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在形成、句式及意念模式、功能上进行的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阐述了英汉互译中被动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被动句;英汉比较;差异性
当思维选择了动态事件中的客体作为参照点时,就产生了被动意念。各个民族都有表达这种意念的句式,被动句应此而生。一般来讲,英汉对比都认同两者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使用被动句时,英语比汉语的机会更大一些。若往深处探究就会发现在两种被动句的背后存在着许多对立面即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1.英汉被动句的形成和意义
被动句主要是从动词上来看的,从动词的形成和意义上的关系来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中大都存在着不相统一的现象。英语的被动句是用动词的被动式结构形成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是“被”字结构形成。例如: The glass was broken.汉语虽然没有英语那样丰富的动词形式变化去表达被动句,但是并不能说明汉语的被动句的表现手段贫乏。由于汉语的特点,汉语中有大量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句,既有表形式的又有词汇的。并且主动形式被动句的使用比被字结构的更常用。例如:她很受大家喜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
1.1英语、汉语被动句的形成
1.1.1英语被动句的形成
从语言史上来看,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首先出现的词类是原始动词,然后从原始动词中产生出名词、形容词等等。再以后就出现了英语中所谓的分词。分词的本质在于它是从动词演变出来的形容词,用以说明事物由于运动而具有的性质和状态。分词的出现在英语语法结构上引起了一场革命,由此产生了英语的时体系统、语气系统和被动语态。最初分词只是用来表示事物由于运动产生的性质或状态,可以用作定语和表语。当做表语时句子结构为主系表结构表示静态。
例如: The glass was broken. 以后随着时光飞逝,由此产生了被动句。例如: The glasswas broken by my sister. 这里的介词“by”本来是“靠近,在⋯⋯旁”的意思。玻璃是打碎了的又是靠近我妹妹的,因此玻璃是我妹妹打碎的,不是别人打的。以前认得逻辑是这样理解的。英语中的被动句至今仍是静句与动句的混合体。
1.1.2汉语被动句的形成
由于词汇功能的有限,言语的语态就变成了一种隐性的范畴,即使用主动形式被动句。但一直以来主动与被动形式在句子形式上失去了明显的区别性标志。在远古时期,这个问题就普遍存在,“被”字在古汉语中有“遭受,加以”的意思,为及物动词。东汉以后,语法化成为汉语被动句的主要标志。“被”字结构形式化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显示在各个方面,经过种种发展,“被”字结构变得形式化和复杂化。
1.2英、汉被动句的意义
1.2.1英语被动句的意义
英语被动句的意义在于英语被动句是动句和静句的混合体,这一点上文已经阐述过。“The glass was broken. ”此句表示的是一种静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构被演变成为被动句,“The glasswas broken bymy sister.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被动句是动句和静句的混合体,是一种弱强式结构,用来强调句中的状语。
1.2.2汉语被动句的意义
汉语被动句是借助词汇手段来表现的,汉语的被动句就其形式来说是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意义,汉语的语态是一种隐性的范畴,故汉语被动句也含有这一特点,比较模糊地表达被动意思。
2英汉被动句的异同点
英汉对比在句法及特征上一直被视为很难理解的课题之一。在这里,我们就其异同点进行逐一的分析。上文已经列举除了各自的形成和意义,接下来将两者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以达到对比分析的目的。
2.1英汉被动句的相异点
2.1.1结构不同
(1)英语被动句是由主系表结构而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表达静态事件,因此同汉语中表达静态事件的“是⋯⋯的”句式相同,但同汉语被动句式“被”字句不相同。例如: Jennywas introduced into the new class by Tom. 珍妮是通过汤姆进入班级的。
(2)汉语中没有有灵动词被动句。汉语动词中有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之分。有灵动词不能由表示无灵物的词作为主语。例如:他朋友的去世把他投入到极度悲伤中。汉语中这样的句子是不成立的,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与这句相对应的被动句。例如:他被他朋友的去世投入到极度悲伤之中。英语中,有灵动词与无灵动词的界限不甚分明,因此在英语中,既有有灵动词又有无灵动词的被动句。例如: He was throwninto grieved by the death of his friend. 他由于朋友的去世而陷入悲伤之中。
2.1.2句式不同
英汉被动句在语句式上也存在着差异性。例如: His lifewas cut short by illness. (直译) 他的生命被疾病缩短了。
( ×) (意译)他因疾病而夭折。( √)
上述举例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在语句式上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由英语直译为汉语而是应该分析其语意,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方能达到好的效果。
2.1.3句法意念模式不同
一般来讲,英汉对比的研究都认为两者有一个显著区别:在使用被动句方面,英语比汉语的机会要大得多。若往深处探究就会发现在这些句子背后也体现了两种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即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对立。因此,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方能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
汉语中有一种受事主语句,又称为“意念上的被动句”,实际上是以受事性名词置于句首的句子。这类句子句首的名词在先行汉语语法体系中看做是主语但在中国人的心理或语感上总觉得不像。同时,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思维方式也正体现在此,这就是英语的客体意识与汉语的主体意识的差别。前者表现为被动结构,后者则体现为隐含真正施动者的主动结构。这两个句式构成了“话题—说明”结构句式。这点更符合汉语。
2.1.4功能不同
2.1.4.1英汉被动句充当的成分对比
由上述论证我们不难发现英汉被动句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有不同之处。英语被动句中动词可以用来作定语、状语、补语、宾语、表语、主语等。而汉语被动句中动词在句子中的用法要比英语被动句的动词复杂。由于汉语的特点,汉语被动句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