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学历年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太康失国

2、郡国并行

3、怛罗斯战役

4、察合台

5、监察御史

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出自何书?反映当时是何种社会?

2、何谓“王与马共天下”?

3、何谓“三武灭佛”?

4、宋代田制不立的政策有何影响?

5、《大义觉迷录》一书,因何而著?有何影响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王莽改制

2、试论元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对西藏统治的加强

2001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简释名词(每题5分,共50分)

1、二里头文化

2、国人干政

3、均输平准

4、新秦

5、范缜

6、羁縻府州

7、五等版籍

8、隆兴和议

9、中统元宝交钞 10、督抚

二、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西晋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

2、论隋文帝的改革及其影响。

3、论明太祖惩治贪污整顿吏治的措施与效果。

2002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武王伐纣

2、合纵连横

3、算缗、告缗

4、白虎通

5、王与马共天下

6、输籍法

7、河朔三镇

8、驱口

9、宗喀巴 10、理藩院

二、问题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诸葛亮

2、简述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2003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解释名词(每题6分,共60分)

1、弭兵之会

2、上计

3、董仲舒

4、党锢之祸

5、门阀、庶族

6、开皇律

7、健儿与纩骑

8、站赤与急递铺

9、九边 10、改土归流

二、回答问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简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主要原因。

2、就“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效果进行比较。

3、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办法?

2004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

1、社稷

2、李悝

3、假名公田

4、河阴之变

5、貌阅

6、羁縻州

7、榷场

8、喇嘛教 9、东林党 10、学台、藩台、臬台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武帝时西汉与匈奴和战关系述论。

2、试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变化原因及意义。

3、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

2006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大宗、小宗

2、猛安谋克制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以为魏晋南北朝例说明这一时期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

2、明朝初年发展经济措施与产生效果

3、秦始皇统一主客观条件与历史意义。

4、清末新政的内容评价与历史意义

5、1917——1937年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变化及主要特征

6、7000人大会的内容及主要历史作用

2013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洋务运动

2、七千人大会

3、史记三家注

4、陈垣的校法四例

5、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的争论

6、汉唐之际的图书分类法

7、甲骨文 8张骞 9、《史通》 10、厘金 11、长城抗战 12、五经

二、简答题

1、清朝三部著名的历史考证著作

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3、对清朝废除科举制度的评价

三、论述题

1、孔子及其思想

2、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焦点有?代表人物及思想

13年历史学复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左传》

2、海湾战争

3、文艺复兴

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朝代兴亡年限表

2、历史方面的名著、论文

3、文言文自我介绍

三、论述题

1、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措施

2、文艺复兴与法国大革命

2014历史自主命题

一、名词解释

1、夏小正

2、新文化运动

3、旧石器时代

4、《文史通义》 8、玛雅文化

二、简答题:

1、史书编纂体裁有哪几种,代表作分别是什么?(10分)

2、“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时期及简要叙述

3、洋务运动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4、评析清末地方自治或者评析清末新政

5、新石器时代黄河上中下游考古文化序列

6、考古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方法有?

7、中国远古到清末的选官制度。

8、评析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

三、材料分析题

1、给出一段有关的材料,写一段小论文,字数150字以内。

一国之伟人,间世不一见也,苟有一二,则足以光其国之史乘,永其国民之讴思。百世之下,闻其风者,心仪而力追之,虽不能至,而或具体而微焉,或有其一体焉,则薪尽火传,犹旦莫也,国于是乎有与立。夫导国民以知尊其先民,知学其先民,则史家之职也。我国以世界最古最大之国,取精多而用物宏,其人物之瑰玮绝特,复非他国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