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天大版第十二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 (1827)
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分散介质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 撞击溶胶粒子,当瞬间合力不为 零时,表现为布朗运动。布朗运 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 爱因斯坦公式(1905)
x =
RT来自百度文库 3πηrL
2. 扩散双电层理论 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可以是固体从溶液中选择性吸 附某种离子,也可以是固体分子本身发生电离作用而使 离子进入溶液,使固液两相分别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 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的结构。 对于双电层的具体结构, 亥姆霍兹 (1879年) 提出 了平板型模型; 古依(1910年) 和查普曼 (1913年) 修正 了平板型模型,提出了扩散双电层模型;后来斯特恩 又提出了斯特恩模型。
古依(1910)和查普曼(1913)扩散双电层模型 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 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 二个离子厚度,称为紧密层; 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 的浓度梯度扩散到本 体溶液中,离子的分 布可用玻兹曼公式表 示,称为扩散层。 双电层由紧密层和扩 散层构成。移动的切 动面为AB 面。
P: 电位差计
L1
M
L2
E1
C
E2
T
电泳的逆过程。
胶粒带电的原因 (1)吸附 胶粒在形成过程中,胶核优先吸附某种离子,使胶粒带电。 例如: 在AgI溶胶的制备过程中,如果AgNO3 过量,则胶 核优先吸附Ag+离子,使胶粒带正电; 如果KI 过量,则优先吸附 I− 离子,胶粒带负电。 法扬斯(Fajans)规则 : 能与晶体的组成离子形成不溶物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2)电离 e.g 硅溶胶粒子(SiO2)→ (水化)H2SiO3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H2SiO3 → HSiO2+ + OH− (胶粒带正电) H2SiO3 → HSiO3 − + H+ (胶粒带负电)
dn dc = −DAs Fick 第一定律: dt dx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物质的量与 该处的浓度梯度及面积大小成正比,其 比例系数D 称为扩散系数。
球形粒子,D 可由爱因斯坦 -斯托克斯方程计算:
D=
RT 6Lπrη
粒子越小,扩散系数越大, 扩散能力越强。
18oC时金溶胶的扩散系数 r/nm 1 10 100 D (10-9 m2 s-1) 0.213 0.0213 0.00213
溶胶粒子与一般离子的电泳速度接近,而溶胶 粒子的质量约为一般离子的1000倍,这说明: 胶粒带有大量电荷。
电泳应用:蛋白质分子、核酸分子的分离;纸上电泳可分离各种氨基酸 和蛋白质;分离粘土与杂质,得到高纯度的粘土等等。
电渗
外电场作用下,溶胶粒子不动(如将其吸附固定于棉花或凝
胶等多孔性物质中),而液体介质做定向流动的现象称为电渗。 流动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迫使液体 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定向流 动,在多孔隔膜两端所产生的电势 差,称为流动电势: 电渗的逆过程。 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 子在重力场或离心 力场的作用下迅速 移动时,在移动方 向的两端所产生的 电势差,称为沉降 电势:
粒度不均匀 t
思考题
气溶胶属于胶体系统,( C )。 (A) 分散相是气体,分散介质是固体或液体 (B) 分散相是气体,分散介质只能是液体 (C) 分散介质是气体,分散相是固体或液体 (D) 分散介质是气体,分散相只能是液体 雾属于分散系统,其分散介质是 ( B )。 (A) 液体 (B) 气体 (C) 固体 (D) 液体或气体
§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ζ 电势总是比热力学电势低,外 加电解质会使ζ 电势变小甚至改
变符号。 只有在质点移动时才显示出ζ 电势,所以称电动电势。
3. 溶胶的胶团结构 形成憎液溶胶的必要条件是: (1)分散相的溶解度要小; (2)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否则胶粒易聚结而聚沉。 胶粒的结构比较复杂,先有一定量的难溶物分子聚结形成 胶粒的中心; 然后胶核选择性的吸附稳定剂中的一种离子,形成紧密吸 附层,称为胶核;由于正、负电荷相吸,在紧密层外形成反 号离子的包围圈,从而形成了与紧密层带相同电荷的 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亥姆霍兹(1879)平板双电层模型 固体表面电荷与溶液中带相反电 荷的离子构成平行的两层,如同 一个平板电容器。整个双电层厚 度为δ 。 固体表面与液体内部的总的电位 差即等于热力学电势ϕ0 ,在双电层 内,热力学电势呈直线下降。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和溶液中 的反离子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过于简单,未考虑离子热运动。
离子型固体电解质形成溶胶时,由于正、负离子溶解量 不同,使胶粒带电。 例如:将AgI制备溶胶时,由于Ag+较小,活动能力强,比 I-容易脱离晶格而进入溶液,使胶粒带负电。 例如: 蛋白质分子,有许多羧基和胺基,在pH较高的溶 液中,离解生成P–COO-离子而负带电;在pH较低的溶液 中,生成P-NH3+离子而带正电。 在某一特定的pH条件下,生成的-COO-和-NH3+数量相 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这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
D 扩散系数 ⎯ 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
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
单位:m2⋅s–1 D 可衡量物质扩散能力的大小。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溶胶的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使浓度趋于均一。 沉降
真溶液 粗分散系统 √ 胶体 √ ←平衡→ √
扩散

结果
均相 分散相沉于底部
分散相形成浓度梯度
憎液溶胶 半径 1-1000 nm 之间的难溶物固体粒子分散 在液体介质中,有很大的相 界面,易聚沉,是热力学上 的不稳定、不可逆的系统。 亲液溶胶 半径在胶体粒子
范围内的大分子溶解在合适 的溶剂中,是热力学上稳定、 可逆的系统。 憎液溶胶的特性: (a)特有的分散程度 (b)多相不均匀性 (c)热力学不稳定性
气溶胶:气体作为分散介质 气-固溶胶 气-液溶胶 如烟,含尘的空气 如雾,云
(1862) (colloid) 希腊语 :glue 托马斯· 格雷厄姆 ( Thomas Graham )
Samples 晶体 盐,糖 蛋白质, Fe(OH)3
扩散 快 慢
半透膜 通过 不能通过
胶体
§12.1 胶体系统的制备和净化
x : 观察时间t 内粒子沿x 轴
方向的平均位移 r :胶粒的半径 η :介质的粘度 L :阿伏加德罗常数 涨落现象
2. 扩散
扩散: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 而发生的宏观上的定向迁移。
溶胶系统中,溶胶粒子因布朗运动由 高“浓度” 向低“浓度”的定向迁移过程 → 溶胶粒子的扩散
AS c大 c小
第十二章
分散系统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胶体化学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分散相 分散介质(连续相) 分散系统的分类:
分散相 连续相
(1) 按分散相(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至少一维) 分子分散系统 < 10-9 m,溶液,均相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 10-9 - 10-6 m,胶体 粗分散系统 > 10-6 m
斯特恩(1924)双电层模型 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紧密 层约有一、二个分子层 的厚度,称为斯特恩 层;由反号离子电性中 心构成的平面称为斯特 恩平面。由于离子的溶 剂化作用,胶粒在移动 时,紧密层会结合一定 数量的溶剂分子一起移 动,所以滑移的切动面 由比斯特恩层略右的曲 线表示。
从固体表面到 Stern 平面,电势 从ϕ0直线下降为ϕδ 。 带电的固体或胶粒在移动时,移 动的切动面与液体本体之间的电 势差称为电动电势。 在扩散双电层模型中,切动面AB 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为ζ 电 势;在斯特恩模型中,带有溶剂 化层的滑移界面与溶液之间的电 势差称为ζ 电势。
溶胶的制备 制备溶胶必须使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落在胶体分散系统的 范围之内,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制备方法可分为两类: (1) 分散法:用机械、化学等方法使固体的粒子变小。 研磨(胶体磨);超声分散;电弧 等。 (2) 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 通常所制备的溶胶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均一的,而是一个 多级分散系统(多分散系统)。→ 单分散系统 溶胶的净化 主要有渗析法和超过滤法等。
(2) 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 聚集状态分类:
液溶胶:液体作为分散介质 液-固溶胶 如油漆,AgI 溶胶 液-液溶胶 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液-气溶胶 如泡沫 固溶胶:固体作为分散介质 固-固溶胶 固-液溶胶 固-气溶胶 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合金 如珍珠,某些宝石 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3) 按胶体的稳定性分类:
带电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向带相反电荷 的电极作定向移动。 电势梯度 100V/m 时溶胶粒子与普通离子的运动速度: 粒子种类 H+ OH- Na+ K+ Cl- C3H7COO- C8H17COO- 溶胶粒子
Fe(OH)3 溶胶粒子带正电
电泳
运动速度 32.6 18.0 4.5 6.7 6.8 3.1 2.0 2~4
例:AgNO3 + KI
→ KNO3
+ AgI ↓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 胶粒 滑动面
{ [ AgI ]m nAg+ • (n - x) NO3− }x+
胶核 胶团
x NO3−
KI 为稳定剂: 胶粒
{ [ AgI ]mnI− (n - x) K+ }x − x K+
胶核 胶团 滑动面
当这两种效应相反的力相等时,粒子的分布达 到平衡,粒子的浓度随高度不同有一定的梯度。
这种平衡称为沉降平衡。
沉降平衡时,粒子随高度分布的情况与大气在地球表面分布类似,符合高 度分布定律,即上层粒子小而稀疏,下层粒子大而密集。 。 粒子质量越大,其平衡浓度随高度的降低也越大。
沉降分析
P
粒度均匀
t
P h
单分散溶胶 赤铁矿 Fe2O3
赤铁矿 Fe2O3
赤铁矿 Fe2O3
(单分散溶胶) 制备: 快速生成结晶中心 → 晶体生长
过饱和浓度 硫 在 溶 液 中 的 浓 度 几乎所有硫颗粒在此时间内生成 过饱和浓度快速释放
饱和浓度
σ
时间
σ 越小,溶胶的单分散度越高.
§12.2 溶胶的光学性质
1. 丁铎尔效应(超显微镜) 透过 、散射 、反射 、吸收 Absorbed 吸收 Transmitted 透过
从瑞利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散射光总能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散射 愈显著,所以可见光中,蓝、紫色光散射作用强。 (2)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射率相差越大,散射作用越显著。(考 虑涨落现象) (3) 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成正比。
3. 超显微镜与粒子大小的近似测定 超显微镜的特点 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率 超显微镜分辨率(间接) 可以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 (1) 测定球状胶粒的平均半径; (2) 间接推测胶粒的形状和不对称性; (3) 判断粒子分散均匀的程度; (4) 观察胶粒的布朗运动及电动现象。 200 nm 5-150 nm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胶体系统的是 ( (A) 空气 (B) 烟
A )。 (C) 雾 (D) 牛奶
要直接观察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必须利用( C )。 (A) 普通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B) 丁铎尔效应 (D) 超显微镜
§12.4 溶胶的电学性质
1. 电动现象 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所以介质与胶粒的 电荷相反。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相反电荷的 电极移动,这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这是 电 → 动。 胶粒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沉降,而产生沉降电势;带 电的介质发生流动,则产生流动电势。这是 动 → 电。 以上四种现象都称为电动现象。
Scattered 散射
丁铎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胶和真溶液
2. 瑞利公式
2 2 ⎡ n2 − n2 ⎤ 9π V C ⎢ 0 ⎥ (1 + cos2 α )I 0 I = 4 2 2 ⎢ n 2 + 2n 0 ⎥ 2λ l ⎣ ⎦
2
I :散射光强 ; I0 : 入射光强; V :单个粒子的体积; C :单位体积中的粒子数; λ:入射光波长 l : 观测距离;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α :散射角(观测方向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