在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建设方面1、经由人民授权,取得执政地位2、规范党政关系,合理运作权力3、依法执政(三)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1、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理论纲领2、党内关系民主化3、宣传工作的现代化4、反对和遏制腐败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1、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2、增强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3、坚持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一是扩大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着眼党的长远发展二是努力争取更多选民,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三是不断扩大党内民主,树立政党新形象增加党的吸引力四是改革传统组织机制和活动方式,完善政党的运行机制国外执政党自身变革的经验给我们的思考不断完善政党政治研究的方法论,深化对执政党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党的政策的涵盖面,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建立科学的党内运行机制,提高党自身运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新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国外政党兼容化倾向
国外政党意识形态的兼容化倾向2010.08.04 17:05来源:科学社会主义作者:湖南省委党校王蔚字号:【大中小】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国外一些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了新的变化,“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没有消除相互对立的同时,开始由基本上是完全相互排斥向互相借鉴、吸收的方向发展。
”①一、国外政党意识形态的兼容化倾向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其阶级性,其集中表现就是政党的意识形态。
政党的目标、政党政策的价值取向、政党的动员力和整合力,以及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党的意识形态来体现。
可以说,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的灵魂。
二战前,政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极化态势,相互之间互相排斥,尖锐对立,刻意拉大意识形态的距离,以保持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
但在二战后,这种状况开始出现变化。
政党之间不再刻意宣扬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而是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相互吸收,相互借鉴,阶级合作、“共识政治”取代了意识形态对立。
政党本身的纲领和政策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包容性,政党之间某些政策的趋同性日益明显。
表现在实际政治活动中,左翼政党的政策向中间靠拢,右翼政党的政策则走向温和。
美国学者约翰·克莱蹲·托马斯对12个国家的54个政党按照10个方面进行系统分类,对他们在20世纪初10年直到1976年的政治倾向进行综合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不断缩小。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所有政党系统(美国除外)都缩小了党派问题的分歧,不管是两个大党集团之间的分歧,还是一些只占百分之五选票的政党之间的分歧。
”②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也指出,二战后,工业发达国家在思想和政策的广泛领域内保持着一致的看法,“在美国,大多数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以及启示
1.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力求中间化
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如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前后可分成两个显著不同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多极化的,不同政党的意识形态有天壤之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本身的新变化和冷战的结束,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没有消除相互对立的同时,开始由基本上互相排斥向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方向发展,产生出意识形态的中间化趋势。
应当说,面对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和政党政治进化的趋势,执政党都被迫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调整。
在此过程中,意识形态中间化是一条比较好的应对措施,它是政党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发展自己的一种调节行为。
2.扩大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一个政党信仰的意识形态往往是一个政党政治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理念。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
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逐步打破传统框框的束缚,其纲领和政策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包容性。
一些典型的资产阶级政党打出了维护劳动者社会福利和公民权利的旗帜,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地位。
意识形态中间化反映了政党对变革时代的回应,它是政党在遭遇环境压力和权力吸引力双重影响下作出的一种选择。
在现代社会,执政党越来越像社会“总管家”,要以为全民谋利益的姿态出现,展示一个开放、开明、宽容、合作的形象。
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比较注重整合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其中尤其要尽力兼顾多数中间阶层的利益诉求,增强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
3.通过媒体宣传党的政策,消除负面影响和化解社会矛盾
西方国家标榜新闻自由,新闻媒体被称为“第四种权力”。
处理好同新闻媒体的关系,从中挖掘执政资源成为各国执政党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调控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想,促进社会共识,保持社会稳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
三、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1.不断完善政党政治研究的方法论,深化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
识
政党政治是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政是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形式,大多数政党都把谋求和维持执政地位,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作为主要的政治追求。
任何政党执政都必须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都有对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代表整个国家利益的责任。
各国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运作有各不相同的特点,每个国家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运作的特色都是由本国的具体国情,包括基本制度、经济社会结构、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的。
西方国家的政党经过长期的摸索,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规则和运作方式,其中有一部分反映政党活动的一般规律,成为许多政党的共识,值得深入研究,并可以为我所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对西方政党的研究大多采取阶级分析法,过多强调社会制度的区别和差异,较少从共同规律的角度去分析研究。
如果不适当地都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党就会在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上自缚手脚、自弃阵地,把相当一部分本属于全人类共享的政治文明财富划归到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名下,从而使自己的理论空间变得狭小、拥挤。
在对西方政党政治的研究上,要把阶级分析法与社会分析法结合起来,在党的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设计和方式安排上,吸收借鉴西方执政党多年摸索形成的、反映执政党活动一般规律的运作规则和运作方式,绝不能因为是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率先实行的制度和方式就一概地拒绝排斥。
2.不断拓展党的纲领政策的涵盖面,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政党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必然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绝不能说政党建立了一套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政党建设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通过不断调整其政策和主张扩大其包容性,更好地综合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可取之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对社会利益进行整合的政治资源,应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和组合,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阶层意识和利益观念逐渐成熟和发展,政治观念和行为特征也发生着重大变化。
他们的利益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领域,而开始转向政治领域,希望通过积极参与政治过程,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产品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扩大自身纲领政策的涵盖面和包容性,扩大和巩固社会基础,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3.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开拓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境界
西方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相当注重思想理论建设,为解决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供指导,并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主张和政策主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政党必须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不断开拓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要防止“左”和右的两种偏向。
当前,极左思潮的表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空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
二是怀疑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怀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不接受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甚至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搞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形成阻力。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以马克思主义去引领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