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了《人生的智慧》之后,关于幸福论,开始重新对我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思考。我欣赏作家叔本华的思想,到目前为止,他的理论如同金刚经一样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让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痛苦和无聊的论述。人生如钟摆,总在痛苦和无聊中左右徘徊。而我,可以忍受痛苦,却不愿意将生命浪费于无聊。不再赘述。

其二,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关于孤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大概是从初一开始尝试独处,并且在高一开始后习惯的独处。我时常在一个人的时候感到欢愉以及与自己相处的高效率和快乐。随心所欲是一件好事,且让我有很多的自由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即使是看娱乐节目,我也有自己的体会,和观察人生百态的收获。叔本华认为人在独处的时候,最能感受到自己,不会享受孤独的人也就不会享受自由。此话太得我心。天才们大多孤独。生活中见过的强人们大多独往独来,也不是厌恶社交,不过是觉得无所谓而已。于我自己,与人一起除了满足我还无法摆脱的作为人这种社交动物偶尔需要的友谊,并没有什么其他了。这些日子,我和自己相处,日子也过的有声有色,并不需要和别人倾谈来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且有更多的时间去浏览一些重要的东西和完成个人的一些工作和学习。

其三,关于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感。叔本华可以说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为了他的思想体系努力,搜集素材,不断验证。好吧,其实这和我的理想不谋而合。我一直在努力行走,想去体验,不追求幸福,只追求内心的平静(这又和他关于幸福的否定论命题重合了)。我一直认为人生这个烦恼的命题需要我们努力把它变得精彩。环境再丰富,如果只是一个单调的人,一切都还是平庸。所以我游览的纽约和上海都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叔本华说最幸福的人是可以同时平衡现实世界和美好的精神世界的。我一直被人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死不悔改,今后也不打算悔改。如果一个世界它来自你的内心,且永远美好如娇兰流星粉,为何要走出来呢。我渐渐开始明白其实并不会有人真正在意你活在哪个空间。我希望我不要忘记我最初的目的,目前看来我还是有可能被某些琐事牵绊住,要格外小心,不可焦躁。

其四,是关于认同感。我们不得不承认,越高层次的人,越难遇到知音。而遇到之时的那种快乐,毫无疑问可以是与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抗衡的。而这种美妙的体验,在我短暂的生命里出现过一次,仅有一次,在我十五岁的时候。我曾以为那是爱情,今天看来,更符合这个理论吧。

《苏菲的世界》也是一本特别容易理解的书,但是它也并不属于特别难理解那种。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再多读几遍的著作。

在最开始看《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觉得它是很纯粹的一本哲学启蒙书,因为从某一天苏菲开始就收到一些很奇怪的信,而给她写信的正是一位哲学老师,于是她就这样很被动的上起了这门哲学课,好在哲学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勾起了苏菲深深的学习兴趣。

其实在阅读的时候,我一直都感觉自己就是苏菲,而作者就是那位哲学老师,他虽然隔我如此遥远,但是我觉得很真实地就是在上他的函授课程,这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

的游历。

也许我们真的很少会去讨论哲学,毕竟显得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去研究世界从哪里来,我们又是谁,我们终究去向何方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有时候我又觉得哲学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思维感觉无不被哲学所影响,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罢了。可是习以为常是不是很危险的一种态度呢?我们已经慢慢地开始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好奇心,这算不算一件坏事呢?正如苏菲的母亲一样,我们开始太过熟悉这个社会,所以对于很多事情见怪不怪,不会再想着去深究。

在《苏菲的世界》前半部分内容中,作者一直都有设置悬念,我觉得这是这本书很奇特的地方。最开始可能觉得一切还比较正常,但是慢慢地,读后感就好像你在阅读一本小说,你知道小说的背景就是这个现实社会中的某处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可是突然文中出现了魔鬼,你要注意,这不是做梦,也不是想象,就是在文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魔鬼,而你又十分肯定这就是一本现实题材的小说,你能懂这种感觉吗?

我并不明白,我觉得我很需要作者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我一直都相信,小说中所有出现的内容都不会是无意的,它是会为下文做铺垫的。可是,你说,这是不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呢?

直到席德出现,我才开始明白,原来我之前阅读的所有有关苏菲的故事就是一本小说,没错,我是在看《苏菲的世界》,我也知道《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小说,可是我没有想到它只是一本小说中的小说而已,也正因为此,所有的不合理都变成了合理,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情有可原。

我觉得到末尾,所有的一切又开始变得神秘化,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跑出来的吗,他们可以自己反抗吗,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意识吗,他们的生命难道不都是由作者所控制的吗?别忘了,你只是在看一本小说而已。这本小说的神奇我觉得不在于它给读者灌输那么多人物的哲学思想,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将哲学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

我现在依然不是很了解哲学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已近开始觉得哲学的神奇之处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这确实是一本不应该错过的哲学启蒙书

我们周围的世界总是捉摸不定、混乱无序,令人困惑,令人畏惧,远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甚至那些我们所爱的人,那些爱我们的人,那些我们自以为对他们有所牵制的人,到头来还是昂然独立,生生死死全是他们自己的事,非我们所能左右。但我们总是拼命企求某种“把握”

我们渴望把握眼前事物的价值和意义,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漩涡。渴望确信可靠的东西,希望眼中的世界恒定如常。渴望读懂自己的灵魂,克服内心的不安。渴望能够笑对不可避免之事,包括日益逼近的死亡。渴望生命有其意义,我们愿意相信,只要能找到意义,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无足轻重。而哲学关注的正是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哲学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考虑过。爱默生就说过,每次聆听哲学家的思想,都有一种奇异的似曾相识感,仿佛在遥远的青年时代,我们年轻的头脑中也曾出现这些声音,只不过当时的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表达出来罢了。那些我们未能深入思考的问题和隐藏的秘密,哲学家们早已给出了他们的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