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 酶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 第六章_酶

食品化学 第六章_酶

第三节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是通过吸附、偶联、交联和包埋等物理或 化学的方法把酶连接到某种载体上,做成仍具有酶 催化活性的水不溶性酶。

作用特点:稳定性提高,易分离,可反复使用,提 高操作的机械强度。


1.固定化酶的制备
2.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最大弱点是不稳定性,对
体。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 加快反应速度;
◦ 不改变平衡常数;
◦ 自身不参与反应。

专一性:即酶只能对特定的一种或一类底物起作用。 可分为:
◦ 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 一个反应,而不作用于任何其它物质。 ◦ 相对专一性:这类酶对结构相近的一类底物都 有作用。包括键的专一性和基团的专一性。 ◦ 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类酶只对底物的某一种构 型起作用,而不催化其他异构体。包括旋光异 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络合物
(ES),再分解成产物( P)并释放出酶,使反应
E1
能 量 水 平
ES
E2
E+S
G
沿一个低活化能的途径进
行,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
P+ E
反应过程

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
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称为酶
原的激活。

本质:酶原的激活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或暴露
的过程。
第二节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一、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 和反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 一级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 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Vmax),此时再增加底 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表现为零级反应。

食品化学酶的历史

食品化学酶的历史

酶的历史一、概念酶工程亦称酶工艺,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的原料转化为有用物质的技术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密切相关,是发酵工业发展的产物,是酶学原理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应用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各种酶的开发、生产和利用,酶的分离、纯化技术、酶的化学修饰技术,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等。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它可高效、专一地催化特定的生化反应,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度提高10的8次到10的20次倍。

酶促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2、1961 年国际生化联合会酶学委员会提出将酶分为:氧化还原酶:在生物体内参与产能、解毒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将某功能基团从一个化合物转至另一个化合物;水解酶:在生物体内外起降解作用,是人类应用最广的酶类;裂解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而留下双链,或可相反地在双链处加入某一基团;异构酶:依生物代谢需要对某些物质进行分子异构化;连接酶(合成酶):关系着许多生命物质的合成;3、酶蛋白有3种组成形式:单体酶:是仅有1个活性部位的多肽链构成的酶,分子量为13000-35000 。

寡聚酶:是由若干相同或不同的亚基结合而组成的酶。

多酶复合物:是指多种酶进行连续反应的系统,前一反应产物为后一反应的底物。

二、酶的探索与发现:公元前800年,古老的烹调方法中已使用来自微生物的酶。

1833-1835年,淀粉的第一次酶解法国化学家Anselme Payen和ean-Franois Persoz 描述了从大麦的麦芽中分离淀粉酶多聚体的过程,并将之命名为淀粉酶。

1836年,德国生理学家Theodor Schwann在研究消化过程时,分离出一种在胃内消化蛋白的物质,将它命名为胃蛋白酶。

这是第一个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到的酶。

1883年,Johan Kjeldahl建立了一套检测有机物中-3价氮的方法,即测定氮的含量的方法。

《食品化学》酶试卷

《食品化学》酶试卷

《食品化学》酶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本题满分6分)1.酶促褐变: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2.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的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37分)1.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接酶六大类,在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酶是水解酶,其次是氧化还原酶及异构酶等。

2.在酶纯化中使用高浓度盐或有机溶剂的分离技术是选择性沉淀技术。

在酶□□□□□□□□□□□□□□□□□□层析技术及膜分离技术。

3.pH□□□□□□□□□□□□1)PH引起酶变性而失活;□2)PH改变酶蛋白分子的电离状态;(3)PH改变底物的电离状态。

4.□□□□□□□□□□□1,2口苯二酚,此酶以铜为辅也必须以氧为受氢体,□□□□□□□□□□□□□□一元酚或二元酚为底物,催化底物形成□,□□□□□□□□□□□□□□5.□□□□□□□□□□□L-酪氨酸;桃、苹果等褐变的关键底物是绿原酸。

6.水果和蔬菜的质构主要取决于所含有的一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木质素。

□□□□□□□□□,□□□□□□□□□□□□要是蛋白质7.□□□□□□□□□□□□□□□□□□□□□□□□□□;□□□□□□活力被广泛用作果蔬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8.在芥菜和辣根中存在着芥子苷,在硫代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重排和裂解,生成的含硫挥发性化合物异硫氰酸酯,它与葱的风味有关。

9.□□□□□□□□□□□□□□□□□□□□□□□□□□□□□10.固定化酶由于能重复使用,在食品酶分析中使用的有□□□薄片□□联免疫分析。

□□□□□□□□□□1分,□□□□14分)1.□□□□□□□□□□□□□□□2.□□□□□□□□□□□□□□□□□□□□□□□3.□□□□□□□□□□□□□□□4. a-□□□□□□□□□,%□□□□□□□□□□5.□□□□□□□□□□□□□□□□,□□□□□□□□□□□□6.□□□□□□□□□□□□□□□□□□□7.□□□□□□□□□□□□□□□□□□□□□□□□□□□□标。

食品化学教案—第6章 酶(二)

食品化学教案—第6章  酶(二)
重点:1酶对食品颜色、质构、风味及营养质量的影响,2在甜味剂生产中使用的酶,蛋白酶、果胶酶。
难点:1酶对食品颜色、质构的影响,2 蛋白质水解度的测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食品中内源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先由学生讨论3~5min,教师再总结,通过分析毕业论文中的问题、介绍相关科研文献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主要参考资料:1 教材之外其它版本食品化学著作的相关章节。
2 食品科学方面的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章。
3 王璋编著的食品应用酶学。
教学后记:
授课题目:
第6章 酶(二)
课时安排
学时:2
周 次
第11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序
第 11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食品中内源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熟悉食品加工中使用的酶的种类、作用条件;了解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内容:第四节:食品中内源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第五节:作为食品加工的助剂和配料而使用的酶;第六节: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作为食品加工的助剂和配料而使用的酶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科研现状讲解。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结合食品安全及食品传感器等话题讲解。
第四节:食品中内源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40 min
第五节:作为食品加工的助剂和配料而使用的酶:35 min
第六节: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15 min
讨论、作业和思考:1PPO、脂肪氧合酶等酶在哪些食品中含量较高,在这些食品加工中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如何控制?2 果胶酶有哪些种类,如何在果蔬汁生产上使用? 3 目前有哪些作为商品出售的蛋白酶,它们在使用条件及水解能力上有哪些异同点?4 查资料,看在食品分析上可以利用哪些酶。

酶

抑制剂与酶分子中一类或几类基团作用,不论是必需基团
与否,皆可共价结合,由于其中必需基团也被抑制剂结合,从 而导致酶的失活。某些重金属(Pb++、Cu++、Hg++)及对氯汞苯 甲酸等,能与酶分子的巯基进行不可逆适合,许多以巯基作为 必需基团的酶(通称巯基酶),会因此而遭受抑制,属于此种类型。 用二巯基丙醇(british antilewisite,BAL)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含 巯基的化合物可使酶复活。
5. 果胶酶 能把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酸)的α-1,4-苷键 水解。许多微生物及成熟水果中均有存在。此酶与 水果、蔬菜的软化有关,它对果汁和果酒有澄清作 用。
6. 脂肪酶 能把油脂(甘油三酸脂) 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 酶。最适PH值为5.0— 8.6。许多含脂食品如牛 奶、奶油等的变质常常 是由于其中所含脂肪酶 的作用使游离脂肪酸增 加所致。

2.酶中间产物学说。 酶先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分解出产物,并 释放出原来的酶,使原来一步完成的反应被分为 两步来进行。原来一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较高, 而分成几步后,每一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都较低, 从而使反应易于进行,总反应速度加快。

3.诱导契合学说:表明酶的活性部位不是僵硬 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 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 相应的变化,使活性部位上有关的各个基团达 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而使酶和底物契合形 成中间产物,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
抑制剂I和底物S对游离酶E的结合有竞争作用,互相排 斥,已结合底物的ES复合体,不能再结合I。同样已结合抑
制剂的EI复合体,不能再结合S。
抑制剂I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S个相似,能与底物S竞争 酶E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因此,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 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加大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 弱。

第二章 食品酶学_PPT幻灯片

第二章 食品酶学_PPT幻灯片

辅酶:结合松散,易透析除去。
辅基:结合紧密,不易透析除去。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根据结构不同酶可分为: 单体酶:
只有单一的三级结构蛋白质构成。 寡聚酶:
由多个(两个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聚合而成。 多酶复合体:
由几个功能相关的酶嵌合而成的复合体。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一切理化性 质。按组成可分为: 单纯酶 结合酶(全酶)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单纯酶:
仅由蛋白质组成,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如胃 蛋白酶,脉酶,木瓜蛋白酶。
结合白酶(全酶):
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
辅助因子包括包括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有机小 分子包括辅酶和辅基,一般是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和反 反
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
速 度
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
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
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
FOOD CHEMISTRY
第二章 食品酶学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度及影响反应速度 的各种因素的科学,对于深入了解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机 制以及对于酶的分离纯化及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当底物充足,其它因素不变,并且反应系统中不含 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 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底物浓度不足或酶浓度过高、 产物积累对反应有抑制作用,会妨碍反应速率;实际生 产中,酶浓度如过高,既浪费又影响产品质量。

(完整版)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讲解离子水合作用 :在水中增加可解离的溶质,会使纯水经过氢键键合形成的周围体排列的正常结构碰到破坏,对于不拥有氢键受体和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它们与水的互相作用可是是离子 -偶极的极性结合。

这类作用平时被称为离子水合作用。

疏水水合作用 :向水中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烃、脂肪酸等,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周边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处于这类状态的水与纯水结构相似,甚至比纯水的结构更为有序,使得熵下降,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作用。

疏水互相作用 :若是在水系统中存在多个分其他疏水性基团,那么疏水基团之间互相聚集,从而使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此过程被称为疏水互相作用。

笼形水合物 :指的是水经过氢键键合形成像笼相同的结构,经过物理作用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

平时被截留的物质称为“客体”,而水称为“宿主”。

结合水 :平时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成分周边的、与溶质分子之间经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化合水 :是指那些结合最牢固的、组成非水物质组成的那些水。

状态图 :就是描述不相同含水量的食品在不相同温度下所处的物理状态,它包括了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信息。

玻璃化转变温度 :对于低水分食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大于 0℃,称为 Tg;对于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除了极小的食品,降温速率不能能达到很高,所以一般不能够实现完满玻璃化,此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指的是最大冻结浓缩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定义为 Tg′。

自由水 :又称游离水或体相水,是指那些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主若是经过一些物理作用而滞留的水。

自由流动水 :指的是动物的血浆、植物的导管和细胞内液泡中的水,由于它能够自由流动,所以被称为自由流动水。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其中, P 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汽分压; P0 表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ERH 是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食品化学酶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酶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A.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区域B.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氨基酸残基C.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蛋白质部分D.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非蛋白质部分答案:A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酶的辅因子?A. 金属离子B. 维生素C. 核酸D. 氨基酸答案:D3. 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 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D.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答案:B4. 酶的Km值是指:A. 酶的最大反应速率B. 酶的半饱和浓度C. 酶的活性中心D. 酶的抑制常数答案:B5. 酶的专一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 酶的分子结构B. 酶的活性中心C. 酶的辅因子D. 酶的底物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酶是一种能够________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

答案:催化2.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来调节。

答案:温度或pH值3. 酶的催化效率比非酶催化剂高大约________倍。

答案:10^7至10^134.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底物结合位点,催化位点5.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抑制和________抑制。

答案:竞争性,非竞争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酶的催化机制。

答案: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通过催化位点上的化学变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最后产物释放,酶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2. 描述酶的专一性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酶的专一性主要是由其活性中心的结构决定的。

活性中心的形状、电荷分布和化学性质必须与特定底物相匹配,以实现有效的底物结合和催化反应。

3. 解释酶的Km值在酶动力学中的意义。

答案:Km值是酶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酶催化反应达到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值越小,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高,催化效率也越高。

酶的名词解释食品化学

酶的名词解释食品化学

酶的名词解释食品化学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在生物体内通过催化化学反应来加速代谢过程。

酶能够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并且能够高效地选择性地催化特定的反应。

一、酶的基本特性1. 酶的催化作用速度非常快。

酶催化反应的速度通常是非酶催化反应的百万倍甚至更高。

2. 酶是高度专一性的。

每一种酶都有特定的底物,并且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3. 酶的活性受到pH、温度、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条件能够提高酶的活性,而不适宜的条件则可能导致酶的失活。

4. 酶的活性可被抑制剂或激活剂调节。

抑制剂能够降低酶的活性,而激活剂则可以增加酶的活性。

二、酶在食品化学中的应用1.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酶能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改善产品的质地、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面包的发酵过程中需要酵母酶来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牛奶制作乳酸酸奶时,乳酸菌中的乳酸酶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增加酸奶的酸度和口感。

2. 酶在食品分解和转化中的应用。

酶可以帮助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被分解和转化为人体能够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例如,胃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使其易于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水解为糖分子,提供能量。

3. 酶在食品保存和防腐中的应用。

酶能够影响食品的味道、气味和颜色,也可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例如,水果中的过氧化物酶可以减少果肉氧化的速度,延长水果的保鲜期;使用过氧化氢酶处理牛奶可以降低其过氧化氢含量,防止牛奶变质。

4. 酶在食品酿造和发酵中的应用。

酿酒、酿造,以及一些特殊食品的制作过程中,酶能够促进发酵过程,提高产品的风味和品质。

例如,啤酒酿造过程中,酿酒酵母中的酵母酶能够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三、酶的发展和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酶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

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酶,改良已有的酶,并探索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食品酶学作业答案

2食品酶学作业答案

情境二食品酶学(答案)一、填空1.酶的活性中心是由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组成,结合基团负责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

2.关于酶催化专一性有两种解释机制:锁和钥匙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3. 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根据酶催化反应的类型而将酶分成六大类,依次是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和合成酶(连接酶)。

4. 具有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纯蛋白酶和结合蛋白酶两类,全酶=酶蛋白+辅酶因子。

5. 酶固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和化学键结合法。

6. 过氧化氢酶的编号是E.C.1.11.1.6,其中,E.C代表国际酶学委员会;数字的含义依次为酶的6大分类、大类中的亚类、亚亚类、在亚亚类中的序号。

7. 对一个酶的命名必需说明的是酶的作用底物和反应的性质。

Vmax[S]表示:最大反应速度;Km表示米氏常数,8. 米氏方程为V=—————,V表示:反应速度; VmaxKm + [S]反映了酶和底物的亲和性大小,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倒数1/Km越大,说明该酶与反应物亲和程度越大。

;[s]表示底物浓度。

米氏方程表达了酶促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9. 酶的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种。

二、单选1.焙烤食品表面颜色反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食品化学反应中的(A)引起的。

(A)非酶褐变反应(B)酶促褐变反应(C)脂类自动氧化反应(D)糖的脱水反应2. 破损果蔬褐变主要由(C)引起。

(A)葡萄糖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D)脂肪氧化酶3. 一般认为与高蛋白植物质地变软直接有关的酶是(A)。

(A)蛋白酶(B)脂肪氧合酶(C)果胶酶(D)多酚氧化酶4. 导致水果和蔬菜中色素变化有三个关键性的酶,但下列(D)除外。

(A)脂肪氧化酶(B)多酚氧化酶(C)叶绿素酶(D)果胶酯酶5. 下列不属于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征为(B)。

(A)高催化效率(B)变构调节(C)高专一性(D)酶活的可调节性6. 莲藕由白色变为粉红色后,品质大大下降,原因是(C)。

食品化学实验--淀粉糊化酶法制备淀粉糖浆以及葡萄糖值的测定

食品化学实验--淀粉糊化酶法制备淀粉糖浆以及葡萄糖值的测定

SYTU
15
(2)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在电炉上控制 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在电炉上控制 在2min内加热至沸,在电炉上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 2min内加热至沸,在电炉上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 从移液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蒸汽 始终充满烧瓶,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 始终充满烧瓶,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 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 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SYTU
16
DE =
V葡 m 2 × × V样 × 1000 55 25
× 100
DE—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 V葡——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平均消耗葡萄糖标准液的 体积,11.75 ml; V样——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液的体积,m1; 55——稀释样品的体积,m1; 2/25——取2ml样品液定容到25ml; m—样品质量,g
SYTU
12
2、反应原理 碱性酒石酸铜甲、 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 氢氧化铜沉淀 酒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加热条件下,还原糖+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酒石酸钾钠铜 红色的氧化亚 铜沉淀; 铜沉淀; 氧化亚铜沉淀与亚铁氰化钾 可溶的无色络合物
Cu2+ + 还原糖 Cu+
用标准浓度的葡萄糖滴定菲林试剂,计算每10ml(甲、乙液各 5m1)菲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SYTU
17
三、注意事项

食品化学蛋白、肽及酶专题

食品化学蛋白、肽及酶专题
以来源不同划分:乳肽、大豆肽、白蛋白肽、玉米肽、小麦蛋白肽、 丝肽、水产蛋白肽等。
生物活性肽的应用
肽类药物:具有显著临床效应的活性肽,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 生产,目前已生产出近百种肽类药物,如人工合成的胰岛素(21肽 +30肽)已广泛用于临床,拯救了成千上万糖尿病患者。
肽类抗菌剂:Nisin(34肽)、ε-聚赖氨酸(10-30肽)、杆菌肽锌 (12肽鋅盐)
79
从αs2酪蛋白得到的CPP的结构
-(2)Asn-Thr-Met-Glu-His-Val-SerP-Serp-SerPGlu-Glu-Ser-Ile-Ile-SerP-Gln-Glu-Thr-TyrLys(21)-
-(46)Asn-Ala-Asn-Glu-Glu-Glu-Tyr-Ser-Ile-GlySerP-SerP-SerP-Glu-Glu-SerP-Ala-Glu-Val-AlaTjr-Glu-Glu-Val-Lys((70)
VD摄入过量会对肾和骨造成一定的危害;而CPP来源于牛 乳蛋白质,超量使用时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来源于αs1-酪蛋白的生物活性成分
多肽片段
αs1-CN(f90-96) αs1-CN(f90-95) αs1-CN(f91-92) αs1-CN(f23-27) αs1-CN(f28-34) αs1-CN(f194-199) αs1-CN(f43-79)7P αs1-CN(f43-58)2P αs1-CN(f59-79)5P
生理活性(功能):促进人体对钙、铁、锌等二 价矿物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从αs1酪蛋白得到的CPP的结构
43 [-Asp-Ile-Gly-Ser(P)-Glu-Ser(P)-The-Glu-Asp-Gln-Ala-Met-Glu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定的pH下, 酶 具有最大的催化活 性,通常称此pH为最 适pH。
4、pH 对酶的影响对酶的影响 ➢ Maximum activities between pH 4.5 -8.0.。
Exceptions Pepsin: optimum pH is 1.8 Trypsin: optimum pH is 9.8
五、酶的纯化与活力测定
1.酶的分离纯化 ① 基本原则:提取过程中避免酶变性而失去活性;防止强 酸、强碱、高温和剧烈搅拌等;要求在低温下操作,加 入的化学试剂不使酶变性,操作中加入缓冲溶液. ② 基本操作程序: a. 选材:微生物(微生物发酵物: 胞内酶,胞外酶),动 物(动物器脏:消化酶,血液:SOD酶,尿液:尿激酶 等),植物(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 b. 抽提:加入提取液提取。胞内酶先要进行细胞破碎(机 械研磨,超声波破碎,反复冻融或自溶等), c. 分离:先进行净化处理(过滤,絮凝,离心脱色),再 采用沉淀法分离(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超离心 等)。 d. 纯化:可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液相色谱,亲 和色谱和超滤等方法。
(2)国际系统命名法
系统名称包括底物名称、构型、反应性质,
最后加一个酶字。
例如: 习惯名称:谷丙转氨酶 系统名称: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酶催化的反应: -酮戊二酸 + 丙氨酸谷氨酸 + 丙酮酸
• •
ATP+D—葡萄糖→ADP+D—葡萄糖-6-磷酸
该酶的正式系统命名是:ATP:葡萄糖磷酸 转移酶,表示该酶催化从ATP中转移一个磷酸 到葡萄糖分子上的反应。它的分类数字是: E.C.2.7.1.1,E.C代表按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的 命名,第1个数字(2)代表酶的分类名称(转移酶 类),第2个数字(7)代表亚类(磷酸转移酶类),第 3个数字(1)代表亚亚类(以羟基作为受体的磷酸 转移酶类),第4个数字(1)代表该酶在亚-亚类中 的排号(D葡萄糖作为磷酸基的受体)。
二、酶的本质 ❖酶的概念
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 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简单说,酶是生物活 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产生部位: 活细胞 生理作用: 生物催化作用 化学本质: 有机物
支持酶是蛋白质的实验特征
1.酶在用热、强酸、强碱、重金属和洗涤剂处理 时失活。 2.酶和蛋白质用强酸和强碱长时间处理会产生 氨基酸。 3.蛋白质所有的典型试验同样适用于酶
80
60

40
20

Denature above 45℃
0 10 20 30 40 50 60
O
70
80
90
Temperature C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也不一样。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5~40℃,植物 酶为40~50℃。 酶的最适温度并非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底物、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
4.pH对酶反应的影 响
三、 酶的命名
➢习惯命名
➢ 系统命名
(1)习惯命名法 根据其催化底物来命名(蛋白酶;淀粉酶) 根据所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水解酶;转氨 酶;裂解酶等) 结合上述两个原则来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有时在这些命名基础上加上酶的来源或其它特 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硷性磷酸脂酶和酸 性磷酸脂酶)。
• • • •
② I.
3.酶活力enzyme activity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I. 酶活力单位

酶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 的增加量表示,单位为mol/min等。 酶活力单位的基本定义为:规定条件(最适条件)下一 定时间内催化完成一定化学反应量所需的酶量。 据不同情况有几种酶活力单位(activity unit)或又称 酶单位(enzyme unit)。


米氏常数Km的意义:
由米氏方程可知,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 时,即V = 1/2 Vmax, Km = [S] 上式表示,米氏常数是反应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 底物浓度。 因此,米氏常数的单位为mol/L。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 理常数。 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 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 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 酶的催化活性高。
➢ 酶活力-pH曲线一般为S型或呈钟型 ➢ 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部位或控制酶构象的区域的 功能团的解离状态来影响其酶活。 ➢ 酶具有最适pH
2.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一般的酶促反应中,常常[S]>>[E],酶反应速度达 到最大反应速度。 当[S]>>[E],由于Vmax=k[E]0,∴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 比。
酶 浓 度 曲 线
3.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100
最适温度

Relative Activity (%)
Enzymes function very slowly at subfreezing temperatures Optimal activity in the 30-40 ℃ range
四、酶的辅因子
酶的辅因子是酶的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 质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 团的载体参与反应并促进整个催化过程。
(1)传递电子体:如 卟啉铁、铁硫簇; (2)传递氢(递氢体):如 FMN/FAD、NAD/NADP、 C0Q、硫辛酸; (3)传递酰基体:如 C0A、TPP、硫辛酸; (4)传递一碳基团:如 四氢叶酸; (5)传递磷酸基:如 ATP,GTP; (6)其它作用: 转氨基,如 VB6 ;传递CO2,如 生物素。
白化病(缺乏酪 氨酸酶) 苯丙酮尿症(缺乏 苯丙氨酸羟化酶 )
呈现症状
患白化病的蟒蛇
白化病海豚
Chiu是一位瑞典 籍的香港女孩,也 是世界上25,000 分之一的无色人种 (白化病)。因为父 母不想她受到太多 关注而特地移民北 欧,她因病情一直 视力微弱但却一直 专注于学习摄影。 偶尔发现自己在镜 头里有一种独特的 美,她后来也成为 法国巴黎国际时尚 模特。
第六章 酶
主要内容
引言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固定化酶 食品原料中的内源酶的作用对食品质量的 影响 作为食品加工的助剂和配料而使用的酶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引言
一、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 ➢ 控制着所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分解 ➢ 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是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中含 有大量的酶 ➢ 酶的作用 ➢ 有益的:蛋白酶 ➢ 有害的:果胶酶、脂酶 ➢ 有效地使用和控制内源酶和外源酶




米氏方程
1913年,德国化学家Michaelis和Menten根据中 间产物学说对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进行研究,推 导出了表示整个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 系的著名公式,称为米氏方程。
V=
Km
Vmax [S] Km + [S]
— 米氏常数 V方程的推导: 根据中间产物学说,酶促反应分两步进行:
③ 酶的制剂形式: a. 固体:干燥(冰冻升华,喷雾干燥,真空干燥) b. 液体 ④ 保存:低温下短期保存。
2.酶活力的测定 ① 概念


酶活力:又称为酶活性,一般把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 力称为酶活力,通常以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 速度来表示。 基本原理:酶是蛋白质,种类多,结构复杂多样,一般对酶 的测定,不是直接测定其酶蛋白的浓度,而是测定其催化 化学反应的能力,这是基于在最优化条件下,当底物足够 (过量),在酶促反应的初始阶段,酶促反应的速度(初 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即V=K[E]),故酶活力测定 的是化学反应速度,一定条件下可代表酶活性分子浓度。
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测定就是测定一定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产物(P)的生成 (增加)量或底物(S)的消耗(减少)量。即测定时确定三种量: ①加入一定量的酶;②一定时间间隔;③物质的增减量。 II. 测定酶活力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酶液,开始计时反应,经一定时 间反应后,终止反应,测定在这一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化学反应量 (终止时与起始时的浓度差),这时测得的是初速度。 在一定条件下,加入一定量底物(规定),再加入合适量的酶液, 测定完成该反应(底物反应完)所需的时间,(非初速度,为一平 均速度)。 动态连续测定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酶,用仪器连续监测整个酶 促反应过程中底物的消耗或产物的生成。 快速反应追踪法。近年来,追踪极短时间(10-3s以下)内反应过程 的方法和装臵已经应用。其代表有停流法(stopped-flow)和温度 跃变法(temperature jump)。 III. 酶反应条件优化: 测酶活所用的反应条件应该是最适条件,所谓最适条件包括最适温 度、最适pH、足够大的底物浓度、适宜的离子强度、适当稀释的酶 液及严格的反应时间,抑制剂不可有,辅助因子不可缺。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
①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 和反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 一级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 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 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表现为零级反应。

第二节Factors Influencing Enzyme Activity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底物浓度的影响 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pH
Temperature
Water activity Chelating agents Reducing agents 其他影响因素
国际单位:

一般用活力单位U(Unit)表示,许多酶活力单位都是以 最佳条件或某一固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 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