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494c3848d7c1c708a14589.png)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54753d8762caaedc33d49d.png)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祛痰药。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用法和用量:(1)成人:8~16mg/次、3次/d,餐后口服。
(2)儿童:(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二)氨溴索祛痰药。
气管-支气管基层诊疗指南
![气管-支气管基层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842bd56a98271fe910ef983.png)
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潘英
目录
疾病概述
定义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疾病临床表现、诊断与转诊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转诊
疾病治疗和管理
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 疾病管理
目录
疾病概述
定义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持续咳嗽(超过4周)的要进 一步评估 排除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 CVA • 支气管结核 • 胃食管返流病等
疾病预防
• 指导吸烟者戒烟 • 避免受凉、劳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 避免过度吸入环境中的过敏原,防治空气污染 •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抵
抗力
总结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病毒多见)、物理、化学 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在。
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有鼻后滴漏,可引起咳嗽。鼻腔检查时,患者有明显的急性鼻炎表现且伴 有咽后壁引流。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无显著的咳嗽、咳痰; 胸部X线或胸部CT正常。 肺部无异常体征;
常有流行病史;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 根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可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结果可确定诊断。 但呼吸道症状较轻;
– 住院治疗 – 口服皮质类固醇 – 糖尿病 –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1、其中一项且年龄≥ 80 岁的患者 2、其中两项且年龄≥65 岁的患者
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素,大环内酯类或呼吸喹诺酮类
疾病管理
预后良好,症状在几周内消退,极少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以下情况需注意病情变化 • 高龄 • 免疫抑制宿主 • 孕妇
诊断
急性起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临床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17e8bab8bd63186bdebbc2f.png)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对气管一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该病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多为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
此外,还有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亦是本病的常见病原体。
细菌感染在本病占有重要地位,但有资料显示细菌感染在本病所占比例不超过10%,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氏菌以及百日咳杆菌等。
百日咳杆菌感染以往认为主要在儿童发病,但近年来在年轻人感染有所上升。
虽然细菌感染作为致病因子在本病所占比例不高,但值得重视的是该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纤毛上皮细胞的活力,造成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使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菌有入侵的机会。
非生物性病因中,有粉尘、刺激性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环境刺激物(包括二氧化碳、烟雾、臭氧)等。
一些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可引起气管一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
急性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结构可完全恢复正常。
该病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症状为主,在健康成人通常持续1~3周。
常继发于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以冬季或气候突变时节多发,有自限性。
【临床表现】1.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
全身症状有发热、轻度畏寒、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3~5天可消退。
2.开始一般为刺激性干咳,随着卡他症状的减轻,咳嗽逐渐明显并成为突出症状,受凉、吸入冷空气、晨起、睡觉体位改变或体力活动后咳嗽加重。
最新《咳嗽基层诊合理用药南(2020年版)》
![最新《咳嗽基层诊合理用药南(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621fc00b1c59eef8c7b4f6.png)
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年版)一、疾病概述[1-4](一)定义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不论是在呼吸专科门诊还是在社区门诊,咳嗽均是最常见的就诊症状。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咳嗽并不是一个疾病,可根据病史、症状(如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咳嗽的分类及其发病原因。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咳嗽按病程划分,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10ml 作为湿咳的标准。
临床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慢性咳嗽。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关键在于病因治疗。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急性咳嗽的药物治疗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等可引起急性咳嗽,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
首先,镇咳药使用须谨慎,在必要时可用于咳嗽剧烈者。
其次,对于有痰且不易咳出者应使用祛痰药。
第三,抗菌药物不作为常规使用[5, 若有明确感染征象,可考虑给予口服抗菌药物。
(二)亚急性咳嗽的药物治疗[6]感染后咳嗽(PIC)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7] 等可引起亚急性咳嗽。
PIC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
病毒感染后咳嗽不必使用抗菌药物,少部分细菌感染导致亚急性咳嗽,感染因素依旧存在,可能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CVA、EB、UACS的药物治疗可参考慢性咳嗽部分。
(三)慢性咳嗽的药物治疗CVA、UAC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 可引起慢性咳嗽。
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合理用药
![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57d77a1ef12d2af90242e63f.png)
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合理用药作者:张微王宇王晓丹李慧庆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4期【摘要】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造成的气管-支气管炎黏膜的急性炎症。
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黏膜时出现咳嗽和咳痰。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咳嗽、咳痰、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若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冠心病。
【关键词】支气管炎急性慢性用药【中图分类号】 R5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279-011 分类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由引起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病毒和细菌蔓延引起,常见的致病细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亦可由于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对气管-支气管的急性刺激引起;吸入花粉、真菌孢子或对细菌蛋白质过敏等使气管-支气管产生过敏性炎症。
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若迁延不愈,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在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吸烟、感染、刺激性烟雾或粉尘,大气污染,引起过敏的抗原性物质,寒冷气候等发病因素中,若其中某些因素长期反复相互作用,可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
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除咳嗽、咳痰外,还有喘息并伴有哮鸣音。
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2 预防和治疗2.1 预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到刺激性气体、烟雾、粉尘等诱发因素和吸入过敏原。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必须戒烟。
2.2 治疗有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应适当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对咳嗽、咳痰、喘等症状,采用镇咳、祛痰、平喘药物对症治疗。
对这三者的治疗,相互间有着密切关联,咳嗽是呼吸道收到刺激,如炎症或异物等,而引起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射;痰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也可阻塞呼吸道引起喘息,还易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主要引起喘息,使排痰更加困难,并可增加呼吸道阻力刺激肺牵张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急性气管及支气管炎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急性气管及支气管炎诊疗指南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98fb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3.png)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45岁,因咳嗽、咳痰、气喘就诊,诊断为急 性气管及支气管炎。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康复 出院。
病例二
患者王某,女,72岁,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就诊,诊断 为急性气管及支气管炎。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症状好转, 病情稳定。
护理经验分享
经验一
经验三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 泌物,避免呼吸道阻塞。
痰液检查
痰涂片和培养可帮助确定病原 体。
胸部X线检查
可见肺纹理增粗、支气管炎性 改变。
肺功能检查
用于评估患者通气功能和气道 反应性。
03
治疗与护理
一般治疗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 免过度劳累。
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 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 持充足的水分。
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 激性气体,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
问题三
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对策: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有长期 吸烟史,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 持续时间较长,胸部X线检查可见 肺气肿征象。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过敏史,发作 时伴有哮鸣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和湿啰音,使用平喘药物有效。
辅助检查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帮助判断 感染类型 护理计划,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经验二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 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护理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导致呼吸困难。对策:加强呼吸道护理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3f04f5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4.png)
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可能病原菌:通常为病毒,少部分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
首选药物:一般无抗生素应用指征。
止咳药加(或不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次选药物:阿奇霉素,口服,首日500mg,第2~5日250mg,均为一日1次。
或克拉霉素,口服,一次500mg, 一日2次,疗程7~14日。
或罗红霉素,口服,一次150mg, 一日2次,疗程7~14日。
说明:咳嗽约持续2周;如仅有脓性痰,则不是抗菌药治疗的指征;如有发热或寒战,需作胸片、血常规检查。
衣原体感染用抗菌药时须适当延长疗程。
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多数为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可能病原菌:病毒感染的20%^50%;其他为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与吸烟及空气污染有关。
首选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一次500mg∕125mg,一日3次。
或头抱吠辛。
口服,一次500mg,每12小时1次,加(或不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剂量同急性支气管炎。
疗程7~10日o次选药物:左氧氟沙星,口服,一次400mg, 一日1次;或一次200mg,每12小时1次。
或莫西沙星,口服,一次400mg, 一日1次。
疗程7〜14日。
说明:同时吸入抗胆碱类支气管扩张药,力口(或不加)吸入受体激动药,必要时加用吸入或口服皮质激素。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一)青壮年,无基础疾病者可能病原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杆菌、肺炎衣原体等。
首选药物: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240万U,每6或4小时1次。
或阿莫西林,口服,一次0. 5~lg, 一日3次。
或头抱理林,静脉滴注,一次1g,每8小时1次,或头抱味辛酯口服,0.5g,每8小时1次,力口(或不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剂量同慢性支气管炎加重。
疗程7〜10日。
次选药物:多西环素,口服,一次0. 1g,每12小时1 次。
或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剂量同慢性支气管炎加重,疗程7〜10日。
急性气管-气管炎基层治疗指南
![急性气管-气管炎基层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de84b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7.png)
急性气管-气管炎基层治疗指南背景急性气管-气管炎是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痛和咳痰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提供基层医疗机构对急性气管-气管炎的治疗指导,以帮助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患者管理。
诊断1. 患者的主要症状应包括咳嗽、咽痛和咳痰;可伴有发热、四肢乏力等全身症状。
2.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并明确诊断为急性气管-气管炎。
治疗方案1. 休息与保暖- 患者应尽量保持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温暖,避免着凉。
2. 大量饮水- 患者饮水应充足,可喝温开水、糖水、稀饭等流质食物,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3. 有效止咳嗽药物- 对于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有效的止咳嗽药物,如川贝枇杷膏等。
4. 抗生素使用- 对于急性气管-气管炎,常见病原体为病毒感染引起,因此抗生素治疗并不常见。
-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病情严重、合并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 抗生素的具体使用应根据病原菌敏感性和患者的病情而定,需谨慎使用。
5.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辅助应用相应的药物,如退热药、止咳药、解痉药等。
预后与复查大多数急性气管-气管炎患者预后良好,症状在数日至数周内逐渐缓解。
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应及时复查并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无法确认的内容不进行引用-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灵活运用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5444dbbed5b9f3f80f1c2c.png)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 )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病因学和病理(―)病因1 .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是病毒和细菌直接感染所致,多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少见[3]。
本病多数发生于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因导致机体气管-支气管防御功能受损时,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 .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的吸入,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
3•过敏反应: 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泡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及细菌蛋白质也可引起机体的过敏[1]。
(—)病理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増生、肥大,分泌物增加。
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临床表现1 .症状: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咽痛,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4]。
不能根据痰的性状判断病毒或细菌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 周才消失,通常<30 d[5];但有硏究显示z约1/4的患者咳嗽持续时间>30 d。
如果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气喘。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轻到中度发热,多在3~5 d后降至正常。
两肺呼吸音多粗糙,伴或不伴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常不固定,部分患者亦无明显体征。
(二)辅助检查1 .血常规:多数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 . X线胸片: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常表现。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233871bb4cf7ec4afed0c3.png)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1],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二、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2];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b4542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a.png)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2020年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通常在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发生[1,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研究、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3,4]。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4,5]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6,7,8,9]。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表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3.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偶有恶心、胃部不适、氨基转移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无需处理;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等,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停药就医。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233871bb4cf7ec4afed0c3.png)
20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1],细菌可直接引起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感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流程上感需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
二、药物治疗原则病毒感染为最常见病因,治疗原则以休息、多饮水、对症处理等措施为主,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和使用抗菌药物[2];如判定为细菌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上感病原学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推断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选择目标性抗菌药物。
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一)对症治疗1.解热镇痛药:有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有频繁喷嚏、多量流涕等症状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可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的药物。
临床常用于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均为复方非处方药(OTC)制剂。
这类药物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避免使用。
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二)病因治疗1.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无需积极抗病毒治疗。
2.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019-2020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临床解读
![2019-2020版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临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bd1229a6c175f0e7cd137e2.png)
x线胸 片
• 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 常表现。
• 不建议对疑似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 进行胸部常规影像学检查。
• 当出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实变体征 等症状或体征时需进行胸部影像检查。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
主要症状为咳嗽,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 咳痰、气喘、胸痛。
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 作出临床诊断。
• 复方氧化铵、溴己新、N-乙酰半胱氨酸、 氨溴索和标准桃金油等均具化痰作用。
解痉抗过敏 • 可予氨茶碱、沙丁胺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 等。
抗感染治疗
• 不推荐对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 规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可能对某些患
者有益。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疾病预后与管理
(一)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症状在几周 内消退,极少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对 于高龄、免疫抑制宿主、孕妇需注意 病情变化。对于有持续咳嗽(超过8周) 的患者,可能有必要实施进一步评估。
(二)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避免受凉、劳 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改善生活卫 生环境,避免过度吸人环境中的过敏 原和污染物;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物理、化 学刺激
• 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吸人,均可
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过敏反应
• 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 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
真菌孢子等。
病理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淋巴细 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纤毛细胞损伤、脱落;
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
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 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d81eb3527284b73f24250f5.png)
:用药注意事项一.生脉1.静脉注射:一次20-6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2.注意事项:本品不宜与其他药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
如需联合用药应间隔一段时间或者在两种药物之间输入适量液体为宜。
本品偶见寒战,发热,皮肤红斑,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
二.痰热清1.成人一般一次20毫升,重症患者一次可用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毫升,静脉注射,滴数每分钟不超过60滴,一日一次。
2.注意事项:不得和其他药液混合滴注。
如合并用药,在换药时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毫升以上)冲洗输液管。
本品偶见过敏反应,可见头晕,恶心,呕吐,全身发红,瘙痒或者皮疹。
三.银杏达莫1.静脉滴注。
成人一次10-25毫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500毫升中,一日两次。
2.注意事项:偶有恶心,呕吐,头晕,皮肤过敏反应发生。
罕见心绞痛加重,一旦停药,症状立即消失。
四.舒血宁1.静脉注射,每日2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者500毫升后使用,或遵医嘱。
2.注意事项:本品偶见过敏性皮炎,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血管神经性水肿,便秘,腹胀,心率加快,轻度头痛,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
过敏性休克罕见。
五.水溶性维生素1.静脉滴注:本品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输注,应注意避光。
2.注意事项:某些高危病人可发生过敏反应。
六.头孢噻乌钠1.成人一日2-6克,分2-3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注意事项:对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用药前皮试,不良反应有皮疹,药物热,静脉炎,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偶见头痛,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
七.清开灵注射液1.静脉滴注:一日20-40毫升,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或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稀释后使用。
也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2注意事项:偶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等。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494c3848d7c1c708a14589.png)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
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
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00460c1a37f111f0855b24.png)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病因学和病理(一)病因1.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是病毒和细菌直接感染所致,多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少见[3]。
本病多数发生于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因导致机体气管-支气管防御功能受损时,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2.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的吸入,均可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
3.过敏反应:多种过敏原均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变态反应,常见者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内移行及细菌蛋白质也可引起机体的过敏[1]。
(二)病理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细胞损伤、脱落;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
炎症消退后,气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临床表现1.症状: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咽痛,继之出现干咳或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4]。
不能根据痰的性状判断病毒或细菌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通常<30 d[5];但有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咳嗽持续时间>30 d。
如果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胸闷、气喘。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轻到中度发热,多在3~5 d后降至正常。
2.体征:两肺呼吸音多粗糙,伴或不伴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常不固定,部分患者亦无明显体征。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多数病例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2.X线胸片:部分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少数病例无异常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定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冷时[1,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可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对本病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需与肺炎、变应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肺癌、百日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鉴别。
二、药物治疗原则(一)镇咳对于频繁或剧烈咳嗽造成的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和睡眠,甚至可能引起气胸、肋骨骨折、晕厥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或苯丙哌林等镇咳药[3,4]。
痰多者不宜使用可待因等强力镇咳药。
对于白天工作需要精神警觉(如驾驶员)的患者,慎用可待因或其他含阿片镇咳药。
可待因和右美沙芬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二)祛痰溴己新、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标准桃金娘油等均具有化痰作用。
(三)解痉抗过敏对于支气管痉挛(喘鸣)的患者,可给药解痉平喘和抗过敏治疗,如氨茶碱、沙丁胺醇[4,5]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四)抗感染治疗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炎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6,7,8,9]。
对存在过去一年曾住院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糖尿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一项且年龄≥80岁的患者,或者存在两项且年龄≥65岁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见治疗药物见表1。
表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三、治疗药物(一)溴己新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的祛痰治疗。
3.禁忌证:对盐酸溴己新或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偶有恶心、胃部不适、氨基转移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无需处理;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等,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停药就医。
5.剂型和规格:片剂,8 mg/片。
6.用法和用量:(1)成人:8~16 mg/次、3次/d,餐后口服。
(2)儿童:①口服:4~8 mg/次、2~3次/d。
②肌内注射:2~4 mg/次、1~2次/d。
(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肝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自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后约1 h起效,4~5 h作用达高峰。
绝大多数代谢产物随尿排出,另外少许经粪便排出。
8.药物相互作用: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合用,可增加抗菌作用;与阿莫西林合用可增加后者在肺的分布浓度。
(二)氨溴索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良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者的祛痰治疗。
3.禁忌证:对盐酸氨溴索及其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胃部灼热、消化不良。
如果发生,一般无需停药,给予对症处理。
5.剂型和规格:片剂、胶囊、分散片,每片或每粒30 mg;口服溶液剂,100 ml∶0.3 g;氨溴索注射液,1 ml∶7.5 mg、2 ml∶15 mg、4 ml∶30 mg;冻干粉针,30 mg。
6.用法和用量:(1)成人:①口服:急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的初始治疗,30~60 mg/次、2~3次/d,餐后服。
如需长期服用,14 d后剂量可减半。
②静脉滴注:15 mg/次、2~3次/d;严重病例可以增至每次30 mg。
(2)儿童:①口服:1.2~1.6 mg·kg-1·d-1,分3次。
②慢速静脉滴注:(a)注射液:>6岁,15 mg/次、2~3次/d;≤6岁,7.5 mg/次、2~3次/d。
(b)冻干粉:>6岁,15 mg/次、2~3次/d;2~6岁,7.5 mg/次、3次d;<2岁,5 mg/次、2次/d。
(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患者可按推荐剂量服用;肝肾功能受损者应咨询医生后才可使用;妊娠期(3个月后)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肺组织浓度高,血清半衰期约为7 h。
主要通过结合反应在肝脏代谢,约90%经肾脏清除。
8.药物相互作用:氨溴索与某些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多西环素)合用可升高抗菌药物在肺组织的浓度分布。
(三)乙酰半胱氨酸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改善痰液黏稠引起的呼吸困难、咳痰困难。
3.禁忌证:对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禁用;本品含有阿司帕坦,患有苯丙酮酸尿症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口服偶尔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一般减量或停药即缓解。
罕见皮疹和支气管痉挛等过敏反应。
5.剂型和规格:颗粒剂,0.1 g/包、0.2 g/包;泡腾片,0.6 g/片;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每支3 ml∶0.3 g。
6.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0.2 g/次、2~3次/d。
泡腾片0.6 g/次、1~2次/d,用半杯温开水溶解,最好在晚上服用。
(2)儿童:口服。
0.1 g/次、2~4次/d。
(3)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用药无特殊;有胃溃疡或胃溃疡病史者慎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权衡利弊后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2~3 h血药浓度达峰,肺组织可达有效浓度。
8.药物相互作用:乙酰半胱氨酸能增加金制剂的排泄;应避免与抗菌药物在同一溶液内混合服用;不可与酸性药物同服,否则可降低其作用。
雾化吸入溶液与橡胶、铁、铜等可发生反应,雾化吸入时应采用塑料和玻璃容器。
(四)桉柠蒎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适用于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者的祛痰治疗。
3.禁忌证:对桉柠蒎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及处理:不良反应轻微,偶有胃肠道不适及过敏反应,如皮疹、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如发生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应立即停药就医。
5.剂型和规格:肠溶软胶囊,0.12 g/粒、0.3 g/粒。
6.用法和用量:口服。
桉柠蒎宜于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不可打开或嚼破后服用。
(1)成人:急性患者,0.3 g/次、3~4次/d;慢性患者,0.3 g/次、2次/d。
(2)4~10岁儿童:急性患者,0.12 g/次、3~4次/d;慢性患者,0.12 g/次、2次/d。
(3)特殊人群用药:尚不明确。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给药,桉柠蒎油中的单萜成分吸收迅速且完全。
8.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同服强力镇咳药;其他尚不明确。
(五)羧甲司坦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稠厚、咳嗽困难。
3.禁忌证:对羧甲司坦或者其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患者禁用。
4.不良反应:偶有恶心、胃部不适、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5.剂型和规格:片剂,0.1 g/片、0.25 g/片;口服溶液剂,10 ml∶0.2 g、10 ml∶0.5 g。
6.用法和用量:(1)成人:片剂,0.25~0.75 g/次、3次/d;口服溶液剂,0.2~0.5 g(10 ml)/次、3次/d。
(2)儿童:口服,30 mg·kg-1·d-1,分3次。
(3)特殊人群用药:消化道溃疡者慎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起效快,服用后4 h可见明显疗效。
8.药物相互作用:应避免同时服用强力镇咳药。
(六)标准桃金娘油1.药品分类:祛痰药。
2.用药目的: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痰。
3.禁忌证:对标准桃金娘油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罕见胃肠道不适、原有的肾结石和胆结石的移动。
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面部红肿、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
5.剂型和规格:标准桃金娘油胶囊:成人装,每粒含300 mg;儿童装,每粒含120 mg。
6.用法和用量:口服,宜在餐前30 min用较多的凉开水送服。
勿将胶囊掰开或咀嚼服用。
(1)成人:服用成人装。
急性患者,1粒/次、3~4次/d;慢性患者,1粒/次、2次/d。
(2)4~10岁儿童:服用儿童装。
急性患者,1粒/次、3~4次/d;慢性患者,1粒/次、2次/d。
(3)特殊人群用药:哺乳期妇女慎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给药后,标准桃金娘油的单萜成分吸收迅速且完全。
8.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七)右美沙芬1.药品分类:镇咳药。
2.用药目的: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3.禁忌证:对氢溴酸右美沙芬及其辅料成分过敏者;妊娠3个月内妇女;哺乳期妇女;有精神病史、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药未满2周的患者。
4.不良反应:偶有头晕,轻度嗜睡,口干、便秘及恶心等。
5.剂型和规格:(1)氢溴酸右美沙芬片:15 mg/片。
(2)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片:15 mg/片、30 mg/片。
(3)氢溴酸右美沙芬颗粒(按右美沙芬计):7.5 mg/包、15 mg/包。
(4)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100 ml∶150 mg。
6.用法和用量:(1)成人:片剂、糖浆剂、颗粒剂,15~30 mg/次、3~4次/d;缓释片剂,30 mg/次、2次/d,不可掰碎服用。
(2)2岁以上儿童:宜选用儿童剂型,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溶液,不同剂型的用法用量有差异,建议参照具体说明书给药。
一般推荐剂量为:2~6岁儿童2.5~5 mg/次,6~12岁儿童5~10 mg/次,3~4次/d。
2岁以下小儿不宜使用。
(3)特殊人群用药:妊娠3个月内和哺乳期间的妇女禁用;哮喘患者、多痰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服药后30 min起效,作用持续6 h。
经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
8.药物相互作用: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抗抑郁药并用;不宜与乙醇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并用,因可增强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八)喷托维林1.药品分类:镇咳药。
2.用药目的: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3.禁忌证:对喷托维林或其制剂辅料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偶有便秘、轻度头痛、头晕、嗜睡、口干、恶心、腹泻等。
5.剂型和规格:片剂,25 mg/片。
6.用法和用量:(1)成人:口服,25 mg/次、3~4次/d。
(2)5岁以上儿童:口服,12.5 mg/次、2~3次/d。
(3)特殊人群用药: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经验不足,必须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动学参数不详。
8.药物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药物不详。
(九)苯丙哌林1.药品分类:镇咳药。
2.用药目的:用于治疗刺激性干咳,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可使用。
3.禁忌证:对苯丙哌林过敏者禁用。
4.不良反应:服药后可出现一过性口咽发麻,尚有乏力、头晕、上腹不适、食欲缺乏、皮疹等不良反应。
5.剂型和规格:磷酸苯丙哌林片或胶囊,每片或每粒20 mg;磷酸苯丙哌林缓释片,40 mg/片。
6.用法和用量:(1)口服,成人20~40 mg/次、3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