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双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

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

2.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

现繁殖的噬菌体为温和噬菌体。

3.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也称为毒性噬菌体,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吸附、

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其增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4.溶源化:有些噬菌体侵入寄生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中,与细菌一道复

制,并随细菌的分裂传给后代,不形成病毒粒子,不裂解细菌。

5.原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6.溶源菌: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7.PFU(CFU): 噬菌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缩写pfu。指在培养于琼脂培养基

上的细菌,或在单层培养的动物细胞上形成一个噬菌斑的病毒数/菌落形成单位(CFU,Colony-Forming Units)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落总数。

8.溶源转变:原噬菌体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以外的其他的表型的改变。

9.逆转病毒: 一种RNA病毒,通过向双链DNA的转变而繁殖。

10.发酵:广义的发酵目前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性或厌氧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

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11.有氧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底物按常规

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12.无氧呼吸: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

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能效率较低。

13.巴斯德效应: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德提

出的,故而得名。

14.ED途径:又称KDPG裂解途径。是少数缺乏完整EMP途径所具有的一条EMP替代途

径。特点:1分子葡萄糖经4步反应即可快速完成反应;产物为2丙酮酸、1NADH2、1NADPH2、1A TP;KDPG是反应中的关键中间代谢产物。

15.异型乳酸发酵:指发酵终产物中除了乳酸外还有一些乙醇(或乙酸)等产物的发酵。

16.Park核苷酸:即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是原核生物合成细胞壁肽聚糖时,首先在细胞

膜中由G合成NAG-UDP和NAM-UDP,然后由NAM-UDP连接5个氨基酸,即形成了Park 核苷酸。

17.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浓度处理牛乳或其它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

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

18.LD50: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简称LD50。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物能

杀死50%试验动物时的剂量。

19.MIC: 最低抑菌浓度,即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低药物浓度。

20.石炭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

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21.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相应变化规

律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22.光复活作用:把经紫外经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

象,称为光复活作用。

23.BOD: 是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

量。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

24.COD: 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指在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

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25.活性污泥:是指有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形物混凝交

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26.生物(被)膜: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活微生物构成的黏糊、

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某些有毒物质。

27.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

的蛋白质。

28.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胞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

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29.类毒素:是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其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原性的制剂,如

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

30.抗毒素:细菌类毒素或外毒素多次免疫,等产生高效价抗毒素后采血分离出血清,提取其

免疫球蛋白而制成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31.抗抗体:抗原可能是一种蛋白质,但是抗体一定是一种蛋白质。然而产生的抗体在另一

中机体内可能被看成是一种“抗原”。从而它(抗体)在该机体内能产生另一种抗体。

而该抗体就叫做“抗抗体”。

32.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是指刺激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33.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

性。

34.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

过程。

35.免疫细胞:一切具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

36.单抗:仅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同源抗体,特异性好,效价高,生物活性

单一,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等特点。

37.补体:一种血清蛋白质,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不耐热,活化后具有酶

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微生物所激活,导致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

38.干扰素:机体受病毒及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后,由感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能抑

制病毒复制的小分子蛋白。

39.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

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40.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

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41.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抗原依此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即抗原决定簇。

42.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结核菌混悬液,接种后能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