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学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编号:______________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此处可修改为文件名称)
公司:在此输入公司名称____________
编制:编制部门或编制人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安全经济学基本理论
安全经济学是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儿点内涵:(1)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的经济形式和条件,即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2)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3)安全经济学的LI标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的。
一、安全经济指标体系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系统,用统讣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分析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规律提供客观基础数据,从而为安全活动(安全经济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等)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保证。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础要求确立或定义安全经济的指标。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是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必须是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安全的任务、安全的状态、安全的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指标总和;它们应能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乂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建立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1)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2)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3)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容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地区、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乂能反映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企业、项U的安全经济特性)。(4)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5)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社会、国家和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6)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
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反映安全活动的LI标、任务和要求。(7)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安全指标体系既包括讣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安全经济的绝对指标包括:(1)投入方面:主动投入-安措费、劳保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等;被动投入-职业病珍治费、赔偿费、事故处理费、维修费等;(2)后果及效果方面:负效果-经济损失量、工日损失量、环境污染量、伤亡数等;正效果-生产增值、利税增值、损失(含经济损失和工日损失等)减少量、污染减少量、伤亡减少量等。
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是相对于某种背景来考察安全经济绝对指标的特征量,往往更具实用可比性和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相对指标来分析和说明问题。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主要以如下背景来相对地考察问题: 职工规模、产量、产值、利税等。安全效益常常用相对指标来反映。从时间相关特性来考察,安全经济指标还可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特别是山于安全活动效果的滞后性、延时性等特征,往往需要用动态指标才能准确反映安全经济规律。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安全经济指标有:国民(生产)产值安全投资指数,发达国家高达3. 5%;安措投资增长率,一般应高于经济增长率;人均安措费,我国工业企业90年代初仅为100余元;人均安全成本;专职人员人均安全投资;经济损失达标率;危险源(隐患)现存率;事故损失直间比,客观有1 : 2 至1 :>100之间;经济损失严重度;工日损失严重度;经济损失重要度;工日(时)损失率;人均经济损失;万元安措费保护职工人数;安全专职人员人均保护职工数;安全专职人员人均安全生产率;百万产值损失率;百万产值伤亡率;单位产量损失率;单位产量伤亡率。
LT前安全经济学研究获得的一般宏观经济参数有:事故损失规模占GNP 2.5%;安全投资规模占GNP3.5%;—般安全投入产出比为1 : 6:安全生产贡献率达到GNP的1.5〜5 %;对于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关系为1 = 5;安全效益金字塔规律为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二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
二、安全经济基本原理
1 •基本分析。从理论上讲,安全具有两大经济功能:第一,安全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第二,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可用损失函数L (S)来表达:L(S)=L exp(l/S)+L0, 1>0, L>0, L0<0,其曲线见图1;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 用增值函数I(S)来表达:I (S)= Iexp(-i/S), I>0, i >0;上两式中:L、
1、I、i、L0均为统计常数。从图1中的曲线可看出:
I )增值函数I (S)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增大,但是有限的,最大值取决于技术系统本身功能。
2 )损失函数L(S)随安全性S的增大而减小,当系统无任何安全性时(S =
0),从理论上讲损失趋于无穷大,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S趋于100%时,损失趋于零。无论是“本质增益”即安全创造正益效,还是“拾遗补缺”即安全减少“负效益”,都表明安全创造了价值。后一种可称谓为“负负得正”,或“减负为正”。
2.综合分析与推论。以上两种基本功能,构成了安全的综合(全部)经济功能。我们用安全功能函数F(S)来表达(在此功能的概念等同于安全产出或安全收益。):F(S)=I(S) + [—L(S)]=I (S)-L(S)O如将损失函数L(S) 乘以“一”号后,即可将其移至第一象限表示,并与增值函数I (S)叠加后,得功能函数曲线,见图1。从中可推论:
I)当安全性趋于零,即技术系统毫无安全保障,系统不但毫无利益可言,还将出现
趋于无穷大的负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