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应为保障农村适龄人口接受教育而进行教育改革和救助。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如今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知识经济已成为了时代的标志,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所以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的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很多人的思想和观念仍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非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远见之士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总结这些经验可以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按照现阶段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社会的发展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具有多达9亿的人口,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长治久安。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1、“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贫困孩子能轻松的走进课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在之前,新学期开学,总有一部分学生因贫困而被迫辍学,现在基本上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从2007年开始施行“一费制”,就免收了学杂费、书费,贫困的学生还会享受到生活补助。国家的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让更多贫困的学生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
2、“远程教育”的普及,拓展了农村孩子的视野,他们能看到的已不再是一片黄土地,小麦、高粱加玉米,他们有了更大的求知空间。当前,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远程资源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多媒体课、计算机信息课让农村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知识面更宽了,见识更广了。
3、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公立学校“大锅饭”的落后消极的劳资分配体制,多劳多得。现在,教师工资每月直达个人帐户,由上级财政统一发放,各种培训费免除了,硬性捐款杜绝了,教师负担减轻了,教学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4、教育已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的消费热点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个人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和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通过投资与接受教育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二是通过投资与接受教育来完成其劳动力尤其是智力的再生产,从而最终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或满足。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消费呈明显升温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重视子女教育的内容;其次,示范与攀比效应使父母不愿自己孩子生活和学习条件比别人差;再次,出于补偿心理,许多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寄希望于子女,以弥补自己的遗憾;第四,随着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普遍具有危机感,从而更积极的在教育上投入。然而,在肯定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村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还待解决的问题。
1、学校公用经费不足,长足发展受到限制
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重还不到30%;另一方面,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学校经费主要靠上级下拨,但由于下拨有限,致使经费存在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大大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学校图书室陈列着毫无教育价值的、只为迎接检查的专用“图书”,聊胜于无;实验器材陈旧老化,学校又无力更新,只能被积尘覆盖,音美体器材形同虚设,中看不中用。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态度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虽然通过大规模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教师素质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
4、农村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的实际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教育形成了单一的全日制普通学校教育结构,忽视了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内容和学科设置脱离农村实际。接受教育的毕业生回去后缺乏实际的生产能力,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农村人才呈现出“三少”的特点:中高级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人才少。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规模比较薄弱,缺少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基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不协调性,严重限制着农村教育本身的长远发展。
5、优秀教师流失较多,生源严重缺失,“学将不学”
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我所在的乡镇,每年都有一些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学校,这些老师或是骨干教师,或是教坛新秀,他们的离去不但给学校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教育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师资本就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严重缺血。
同时,生源的严重缺失,也使人触目惊心。就目前我们乡村的中学初中每个年级仅剩一个班。小学、中学不断撤点并校,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直接或转学到城市学校,造成农村学校人数急剧减少。媒体也进行了同样的报道,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农村教育萎缩”。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的缺失,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破产。长此以往,“学将不学”!
6、“九年义务教育”未能真正贯彻,学生弃学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