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班级:建筑学096 姓名:刘仕杰学号:092081302212

摘要: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手法的深层次手段,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

关键词:空间,材料,几何

引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很大的重叠,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 月~7 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作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做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认为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认为亲身的体验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1 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1941 年9 月13 日出生于日本本州的大阪市。他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于1962 年~1969 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回日本后,于1969 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1995 年,他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建筑奖,是该奖自1979 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获奖人,也是日本建筑界的第三位得奖者。

2 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建筑必备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2. 1 可靠的材料

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 2 几何形式

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

1)二维平面推演: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弧的渐进过程。

2)三维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即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形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中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如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这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意。

2. 3 自然

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

的因素来表现。自然光、风、雨及白云、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幻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着;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沉感,这种深沉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安藤对于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是人造的自然,是可以控制的自然。安藤认为只有当材料、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筑才具有力量,呈现出光辉。

3 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安藤作品的关键,经常是有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他的反机能主义,是根植于对具有空调和户户拥有相对的舒适建筑的相对立,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割裂了工业化国家里的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早期他把自然框进建筑物里,用虚体的天井,来享受一片天或一块地,如住吉长屋、石原邸等住宅作品。在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中,包含抽象的自然、包被的自然、渗透的自然、移入的自然等。

3. 1 抽象的自然

一旦自然与建筑有了关系,自然就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体了,自然就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鸣,自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案例: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 、水上教堂、光的教堂等。

3. 2 包被的自然

建筑对外界关闭还是敞开自己的胸怀取决于自身独有的韵律,建筑就是这样灵活地将自然融进于自己。用建筑来营造优雅的还是严肃的环境取决于建筑对自然的空透性,自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

3. 3 渗透的自然

从建筑物外开的半透明墙或幕墙所渗透进来的光,具有和谐的自然特质;换一种方式来说,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被建筑化了。而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再也不是处于自然状态的自然而是为人类所控制的自然。正是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在其形式不断变化之时,被投射到墙上和幕墙上,既可见又不可见。

3. 4 移入的自然

当代文明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基本关系隐藏了起来,使世人难见其存在。自然,在试图移入建筑的过程中,重新唤醒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这种关系。

4 案例分析

下面以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设计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基本资料:1)作品名称:住吉长屋;2)建造时间:1976 年3)基地:日本大阪;4)面积:3. 3 m ×14. 1 m;层数:地上2 层楼;5)材料: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6)荣誉:1979 年日本建筑学会奖。

4. 1 好的设计手法

1)考察周围环境。考虑不破坏巷弄之整体感,消除突兀感而让此建筑物依着设计为2 层楼之建筑。

2)排除基地限制。此基地本身位于小巷弄内,左右两旁皆是2 层楼的住家,此基地为一个狭长的空间,原本在狭长的空间会有光线引进不均的状况,如前后光线较充足而中间较幽暗的情形产生,然而安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空间约三等分的分割,将中央留设天井,巧妙引进光线。

3)质朴的素材。主体构造以最简朴的清水混凝土,给人坚固之安全感,不花俏的外观给人统一、简洁的美感,厚实的墙面可以阻绝东西晒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以节省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