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超标引发的白酒危机
塑化剂风波逆袭白酒股市值蒸发825亿__
![塑化剂风波逆袭白酒股市值蒸发825亿__](https://img.taocdn.com/s3/m/b1f13d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5.png)
自酒鬼酒(000799)11月19日陷入塑化剂风波以来,白酒股遭到了资金的无情抛弃,个股普跌严重。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12月4日,酒鬼酒以36.84%的跌幅领跌,水井坊(600779)等股票紧随其后,14只白酒股全部下跌白酒股,跌幅最少的山西汾酒(600809)下跌幅度也接近10%。
此外,11月18日白酒股的流通市值合计达到5477.49亿元,而截至12月4日收盘其市值仅有4652.13亿元,市值蒸发825.36亿元,相当惊人。
白酒股全线下跌因媒体报道酒鬼酒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由此引发了消费者对酒鬼酒的不信任,投资者也开始在二级市场上疯狂进行抛售,此前股价一直坚挺的酒鬼酒自11月23日复牌以来,连续数个跌停。
一石激起千层浪。
塑化剂的风波开始波及到其他白酒股,一条“网友自购茅台送检塑化剂”的消息再次使白酒板块应声大跌,贵州茅台在12月3日下跌7.32%,创四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其股价也一举告别200元。
事实上,按历史经验来看,四季度由于元旦和新年将近,这将带旺白酒的消费,白酒股在第四季度的表现一般都能跑赢大盘,投资者也能获得超额收益。
但在今年,却因为塑化剂的“黑天鹅”事件导致了白酒股的普跌。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14只白酒股在11月19日至12月4日期间平均下跌幅度超过18%。
其中,酒鬼酒以36.84%的下跌幅度居首。
跌幅超过20%的股票还有水井坊、沱牌舍得(600702)、古井贡酒(000596)和五粮液(000858),而下跌最少的山西汾酒也跌了近10%。
市值蒸发825亿随着股价的下跌,白酒股的市值也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截至11月18日,14家白酒股公司的流通市值合计为5477.49亿元,但截至12月4日,市值已为4652.13万元。
短短12个交易日,市值蒸发高达825.36亿元。
其中,流通市值最高的贵州茅台其市值蒸发也最多,从2329.68亿元锐减至2044.70亿元,减少了284.98亿元;五粮液排在第二,市值蒸发237.22亿元;此外,市值蒸塑化剂风波逆袭白酒股市值蒸发825亿本刊记者杨阳All Rights Reserved.第49期数据说话责任编辑:文琪E-mail:*******************第49期责任编辑:文琪E-mail:*******************数据说话发超过50亿的还有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分别为68.97亿元和57.97亿元。
我国白酒行业分析
![我国白酒行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e5afe10975f46527d3e17b.png)
我国白酒行业分析【摘要】我国白酒行业在市场中始终具有较高的关注度,2012年受到塑化剂事件影响后,白酒行业呈现出普遍的下跌趋势,本文将对我国白酒行业的竞争结构、发展周期及风险性进行分析。
【关键字】白酒行业,竞争结构,发展周期,塑化剂一、白酒行业的竞争结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替代品的威胁首先国外烈酒类产品对我国白酒产品的替代性是很低的。
这是因为白酒的蒸馏方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仅仅产自中国,味道与外国烈酒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已有数千年的饮白酒习性,其他酒类如葡萄酒、啤酒等对白酒的替代性也较低,毕竟中国人对白酒的偏好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2、白酒行业作为买方的议价能力显然白酒行业作为买方的议价能力非常强:一方面,白酒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谷物,企业可从不同生产者中选择相似产品,且在不同生产者中的转换成本低廉。
另一方面,白酒企业相对谷物生产者来说数量少,购买量大。
3、白酒企业作为供方的议价能力白酒企业由于企业数量众多、高中低端差异明显、地域区别明显,国内上市的白酒公司整体上议价能力强,即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低,且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业议价能力越强。
4、白酒行业的进入威胁白酒行业的进入威胁较低,特别是高端白酒市场。
一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高端白酒市场呈现了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这样相对于销量不足的新进入者,原来的企业就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二是品牌忠诚度,较著名的品牌享受着大量富人阶层的青睐,想要他们改变自己的偏好去喝新的品牌难度是相当大的。
三是地方垄断的影响,我国各地共有白酒企业18000多家,一些小品牌在全国可能闻所未闻,但在地方却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和顾客忠诚度。
5、白酒行业间的竞争强度产品性质:白酒产品大概可以分为酱香性、浓香型、清香型三种,且生产工序较为复杂,产品的差异化非常明显。
供求状况:白酒行业的需求量相对稳定,呈现周期性波动,受宏观和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
企业的成本结构:由于白酒行业酿酒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建造酒厂,并且购买大量的酿酒设备,故其固定成本相对较高,相应的退出壁垒也高。
酒鬼酒塑化剂危机公关剖析
![酒鬼酒塑化剂危机公关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8a201e55270722192ef79c.png)
因塑化剂事件的影响,酒鬼酒 2012 年 11 月 19 日紧急停牌时,酒 鬼酒副总经理范震开始对《每日经 济新闻》回应,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白酒在发酵过程中绝对没有人 为添加塑化剂,因为塑化剂的添加 对白酒的酿造工艺和口感没有任何 帮助” 。 而接受央视采访的湖南酒鬼 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心国则表 示: 我们从酿酒工艺(曲酒酿造) 、 储存、勾兑到转运、包装,每个环 节都进行过风险排查。我们在基酒 方面,在储存方面,都没有发现酒 鬼酒含有塑化剂。但是一进入包装 线以后,我们抽查的时候,就发现 那个塑化剂,在酒里头的残留量时 高时低,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 所以我们就比较困惑。 随后,检测中心的徐部长对媒 体通报了其调查结论。我们检测部 门从酒鬼酒酿造工艺每个环节中都 取了一份样本,比如刚酿制出来、 灌装、成品等,共取了 8 个样本送 往长沙省级检测部门检测,检测结 果显示,8 个样本中有 7 个未检出 塑化剂,其中一个检出但未超过卫
生部在 2011 年 6 月 23 日发布的 《卫 办监督函〔2011〕551 号》规定的 标准,这个样本是最后的成品” 。 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整个企业 先后多人登场,每个人的发言,不 仅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反而成了 媒体的把柄。到最后,一直主要代 表公司对外回应的副总经理范震, 在 《新快报》 记者致电时, 却表示 “自 己无权代表公司说话,一切以公告 为准” 。
管理批判 Management Criticism
在被情绪所左右的公众舆论的审判席上,没有辩护的余地。
酒鬼酒“塑化剂” 危机公关剖析
■ 文/宋子义
【问题分析】
在事件回应上 :
先否认,后道歉,激起更大质疑
“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后, 酒鬼酒公司做了一系列的回应和危 机处理,然而不但没有平息消费者 的怨气,甚至适得其反,导致事件 发酵和升级。 2012 年 11 月 19 日, 媒 体 出 现标题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 260%、毒性为三聚氰胺 20 倍》的 文章,对此企业回应道 : 经质量监 督检验部门对公司的严格检查和对 50 度酒鬼酒的检测,未发现人为添 加“塑化剂”的情况,有可能是在 转运、包装过程中发生的迁移。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在 21 日下午公布了酒鬼酒样品的初检结 果 :塑化剂含量超标 247%。21 日 晚间,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 明称 : “对近日发生的所谓酒鬼酒 ‘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 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 ,但 是同时声称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俗称塑化 剂)的限量标准, 故不存在所谓“塑 化剂”超标的问题。按照我国人均 预期寿命,每天饮用 1 斤,其中的 DBP 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继 2012 年 11 月 21 日 首 次 发 布的致歉声明,被媒体斥责为“道 歉却不认错”后,11 月 23 日晚间 酒鬼酒再度发布声明道歉,称将 “积极整改,让消费者喝上放心酒。 ” 声明中还承诺,公司将在 11 月 30 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并将在 11 月 25 日公布具体的整改措施以及时间 表。随后 25 日又通过央视《每周 质量报告》对外宣称,已初步确定 塑化剂的三大来源 : 一个是自动包 装线上的小塑料管,另一个是塑料 瓶塞,还有一个就是 2011 年包装 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一段长 达 10 米的塑料输酒管。 面对酒鬼酒一而再再而三的表 态,消费者们似乎并不买账,网友 们更是对酒鬼酒至今未启动召回和 退货事宜表示愤慨。 企业没能利用第一时间的回 应,来解除消费者最关心的疑惑。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https://img.taocdn.com/s3/m/1e83a0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4.png)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的通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通知显示,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场上销售的二锅头酒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部分产品检出了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塑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添加剂,可以使塑料变得柔软、有弹性。
然而,过量的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因此,各国对于塑化剂的使用量都有相应的限制标准。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此次抽检的二锅头酒中,发现有部分产品的塑化剂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北京二锅头酒质量的担忧。
二锅头作为中国传统的白酒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此次塑化剂超标事件的发生,无疑对二锅头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为塑化剂超标的责任方,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要求相关企业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并进行了深入调查。
同时,该局还将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加强对酒类产品的监管力度,以确保市场上销售的酒类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塑化剂超标事件的曝光也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关注。
因此,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格把关,确保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安全可靠。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合格的食品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手段。
在购买酒类产品时,消费者应当注意查看产品上的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等信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次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北京二锅头塑化剂不合格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警示。
政府和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消费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合格的食品,共同维护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97e109cc17552707220871.png)
刍议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摘要: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提出了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办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文认为,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检测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塑化剂对人们神经的触动,减少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的冲击。
关键词:塑化剂;白酒;危害;检测中国人造酒已有悠久的历史,白酒出现以后随着岁月的积淀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承载者人们心灵的诉求。
不过,近来有媒体爆出,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倍。
并同时连累到其股票市场,酒鬼酒被检测出超标塑化剂后在股票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天就导致酒鬼酒股票停牌,几天之后虽然复牌,但又几天接连跌停。
之后四川五粮液、国酒茅台也没逃过股票下跌的厄运,下跌幅度超过了4%。
塑化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加工塑料的过程中添加了塑化剂就可以增强塑胶产品的柔韧度、光泽度,并且使产品好成型,易加工。
[1]塑化剂在工业领域应用是合法化的。
而塑化剂加入白酒之中,可以使酒类粘性更强,留香更久,看上去提升了白酒的档次和品质。
但是,塑化剂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育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并且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癌。
一、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塑化剂有很强的致癌性,如果长时间食用增塑剂超标的食品,会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会造成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少精、死精、精子活动力差等问题。
性别也容易向女性倾斜。
对女性影响也不容忽视,会使女性性别紊乱,引起激素失调而造成早熟或者性征不明显等问题,甚至造成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基因的突变。
因此,生产白酒的厂家要更改目前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塑料容器、管道等设施,杜绝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出现,杜绝它对酒文化的玷污,杜绝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与办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塑胶制品中的塑化剂在大致有十六种,目前,国家在白酒质检的标准中没有关于塑化剂方面检测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白酒塑化剂事件
![白酒塑化剂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cbf9b51a37f111f1855bb1.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方反应
业界喊冤枉,称不排除此事是有人故意捣乱。为求证企业说法,商报记
者辗转联系上茅台前任董事长、白酒业泰斗季克良,他表示对于塑化剂的产 生原因、检测、标准等相关问题,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声明是权威可信的, 他仍然认为白酒行业不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你如果认同我在白酒行业的 地位还比较权威,那我认为你也可以相信中国酒业协会。”他称。 专家认为多方监管应有效协调。白酒专家万兴贵认为,目前来看,国务院 食安办、卫生部都出台过相关通知和文件,对于白酒质量安全和塑化剂含量 限制都做了明确要求,但有关部门未能及时跟进,形成行业标准。“如果标 准缺失,靠酒企自身素质去维护质量,那显然不现实。”重庆市酒类管理协 会秘书长陈开勋告诉商报记者,白酒从酿造到进入消费者手中,有质监、卫 生、工商、商务、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万兴贵则认为,如此多的部 门管不好一瓶酒,可见各部门的协同机制存在巨大漏洞。“这次事件不仅给 白酒企业敲响了警钟,也提醒相关监管部门,要将市场监管与消费市场的快 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行业监管、市场监督、组织引导等多方面协同配合。 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去追究责任,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市场反应:暂时未对白酒销售造成影响。连日来,酒鬼酒事件引发了白 酒行业的一系列震荡。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白酒销售超市、商铺后发现, 该事件暂时未在重庆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市场反应平淡,没有对销售产生明 显影响。
联系课本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依靠技术进 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 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 的努力形成的。酒鬼酒业在酒鬼酒中加入塑化剂,置人民生命安全于 不顾,欺骗了消费者,抛弃了诚信经营的理念,也让自己失去了消费 者的信任。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 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酒鬼酒业为了使酒有老酒挂杯的效果,使酒更畅销,向产品添加塑化 剂,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伤害,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 (3)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通过制定和执行食品 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对食品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 质量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 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生产者 和经营者进行法律的制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履行组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同 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
白酒企业的荒唐逻辑 塑化剂丑闻仅仅是因为没有“国家标准”吗?
![白酒企业的荒唐逻辑 塑化剂丑闻仅仅是因为没有“国家标准”吗?](https://img.taocdn.com/s3/m/c81c2df4f18583d048645914.png)
白酒企业的荒唐逻辑塑化剂丑闻仅仅是因为没有“国家标准”吗?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3年第1期从酒鬼酒陷入塑化剂超标丑闻到“国酒”茅台受到质疑,白酒行业被塑化剂搅得乱作一团。
但奇怪的是,讨论来讨论去,很多人最终又将板子打到了“国标”身上。
按此逻辑,如果没有国家标准,企业产品出现问题就是理所当然了?文/本刊记者宿希强塑化剂正成为白酒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继11月下旬酒鬼酒曝出塑化剂含量超标丑闻后,网友“水晶皇”2012年12月初的爆料,又让“国酒”茅台遭受质疑。
12月12日,茅台就塑化剂相关问题召开媒体见面会,称3家权威质检部门抽检结果表明,贵州茅台酒没有塑化剂含量超标现象。
贵州质监部门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也未发现人为非法添加行为。
尽管茅台专门进行了澄清,但人们心头的忧虑与疑问显然无法就此简单挥去。
雪上加霜的是,媒体见面会的第二天,包括茅台酒在内的多种名酒又被曝塑化剂超标。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2月13日发布11种酒送检结果,其中53度飞天茅台、五粮液52度浓香型、洋河52度梦之蓝三款高端白酒,均被检出塑化剂成分超标。
其间,“潜规则”、“阴谋论”等各种声音纷纷扰扰,真假难辨,真相扑朔迷离。
迄今,白酒塑化剂风波引起的震荡远未结束,但从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看,已有许多问题颇为值得反思。
塑化剂是否人为添加?关于白酒里的塑化剂究竟从何而来,为何超标,有两种说法。
行业的说法是,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自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塑化剂可能是在转运、包装过程中发生迁移进而超标。
而坊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只要是勾兑白酒,必然人为大量添加塑化剂,一方面是改善白酒口感,增加粘稠度,另一方面主要作用是防止液体分层。
这两种说法哪种更准确?还是兼而有之?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
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的“危”与“机”
![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的“危”与“机”](https://img.taocdn.com/s3/m/1e78b4ed02d276a200292ebd.png)
近日,风光无限的白酒行业被塑化剂闪了一下腰。
自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受检产品中含有三种塑化剂,含量超标2.6倍。
受此事影响,酒鬼酒2012年11月19日起停牌。
由此引发了股市震荡,一向坚挺的白酒板块接连四连跌,到12月4日开盘的白酒板块方止跌反弹。
弹跌之间,15个交易日之后,白酒市值已蒸发855亿。
祸不单行,12月9日晚,笔者正在撰写本文之时,一份来自香港检测机构有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1.4倍检测报告的出炉,这次的对象是白酒第一股“茅台”。
虽然事件之后茅台集团做出迅速应对措施,先后发出6点质疑,质疑其检测产品为假酒,但是首次事件影响,12月10日,茅台全天停牌。
在截稿之日,12月11日,茅台送检报告利好消息使得茅台股价一路领涨,普涨4%。
无论是酒鬼塑化剂还是茅台塑化剂,对于如今风头正劲的白酒行业来说,都是一剂恰当其时的“清醒剂”。
我们当然可以揣测这是二级市场通过做“空”白酒行业趁机抄底的阴谋论,在资本辗转腾挪之间,我们仿佛能够嗅到资本逐利的血雨腥风。
疾风知劲草,大型企业对于行业的健康在此显得越发重要。
事情远比我们想想中的复杂,塑化剂风波之后,立马恢复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的太平年代。
对于笔者这样在白酒行业从业10年以上的人来说,白酒行业如今已有累卵之危。
白酒行业的累卵之危在塑化剂报道之前,唱空白酒行业的声音此起彼伏,作为白酒行业的从业人员,正确地看待此次事件对于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哪些产业投资者、企业家、白酒经销商、人员来说,这个行业的是否值得守望未来显得愈发重要。
行业库存危机、质量安全、产能过剩、价格泡沫是白酒行业面临的几大问题之一。
首先是库存危机问题,伴随塑化剂事件的是茅台另一个利空消息,据报茅台库存高达2万吨,消息甫一出世茅台股价顺应大跌,后虽被证实为虚假信息,但是其行业高库存已然成为行业共识。
去年郎酒在冲击百亿目标之时,为了年底冲量,经销商压货严重,年初的渠道库存甚至高达销量的40%。
第二是质量安全问题,每一次的白酒行业调整均伴随着一次质量安全事件,例如98年山西毒酒事件,导致行业长达5年的下滑。
2012年中国白酒业十大事件
![2012年中国白酒业十大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1112dd9e3143323968938e.png)
2012年中国白酒业十大事件发布日期:2012-12-28 浏览次数:391核心提示:即将离去的2012年,对白酒行业来说,是永远不愿回首的一年,从年初央视抛出限酒令,到国务院三公瘦身;从汾酒神秘召回,到酒鬼即将离去的2012年,对白酒行业来说,是永远不愿回首的一年,从年初央视抛出“限酒令”,到国务院“三公瘦身”;从汾酒神秘召回,到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从白酒行业集体“受伤”,到中央军委下发“禁酒令”,一系列事件在重创白酒行业的同时,也在深深地考验着每个酒企的良心。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愿经历狂风骤雨,冷霜暴雪后的中国白酒,在未来的一年,能够正本清源,浴火重生。
央视抛“限酒令”酒类竞标增长近10亿元2011年11月,央视传出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央视招标时段的白酒广告中将选定12家实力较强的白酒企业,这12家企业可以在招标时段播出商业广告,而这12家企业之外的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则只能播出形象广告,形象广告片中不得出现“酒瓶”、“酒杯”等元素。
根据央视广告现场招标结果来看,2012年,共19家酒类生产企业在现场竞标拍得标的总价格为325726万元,占总体的26.6%,而在2011年共有17家酒类企业在现场竞标拍得标的总价格为236114万元,占总体的23.2%,增长接近10亿元,增长速度较快。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推介会期间抛出“限酒令”,或是央视为推动酒类投标的“烟雾弹”,旨在促使白酒企业争相抬价的一种经营策略。
对此,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则对媒体表示,限制白酒广告是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绝非央视的“饥饿营销”。
传统酒企“试水”电商“触网”拓宽销售渠道面对电商行业在中国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众多酒企也十分看好电商版块,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涌入互联网营销。
据了解,截至目前包括国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在内的多家传统酒类企业纷纷触网,趁势进军电商市场。
传统酒企入驻电商市场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酒企自身或代理商自建电商平台;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入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白酒塑化剂疑云
![白酒塑化剂疑云](https://img.taocdn.com/s3/m/69d20eba65ce0508763213bd.png)
染、 了解 塑化剂对 人体 的危 害、 预 防塑化 剂损害 类行业里也有这种传言 : 塑化剂会让酒的挂壁效 人体健康等角度详解 了塑化剂。然而 , 同样 的问 题, 在2 0 1 2年再度卷土重来。而且 , 这次波及 的, 是与人 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白酒类产 品。 塑化 剂有什么危害?现代 医学研究 已经给出
果更佳 , 品质看上去更好。这种做法 和之前往 牛
奶里加三聚氰胺一样。不过 , 已有专家表示 , 目前 没有科学根据表 明增加塑化剂可增强挂壁 效果 , 酒 的挂壁其实是 由于酒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 人 为
了明确 的答案。它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 可影响男 添加塑化剂对此并不会产 生影响。
质的管道或容器 , 导致 P V C中的塑化剂析出 , 从 行业及早制定关于塑化剂含 量的规 定 , 强化塑化
而使 的白酒 中的塑化剂含 量超标 。如装卸 白酒 剂检测 , 让人们吃得放心 , 喝得放心。
l 9
久, 有的产 品甚至 超标 1 O多倍 。酒业协会 曾就 此专 门开会讨论 , 但 因 白酒行业检验 的国家标 准
好端端 的白酒 , 为何会被塑化剂污染呢?
没有 塑化剂检验 这一项 , 所 以并没 有形成相 有人 分 析指 出 , 最 有可 能 的情况 是 如下 两 里 ,
种 : 第 一, 在 装卸 、 储 运等过程 中使用 的 P V C材 关规定 。希望 此次 的塑化 剂事 件, 能够促使相 关
霞品 安全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塑化剂事件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思考
![塑化剂事件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2b2796a3968011ca30091de.png)
塑化剂事件引发对食品安全的思考作者:李书锋来源:《领导之友》2013年第02期2012年下半年,著名白酒品牌“湘酒鬼”被查出塑化剂超标,在此之后,其他食品领域陆续被曝含有塑化剂。
这是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抛到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次以“湘酒鬼”为焦点的塑化剂事件表明,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要保障亿万人民的饮食安全,还有哪些工作要做?一、塑化剂事件的发生与发酵1.“湘酒鬼”被曝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
2012年10月,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21世纪网从正规渠道购买了标价为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往上海Intertek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白酒塑化剂检测。
Intertek集团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也是英国富时100指数成份股之一,专门从事质量和安全服务。
该机构的检测结果被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机构所认可。
在我国,Intertek集团已经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等认证。
检测结果发现,酒鬼酒中共含有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mg/kg。
据卫生部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的规定,食品中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
以此指标对比,酒鬼酒中的塑化剂超标达260%。
随后,中国酒协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而全面的检测,认定我国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含量为2.32mg/kg,最低含量为0.495mg/kg,平均含量为0.537mg/kg。
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2.多个食品领域相继曝出塑化剂。
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塑化剂危机在我国食品领域持续发酵。
在白酒行业遭遇重创的同时,方便食品、食用油、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这场风波。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等在《食品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塑化剂)有何危害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塑化剂)有何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a90c8e64a98271fe910ef916.png)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有何危害?2012年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国内相关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为1.08㎎/㎏。
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被认为超标260%。
相关报道认为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损害人类基因。
2012年11月20日媒体披露,中国酒业协会在2012年8月20日的《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
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鉴于白酒在我国有巨大的消费群体,白酒中塑化剂是否能够导致健康危害,引人注目。
何为塑化剂?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形成大约30种酯类的统称,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19世纪30年代以来,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增塑剂,还可用于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润滑剂和去污剂的生产原料。
过去一直认为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毒性低而毫无限制的生产与使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每人每年消耗的塑料达50-60公斤之多。
在各种塑料制品中, 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 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 需要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
邻苯二甲酸酯与塑料分子的相容性很好,但是两者间没有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彼此保持着独立的化学结构,因此当塑料制品接触到食品中的水、脂肪时,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便会溶入其中。
“塑化剂”事件传染效应
![“塑化剂”事件传染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275f5207f78a6529647d53b5.png)
“塑化剂”事件的传染效应摘要:酒鬼酒“塑化剂”事件造成整个白酒股市震荡,至少800个亿的市值蒸发。
本文主要研究“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以及有着相同供应商、客户、独立董事和签字审计师企业的传染效应,以便为企业提供及时应对此类事件的参考建议,同时也能够使消费者和投资者提前预知,减少困惑。
关键词:塑化剂;传染效应;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6-0-01传染效应最早出现在金融市场上,是货币危机在国际社会中的一种扩散现象,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传染效应才被引入到上市公司危机研究领域,是指如果上市公司发生了丑闻事件,一般情况下该公司本身会受到负面影响,如声誉受损、股票价格下跌等。
但是当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原因或者行业特征,使得个别公司曝光的丑闻事件具有一般普遍性,那么投资者或消费者就会因为一家公司的丑闻而质疑同行业其他公司,甚至重新评估其他公司的市场价值,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传染效应”的发生。
“塑化剂”事件的曝光不仅使得酒鬼酒企业声誉受损,也引起公众对整个白酒行业的质疑。
不断被送检的白酒,整个股市的震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染效应在此次事件中的巨大影响。
一、“塑化剂”事件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能增加塑料的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
塑化剂中有部分邻苯二甲酸醋类具有生殖毒性,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被称为“环境雌激素”,长期大量摄入会影响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2012年11月19日曝光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倍”无疑是一枚重击炸弹,重挫酒鬼酒股价。
当天,酒鬼酒临时停牌,受此事件的影响,19日白酒股普遍走弱,截至收盘,老白干酒跌 10%,沱牌舍得跌 7.91%,金种子酒跌 7.65%、水井坊跌 7.09%、泸州老窖跌6.13%、五粮液跌 5.82%、贵州茅台则跌 4.61%、洋河股份跌了5.25%,白酒板块收盘总市值为5906亿元,相比于上一个交易日的6229亿元,蒸发了324亿元的市值。
酒鬼酒事件案例分析与危机处理方案
![酒鬼酒事件案例分析与危机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51be719e8b8f67c1cb965.png)
酒鬼酒事件案例分析与危机处理方案09级行政管理班祁福涛学号:200931080125一、案例回顾2012年11月19日,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爆出塑化剂超标260%。
送检的酒鬼酒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超标260%。
这一事件的曝光,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动荡。
酒鬼酒是我国高端酒行业品牌,在2012年11月19日被曝由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查出塑化剂超标2.6倍。
酒鬼酒公司针对此事,却认为检测不够权威,甚至怀疑被检测的酒是否出自酒鬼酒公司。
广州市质监局表示,白酒检测标准中没有塑化剂项目的检测要求。
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唐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唐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 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含量为1.08/kg,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量。
当晚23时,酒鬼酒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所谓‘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但声明中仍坚称不存在所谓“超标”,消费者可放心使用。
二、危机处理方案就酒鬼酒在此次危机处理中的错误而言,首先酒鬼酒在此事发第三天才进行道歉,并且他们不承认塑化剂超标,并且转嫁给整个白酒行业。
其次,酒鬼酒没有对此次危机处理进行有利的机制设置,只是道歉,并且整顿生产线进行塑料设备的更换。
因此酒鬼酒的危机处理是失败的,我所设计的方案如下:1.事发后,第一时间通过媒体中介对消费者进行诚恳道歉,不能推卸责任,存在侥幸心理,并且要在灾难面前承认自己塑化剂超标,向消费者说明情况,直至道歉。
从食品安全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食品安全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4de79dbf111f18582d05a56.png)
从食品平安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从食品平安谈白酒塑化剂危害采取的应对措施摘要:我国的食品平安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会危及到整个国家的平安。
通过论述白酒塑化剂来源及其相关管理规定,指出了白酒塑化剂对于消费者、政府及管理部门以及企业自身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政府及管理部门、企业改良和社会监督三个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平安;白酒塑化剂;危害科学技术的开展使得我们有能力发现以前发现不了或无视了的食品平安问题,我国的食品领域发生了很多的平安事件令人震惊。
2021年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一文。
同时,一篇来源不明的?酒业协会回应:全国白酒产品根本都含塑化剂成分?稿件被各大媒体转载,加速事态升温。
随后舆论从对酒鬼酒的质疑,开展到对中国白酒行业的质疑,“全国白酒〞、“塑化剂〞、“有毒〞、“致癌〞等字眼充满网络和各级媒体。
民以食为天,如果当前我国的食品平安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所造成的危害、伤害到的就不仅是我们某个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而是会危及到整个国家的平安,危机整个民族的存亡,我们必须勇敢面对。
一、白酒塑化剂来源及其相关管理规定1.塑化剂塑化剂是在工业生产特别是塑料制品中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用于增加塑料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加工性。
它的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目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是其中使用最普遍的类别。
2.白酒塑化剂来源根据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排查和白酒企业自查发现,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主要是白酒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塑料管道、容器、包装材料和密封材料等的迁移;水、土壤等环境中存在的塑化剂迁移,对白酒原料也有一定影响,但含量极低。
在我国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之前,白酒行业和企业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塑料制品,与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醇和较多酯类物质的白酒产品中接触过程中会有较大的迁移风险。
塑化剂标准救得了白酒行业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塑化剂标准救得了白酒行业一时,却救不了一世](https://img.taocdn.com/s3/m/c3bdca8c8762caaedd33d445.png)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在国内,白酒行业的魔力几乎无行业可抵,无论其“飞黄腾达”抑或是“穷困潦倒”,其一直都受到国人的密切关注。
最近塑化剂标准即将出台的消息更是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白酒行业未来发展走势的无尽猜想。
塑化剂标准:酿酒板块得以“回光返照”消息爆出之日,酿酒板块一改多日“绿油油”的局面,涨势一片,此景合情合理。
一则,白酒行业身处各种困境,连月来均上演下跌之势,两大巨头股价下跌两成有余。
塑化剂标准乃行业规范标准,势必会有部分投资者从中看到希望。
二则,即将出台的塑化剂标准有放宽之趋势,饱受塑化剂折磨的白酒企业或将迎来真正的保护伞,其后续发展势必会被看好。
前瞻产业研究院却认为,在白酒当前困境下,塑化剂标准只是部分投资者炒作酿酒板块的一个因素罢了,其并不能从根本上助力酿酒股价的回升。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塑化剂风波对白酒行业的不良影响正在消退,放宽的塑化剂标准不仅无益于提振消费者的信心,反而会加重消费者的疑虑。
更重要的是当前塑化剂并非酿酒产业的主要危机,禁酒令、产能过剩风险才是白酒行业面临的真正危机。
国内相关政府素有放宽标准、保护个别产业的习惯,乳制品行业就曾受此“恩宠”,但结果却是“弄巧成拙”,乳制品行业正在被外资品牌所占据。
如今相关部门放宽塑化剂标准,不排除其庇护白酒产业的可能性。
但此乃姑息养就之做法,酒企会凭借新国标放缓更换生产设备的步伐,白酒行业的质量水平难以有所提升,其征服国内消费者尚难,谈何征服国际消费者!产能过剩风险:行业快速发展无法僭越的一道坎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均会被经济利益所蒙蔽,盲目扩大产能、外来资本的大举进入,在增加行业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风险,白酒行业也不例外。
过去十年,白酒行业如此“迷人”,60%以上的毛利润、40%以上的利润增长率引无数资本竞折腰。
业内资本的大肆扩张产能、业外资本的大举进入使白酒行业好一派繁华景象,羡煞他行业。
如今产能过剩风险仍在威胁着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此时淘汰落后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酒鬼酒塑化剂与张裕农药残留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酒鬼酒塑化剂与张裕农药残留](https://img.taocdn.com/s3/m/5da8fd6f1ed9ad51f01df2ad.png)
危机管理案例研究 梁圣睿 刘成杰 结 构 A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NO.1 酒鬼酒简介NO.2 塑化剂简介NO.3 事件经过NO.4 公关评价B 张裕农药残留事件NO.1 张裕简介NO.2 事件经过NO.3 公关评价C 酒鬼酒事件与张裕事件对比总结酒鬼酒塑化剂事件 ◆建于1956年,1997年7月上市◆紧邻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凤凰古城◆酒鬼酒、沈从文、宋祖英、黄永玉被评为湘西文化的“四张名片”位居中国白酒第20位,湖南省第一位 塑化剂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工业添加剂,成分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长期摄取会干扰内分泌,造成孩子性别错乱,使女性早熟,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等,不孕不育◆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慢性伤害,导致肝癌◆会穿透孕妇羊水,直接进入婴儿体内台湾食品塑化剂事件爆发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简称食安办【2011】23号文,中酒协会分会组织调研塑化剂源头2011年5月24日 2011年6月1日 中酒协会通知,贯彻国务院食安办2011年23号文;2011年12月 1 2 3 中酒协会发布《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说明》中酒协会分会理事会会议强调严控白酒塑化剂含量的要求中酒协在全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上再次强调严控白酒塑化剂含量2012年4月 2012年7月 2012年8月 4 5 6 2012年11月19日早间 21世纪网发表文章《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披露酒鬼酒塑化剂超标。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0.49mg/kg0.41mg/kg1.08mg/kg1.5mg/kg0.3mg/kg卫生部要求最大残留酒鬼酒中的含量11月19日 当天酒鬼酒在股市停牌,晚上副总经理立即出面做出回应,道歉但否认不认错第一次官方回应11月20日 湖南质监局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经调查没有发现酒鬼酒人为添加塑化剂的行为。
塑命难逃:号称无上妙品酒鬼酒都出问题
![塑命难逃:号称无上妙品酒鬼酒都出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198a2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0.png)
塑命难逃:号称无上妙品酒鬼酒都出问题连号称“无上妙品”的“酒鬼酒”都出了问题,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话,咱喝的不是酒,是寂寞。
如今,喝的则可能是塑化剂。
11月19日,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的消息曝光,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三者均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约占塑化剂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公众对塑化剂并不陌生。
2011年5月,台湾地区首次发现,一些不良业者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以达到增稠的效果,随后一个月,台湾共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961种。
消停了一年半,酒鬼酒存在意想不到的危险这一传闻,让人再度谈“塑”色变。
这是否是逃不过的“塑”命?◎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使用最广泛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只要是软的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愈软的塑胶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经常接触邻苯二甲酸酯可提高孕妇早产风险1谈“塑”色变随着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被曝出塑化剂超标,塑化剂一度成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其“阴霾”效应不断扩散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出了问题。
这一“无上妙品”,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然而21世纪网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竟得出其中塑化剂含量超标260%的结论。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为1.08mg/kg,而卫生部在2011年551号文中规定,DBP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
揭开盖的,不仅有酒香,还有塑化剂的连锁反应。
民众对塑化剂并不陌生,它是我们常说的增塑剂,它通常被添加于塑料制品中,使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
塑化剂同时也是2011年5月台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
当时台湾地区首次发现,厂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用增塑剂取代成本更高的棕榈油作为乳化剂,引发增塑剂污染食品事件。
酒闹鬼还是人作怪?
![酒闹鬼还是人作怪?](https://img.taocdn.com/s3/m/cf4c73b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4.png)
酒闹鬼还是人作怪?邓全伦;刘小童;林向;吴丹;李伟【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2(000)051【总页数】6页(P12-17)【作者】邓全伦;刘小童;林向;吴丹;李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文 /邓全伦刘小童林向吴丹李伟白酒因生产环节使用塑料容器而存在塑化剂成分的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
2012年11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60%。
一场突如其来的“塑化剂”风暴,再一次让中国白酒行业陷入危机。
在质检总局部署下,全国白酒生产企业掀起一场“塑化剂”排查风潮。
资本市场应声而动,白酒股集体遭遇重挫,截至2012年11月末,14家上市公司累计蒸发市值近500亿元。
“塑化剂事件绝非偶然。
”白酒行业观察员胡语文认为,其背后隐藏的逻辑不可低估。
在他看来,这是白酒泡沫破灭自我驱动程序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
事实上,2003年开始正增长的中国白酒业,十年来一直置身“喧哗与躁动”的繁华。
但危机的种子早已悄然埋下,塑化剂仅仅是整个中国白酒业危机之冰山一角。
此前,白酒行业先后经历了“勾兑门”、基酒外购、年份酒虚假、囤货质疑等系列事件。
而每一次危机引爆后,利空消息就像幽灵一样散发出来,让整个国内白酒市场噤若寒蝉。
而这一系列危机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白酒行业多年来尴尬的现实—产能急剧扩张,安全与质量的提高却无法兼顾。
超标不只一家2012年11月21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初检结果证实,酒鬼酒公司塑化剂超标,超标结果与之前媒体披露的相差无几。
但这家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白酒生产企业,直到2012年11月27日其包装车间才全面停产。
初步排查发现,10米长的输酒管是成品酒“涉塑”的最大可能。
而之所以市场对其反应巨大,是因为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
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
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化剂超标引发的白酒危机
在市场上颇有口碑的“酒鬼酒”昨天被推至风口浪尖,有网络媒体曝光其所含塑化剂超标260%,称长期摄取会干扰内分泌,导致儿童性早熟、性征不明显等后果。
深圳证券交易所随即发布公告,称因媒体报道了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尚未披露的信息,根据相关规定,于2012年11月19日开市起对该公司股票进行临时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对公众来说,这塑化剂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早在以前,饮料行业就集体“中塑”,由于去年在台湾爆发的塑化剂重大安全事故,很多人对塑化剂并不陌生。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而在当时也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最后帮助他们走出危机的似乎就是时间以及更火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另外的新闻事件了。
如今,以酒鬼酒为首的白酒“中塑”,依然还打算靠时间来冲淡事件带来的危机感?诚然这样的做法是无比拙劣的。
从目前的媒体报道情况来看,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企业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出于利益驱动,人为增加各种增粘剂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多粘杯挂杯的效果;另一种情况是在白酒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真实的情况如何还需要权威的调查结论。
而也有报道称,中国酒业协会早在去年6月份就知道了白酒中含有塑化剂的消息,但并未公诸于众,仅在小范围传达。
2011年6月,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后,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分别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并布置调研任务,于2011年12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全面贯彻国务院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白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
如果以上消息属实,那则说明,塑化剂超标是白酒行业的“潜规则”,但公众和消费者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无异于另一场“三聚氰胺”危机。
在危机面前,当事企业首先选择了沉默,最先站出来的是却是协会。
当业界认为酒鬼酒含塑化剂不是个案,它仅仅是白酒行业的冰山一角的时候,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证实,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中国酒业协会更是在19下午在官网发表声明,称媒体对其进行断章取义报道,歪曲文章的真实内容。
真不知道这样的声明有何作用?只不过是徒增了公众对这个行业的反感罢了。
在市场和舆论对“塑化剂丑闻”的激烈反应,集体投出一张不信任票的时候,白酒行业如何面对这场重大的危机,白酒业如何正本清源,这些不差钱的白酒们,是不是该好好补习一下这一课了?
而在这次“中塑”丑闻中,这主角已经不仅仅是酒鬼酒了,如果真如行业专家所说的在白酒行业这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话,那么这俨然已成为一场潜在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
在此时,除了行业协会站出来“喊冤”之外,有关监管部门岂能缄默?“塑化剂超标”问题已经不仅是酒鬼酒一家需要解释的问题,整个白酒行业都需要对公众和消费者有所交待,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消费者对白酒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进而重挫白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