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以信立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以信立身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大体理解课文含义。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明白“信”是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基础,是为之本,诚实守信是传承中华美德。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做过的诚实守信的事例,懂得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言行一致。
学习重、难点
★明白诚信是立身之本,并联系生活谈谈身边诚实守信的事例,懂得诚实守信的意义。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信”是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基础。教材内容解读
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摘取了《弟子规》《论语》中的两段经典名言。古人用最简练的文字诠释了为人的根本之道:“信”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告诉人们一言一行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言而有信”。学习本课时一要理解课文的含义,二要感受古代经典著作中汉语言文字的精髓。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经典故事,播放相关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使学生在熟练记诵的同时,了解诚信的意义与价值,树立诚信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说字解词”“诗文今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中的“凡出言,信为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教育人们为人处世中的言一行都要以诚信为原则,以诚信为立身之本。教学时建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身边的例子说说其中的道理,谈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么做;通过“诗文点评”版块引导学生明白“守信”是守的正义之信,而不是邪恶之信,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或学生讲关于诚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诚实守信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还可以通过模拟学习和生活场景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体验诚实守信带给自己的快乐。
“认识汉字”版块选取了“信”字由金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信”是会意字本义是不欺骗、不怀疑、真心诚意。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了解“信”字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感受古文字的形体美。
“学而时习”版块旨在让学生通过背诵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三则有关诚信的名言,可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将课前搜集的相关名言警句或成语,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着用上这些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先听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教师播放音频或视频。
2.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请谈一谈。
(商鞅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讲信用,能认真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这就是诚信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以信立身”。板书课文题目并释义。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3.组织多种形式朗读,如指名领读、小组朗读等,教师及时指导。
4.学生借助“说字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5.通过读“诗文今译”“诗文点评”,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准确意意思。
6.生齐读课文,加深认识。
三、听故事,品名言,理解诚信
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讲身边的诚信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2.听故事,用名言。
(1)听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道:“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商人却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快快而去。不料想,那个商人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商人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没人上前施救,商人被淹死了。
(2)用名言。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吗?济阳的这个商人为什么会被淹死呢?请你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如果让你去跟这位商人讲道理,你会怎么讲呢?
3.教师小结。
四、观汉字之美,悟诚信之道
1.播放视频,欣赏“信”字的演化过程,让学生谈谈喜欢哪种字体。
2.说文解字,讲解“信”字的含义。
3.用“信”字组词。“信用”的意思是什么呢?小组交流,渗透“人以诚信为本,德以立人为先”的道理。
4.多种方式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诚信的其他名言或成语。
五、集体宣誓
我郑重承诺:我要做诚信学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当诚信人。在家,做诚信的孩子;在校,做诚信的学生;在社会,做诚信的公民。以班级公约为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人。
六、拓展延伸
课下请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成语,并将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看一看、读一读“剪纸说理”中“中山狼”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七、板书设计
资源拓展
(一)信守承诺的名人名言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英]莎士比亚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二)有关信守承诺的经典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综合国力落后于其他诸侯国,常遭邻国侵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雄心勃勃的他发愤图强,诚招天下贤才,并下诏书:不论秦人还是其他诸侯国人,谁能使秦国强盛起来,就赐予高官厚禄。果然,这一办法吸引来一大批有才干的人,商鞅便是其中的一位。商鞅原本在魏国,是魏国相国公叔痤手下的官员,公叔痤去世前将他推荐给魏惠王,但惠王没有重用他。听闻秦国在招纳贤才,满腔抱负的他便来到秦国,秦国大臣景监将其引荐给了秦孝公。商鞅对秦孝公提出了新的变法主张,秦孝公甚是满意。
秦孝公令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开始起草改革的法令。但是他怕秦国老百姓不信任他,使得新法推行不力,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当众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其十两金子。”很快南门口就围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商鞅见此情形,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去扛。终于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一边说一边扛起木头就走,一直扛到北门。于是,按照许诺,商立即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金子。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秦国,商鞅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后来的变法也就顺利地在秦国实施起来。此后,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守承诺的真人真事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
信义兄弟一孙水林、孙东林
“若有人兮大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年关在即,身为建筑商人的孙水林为了坚守自己的诺言,雨雪瀌瀌之夜驱车千里赶往老家黄陂,想赶在年前和手下的农民工兄弟结清工钱,却不幸一家五口在冰雪路面上命殁异乡;弟弟孙东林强忍悲痛,不顾亲人尸骨未寒,毅然携款驱车继续赶回老家,终于在年前了却了哥哥的遗愿。
2010年2月9日,腊月二十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住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