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目的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csq3011贡献
pdf1。

2008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ul.2008 第 28 卷第一期
总第 51 期
浅析翻译目的论
汤玉洁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
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 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

 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

本文 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原则;翻译实践
Abstract: Seen from the target-oriented perspective, Skopostheory boasts itself of one of the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studies,which focuses on the target-text’s function and practicability. Skopostheory hold that translating is a purposeful communicative human activity. Skopos rule is the primary one of the four rules that includes skopos rule,coherence rule,fidelity rule and loyalty. This paper, at the outset,presents a brief content of Skopostheory,and then,discusses its positive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 Skopostheory; rules; translation practice
引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各种翻译理论争妍斗艳,为翻译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已经 有了很大的突破。

理论家开始从阐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女权主义、话语权利、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等角度去阐释翻译现 象,出现了操纵派、多元系统派和功能派等多个派别。

其中,功能 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是翻译的目的论(Skopostheory) 。

西方翻译 理论从聚焦于语言和文本的微观研究,到论证社会、历史、文化对 翻译及翻译研究的影响的宏观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多元的翻译 研究格局,如卡特福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翻译理论、奈达的社会符号 学翻译理论、纽马克的关联翻译理论、美国翻译培训班、多元体系 翻译理论,以阐释学为基础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描写翻译研究等等,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独树一帜。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是 由德国译论家 Han Vermeer 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该理论基本 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 的的选择上,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 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译是人的一种行为。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 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威密尔提出 “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 , 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 。

因此,翻译 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

根据行 为学理论,目的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目的的 行为,它既是构成具体情境的一部分,又对情境有一定的影响。

由 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是一 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

但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与人类其他 行为一样,翻译亦有目的,且翻译的目的在翻译开始之前就要确定。

 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具体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 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

 第三阶段,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 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对目的论的发展。

前者重点 研究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后 者提出了 “忠诚原则” 关切的是译者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忠诚。

 ,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建立了行为翻 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
的的复杂活动,着重分析了参 与者(翻译的发起者、译者、文本的使用者、信息的接受者)各自 的作用以及参与者行为发生的语境条件。

诺德作为第二代目的论的 代表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目的论者的理论。

他在 1997 年出版《目 的性行为》全面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功能派的各种学术思想,对功能 派翻译理论自形成以来受到的各种批评一一做了解答。

针对不足, 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

二、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
翻译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 的范畴研究。

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 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翻译是有 意图的互动活动,意图首先指意在改变现有的状况,至少让那些由 于语言障碍无法交际的人实现交际活动;其次,指具有更严格意义 上的交际本质的意图, 如向译入语接受者提供原语作者表达的内容。

 威密尔称自己的理论为 Skopostheory,即翻译“目的论” 。

目的论 翻译理论共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所有翻 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 。

目的原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 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决定翻译过程的 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skopos) ,即“结果决定方法” 。

 这种目的有三种解释:1)译者的基本目的;2)译文的交际目的;3) 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但通常“目的”是指译文的交 际目的。

即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 某一特殊需要,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 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 一、翻译目的论的形成及发展 等。

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 。

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 目的论最初是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威密尔提出的。

 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地接受一切。

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凯瑟琳娜・雷斯 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为专业知识不足或某些原因对译文的目的 (Katharina Reiss)的研究。

雷斯在她发表于 1971 年的《翻译批 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 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次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 出译文的目的。

然而目的(skopos)一词常指译文文本所要达到的 标准。

一方面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 ,另一方面她 目的即交际目的。

除使用 skopos(目的)之时,威密尔还使用了几 也认为应该以“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文本,并 个相关的概念即 aim(目标) ,purpose(目的) ,intention(意图) 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 和 function(功能) ,目标(aim)即行为要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 原文对等” ,她称这种翻译为“综合性交际翻译” 。

但是在实践中雷 (purpose)指达到目标过程中的阶段和结果,功能指接受者心目中 斯发现: “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有时也是不该追求的。

这 文本意在传达的意义,意图指有目标的行为计划,包括传送者有目 些例外的情况是由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造成的。

 ” 标地以某种适当的方式生产文本和接受者有目标地理解文本。

区分 雷斯认为: “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 传送者和接受者的目标意图很重要,因为传送者和接受者从定义来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而应该是译文在译语文 看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境,这五个概念中 skopos(目的)是类 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

因此,翻译批评不能 指概念,其余四个是所属概念。

目的由翻译发起者决定。

 仅仅依赖对原语特征的分析,而应考虑译文在功能上是否达到了预 除了“目的原则”外,威密尔的理论中还包括另外两个原则: 期的效果。

由此可见,雷斯的研究为翻译目的论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所谓连贯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 第二阶段,雷斯的学生威密尔继承了她的一些思想,突破了以 标准。

语内连贯指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 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文本的目的(Skopos) 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

任何文本都只是信息提供者,译者根据 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创立了翻译的目的论。

威密尔创立的“目 翻译的目的法则只选取其中让他感兴趣的信息,再通过语言加工, 的论”完全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认为单靠语言学 译入目的语使之成为新的信息提供者。

在这种信息转换过程中,译 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

他认为,翻译(包括口译)是一种交际语 者首先就应遵循语内连贯的原则。

既然翻译是通过信息加工提供给 言和非
语言符号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

 (其它情况下则也 译语读者信息的,译文就应该是忠实于原文的,此时译者就又要遵 包括把图片转换成音乐,或者把设计图转换成一幢大楼。

 )因此,翻 循忠实性原则。

 忠实原则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159
2008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ul.2008 第 28 卷第一期
总第 51 期
翻译的目的论摆脱了等值翻译或对等翻译的束缚,开始强调译 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它解决了其他翻译理论未能解决的问题, 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赋予翻译更多的涵义,把翻译放在行为理 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给以语言学派为主流的西方翻译理论界 另辟了一条新的探索道路。

 诺德指出, “按照译语文化的准则来调整或‘改写’原文,是每 个专业翻译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即根据译文的目的与译入语文化 ” 的准则,原文中某些成分可以保留,某些成分可以根据译语语境进 行调整甚至删减、改写。

要保留什么,改动什么,保留多少,改动 多少,就要视翻译目的而定。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这种调整方法 在实践中已被成功运用。

严复所译的《天演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

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列强瓜分中国猖獗。

此时,严复翻译 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其目的在于宣传“物竞天择”的进化思想, “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

虽然他用“物竞天择”的生物 学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和历史进化是完全错误的,但他的主观意图 却在于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 变强,否则将要沦于亡国灭种而被淘汰。

他想用进化论来震撼中国 人,使中国人具有国难当头的紧迫感。

严复译书是为了中华古国的 复苏,是为了炎黄种族不至沦亡,总之,他的翻译目的就是为了尽 三、翻译的标准 “目的论”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

由 一个爱国者的天责。

 但我们应该明白:他的不忠实显然是一种故意选择的结果;我 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期目的又反映译文 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 们必须看到他作出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在翻译策略上,严 标准的多元化。

对等只是适合翻译目的的一种形式,是特定情况下 复对原作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进行了有目的性的改写。

有选择、有 采用的原则。

对等应服从译文的适切性(adequacy) ,因此,翻译目 取舍、有创造地融合了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

严复优美的 的论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是合适翻译(Adequacy) ,而不是对等翻译 译笔很切合他要引起士大夫阶层兴趣的目的,因此《天演论》使中 (equivalence) 适切性是指译文是否符合翻译要求所规定的各项 国民气为之一变,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译例证明, , 要求, 也就是说译文文本要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考虑原作者、读者、 目的论认为“文本是一个提供信息的信息源,读者从中选择感兴趣 接受环境等因素,对原作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改译在翻译过程中能够 的或重要的信息。

 ”因而, “原文不再是译者翻译首先或是首要考虑 起到积极作用。

 虽然功能主义的目的论的局限性使它不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 的标准,它只是译者选取信息时诸多因素中的一个。

 ”而信息选择的 重要依据是“语标连贯从属于语内的连贯,而它们都从属于目的原 综合原则,但是在非文学类语篇,如以感染为目的的广告、旅游宣 则。

 ”由此,我们推断译文自身的功能性要比它对原文的忠实性更为 传资料的翻译中是可以因循的原则。

例如,广告的目的就是促销, 重 要 。

 这 样 的 译 文 Reiss 称 之 为 “ 合 适 的 翻 译 ” adequate 增加客商的利润,旅游宣传资料就是要让外国普通旅游者读懂、看 ( translation) ,因为它是对目的论中的“翻译要求”的“合适” ,与 懂,从而引起兴趣。

由于这类语篇的语言和形式受特定文化的制约, 译者应该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 迁就目标语的形式规范和文体惯例, “等值论”中的“对等”不同。

 适切性是一种与翻译行为相关的动态的、共识论的概念,是在 翻译过程中,使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对原文进行处理以便对译语接 翻译过程中,以目标为基础,选择适合实现翻译目的的符号,表现 受者产生感染等影响力。

旅游翻译(尤其是营销、推广性质的翻译) 为对翻译要求的实现效果,即译文功能是否有效实现;而对等是个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翻译要求能直接达到预期的反映,为达 静态的、符
合论的概念,是指词、短语、句法结构等不同层次上译 此目的,删减和改译是常用手段。

 文与原文的关系;也可指在意义,风格或交际效果等“同等交际价 五、对翻译目的论的评价 值” (equal communicative value)层次上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即 目的论作为一种解构主义的翻译视角,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 以与原文相照的结果为判断的标准。

 的宏观认知模式,对于我们克服纯粹的文本认知模式起到了积极的 莱斯认为文本类型有助于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要求的合适 反拨作用。

翻译目的论突出了翻译活动的参与者特别是翻译活动发 的对等等级,她借鉴德国心理学家 K・布勒(K・ Buhler)的观点, 起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提升了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 文本分信息文本、表达文本、感染文本三种基本类型。

信息文本包 主动参与性。

它努力协调翻译的文化功能和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 括新闻、商业信件、货物清单等等;主要功能是告诉读者信息、语 宏观制约作用和机制,突破了等值翻译论或对等翻译论的框框,把 言和文体的选择要为此功能服务,译者应尽力准确、全面地再现原 翻译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进行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文内容,文体的选择受制于译语语言和文化规范。

表打文本包括文 目的论具有广阔的实用性,它注重文本类型的特点,这有助于 学的各种文体类型,表达文本除传递信息外,还通过文体选择产生 提高译者对交际功能和功能翻译单位的语言标志意识,提高翻译的 美感,译者应考虑将其美感传达出来。

感染文本包括所有以“感染” 效率。

但是,目的论偏重于译文功能的研究,为译文效果而进行有 为首要目的的文本:广告、布告、宣传、劝诱、以至讽刺等文本。

 目的的改写,大大弱化了原文本的功能,有可能跌入为翻译而翻译 感染文本超语言效果是第一位的,内容和形式从属于超语言效果, 的功用主义陷阱,偏离翻译研究应循的轨道。

因此,在实践翻译目 翻译时为达到同样的效果, 译者可能会改变原文的内容和文体特征。

 的论的同时,不可忽视翻译本体论的坚持与研究。

 应用到翻译上,根据文本的目的和性质,信息文本要求直接、完整 总之,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全面研 传达原文本的内容; 表达文本要求传达原文本内容概念的艺术形式; 究各种翻译变体,推动翻译理论的发展。

但是夸大目的论的指导作 感染文本要求再造文本形式以直接达到预期的反映,其重点分别是 用会忽略翻译研究的多样性,不利于译学的发展。

因此,翻译界还 “内容”“形式”“效果” 、 、 。

如果原文的目的是要接受者做出反映, 是应该提倡多种翻译研究的共存,在取长补短中求得进一步发展。

 译文文本的处理就要迁就目标语的形式规范和文体惯例,首要目的 参考文献: 是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译文的交际目的要求译文具有与原文同样 [1]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 的交际功能时,对等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以保证两个文本功能 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相同。

因而,以译语为倾向的目的论就从翻译研究的另一极入手,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2002. 160
即忠实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译文 的理解。

 这三条原则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二者服 从于目的原则,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功能,译文的标准就 不再是与原文文本的语际间的连贯而是合适或符合翻译目的,如果 翻译目的要求语际不连贯,则语际连贯规则不再有效。

忠实的程度 和形式宏观上取决于翻译目的的要求, 忠实规则要服从于目的规则。

 如果翻译目的要求译文文本再现原文文本的特点、风貌,那么忠实 规则与目的规则相符合。

译者会尽最大努力去再现原文的风格、内 容及特点。

如果翻译目的要求译文和原文有某种程度的差异时,译 者会不会毫无限制地背离原文,出现所谓的“激进” (radical)功 能主义翻译呢?为此,诺德对功能主义观的翻译目的论进行修正, 提出了“功能结合忠诚” (Loyalty)的原则,功能即译文文本在译 语情境中按读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这和弗米尔的观点一致。

忠 诚是指译者在翻译互动行为中对参与各方所应负的责任,忠诚属于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范畴。

对于原作者、发起人、译语读者, 译者有协调他们关系的责任,应该以忠诚赢得各方的信任,在这几 者之间取得平衡, 协调译入语文化和译出语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功能加忠诚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 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各方关系。

推翻了原文本的“中心”地位,树起了译文和译者的“中心”地位。

四、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2008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ul.2008 第 28 卷第一期
总第 51 期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效果
唐晓慧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欣赏价
值,同时它的语言研究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依据关联理论并结合语 境效果和最佳关联,探讨信息关联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境效果;最佳关联 一、引言
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 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

广告已经成为必不可少地宣传和促 销手段。

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创意能成就一个好的广告,一个 好的广告则可能成就一个企业。

本文通过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效果和 最佳关联等理论的分析,来对广告效果进行分析。

联词。

新旧语境发生对比,使消费者从一开始就铭记于心。

 移动公司做的关于动感地带M-Zone广告也非常有创意:一明星 和另外一个普通的人坐在海滩的椰树下,后面是碧蓝的天空。

突然 明星用手机‘下’了一只椰子。

得意洋洋的看着旁边的老兄。

然而, 旁边的一位老兄却用M2.0卡把整个椰子树的椰子都给‘下’了。

画 外音:M2.0卡狂下载,我就是M-ZONE人。

很显然明星的椰子和另一 位老兄的椰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新的语境效果。

使人们 对动感地带的功能产生兴趣,达到了广告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第三,新的信息使现时的各种假设综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语境 暗示。

一则牛奶的广告:一群奶牛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兴高采 烈的称体重,量体温,接受体检等等。

此广告采用排比的手法,把 光明牛奶的制作过程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使消费者推断出“商家 对产品的原料的挑选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这一语境含义,从 而加深大家对该产品的了解。

四、寻找广告的最佳关联理论
公众能否找到最佳关联关系到广告能否产生预期的语境效果。

 最佳关联是公众在理解广告信息时所希望达到的。

要使广告信息达 到最佳关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二、关联理论 1.广告的语境效果足以引起公众的注意。

例如:澳大利亚芭蕾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作为语用学最新的一种理论是继 舞团(The Australian Bellet)一则关于Ballet的折页广告采用这样的 Austin的言语理论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后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 , 的又一个探索会话含义的理论。

 关联理论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领域中, 形式:除了一幅漂亮枪眼的芭蕾舞姿画面,还有神来之笔的“4M” 即Music,Movement,Magic,Melbourne。

这里Melbourne是演出的 除了在语言交际的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外,研究人员还将它成功推 广到认知语境、心理语言学、语义学,翻译等,甚至成为寻找广告 地点,在此基础上打出三个M,将芭蕾舞归结为Music,Movement, Magic。

巧妙的运用头韵(Alliteration)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传达给 创意的理论基础。

 关联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它主要研究信息交际 我们一种美妙的乐感,动感和魔幻。

 在这种美丽画面和有节奏广告 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

关联理论的 语的语境下不吸引人的眼球才怪呢。

 “It’s peace,perfect peace,at a perfect price”这是一片宁静, 目标在于“确认植根与人类心理学中的,能够解释人们彼此之间如 尽善尽美的宁静,而价格也无懈可击。

这是一份航空公司的广告, 何交际的一种内在机制。

”Sperber和Wilson宣称,关联指的是语境 效果和所付出得努力。

取得的新信息与该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取 把飞机候机室和机舱说成“圣殿”般宁静,其价格也是经济实惠。

 一则保健品的广告: 得的语境效果越大,表明话语与该语境的关联越强。

 If you had three wishes. What would they be? 关联理论认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关联的过程,通过 I wish 4 Vitality! 关联,调整自己的语境。

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 I wish 4 Youth! 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为推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听话人就根据对方 I wish 4 Health! 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即寻找关联。

尤为重要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