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药理学梁韡s201511801010)

摘要:从西到中国、古代到现代,对形而上学的定义逐步在变化,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笔者之前对于形而上学的概念也仅限于从教辅材料中获取,不能完全的概括形而上学,因此,查阅了书籍,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更具体的了解。本文旨在对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关键词: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

形而上学是最常见的哲学名词之一,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大相径庭。在中国古代,“形而上”谓之“道”,《易》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这个意义说,“形而上”乃是指“天”上的“象”。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象”,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但是现在有普通人在与辩证法对立意义上的理解,也有哲学家从西古典哲学或西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各执一词,相差甚远。因此,下文就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进行阐述。

1.1形而上学的产生

在中西哲学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形而上学是作为哲学的代名词出现的,甚至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即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存在着的存在物及其本原问题而被看作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此后形而上学就成为专门术语,专指超越具体的事物、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关于存在的最一般根据的学问。在西哲学史上,曾经把其他研究如理学自然学、理性宇宙论和理性神学都归入过形而上学,但后来由于理性心理学、理性物理学、理性物理学等都成了实证科学,便分别被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物理学等所取代,理性神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回到宗教之中,而只有本体论留在了形而上学。由于本体论是西古典哲学的核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西古典哲学家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代名词使用。

关于形而上学,西近现代哲学家有着大体一致但又相互区别的看法。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包括四个部分:“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形而上学的第二部分是心理学或灵魂学,它研究灵魂的形而上

学的本性,亦即把精神当作一个实物去研究。形而上学的第三部分是宇宙论,探讨世界,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在时空中的限制,世界在变化中的形式的规律,以及人类的自由和恶的起源”。“形而上学的第四部分是自然的或理性的神学,它研究上帝的概念或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上帝存在的证明和上帝的特性”。康德也认为,“玄学之全部体系由四种主要部分所成:(一)本体论;(二)合理的自然学;(三)合理的宇宙论;(四)合理的神学。其第二部分,即由纯粹理性所发展之自然学说,包含二分科,即合理的物理学及合理的心理学”。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包含人类认识所把握的东西之最基本根据的科学”。“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世界、人类和上帝。形而上学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式来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

这些观点在中外的哲学工具书当中也可以找到。关于形而上学,《简明大英百科全书》上这样描述:“一种哲学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大美百科全书》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讨论事物之间最抽象及普遍的差别。形而上学企图正确地规划出这些差别,并决定是否真有这两边的差别做例证的实体存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则是这样描述的,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式。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个人认为,黑格尔和《简明大英百科全书》的观点比较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1.2 形而上学的发展

在西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发展状况,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西古代哲学,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休谟之前,属于形而上学的创立于快速发展时期。形而上学被视为哲学的代名词或是“第一哲学”,是人类文化的中心和基础,居于不可动摇的地位。2)西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在达到鼎盛的同时其地位已经开始受到怀疑。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在一些西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各门实证科学纷纷独立,作为“知识总汇”性质的哲学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哲学开始调整自己的容和对象,把力量集中在研究认识本身的问题,解决只是的本性、来源和怎样形成等问题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论哲学”。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一休谟、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代表,对形而上学采取褒贬参半的态度。3)19世纪中期直到20世纪中叶的现代西哲学,出现了哲学认同危机,大多数哲学家对传统形而上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呼声,坚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把否定形而上学当作一个重要使命。把否定

形而上学当作一个重要的使命。其不仅否定哲学要以整个世界为对象、探究本原性的存在,而且也否定论证上帝为最高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4)20世纪中叶以后,西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论、二元逻辑等,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认为这是西传统哲学的通病,应该加以彻底抛弃。因此,他们强调差异性、变异性、不确定性,反对体系,反对中心,反对绝对和终极,甚至否定哲学,主建立后哲学文化。但由于片面强调对传统的否定和抛弃,反而由此走向了极端化和绝对化。

1.3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西哲学的形而上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都存在着一般真理和具体经验相脱离的矛盾,都是对统一的认识--实践过程的割裂,总的分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3.1 从纯粹概念出发,从本体、思想出发

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概念或从本体出发,仅仅凭借概念,而不是经验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因而,哲学是超然于经验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是一个原始的东西,不论是定义、认识还是时间,都是从本体开始。康德认为,知识来自概念,“自理性发生之一切知识,或自概念而来,或自构成概念而来。前者名为哲学的,后者名为数学的”。黑格尔也认为,坚持从概念、从思想出发来产生一切。柏拉图的“理念”、费希特的“自我”、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都是这样的作为出发点的本体,或本体的替代物。

1.3.2 纯粹概念的逻辑推论

传统形而上学倡导逻辑推论的风气始于亚里士多德。他强调逻辑推论的重要性:“研究一切本体的哲学家也得研究综合论法。凡是逐节追求证明的人总是逼到最后一条规律为止。”认为依靠逻辑推论便可以得到终极规律。康德认为,“若以理性为知识之某种逻辑的式之能力,则理性实为推理之能力,即间接判断之能力。”强调知识之纯然逻辑的式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只有逻辑的必然性才是合理的东西,才是有机整体的节奏”。“在哲学历史上所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不过在哲学本身里,它是摆脱了那历史的外在性或偶然性,而纯粹从思维的本质去发挥思维进展的逻辑过程罢了。”哲学的功能就是纯粹从思维的本质去发挥思维进展的逻辑过程。传统形而上学仅仅停留于理解事物,这是远远不够的。

1.3.3 无所不包的、完美、永恒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