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施护。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服务的对象实施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护理。
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指导疾病的预防。
五行的基本概念: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行,指运动变化。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类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阐述脏腑间相互关系,表述脏腑间的病理影响,用于指导诊断和治疗。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基本构成、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气的运动形式各种各样,但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若运动平衡失调,称为“气机失调”,就会发生病变。
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必须在脉中正常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从经络循行的走向来看,经脉是直行的干线,络脉是横行的分支。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肺、心包、心)、手三阳(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胃、胆、膀胱)、足三阴(脾、肝、肾)的总称。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部分,又称十二正经。
“奇经”是十二经脉之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别道奇行”。“八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淫致病有显著的共同特点: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与质的变化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望诊的主要内容有: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颈五官、望皮肤、望舌、望分泌物及排泄物、望小儿指纹等。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是指嗅病人口气、体气及排泄物的气味。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病情、病史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与口味、问二便、问睡眠、问经、带、问小儿。
切诊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人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
诊脉的常用部位是手腕部的寸口脉,即桡动脉的腕后浅表部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正对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称六脉。其临床意义为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命门)。
八钢,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辩证的纲领。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包括养生和防止病邪侵害。
既病防变,主要指两点:一是早期治疗,二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治疗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辩证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最基本法则,对中医临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疗与护理原则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相因制宜四个方面。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
中药用法的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前人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把药物配伍关系总结为用药“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按功效和主治的不同,中药一般可作如下分类: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芳香化湿药、消导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泻下药、驱虫药、开窍药、温里药、平肝熄风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益药、固涩药、外用药及其他药等。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个部分组成。
常用中药剂型包括: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茶剂、锭剂、冲剂、片剂。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环境适宜、生活规律、顺应四时。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精神内守、情绪平和、豁达乐观。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
情志的自我调护:清静养神、养性修身、怡情快志、平和七情。
按食物的性质将常用食物分为: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按食物的味将常用食物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