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史琼瑶
(临床医学1002 学号:31004238)
【摘要】根据临床多年来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遗传与糖尿病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且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同时研究表明,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而本文侧重2型糖尿病研究。因为2型糖尿病(T2DM)是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本文就对糖尿病进行了基础研究,遗传因素和治疗方法的初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糖尿病遗传多基因基础研究治疗
1 基础研究(正文)
1.1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的闲扰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存质量;由于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导致人体全身状况和机能衰退,并涉及全身主要脏器,如眼、脑、肺、肾等,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糖代谢障碍,使血糖升高,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和绝对不足造成的[1]。
1.2 2型糖尿病(T2DM)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多基因遗传病,具有明的遗传倾向和显著的遗传异质性:近年来T2DM的发病率急速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范嗣内的成年患者将达到3.6亿多。存遗传、肥胖、高血压、高脂等T2DM发病的诸多危险L大j素巾,遗传因素的作用最为突出。近年来由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GWA)的发展,证实与T2DM相关联的易感基因已达20种。
例如,转录因子7类似物2(transcriptionfactor7-like2,TCF7L2)被证明足迄今发现的与T2DM 关联性最强的易感基因,存白种人群中将近l/5的T2DM 患者存在TCF7L2基因变异。而因TCF7L2基因通过相关途径间接参与Wnt通路从而发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胚胎发育等作用,并可能埘胰岛的发育和再生有
直接作用[2]。其变异与多种肿瘤尤其是结肠癌、直肠癌的发展相关联[3]。近年发现FCF7L2可通过Wn t信号通路调节肠道内分泌细胞的胰高血糖素原基因表达[4],促进胰高糖素样肽1 ( glucagon—like peptide —l ,GT P 一 1 ) 在小肠内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调节血浆葡萄糖稳态。
关于TCF7L2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关系。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也开展了大量多种族验证性研究[ 5 -8]。上述研究也提尔T C K7 1 2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精细位点u可能存在种群的差别。
1.3 胰岛β细胞功能广义上指β细胞在葡萄糖及非葡萄糖因素刺激下分泌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的能力。汪志红等[9]研究T2DM家族史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采用OGTT检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 —β、△I30 /△G 30,还包括葡萄糖处置指数( D I ) - D I1 ( HOMA 一β/HOMA—I R ) 和DI2 ( △I 3 0 /△AG 3 0 /HOMA—I R) 分别反映胰岛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补偿能力和葡萄糖稳态的维持能力,发现其一级亲属中NGT和IGT组上述指标值均显著下降,并指出第1时相胰岛素处置指数( DI1) 和第2时相胰岛素处置指数( D I 2 ) 也是检测其一级亲属的胰岛β细胞基础和早期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同时T C F 7 L 2表达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关系:研究表明[6] ,T C F 7 L 2对于维持B细胞生存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是必需的,F C F 7 L 2基因变异可能通过影响肠胰岛素调控轴和( 或) 胰岛本身直接引起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 治疗
根据临床和科研的研究发展,对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药物疗法,饮食干预和运动等。
2.1 药物
2.1.1 对糖尿病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西药降血糖作用强、起效快。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是针对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干预的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刺激胰岛素分泌,激活与胰岛β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激
动剂促进葡萄糖转运子4易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PPARα/γ)双重激动剂增加脂肪酸β氧化,激活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和葡萄糖激酶基因表达;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 受体拮抗剂引起脂联素水平升高;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与胰岛素协同发挥作用等.新型抗糖尿病药物通过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某些特殊的靶点进行干预,为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10].
2.1.2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有效部位和中药复方制剂对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中药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的。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发挥胰岛素增敏作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异生;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
中医认为,阴虚内热,日久则阴损于阳,瘀血阻络,气阴两虚,是本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现代中医药对糖尿病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诸多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糖尿病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是综合治疗作用的体现,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新的降血糖药物,对提高患者的整体状况有独特的优势。大量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包括三萜皂苷、黄酮、生物碱等多种类型化合物。小檗碱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及高脂大鼠的血糖.但对严重高血糖无降糖作用[11],在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多年,其降糖作用类似于二甲双胍,与曲格列酮不同[12-13]。
2.2 饮食
营养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饮食合理调配,不用药物或减少药物用量,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及科学控制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有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尽量使病人的尿糖、血糖及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改善或稳定病情、防止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正常的体重、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带病延寿。措施有
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按正常比例供给,保持平衡饮食;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供给,减少酒和钠的摄入;饮食计算与餐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