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加速度计设计与制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tan 1
Q
2 0 2
传递函数幅值
由图可见,为提高灵敏度,需要降低固有频率。降低固有频率有两个方案:降低刚度 或增大质量。 在单位阶跃加速度作用下的响应为
0 a (t ) 1
t 0 t 0
其中
由图可见,对于开环速度传感器,为提高速度,传感器应该有较大的阻尼比 (即品质因子)。 若采用反馈控制,相对位移基本被控在零位,可以采用小阻尼或大品质因子
信号的检测能力,降低电路噪声干扰。利用静电力平衡实现微加速度计的闭环控制,提高器件的动
态性能,避免支撑梁发生大形变,降低传感器的迟滞和非线性影响,提高器件的可靠性。也有学者 采用在线温度补偿技术,实现微加速度计温漂补偿。同时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也给微加速度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了解国内外微加速度计的研究动态,分析其研究特点,
式中:A为铜质量块面积; 质量块到衬底的距离。
为真空介电常数;d为
自检测功能可用于快速检测器件好坏;在器件芯片大规模 生产中,能够实现在线测试来显著降低制造中的测试成本, 自检测功能原理图
提高测试效率。在实际器件应用中,也为快速故障检测提
供了一个快捷简便的测试手段。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主要制造工艺
按敏感轴数量:1.单轴微加速度计
2.双轴微加速度计
3.三轴微加速度计
按加工方式:1.微机械表面加工加速度计
2.微机械体加工加速度计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设计原理
压阻式微加速度计是由悬臂梁和质量块以及 布置在梁上的压阻组成,横梁和质量块常为硅材 料。当悬臂梁发生变形时,其固定端一侧变形量 最大,故压阻薄膜材料就被布置在悬臂梁固定端 一侧(如图所示)。当有加速度输入时,悬臂梁 在质量块受到的惯性力牵引下发生变形,导致固 连的压阻膜也随之发生变形,其电阻值就会由于
九十年代初ADI的气囊微加速度计
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共性难题没有解决,如: (1) 微结构的振动质量比较小,产生的输出信 号非常微弱,基本上与机械噪声以及电噪声同数 量级,因此弱电量检测以及噪声抑制成为提高加 速度计性能的难题;
(2) 微结构的迟滞和温漂是影响微加速度计
精度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结构减小迟滞效应, 采取措施降低温漂的影响,是微加速度计实用 化的重要课题;
根据有无反馈信号:1.微型开环加速度计
2.微型闭环加速度计
根据结构形式:1.梳齿式微机电加速度计
2.“跷跷板”摆式微加速度计
3.“三明治”摆式微加速度计 4.静电悬浮式微加速度计
按敏感信号方式:1.微型电容式加速度计
2.微型压阻式加速度计 3.微型压电式加速度计 4.隧道电流式加速度计 5.热对流式微加速度计
弹簧
质量块运动方程
r cx r kxr ma mx
读出传感器 壳体
加速度测量方向
无阻尼固有频率
0
c 2 m k
k m
m
检测质量
阻尼器
阻尼比
品质因子
1 Q 2
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分别为
X ) 1 r( H ( ) 2 2 2 2 A ( ) ( ) ( / Q ) 0 0
为8.405。
考虑到多晶硅横向压阻系数远小于纵向压阻系数。同时梁的宽度远小于长度,忽略梁
形变中的横向效应,设压阻条长度为 a
敏度表达式为
3 L M S 2 b h 2
r
,综合以上两个因子的影响,加速度传感器的灵
a1 a r
经计算得到 为
S 5.25V / V / g 。在5V供电情况下,加速度计的理论设计灵敏度
固支梁结构物理模型
加速度wenku.baidu.com灵敏度
压阻式加速度计利用压阻效应输出电压信号。根据压 阻效应的原理,施加在压阻条上的应力大小决定了压阻输 出信号的大小 直接计算多晶硅压阻条上的应力比较困难,而氮化硅 梁上表面的应力分布已由上式给出,则可利用氮化硅梁上 表面的应力来间接计算多晶硅的应力。多晶硅压阻条淀积 与氮化硅薄膜上表面,二者具有相同的应变量,但由于多 晶硅和氮化硅材料的杨氏模量不同,同样的应变产生的应 固支梁上表面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力不同。考虑到杨氏模量的差异,多晶硅压阻条上的应力 可表示为 TSi TSiN 式中因子 为: E S i 1 v 2 S i E S i N 1 v 2 S iN
v Si 为多晶硅泊松比; SiN 为氮化硅杨氏模量; SiN 为氮化硅泊松 式中:ESi 为多晶硅杨氏模量; 比。 另外,作为加速度计主体结构材料的氮化硅薄膜采用LPCVD的方法淀积而成。对于固支梁结构, 薄膜的残余应力相当于给梁试驾了一个轴向力。轴向力增加了梁的等效刚度,增大的倍数可用因子 表示:
电容式、压电式、力平衡式、微机械热对
流式和微机械谐振式等。
• • • • • • • • • • • •
机械特性检测 土木结构状态监测 汽车 机器人 自动化 地震记录 汽车 结构主动控制 卫星导航 武器制导 玩具 ……
微加速度计典型汽车用产品
1991年AD(Analog Devices)公司生产出的第一个商用多晶硅表面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计AXDL-50 1995年美国的AD公司生产制造了5g的低加速度值汽车用加速度计
膜形成传感器立体结构。再沉积一层0.4um的多晶硅层,对其进行离子注入掺入杂质硼。然 后刻出电阻条,形成的方块电阻大约90欧姆。
(2)利用RIE工艺,在结构上刻开刻蚀孔,然后用百分子四十的氢氟酸溶液腐蚀掉结构下
面的牺牲层。接着淀积1.4um厚德TEOS(tetrethylorthosilicate)堵住腐蚀孔,防止释放后的薄 膜结构在后续工艺中被破坏。在沉积一层0.1um的低应力氮化硅作为钝化层。接着刻蚀引线 孔,
(3) 微加速度计存在明显的横向干扰,如何采用合理的结构实现结构在各方向解耦,并且通过合理布置 检测单元,实现对横向干扰的抑制,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4) 除了基于半导体平面工艺的特殊结构电容式加速度计成本较低,利于批量生产外(例如AD 公
司的微加速度计系列),其他原理的加速度计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采用相关双采样接口电路能提高微弱
还要在适当的位置刻出略小于腐蚀孔的空洞,以便形成氮化硅立柱支撑薄膜结构。接着淀
积0.25um的PSG覆盖LTO牺牲层,由于可是孔位置的LTO已被上一步的RIE刻蚀掉,所以刻蚀 孔处只淀积了0.25um的PSG,这就为后面释放LTO牺牲层留出了腐蚀通道。同时还要利用RIE
工艺将预留的支撑立柱位置处的PSG刻蚀掉。接下来LPCVD沉积1.2um厚德低应力氮化硅薄
Tx x a1 x bh 2 2
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质量块处的位移为
wM
Ma 3 a 1 2 E S iN b h 3
式中 E SiN 为氮化硅杨氏模量 计算的应力分布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梁上表面应力呈对称分布。梁根部和梁靠近质量块的 部分应力最大,且符号相反。将压阻设计在应力最大 的部位,可以获得最大的压阻输出。
E
v
T0 a12 1 0.2949 ESiN h 2
式中 T 0 为轴向应力,这里取值为90MP。
等效刚度的增大,使得在同样外加加速度情况下,质量块产生的位移减小为无轴向力时 的 1 ,对应的梁根部弯曲应变也相应减小,最终导致压阻灵敏度减小为无残余应力情况时
的 1
带入相应数据得到
26.3V / g
为实现静电自检测结构,在衬底硅上进行离子注入来掺入杂质磷,降低衬底的电阻率,使得衬底
与电镀的铜质量块形成一对电极。如图所示,当在电极两端加直流电压时,由于电容电力的作用,使 得质量块向衬底方向移动,导致压阻电桥输出电压产生变化。 电容静电力的公式为
Fc
0
A 2d
0 2
V
2
低成本温度补偿环节,能够大幅度提高微加速度计的精度。
(3) 多轴加速度计的开发成为新的方向。已经有文献报道开发出三轴微硅加速度计,但是其性能离实用还有一 段距离,多轴加速度计的解耦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 (4) 将微加速度计表头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单片基体上,也能够减小信号传输损耗,降低电路噪声,抑制电 路寄生电容的干扰。
1
1 E t E 1 2 v
如图所示,这种压阻式加速度计采用表面微机械加工工艺, 利用电镀铜技术在传感器的惯性质量块区域形成铜质量块。 其主体结构层为低应力氮化硅薄膜,在四个固支梁中间的质 量块区域电镀了铜,形成质量块。四个氮化硅梁上分别集成有一 个多晶硅压阻条,四个电阻构成惠斯通电桥。力学模型如图: 考虑梁本身的质量远小于质量块的质量,结构可 简化为弹簧—质量块模型。根据力学相关理论,以左 侧梁为例,梁上表面应力为 3M a 1
该芯片采用普通四寸双抛硅片为基底材料,利用
LPCVD沉积
SiO2 / PSG ( phosphoroussiliconglass )
作为牺牲层,在沉积低应力氮化硅作为器件为机械结
构材料,然后通过离子注入,RIE刻蚀,金属溅射以
及电镀等工艺在器件上形成压阻电桥和质量块。整个 流程均采用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与集成电路制造工 艺可以很好的兼容。利用深腐蚀工艺制作盖板片,最 后利用BCB(benzocyclobutcne)键合工艺将盖板片与正 片对准键合,保护可动部件不被破坏。具体实现的工 艺流程如图所示。
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开始于70年初,
是继微压力传感器之后第二个进入市场的 微机械传感器。目前国外在微加速度传感
器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主要有:美国加州大
学Berkley分校、德国Dresden大学、日本 Toyohashi大学,美国AD公司(ADXL50)
等 ] 1[。我国在这 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多路要走。 目前微机 电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压阻式、
总结出微加速度计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 高分辨率和大量程的微硅加速度计成为研究的重点。由于惯性质量块比较小,所以用来测量
加速度和角速度的惯性力也相应比较小,系统的灵敏度相对较低,这样开发出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
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民用还是军事用途,精度高、量程大的微加速度计将会大大拓宽其运用范围。 (2) 温漂小、迟滞效应小成为新的性能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以及应用新的
(5) 选择合理的工艺手段,降低制作成本,为微加速度计批量化生产提供工艺路线;同时,标准化微机电系统
工艺,为微加速度计投片生产提供一套利于操作、重复性好的工艺方法,也是微硅加速度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微加速度计的特点
微加速度计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易集成、功耗小等特点
微加速度计的性能指标
1.量程 2.灵敏度:降低刚度,增加质量 3.动态范围:提高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但这与提高灵敏度有矛盾 4.反应时间:提高固有频率
目录
• MEMS加速度计简介 •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设计原理
•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主要制造工艺 • 总结与体会
MEMS加速度计简介
微加速度计就是使用MEMS技术制造的加速 度计。由于采用了微机电系统技术,使得其尺 寸大大缩小,一个MEMS加速度计只有指甲盖的 几分之一大小。微加速度计是惯性传统器件的 代表,其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
压阻效应而发生变化,导致压阻两端的检测电压
值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学模型推导 出输入加速度与输出电压值的关系。
压阻式微加速度计原理图
半导体压阻效应
电阻
为电阻率
取
得
金属应变片(电阻率不随应变变化而变化) 应变灵敏度系数1-2(即(1+2)v)
R 1 2v R
对晶体材料,电阻率与应变有关,定义压阻系数: 表示单位应力电阻率的相位变化,则应变灵敏度系数为 常用压阻材料:p+或n+多晶硅 金属
工艺流程图
(1)首先在450um的双抛硅片上进行磷离子注入,形成衬底电极。接着氧化一层0.1um厚
德二氧化硅,然后利用LPCVD工艺在二氧化硅层上沉积一层0.3um厚的低应力氮化硅作为隔
离层。接下来淀积2um的LTO(low temperatere oxide)作为牺牲层。在LTO层上利用RIE进行刻 蚀,形成腐蚀孔。同时由于质量块区域面积较大,为防止后面形成的氮化硅薄膜出现坍塌,
Q
2 0 2
传递函数幅值
由图可见,为提高灵敏度,需要降低固有频率。降低固有频率有两个方案:降低刚度 或增大质量。 在单位阶跃加速度作用下的响应为
0 a (t ) 1
t 0 t 0
其中
由图可见,对于开环速度传感器,为提高速度,传感器应该有较大的阻尼比 (即品质因子)。 若采用反馈控制,相对位移基本被控在零位,可以采用小阻尼或大品质因子
信号的检测能力,降低电路噪声干扰。利用静电力平衡实现微加速度计的闭环控制,提高器件的动
态性能,避免支撑梁发生大形变,降低传感器的迟滞和非线性影响,提高器件的可靠性。也有学者 采用在线温度补偿技术,实现微加速度计温漂补偿。同时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
也给微加速度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了解国内外微加速度计的研究动态,分析其研究特点,
式中:A为铜质量块面积; 质量块到衬底的距离。
为真空介电常数;d为
自检测功能可用于快速检测器件好坏;在器件芯片大规模 生产中,能够实现在线测试来显著降低制造中的测试成本, 自检测功能原理图
提高测试效率。在实际器件应用中,也为快速故障检测提
供了一个快捷简便的测试手段。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主要制造工艺
按敏感轴数量:1.单轴微加速度计
2.双轴微加速度计
3.三轴微加速度计
按加工方式:1.微机械表面加工加速度计
2.微机械体加工加速度计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设计原理
压阻式微加速度计是由悬臂梁和质量块以及 布置在梁上的压阻组成,横梁和质量块常为硅材 料。当悬臂梁发生变形时,其固定端一侧变形量 最大,故压阻薄膜材料就被布置在悬臂梁固定端 一侧(如图所示)。当有加速度输入时,悬臂梁 在质量块受到的惯性力牵引下发生变形,导致固 连的压阻膜也随之发生变形,其电阻值就会由于
九十年代初ADI的气囊微加速度计
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共性难题没有解决,如: (1) 微结构的振动质量比较小,产生的输出信 号非常微弱,基本上与机械噪声以及电噪声同数 量级,因此弱电量检测以及噪声抑制成为提高加 速度计性能的难题;
(2) 微结构的迟滞和温漂是影响微加速度计
精度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结构减小迟滞效应, 采取措施降低温漂的影响,是微加速度计实用 化的重要课题;
根据有无反馈信号:1.微型开环加速度计
2.微型闭环加速度计
根据结构形式:1.梳齿式微机电加速度计
2.“跷跷板”摆式微加速度计
3.“三明治”摆式微加速度计 4.静电悬浮式微加速度计
按敏感信号方式:1.微型电容式加速度计
2.微型压阻式加速度计 3.微型压电式加速度计 4.隧道电流式加速度计 5.热对流式微加速度计
弹簧
质量块运动方程
r cx r kxr ma mx
读出传感器 壳体
加速度测量方向
无阻尼固有频率
0
c 2 m k
k m
m
检测质量
阻尼器
阻尼比
品质因子
1 Q 2
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分别为
X ) 1 r( H ( ) 2 2 2 2 A ( ) ( ) ( / Q ) 0 0
为8.405。
考虑到多晶硅横向压阻系数远小于纵向压阻系数。同时梁的宽度远小于长度,忽略梁
形变中的横向效应,设压阻条长度为 a
敏度表达式为
3 L M S 2 b h 2
r
,综合以上两个因子的影响,加速度传感器的灵
a1 a r
经计算得到 为
S 5.25V / V / g 。在5V供电情况下,加速度计的理论设计灵敏度
固支梁结构物理模型
加速度wenku.baidu.com灵敏度
压阻式加速度计利用压阻效应输出电压信号。根据压 阻效应的原理,施加在压阻条上的应力大小决定了压阻输 出信号的大小 直接计算多晶硅压阻条上的应力比较困难,而氮化硅 梁上表面的应力分布已由上式给出,则可利用氮化硅梁上 表面的应力来间接计算多晶硅的应力。多晶硅压阻条淀积 与氮化硅薄膜上表面,二者具有相同的应变量,但由于多 晶硅和氮化硅材料的杨氏模量不同,同样的应变产生的应 固支梁上表面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力不同。考虑到杨氏模量的差异,多晶硅压阻条上的应力 可表示为 TSi TSiN 式中因子 为: E S i 1 v 2 S i E S i N 1 v 2 S iN
v Si 为多晶硅泊松比; SiN 为氮化硅杨氏模量; SiN 为氮化硅泊松 式中:ESi 为多晶硅杨氏模量; 比。 另外,作为加速度计主体结构材料的氮化硅薄膜采用LPCVD的方法淀积而成。对于固支梁结构, 薄膜的残余应力相当于给梁试驾了一个轴向力。轴向力增加了梁的等效刚度,增大的倍数可用因子 表示:
电容式、压电式、力平衡式、微机械热对
流式和微机械谐振式等。
• • • • • • • • • • • •
机械特性检测 土木结构状态监测 汽车 机器人 自动化 地震记录 汽车 结构主动控制 卫星导航 武器制导 玩具 ……
微加速度计典型汽车用产品
1991年AD(Analog Devices)公司生产出的第一个商用多晶硅表面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计AXDL-50 1995年美国的AD公司生产制造了5g的低加速度值汽车用加速度计
膜形成传感器立体结构。再沉积一层0.4um的多晶硅层,对其进行离子注入掺入杂质硼。然 后刻出电阻条,形成的方块电阻大约90欧姆。
(2)利用RIE工艺,在结构上刻开刻蚀孔,然后用百分子四十的氢氟酸溶液腐蚀掉结构下
面的牺牲层。接着淀积1.4um厚德TEOS(tetrethylorthosilicate)堵住腐蚀孔,防止释放后的薄 膜结构在后续工艺中被破坏。在沉积一层0.1um的低应力氮化硅作为钝化层。接着刻蚀引线 孔,
(3) 微加速度计存在明显的横向干扰,如何采用合理的结构实现结构在各方向解耦,并且通过合理布置 检测单元,实现对横向干扰的抑制,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4) 除了基于半导体平面工艺的特殊结构电容式加速度计成本较低,利于批量生产外(例如AD 公
司的微加速度计系列),其他原理的加速度计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采用相关双采样接口电路能提高微弱
还要在适当的位置刻出略小于腐蚀孔的空洞,以便形成氮化硅立柱支撑薄膜结构。接着淀
积0.25um的PSG覆盖LTO牺牲层,由于可是孔位置的LTO已被上一步的RIE刻蚀掉,所以刻蚀 孔处只淀积了0.25um的PSG,这就为后面释放LTO牺牲层留出了腐蚀通道。同时还要利用RIE
工艺将预留的支撑立柱位置处的PSG刻蚀掉。接下来LPCVD沉积1.2um厚德低应力氮化硅薄
Tx x a1 x bh 2 2
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原理图
质量块处的位移为
wM
Ma 3 a 1 2 E S iN b h 3
式中 E SiN 为氮化硅杨氏模量 计算的应力分布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梁上表面应力呈对称分布。梁根部和梁靠近质量块的 部分应力最大,且符号相反。将压阻设计在应力最大 的部位,可以获得最大的压阻输出。
E
v
T0 a12 1 0.2949 ESiN h 2
式中 T 0 为轴向应力,这里取值为90MP。
等效刚度的增大,使得在同样外加加速度情况下,质量块产生的位移减小为无轴向力时 的 1 ,对应的梁根部弯曲应变也相应减小,最终导致压阻灵敏度减小为无残余应力情况时
的 1
带入相应数据得到
26.3V / g
为实现静电自检测结构,在衬底硅上进行离子注入来掺入杂质磷,降低衬底的电阻率,使得衬底
与电镀的铜质量块形成一对电极。如图所示,当在电极两端加直流电压时,由于电容电力的作用,使 得质量块向衬底方向移动,导致压阻电桥输出电压产生变化。 电容静电力的公式为
Fc
0
A 2d
0 2
V
2
低成本温度补偿环节,能够大幅度提高微加速度计的精度。
(3) 多轴加速度计的开发成为新的方向。已经有文献报道开发出三轴微硅加速度计,但是其性能离实用还有一 段距离,多轴加速度计的解耦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 (4) 将微加速度计表头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单片基体上,也能够减小信号传输损耗,降低电路噪声,抑制电 路寄生电容的干扰。
1
1 E t E 1 2 v
如图所示,这种压阻式加速度计采用表面微机械加工工艺, 利用电镀铜技术在传感器的惯性质量块区域形成铜质量块。 其主体结构层为低应力氮化硅薄膜,在四个固支梁中间的质 量块区域电镀了铜,形成质量块。四个氮化硅梁上分别集成有一 个多晶硅压阻条,四个电阻构成惠斯通电桥。力学模型如图: 考虑梁本身的质量远小于质量块的质量,结构可 简化为弹簧—质量块模型。根据力学相关理论,以左 侧梁为例,梁上表面应力为 3M a 1
该芯片采用普通四寸双抛硅片为基底材料,利用
LPCVD沉积
SiO2 / PSG ( phosphoroussiliconglass )
作为牺牲层,在沉积低应力氮化硅作为器件为机械结
构材料,然后通过离子注入,RIE刻蚀,金属溅射以
及电镀等工艺在器件上形成压阻电桥和质量块。整个 流程均采用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与集成电路制造工 艺可以很好的兼容。利用深腐蚀工艺制作盖板片,最 后利用BCB(benzocyclobutcne)键合工艺将盖板片与正 片对准键合,保护可动部件不被破坏。具体实现的工 艺流程如图所示。
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开始于70年初,
是继微压力传感器之后第二个进入市场的 微机械传感器。目前国外在微加速度传感
器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主要有:美国加州大
学Berkley分校、德国Dresden大学、日本 Toyohashi大学,美国AD公司(ADXL50)
等 ] 1[。我国在这 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距离产业化还有很多路要走。 目前微机 电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压阻式、
总结出微加速度计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 高分辨率和大量程的微硅加速度计成为研究的重点。由于惯性质量块比较小,所以用来测量
加速度和角速度的惯性力也相应比较小,系统的灵敏度相对较低,这样开发出高灵敏度的加速度计
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民用还是军事用途,精度高、量程大的微加速度计将会大大拓宽其运用范围。 (2) 温漂小、迟滞效应小成为新的性能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以及应用新的
(5) 选择合理的工艺手段,降低制作成本,为微加速度计批量化生产提供工艺路线;同时,标准化微机电系统
工艺,为微加速度计投片生产提供一套利于操作、重复性好的工艺方法,也是微硅加速度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微加速度计的特点
微加速度计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易集成、功耗小等特点
微加速度计的性能指标
1.量程 2.灵敏度:降低刚度,增加质量 3.动态范围:提高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但这与提高灵敏度有矛盾 4.反应时间:提高固有频率
目录
• MEMS加速度计简介 •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设计原理
• MEMS压阻式加速度计主要制造工艺 • 总结与体会
MEMS加速度计简介
微加速度计就是使用MEMS技术制造的加速 度计。由于采用了微机电系统技术,使得其尺 寸大大缩小,一个MEMS加速度计只有指甲盖的 几分之一大小。微加速度计是惯性传统器件的 代表,其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
压阻效应而发生变化,导致压阻两端的检测电压
值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学模型推导 出输入加速度与输出电压值的关系。
压阻式微加速度计原理图
半导体压阻效应
电阻
为电阻率
取
得
金属应变片(电阻率不随应变变化而变化) 应变灵敏度系数1-2(即(1+2)v)
R 1 2v R
对晶体材料,电阻率与应变有关,定义压阻系数: 表示单位应力电阻率的相位变化,则应变灵敏度系数为 常用压阻材料:p+或n+多晶硅 金属
工艺流程图
(1)首先在450um的双抛硅片上进行磷离子注入,形成衬底电极。接着氧化一层0.1um厚
德二氧化硅,然后利用LPCVD工艺在二氧化硅层上沉积一层0.3um厚的低应力氮化硅作为隔
离层。接下来淀积2um的LTO(low temperatere oxide)作为牺牲层。在LTO层上利用RIE进行刻 蚀,形成腐蚀孔。同时由于质量块区域面积较大,为防止后面形成的氮化硅薄膜出现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