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内化客观条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雷锋精神的内化客观条件
在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社会主体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在发展商品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人的是非观念产生错位。

时代呼唤代表崇高道德准则的雷锋精神,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代表高尚价值观念的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其关键在于实现雷锋精神内化。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简要探讨影响雷锋精神内化的客观条件,为提高雷锋精神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些许努力。

一、雷锋精神及其内化
雷锋精神是一个有着多重含义的概念。

就狭义而言,是对雷锋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就广义而言,它已经升华为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人们所敬仰和追求的精神文化。

[1]周恩来总理曾做过这样的概括: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不管雷锋精神所涵盖的内容多么广泛,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2]笔者认为,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积累和沉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所崇尚的社会价值取向与自我价值的完美融合。

因此,雷锋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值得人们广泛学习,并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雷锋精神的内化。

雷锋精神内化,就是指个体基于对基本道德价值观的学习、选择和认同的基础上,在学习雷锋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深化对雷锋精神内涵与实质的理解,自觉地将其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纳入自身品德结构之中,并形成个体自身的价值目标和道德素质,成为支配、主导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雷锋精神内化是人的道德价值观内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高境界的道德价值观的内化。

二、雷锋精神内化的客观条件
雷锋精神转化为主体的行为和习惯,内化为人的品质和境界,除主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制于外在因素,即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第一,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道德建设方面,马克思强调物质生活条件,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结底都是由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6]正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们不可能脱离自己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环境来选择道德价值观及行为方式。

虽然也有“人穷志不穷”的告诫与追求,但它却不是天然的客观规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身处贫困境地,其道德素质难以提升,其价值追求也难以高尚。

雷锋精神作为当代中国较为高尚、先进的道德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只有在符合新经济需要的情况下,新的道德
价值观念才得以重新建立。

因此,雷锋精神的产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否则,它博大的内涵和崇高的境界将难以为广大民众普遍理解与接受,缺乏认同的结果就是使人们无所适从,只好将其束之高阁,大家各行其是,内化更是无从谈起。

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才能为雷锋精神内化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二,健全的制度保障。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因此,学雷锋行为就是“利他”行为。

但是“利己”是人的自然本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合理利益的倾向越来越强,对大多数人而言,完全的“利他”根本做不到,也不能作为价值目标来追求,因此对雷锋精神的实践与弘扬应该建立在“利他”与适度“利己”取得均衡的基础上。

这样,雷锋精神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经济关系,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成为被广大人民普遍接受的道德价值观。

第三,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道德环境的一部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以其自身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因此,某种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将会对人们的心理、观念、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感染作用,并进一步对人们道德模式和价值目标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阻碍或推动作用。

第四,正确的价值导向。

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大多数人的
利益愿望,国家和社会既可以通过价值导向对某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予以弘扬、提倡,也可以进行抑制、批判。

因此,价值导向在为社会提供价值判断基准、为人们指示正确价值选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是促进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在价值选择空间与选择自由度扩展的今天,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道德价值选择的迷茫与困惑,一些人甚至出现价值真空和是非观念错误的现象。

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正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全社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为民众对雷锋精神形成价值认同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有效的家庭与学校教育。

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基础,它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的论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对人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失败的家庭教育则会阻碍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主导,它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和知识的重要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雷锋精神内化过程中,有效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在家庭教育中注意教导结合,言行一致,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子女高尚的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注重理论教育与舆论宣传,注重教育模式与方法选择,注重心理体验与道德实践运用,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同时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契合。

需要说明的是,
此中提到的“教育”既包含智育,又包含德育,因为,丰厚的知识积累为正确理解雷锋精神奠定基础,良好的道德素养为深刻认同雷锋精神提供保障,两者同时提高才能为雷锋精神内化提高有利的智力支持。

总之,雷锋精神是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相契合的,在新时代它依然会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阶段,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弘扬雷锋精神的良好的客观环境,逐步实现雷锋精神内化,这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莉,王甫明.诠释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雷锋精神[j].中国青年研究,2008,(8):88-93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201
【3】燕国材.谈谈道德内化问题[j].中学教育,1997,(6):42-44 【4】申长永.道德内化机制探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91-93
【5】黄希庭、张进辅、李红等著.当代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5: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